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高血压怎么治疗呢
重度高血压怎么治疗呢
(1)降压目标与速度:老年性高血压不一定要降至20.0/12.0kPa(150/90毫米汞柱),一般降到21.3/12.7kPa(160/95毫米汞柱)左右即可。收缩压下降1.3/4.0kPa(10~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3/2.7kPa(10~30毫米汞柱)即认为疗效满意。同时,老年人血压下降不宜过快,下降过快可出现昏厥,同时易引起脑梗塞或诱发心绞痛发作。因此,老年人的血压调整到平均正常生理血压稍高水平,一般不要低于正常血压值的70%~80%,才能适应心、脑、肾的血流量。
(2)单用或联合用药:能单独使用副作用小、疗效满意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中、重度高血压由于血压较高,且病情较重,一般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这样既可提高疗效,又能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而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尽量采取阶梯式治疗。其主要使用的降压药如下:
钙阻滞剂:对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确实有效,副作用小,易于耐受。主要作用为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可以作为单药疗法应用。硝苯吡啶(心痛定)10毫克,每日3次。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亦具同样效果。目前有人主张钙阻滞剂可作为老年人的首选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单独用药效果不十分满意。有人主张此药如巯甲丙脯酸25毫克,每日2~3次(或开博通),与小剂量利尿剂(双氢克尿塞25~50毫克,每日1~3次)合用效果好。
噻嗪类利尿剂:单独应用可控制1/2左右的高血压,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加强其他所有降压药的作用,最小剂量发挥最大效应,但要注意失钾,注意补充钾盐。
上面这些就是重度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了,希望有高血压的患者们能对自己的血压有一定的了解,不要擅自停药,也不要不去治疗,高血压这种疾病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的,所以和心脑血管也有一定的关心,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血压的情况,好好的照顾自己。
高血压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高血压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而且头部有几十个穴位。正确的按摩和日常的一些良好习惯对高血压患者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
1、梳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脉,流畅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刺激皮下腺体分泌,增加发根血流量,减缓头发的早衰,并有利于头皮屑和油腻的清除。梳头方法是每天早、中、晚各梳头一次,用力适中,头皮各部全部梳理一遍,每次2~3分钟。
2、推发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在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 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把发上提,反复推发10次,操作时稍用力。两掌自前额像梳头样向脑部按摩,至后颈时两掌手指交叉以掌根挤压后颈有降压的作用。
足部按摩法
中医经络学指出,脚心是肾经涌泉穴的部位,手心是心包络经劳宫穴的部位,经常用手掌摩擦脚心,可健肾、理气、益智、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等,对高血压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 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于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脚掌)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
足底按摩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变器官或者腺体的反射区带,使其恢复原有功能,达到治疗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医学的一门传统医疗方法。
我们的身体借着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与毒素的功能,散布在全身的淋巴系统、肾脏、大小肠、皮肤等,都是排除新陈代谢作用所产生的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则体内的废物与毒素无法排除,身体自然就会不健康。
足底按摩,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治疗效果。足部按摩法治疗高血压,建议使用“脚踏磁力按摩器”
医学原理
1、俗话说:“人老脚先衰、树老根先竭”
人体足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位于足底凹陷处的涌泉穴,关系人体的生命盛衰,因此又叫“长命穴”,按摩该穴,有益精补肾,防止早衰的特殊功效。常搓脚心是许多人的长寿秘诀。
医学证明,眼睛、鼻、心、肾脏、脑等器官,在脚部都有固定的反射区,反映着人体的病理生理信息,因此,按摩双脚、刺激局部,能达到调节全身器官功能的目的,对高血压有很好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
2、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保持健康
脚离心脏最远,位置最低,又常受压迫,容易出现供血不足和血液循环障碍。按摩双脚,可使血液循环加快,代谢能力增强,神经机能得到调节,对消除脑力疲劳,降血压,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患,有良好疗效。
3、按摩+磁疗=去病强身
磁作用于人体,有活血、通络、降压、安眠、镇痛等功效。磁疗配合按摩,二者相得益彰,按摩时皮肤组织与磁场的作用,使足底穴位产生细微生物电,并随着按摩逐渐向四周扩散,直至全身。生物电在人体内能调节阴阳,疏通经络。因此,磁疗和按摩对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由于目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我们的腿脚面临运动不足的危机,长此下去将加速脚的老化和全身衰老。
使用脚踏磁力按摩器能够最有效地刺激足反射区以外,还能够运动下肢关节,同时磁场作用于人体可以起到活血通络,降压安眠的作用。
