心绞痛自我急救三个穴位
心绞痛自我急救三个穴位
如果心绞痛突然发作,身边又没有医生药物的情况下,采取“自我急救三穴法”,可起到即时缓解作用。 三穴包括中冲、极泉、至阳三个穴位。按穴位置及操作如下:
1、中冲穴位在中指指端末处,可用大拇指按压。
2、极泉穴位在腋窝动脉应手处,按穴时用大拇指往腋窝上直接按压。
3、至阳穴在背部两肩胛的下缘连线中点,按压时应在第七胸椎棘实下陷中。心绞痛有甚者可配经处奇穴“痛灵”(位于手背3、4掌指关节下一寸处)。急救时按压穴位应连续用力刺激,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按压穴位;力度准确时,一般在40秒后即可见效。平时还应注意多食一些有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天然食物,如蒜、葱、菌菇类以及蔬果等。胆固醇量高的食物以及热量过高的食品应限制进食,如蛋黄、果糖等。
因此“自我急救三穴法”是何时何地都能实用,患者不妨一试。
心绞痛的急救
(1)第一步: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消除引起发作的诱因。经休息不能缓解者,可选作用快的药物。
(2)第二步:硝酸甘油,首次给0.3mg舌下含化,必要时隔5分钟再含化0.3~0.6mg。
(3)第三步:二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0mg舌下含服。
(4)第四步:对变异性心绞痛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5~10mg,也可与硝酸甘油联用。
(5)第五步:中药制剂如活心丹、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
(6)第六步:可同时给镇静剂及吸氧治疗。
(7)第七步:近期内发生心绞痛次数增加,间隔时间缩短,疼痛加重,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舌下含硝酸甘油用量增加或效果不好。上述现象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进展,心绞痛呈不稳定型,很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驱症状,应及早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冠心病艾灸穴位 冠心病艾灸方法一:
穴位:檀中、膈俞
操作:将艾条点燃,在距离穴位皮肤1寸处固定不动,使患者有温热舒适感,局部皮肤红润、潮湿。一般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
功效:檀中为气海,膈俞为血会。艾灸这两个穴位可起到益气温阳、散寒活血的功效,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效果。
冬季可以通过按摩穴位预防心绞痛
经常按摩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能起到补益心气、镇静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不仅能用于心绞痛的急救,也能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腧穴是脏腑的生命信息在特定部位的聚集点。同一条经络循行上的腧穴,在功能主治上还各有侧重。点按不同的穴位,能起到不同的疗效。
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不仅是“络穴”,还是“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相通,能防治胸痹心痛。实践表明,按摩内关穴有开胸理气,缓急止痛,和胃降逆的功效;研究发现,按摩内关穴能改善心肌供血,有心脏正性肌力作用,并能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
除按摩内关外,还可以按摩膻中、神门等腧穴,以加强宽胸理气,行气活血的功效。
膻中穴,是心包络的募穴,是上焦气汇聚之处。按摩膻中穴,能舒畅气机、降逆止呕、调畅三焦。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按摩神门穴,能补益心气、养心安神。
心绞痛患者,如以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者,同时按摩内关穴和膻中穴;如伴有心悸失眠、心神不宁等症状者,还可以按摩神门穴。
治疗呕吐的穴位都有哪些呢
1、止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时,可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2、止呕吐指压内关穴
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止呕。压时有酸胀感说明按准穴位,2分钟后恶心呕吐可缓解。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之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3、治休克掐压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中风、中暑、中毒、过敏时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老年人忽然晕倒怎么办
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下急救药,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即打急救电话;见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回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搬动病人时,要一个托头、胸部,一个托腰、臀部,一个托腿、脚,动作宜缓慢平稳。
老年人常见的摔倒原因:
1.中风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2.眩晕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3.晕厥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4.心绞痛急性发作;
5.不慎摔跤骨折及癫痫发作等等。
平常在生活中如果出现老人忽然晕倒的情况之后,首先要观察老人在昏倒之后有什么症状,如果老人有不停抽搐等行为的话首先要避免老人自己伤到自己。如果自己不能掌握好正确急救方式的话,要及时的拨打120,等待急救人员。
