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值是多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值是多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

药理作用

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肝腹水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哪些

1、门脉压力增高:正常门脉压力在100~150 mmH2O之间,不超过200mmH2O,若〉250mmH2O即可认为门脉高压。单纯门脉高压不足以产生肝腹水,发生出血后,血浆白蛋白降低,肝腹水可迅速出现。当血浆白蛋白恢复,即使门脉高压依然存在,肝腹水也可消失。

2、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肝硬化时,有效肾血量下降,腹压升高,下腔静脉受压,致使肾脏灌注量降低,影响肾小球血流量,减低肾小球滤过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使醛固酮的生成与分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最终导致钠和水的潴留,从而促进和加重肝腹水的形成。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合成障碍,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破坏血管内外静水压和渗透压之间的平衡,促使血浆从血管内进入腹腔。体液留于毛细血管内的力量为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肝腹水静水压,形成肝腹水的力量为门脉压和肝腹水胶体渗透压。两种力量处于平衡, 当门静脉压增加或/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此平衡必定打破,致使体液聚积于腹腔,形成肝腹水

4、肝淋巴液循环障碍:胸导管内淋巴液50%来自肝脏,另一半来自门脉系统。肝硬化时血浆自肝窦渗透到周围的组织间隙,使肝淋巴液生成过多,汇集后进入胸导管,使其压力增高,管腔明显扩大,致胸导管汇入锁骨下静脉处相对狭窄,造成功能性梗阻。结果是肝淋巴流量增高的程度超过胸导管引流输送的能力,则淋巴形成超过回流,造成肝淋巴漏,通过肝脏表面外溢,形成肝腹水。

白蛋白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白蛋白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生理作用: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是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条件引起下降时,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也随之下降,可导致血液中的水份过多进入组织液而出现水肿。

(2)血浆白蛋白的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3)浆白蛋白的其它生理作用

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远比球蛋白多,亲水作用又比球蛋白大,这使血浆中的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当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白蛋白合成不足时,可使血浆球蛋白失去胶体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血浆球蛋白的稳定性下降,将严重影响这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利用,引起相应的症状。此外,白蛋白还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白蛋白在血浆中也不断地进行着代谢更新,血浆白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它含氮物质。

白蛋白的功效: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丰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功效。

男性肾腹水严重吗

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的病人,会出现尿蛋白,蛋白丢失多了就会引起低蛋白血症,蛋白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防止血液中的水分渗到组织间而水肿.低蛋白的病人就不能维持正常的胶体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水分外渗,渗入腹腔则表现为腹水

血浆渗透压有什么作用

晶体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见第二章),而可以自由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因此,晶体渗透压仅决定细胞膜两侧水份的转移;蛋白质等大分子胶体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决定血管内外两侧水的平衡。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肾小球滤过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实验证明,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多数人认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压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入球动脉管壁舒张,血流阻力减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减少,血压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变化。这说明机体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实现的,以保证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但如果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时(如大失血),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少尿,当动脉血压降至5.3~6.7kPa(40~50mmHg)时,可导致无尿。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波动。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才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例如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所致。

3、肾小囊内压的改变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当发生尿路梗阻时,如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肿瘤压迫等,可引起患侧囊内压升高,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此外,有的药物,如某些磺胺,容易在小管液酸性环境中结晶折出,或某些疾病发生溶血过多使滤液含血红蛋白时,其药物结晶或血红蛋白均可堵塞肾小管而引起囊内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下降。

血浆的主要成分

血浆(Plasma)是血液的液体成分,血细胞悬浮于其中。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与其结合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营养功能,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

蛋白质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中的蛋白质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部分。其中白蛋白含量最多,球蛋白其次,纤维蛋白原最少。

①白蛋白分子量约为69000,数量很多。在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及转运某些小分子物质和脂溶性物质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②用电泳法又可将球蛋白进一步分为α1、α2、β和γ球蛋白。α1球蛋白与糖结合形成糖蛋白;α2球蛋白可以与维生素B12、胆色素等多种物质结合形成结合蛋白质;β球蛋白主要与脂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血液中的脂质大约有75%是与β球蛋白结合的。γ球蛋白具有酶的活性,还参与抗体的形成。人体大部分免疫球蛋白是γ球蛋白,与特异性免疫有密切关系。

③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400000,分子呈细长形,平时溶解在血浆中,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重要物质。

电解质

血浆中的电解质由阳、阴离子组成。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血浆中的电解质是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成分。

​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十分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漏出性: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等;肝肾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时。②渗出性:常见于感染性炎症,如结核、病毒、化脓性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肺癌、肺转移癌、淋巴癌及胸膜间皮瘤等;变态反应性炎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化学性炎症,如尿毒症等。③血性:常见于恶性肿瘤、肺梗死、外伤等。

(二)发病机制

胸腔内的液体动态平衡=滤过系数×[(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平均毛细血管周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周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液体从胸膜(主要是壁层胸膜)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流出,其80%~90%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剩余部分经淋巴系统回收。当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时,如心力衰竭;或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如慢性肝肾疾病;或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上升时,如胸膜炎症使毛细血管透过性增加,大量蛋白质外渗。上述因素均可使胸腔内液体的流出量超过回收量而形成胸腔积液。恶性肿瘤侵蚀血管,血液有形成分及蛋白质外漏使毛细血管周胶体渗透压升高,它还可能压迫阻塞淋巴管使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

“肾腹水”是什么病啊

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的病人,会出现尿蛋白,蛋白丢失多了就会引起低蛋白血症,蛋白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防止血液中的水分渗到组织间而水肿.低蛋白的病人就不能维持正常的胶体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水分外渗,渗入腹腔则表现为腹水.