足浴疗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降压疗疾的目的。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高血压茶疗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主要成分:银杏叶黄酮、杜仲、罗布麻、灵芝、何首乌、茯苓、枸杞子、决明子、绞股蓝、山楂等,以绿茶为原料,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茶疗药理相结合而研制的袋泡茶。该产品的茶疗作用是可扫除血液毒素和垃圾,降低血液粘稠度,阻止血小板沉积,清除血管壁污垢,增加血管弹性,增强人体胰腺肠胃功能,排除血液自由基,增加血液携氧能力以达到洗血目的,增加大脑供血量,提高大脑供氧,提高记忆力,预防癌变,推迟人体器官老化,延年益寿,经常饮用可对头晕、头痛、四肢麻木、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脑血管、高血糖等现代文明病进行养护和茶疗。一个月时间明显会感觉神清气爽,服用简单方便。品性温和,口感自然。
杜仲降压茶:杜仲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抵消药物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肌肉骨骼老化等作用。杜仲茶在舒张血管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使硬化的血管恢复原有的弹性,从而恢复血压的自我调节机制,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罗布麻茶: 罗布麻茶的降压原理是通过罗布麻中的天然有效成分,来提高心脏和血管的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血压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菊花茶: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三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龙茶散:绿茶50克,龙胆草30克。共研细末,温水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能清热泻火,平肝降压。适用于肝火鼎盛所致的高血压、口苦等症。
决明茶:高血压患者吃什么好,决明茶比较好。草决明250克,蜂蜜适量。用蜜炙草决明,待冷后贮于玻璃瓶中。每用10克,泡水代茶饮。本方能清头目,通大便,可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目昏等症。
芹菜红枣茶:芹菜350-700克,红枣100-200克,绿茶10克。加水适量煮汤。每日分3次饮服。能平肝养血,清热利尿,理胃中湿浊,除心下烦热,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
叶齿兰茶:叶齿兰4-5克,泡水代茶饮。叶齿兰所含的叶齿兰素和叶齿兰皂甙对血压、血糖、血脂过高及异常有着较好的调节作用。
血透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注意合理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上应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饱、过快;最好忌不良嗜好,如烟、酒等。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还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改变饮食“口重”的习惯。
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群中约有20%的人就是由于食盐过量而患有高血压,这部分人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此外,还有一些食品是天然的“降压药”,平时注意适当进食有助于降压。
2.注意劳逸结合。要想防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最主要的环节还在于早期预防,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否则等出现并发症就为时过晚。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收缩压为130—139mmHg或舒张压为85—89mmHg)的人中,约有41%将 在4年内发展为长期高血压。
所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的人群也应接受降压治疗。由于大脑皮质过度紧张是发生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生活上高血压病人要结合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每天要保持8小时睡眠与适当的午休,并轻松愉快地与家人在林荫道、小河边、公园散步,这对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适宜的。
当然适当地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对保持体力,促进血压恢复也十分有好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骑自行车、游泳也未尝不可。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老年人及重度高血压病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排活动,切不可逞强斗胜,贪一时快活而造成终身遗憾。对于一些能引导起高血压的疾病,应该尽早到医院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走出不愿服药的误区
一些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具有副作用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就排斥服药,这对高血压的治疗非常不利。虽然降压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高血压患者也不能因噎废食,而且如果患者采取长期服药和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就会大大减小药物的副作用。同时有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长期不服药,使血压一直处于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事实上,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应该不管有没有明显症状都要及时服药降压,有效的控制病情。
走出不能坚持治疗的误区
在生活中存在相当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治疗高血压的时候没有做到长期坚持用药,而总是服服停停。一些病人虽然服药,但频繁地自己换药,使血压上下波动不能稳定;还有一些病人,服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又服药;其中有人是怕高血压会降得过低或长期服药会产生药物副反应。更多的人以为不适症状已消失,甚至于还有的认为高血压已被“治愈”了,随时测血压又嫌麻烦,便掉以轻心地停止服药,殊不知这种“短期行为”实际上是有害的,也是错误的,它是导致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的益处来自长期控制血压