身体有六大救命穴位
1、劳宫穴——血压骤升症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救命穴位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2、阳陵泉穴——胆绞痛
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
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救命穴位阳陵泉穴。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至阳穴——心绞痛
救命穴位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
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4、三阴交穴——肾绞痛
救命穴位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
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5、足后跟——鼻衄
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救命穴位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6、合谷穴——晕厥
救命穴位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
老人家摔倒的原因都有哪些
1.中风,主要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患者常出现昏迷、偏瘫等症状
2.眩晕,主要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造成,一般无意识障碍出现
3.晕厥,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引起短暂性的意识丧失
4.心绞痛急性发作
5.不慎摔跤引起骨折以及癫痫发作等
由上述这几种原因造成的突然摔倒,旁人切不可急于搀扶或盲目施救,如掐人中、喂糖水等。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将其立刻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
发现老人突然摔倒,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志。如神志清醒,可问询其摔倒的原因及不舒服的部位,然后给予帮助。
心绞痛的患者,应立刻让其服下急救药,再送往医院急救。
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呕吐的患者,应该注意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水沟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水沟的功效与作用
水沟属督脉,并且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开窍清热,宁神志,利腰脊,解痉通脉,调和阴阳的作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要穴应用,主要用于昏迷,癫痫,脑血管病后遗症,口眼歪斜,面肿,小儿惊风,心腹绞痛,休克,窒息,低血压,急性腰扭伤等症的急救处理。
心绞痛每天清晨发作该怎么办
一是让病人低头,颈后隆起的骨突即为第七颈椎,由此往下数到第七个骨突即第七胸椎,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至阳穴。
二是让病人两手自由下垂,用手摸病人的肩胛骨,在肩胛骨下角的下方即为第七肋间,第七肋间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处即为第七胸椎下方,也即至阳穴所在。后一种方法尤适宜于冬季不便脱衣的情况下取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一般心绞痛病人在此穴都非常敏感,甚至于按压时非常舒服。既可以病人自己把此穴对着墙壁轻轻撞击,也可以他人帮助按压此穴,都有效果。或者常用手指按压,或者用笔头、短棒、硬币,甚至于一小块尖头石子都可以。
按压时候适当用力,以病人出现酸胀感为度。按压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按压数分钟即可。经按数秒钟后,心绞痛即开始缓解,按压1次可维持有效时间半小时许,这可为送去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如果找不到此穴,可以在上下数个椎骨缝间都刺激一下,也可以。至阳穴属督脉,又是心脏的反射点,刺激此穴即可以升阳益心,开胸止痛。
虽然心绞痛是十分常见的病症,但其发作往往十分突然,有时发作时恰好身边无药,家属、亲友及周围人常会手足无措,但如果有人能够熟练掌握按压至阳穴的方法,立即使用就会获得较好效果。况且,按压至阳穴不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立即奏效,而且还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可每天按压三五次,或在从事较重体力劳动前、情绪不佳时按压至阳穴,可以防止心绞痛发作。对于抗心绞痛药耐药的病人,按压至阳穴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抗心绞痛药物的效果。
再有一个穴位,叫内关,在小臂掌面,腕骨向上三厘米左右的位置,两个筋的中间。可以用拇指重重按压内关穴,能快速缓解心区的绞痛。还可以按压两个乳头正中间的膻中穴,可以顺风宽胸,缓急止痛。有心脏病的朋友,当要知晓这三个穴位,救急颇有殊功。当然,还可以用耳穴治疗心绞痛,取神门、心、交感,用火柴棒按压,效果亦极是迅速。这需要大家认真地学习一下耳穴才行。
心血管内科专家温馨提醒:心绞痛患者要限制脂肪摄入,控制肥胖,戒烟,避免酿酒和暴饮暴食,减少餐后因心血管活动不稳定引起的心绞痛发作,积极防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限制钠盐的摄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通过人中穴判断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患者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在中医诊断里,诊断患者疾病也可以从人中来了解是否出现了病情,那么到底怎么通过人中变化辨别是否为脾胃虚弱呢?