相关推荐

血浆蛋白起什么作用

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结合,使之不会很快从肾脏排出;③运输功能;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⑥营养功能。

尿崩症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尿比重、禁水加压试验、血浆ADH测定、磁共振、肾功能、血液生化检查 1.尿量超过2500ml/d称为多尿,尿崩症患者尿量多可达4~20L/d,比重常在1.005以下,部分性尿崩症患者尿比重有时可达1.010。2.血、尿渗透压患者血渗透压正常或稍高(血渗透压正常值为290~310mOsm/L),尿渗透压一般低于300mOsm/L(尿渗透压正常值为600~800mOsm/L),严重者可低于6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

机体排除水、钠的主要器官,当肾患病时,水、钠排出减少,乃致水、钠潴留而形成水肿,称为肾性水肿。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有: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 ②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组织间隙;③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④有效血容量减少,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临床上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将肾性水肿分:(1)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或部分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以及其他肾小球

粘连性肠梗阻该怎么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其核心内容就尽量减少肠内容物量、减轻肠腔压力、消除肠道水肿、维持内稳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如果决定对肠梗阻行非手术治疗,则一定要将每项治疗措施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胃肠减压不简单地在病人的胃内置一根引流管,这样达不到肠道减压的目的,必须将减压管的尖端放到梗阻近端,使肠管保持空虚,梗阻才容易缓解。为减少肠内容物导致的肠膨胀,除禁食、胃肠减压外,还应该

血浆蛋白的功能

1、营养功能 每个成人3L左右的血浆中约含有200g蛋白质,它们起着营养贮备的功能。虽然消化道一般不吸收蛋白质,吸收的氨基酸,但,体内的某些细胞,特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完整的血浆蛋白,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这样生成的氨基酸扩散进入血液,随时可供其它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之用。2、运输功能蛋白质巨大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性结合位点,它们可以与脂容性物质结合,使之成

胸腔积液的原因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体循环静水压的增加生成胸腔积液最重要的因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可使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的静水压增加,胸膜液体滤出增加,形成胸腔积液,单纯体循环静水压增加,如上腔静脉或奇静脉阻塞时,壁层胸膜液体渗出超过脏层胸膜回吸收的能力,产生胸腔积液,此类胸腔积液多为漏出液。2、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膜炎症或邻近胸膜的组织器官感染,肺梗死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胸膜,均可使胸

血浆白蛋白预防肝腹水的作用

血浆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的,肝硬化发生时就已经说明肝功能出现了障碍,由于肝细胞的受损,白蛋白的合成自然会受到影响,合成量自然会显着减少,这样就造成了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在门静脉高压因素的参与下,部分血浆从门静脉血管内渗透之腹腔,所以就形成了腹水。通常情况下,认为血浆白蛋白为30g/l时为临界数值,白蛋白小于30g/l时,常可发生腹水。此外,也有人提出交替渗透压(pa)=546.2*血浆白蛋白(g/l

胸腔积液有哪些发病机制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 体循环静水压的增加生成胸腔积液最重要的因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可使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的静水压增加,胸膜液体滤出增加,形成胸腔积液,单纯体循环静水压增加,如上腔静脉或奇静脉阻塞时,壁层胸膜液体渗出超过脏层胸膜回吸收的能力,产生胸腔积液,此类胸腔积液多为漏出液。2.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胸膜炎症或邻近胸膜的组织器官感染,肺梗死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胸膜,

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 腹水

腹水肝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也常见的一种现象,多发生于肝硬化病人熟手的2周内。原因:肝切除后腹水一方面由于剩余肝组织的白蛋白合成障碍,另一方面也由于水游留将血浆蛋白稀释造成的。治疗:宜输注白蛋 白或血浆,适当利尿,适当补饵等,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 压和维持电解质平衡。

肝硬化病人为什么要多吃高蛋白饮食

肝硬化肝脏结构发生慢性弥漫性病变的疾病。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反复持续地损害肝脏,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肝结节与纤维化形成,以致肝脏硬化变形,失去代偿协能造成肝功能紊乱。表现在蛋白质代谢障碍紊乱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血浆中许多蛋白质参数发生变化。其中明显的血浆白蛋白减低。又由于蛋白的摄入量不足和消化吸收障碍,血浆白蛋白不断地漏入腹腔,随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当血浆白蛋白低于每100毫升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