治疗高血压是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就要做好终生降压治疗的心理准备。治疗高血压需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使患者真正远离高血压对健康的侵害,所以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半途而废是不可取的。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轻度高血压病人经治疗正常达半年以上,可试行停药观察,而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可停用其中的一种药或减少药物的剂量,但仍应坚持非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如果血压回升或升得更高时,则应恢复原用药剂量或调整为其他药物,并坚持长久用药。
对于治疗高血压的一些认识误区我们大家要及时给以纠正,这样才能为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扫清障碍,让高血压患者尽早远离高血压产生的健康损害,可以恢复正常人的健康生活。
什么是临界轻型高血压
临界轻型高血压是临界高血压和轻型高血压的统称,主要指患者有时血压升高,有时在正常范围,故又称一时性高血压或高血压前期。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舒张压在12.0~13.9 kpa(90~104mmhg)之间,无靶器官损害,即诊断为轻型高血压。临界高血压指血压在18.67 ~21.3/12.0~12.7kpa(140~159/90~95mmhg)之间,所以临界高血压与轻型高血压有一部分相重叠,故常统称为临界轻型高血压。由此可见,临界高血压与轻型高血压之间仅存在量的差别,没有本质的不同,它们都是稳定性(持续性)高血压的不同发展阶段。
中度高血压是指舒张压等于或大于14.0kpa(105mmhg),小于15.3kpa(115mmhg)的高血压。也就是说在14.0~15.2kpa(105~114mmhg)之间。
重度高血压:指舒张压大于15.3kpa(115mmhg)的高血压。急进型恶性高血压也属重度高血压的范畴。
据统计,临界轻型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总数的60%~70%左右,中度高血压占高血压的15%,重度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5%。而临界轻型高血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患病人数多,而且若未经治疗常可出现靶器官损害。舒张压大于12.7kpa(95mmhg)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至少是血压正常人的2倍,也就是说尽管临界轻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轻微,但因其占高血压总数的3/4左右,对人群的危害面大大超过中、重度高血压。
中、重度高血压不一定都伴有靶器官损害,但若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势必累及靶器官。急进型恶性高血压与一般重度高血压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有视网膜出血或渗出,尚可出现视乳头水肿,病理上常有纤维素样小动脉坏死,肾功能迅速恶化的特点。(实习编辑:权小龙)
小儿高血压症状
1、轻度高血压患儿常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血压明显增高时可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升高的判断,新生儿超过10.7/6.7kPa,婴幼儿超过13.3/8.OkPa,学龄前儿童超过16.0/10.5kPa,学龄儿童超过17.3/12.OkPa,即可诊断高血压。任何年龄组血压超过20/13.3kPa即为重度高血压。持续严重高血压,或短期内血压快速升高,可出现高血压危象,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视物模糊或失明,甚至惊厥,昏迷,如不积极治疗,常危及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2、肾损害症状常不明显,至晚期可出现夜尿。肾上腺性征异常症临床特点为男性化与高血压并存等;
3、嗜铬细胞瘤可有多汗、心悸、心动过速、体重减轻等症状,血中儿茶酚胺过多;
4、皮质醇增多症可有软弱、肥胖、体型变化、多毛、瘀斑等;
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则有周期性肌张力低下、软弱、手足搐搦、多尿、烦渴等;
6、眼底改变分4度。Ⅰ度:正常眼底;Ⅱ度:可见局灶性小动脉痉挛;Ⅲ度:伴渗出或有出血;Ⅳ度:伴视乳头水肿。Ⅲ或Ⅳ度眼底改变提示恶性高血压,并可迅速进展为高血压脑病的可能,应积极降压治疗。
重度高血压怎么治疗呢
合理的服药时间应根据药物的类型和剂型加以选择。如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应在下午18时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药效果最好。不可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
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一次,应在清晨醒后即服用。经研究发现,这种服药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使白昼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同时,实践已证实,这种服药方法比均衡给药的病人脑卒中发生率低50%~70%。
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夜间血压较高时,晚上临睡前最好服用缓释长效降压药。因为夜间睡眠时血压较低,如果这时降压药发挥作用,使血压再行下降,则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导致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等并发症。1级(轻度)高血压的病人,晚上入睡前切忌服药;2、3级(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入睡前也只能服白天药量的三分之一。所以,要掌握好时辰药理学,根据人体生物钟的变化规律,重视安全有效用药。
高血压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
服用少量镇静剂可减轻精神紧张和部分症状,可选用:安定、溴化钾、苯巴比妥、利眠宁等。