人中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人中穴位也是我们常用到和了解穴位。此穴位可有效救治急性疾病。
观人中诊断疾病方法:
1.健康人的人中是整齐的,位置正中,人中沟清晰匀称,颜色黄里透红。
2.如果人中狭长、沟道窄细;或中细下宽、人中短缩、颜色灰暗,一般心脏都不会太好,易发作心绞痛。
3.人中颜色发红,尤其靠近嘴唇处发红,显示热邪侵入,体内有瘀血。
4.人中颜色发黄,表明脾胃虚弱,如呈土黄,则脾胃虚寒,可能有慢性病。
硝酸甘油的正确服用方法
一、发生心绞痛时,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并立即将硝酸甘油嚼碎含于舌下(而不是置于口腔内或舌面上)。如唾液较少,可含点水,以使药物尽快溶解,从口腔吸收,从而迅速发挥急救的效果。有些患者担心长期含服硝酸甘油会产生耐药性,因而每次发作时“尽量少用,能熬则熬”。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每次心绞痛的发作,患者都要承受一次心脏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如不及时含服硝酸甘油,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二、当含服1片硝酸甘油无效时,隔5分钟后可再服1次,可以连续应用3次,以尽可能地以适当的剂量来控制心绞痛。有些患者在含服1片硝酸甘油后,即使心绞痛未明显缓解,也不再含服硝酸甘油,其实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如多次服用硝酸甘油,心绞痛仍未缓解,则应警惕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需及时送到医院诊治。硝酸甘油的药效持续时间较短(约为30分钟),故在心绞痛缓解后,应及时加服5-单硝酸异山梨酯。
三、硝酸甘油常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抢救,但不宜用于预防心绞痛的发作。要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可服用消心痛和依姆多等药物。也可选择硝酸甘油贴膜,贴于胸前或上臂皮肤上。硝酸甘油通过皮肤缓慢吸收,而起到预防心绞痛的作用,一次贴用可维持24小时左右
速效救心丸这么吃效果才最好
速效救心丸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救药,具有预防、治疗和急救三重功效。是许多心脏病患者必要的良药,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救速效救心丸怎么用,怎么吃。
用于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和中药速效救心丸,我们称为“救心药”。但是如果服用不当,“救心药”就难以发挥急救作用。由于害怕心绞痛发作,或认为中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救心药”会有上瘾的现象,甚至一些没有患冠心病的朋友也在滥用“救心药”。但是药物本身有副作用,特别是“救心药”会扩张血管,不恰当的服用会造成低血压,甚至危及生命。
有临床应用表明,很多不明原因的疼痛和突发性的疾病,使用速效救心丸虽然可以很快控制病情,但却可能掩盖了病情,影响医生对于疾病的进一步诊断。“救心药”服用的上瘾与滥用使很多人不会辨别,认为只要是心脏部位出现不适感都是心绞痛,其实这可能是焦虑、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流性食道炎,甚至颈椎病而引起的胸前不适。
另外,低血压患者也应该慎服速效救心丸。因为速效救心丸有一定降压效果,低血压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眩晕加重低高血压病情。
速效救心丸的吃法
1、患者在使用前应掌握心绞痛发作的规律,当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酸沉等先兆症状时,迅速含服,不宜等到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
2、开始服用剂量宜小,一般为4粒,约5分钟后起效。若用药10分钟后,症状仍未缓解,可酌情再服一次。若连用两次仍不能奏效,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3、服药时,应取半卧位,这样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病情。不要站着服药或躺着服药,因为站着含服时头部位置较高,常因周身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晕厥。而躺着含服因心脏位置较低,大量血液回流心脏,致使心脏贮血量突然增多,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症状反而不易得到控制。
此外,心绞痛患者要将药丸放在舌下含服。
4、用药时要注意药的质量,一旦发现药品失去应有的苦辣味和凉麻感,说明药物已失效,应另换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