药物疗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全身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较差,并常合并哮喘、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应避免使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可选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常用双氢克尿噻12.5~25mg,1日1次,或硝苯吡啶5~10mg,1日3次,对大多数患者有效。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反应性及肾素水平一般较高些,且合并症少,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美多心安或氨酰心安50~100mg,1日1次,或巯甲丙脯酸12.5~25mg,1日3次。
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病人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
1 、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速尿等
2、 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3、 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4、 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 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7、 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9 、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
重度子痫前期的表现是怎样的
怀孕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称子痫前期,或称为先兆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五种状况之一,为妊娠期特发疾病,可影响机体各器官系统。发病率约占全部妊娠的3.9%。
子痫前期患者出现下述任一不良情况可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①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②蛋白尿≥2.0g/24小时或随机蛋白尿≥(++);③血清肌酐≥1.2 mg/dL除非已知之前就已升高;④血小板<100,000/ML(<100×10∧9/L);⑤微血管病性溶血—LDH升高;⑥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ALT或AS;,⑦持续头痛或其他大脑或视觉障碍;⑧持续上腹部疼痛。
子痫前期患者是日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早发型和/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晚年发生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卒中、静脉血栓栓塞和相关疾病造成死亡的风险增加。再次妊娠子痫前期复发风险大。
应注意休息,并取侧卧位。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不建议限制食盐摄入。为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睡前口服地西泮(安定)2.5~5mg
血压≥160/110mmHg的重度高血压孕妇应降压治疗;血压≥140/90mmHg的非重度高血压患者可使用降压治疗。血压应平稳下降,且不应低于130/80mmHg,以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高血压:减少压力;减轻并保持正常体重:BMI 18.5-24.9 kg/㎡;多进食含量丰富的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饮食;减少饮食中钠摄入每天不超过6g氯化钠;从事规律的有氧体力活动,如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控制酒精饮料每天不超过15毫升乙醇。以减少再次妊娠时发病风险并利于长期健康。
睡眠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注意劳逸结合。要想防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最主要的环节还在于早期预防,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否则等出现并发症就为时过晚。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收缩压为130—139mmHg或舒张压为85—89mmHg)的人中,约有41%将 在4年内发展为长期高血压。所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的人群也应接受降压治疗。
由于大脑皮质过度紧张是发生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生活上高血压病人要结合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每天要保持8小时睡眠与适当的午休,并轻松愉快地与家人在林荫道、小河边、公园散步,这对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适宜的。当然适当地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对保持体力,促进血压恢复也十分有好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骑自行车、游泳也未尝不可。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老年人及重度高血压病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排活动,切不可逞强斗胜,贪一时快活而造成终身遗憾。对于一些能引导起高血压的疾病,应该尽早到医院治疗。
2.注意合理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上应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饱、过快;最好忌不良嗜好,如烟、酒等。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还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改变饮食“口重”的习惯。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群中约有20%的人就是由于食盐过量而患有高血压,这部分人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此外,还有一些食品是天然的“降压药”,平时注意适当进食有助于降压。
高血压吃什么药好
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强调早期开始药物治疗,对轻度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观察1~2月,舒张压仍在90mmHg以上和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需开始药物治疗。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在有效降压的基础上,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对代谢如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和尿酸等无不良影响,不良反应最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保护靶器官或逆转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和肾功能不全等,应在24h内有持续稳定的降压作用,长效优于短效,最好每天1次或隔天1次,以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价格适宜。
目前降血压药物种类繁多,被公认为一线降血压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6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滞剂。最近WHO-JNC建议对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者应早期采取药物治疗。在药物降血压治疗时,首先最重要的是选择合理药物组合使血压达标,其次才是考虑降压以外的有益作用,若血压未达标而强调降压以外的作用,则本末倒置。
原发性高血压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药物治疗
1.基本原则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鉴于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出最佳选择。一旦确立高血压的诊断,在作出治疗决定之前,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高血压的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不同程度高血压应分别对待。中、重度高血压应尽早开始治疗;而轻度高血压,即舒张压持续在90~99mmHg患者可先用非药物措施,无效后才应用降压药。
(2)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减肥、控制体重、低盐饮食、戒烟酒、适当体育运动以及做气功、打太极拳等等,适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轻度高血压经半年左右非药物治疗无效,应采用降压药。对于已并有糖尿病、左室肥厚、冠心病的患者,即使血压轻度升高也应尽早用药治疗,以降低和减轻心脏并发症。
(3)轻、中度高血压:一般采用一种降压药即可奏效,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选用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的药物;对于重度高血压或有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尽快控制血压,一般采用2~3种降压药即可。降压药最好应用长效制剂,即降压效果能维持在24h以上,24h血压谷峰比值应>50%,以免造成血压一天内大幅度波动。
(4)个体化原则:由于每例高血压患者情况不一,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对降压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5)除非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一般情况下血压宜经数天或1~2周内逐渐下降为好,避免短期内血压急剧下降,以免发生心、脑、肾缺血症状,尤其是老年病人。
(6)降压治疗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重度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若经联合治疗血压仍不能≤140/90mmHg或症状反而加重者,则将血压控制在140~150/90~95mmHg即可,血压降低太多反而会造成心、脑、肾缺血,加剧病情和并发症。
(7)轻度高血压治疗1~3个月后,中度高血压治疗2~4周后,如血压未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则可加大药物剂量或加用另一降压药,必要时改用降压药。
(8)必须熟悉各种降压药的药理、毒性反应及配伍禁忌,药物治疗过程中不骤停或突然撤掉某一药物,除非有毒性反应。
(9)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必须让病人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
糖尿病高血压吃什么药好
糖尿病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强调早期开始药物治疗,对轻度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观察1~2月,舒张压仍在90mmHg以上和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需开始药物治疗。理想的降血压药物应在有效降压的基础上,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对代谢如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和尿酸等无不良影响,不良反应最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保护靶器官或逆转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和肾功能不全等,应在24h内有持续稳定的降压作用,长效优于短效,最好每天1次或隔天1次,以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价格适宜。
目前降血压药物种类繁多,被公认为一线降血压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6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滞剂。最近WHO-JNC建议对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者应早期采取药物治疗。在药物降血压治疗时,首先最重要的是选择合理药物组合使血压达标,其次才是考虑降压以外的有益作用,若血压未达标而强调降压以外的作用,则本末倒置。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脂 有人研究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肾病 在人类,肾脏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与维持,反过来,肾脏又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 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中风 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左室肥厚 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