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辅助检查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辅助检查
1.病原检查:
⑴粪便检查:
1)生理盐水涂片法:适用于急性痢疾患者的脓血便或阿米巴肠炎的稀便,主要检查活动的滋养体,但标本必须新鲜,送检越快越好,置4℃不宜超过4~5小时。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为酱红色粘液样,有腥臭味。镜检可见粘液里含很多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和较少的白细胞,有时可见棱形结晶(Charcot-Leyden crystal)和活动的滋养体。这些特点可与细菌性痢疾的粪便区别。
2)包囊浓集法:对慢性患者的成形粪样,亦可用直接涂片法查找包囊期,常作碘液染色以显示细胞核,便于鉴别诊断。但包囊检查可用浓集法提高检出率。常用的方法有硫酸锌浮集聚法和汞碘醛离心沉淀法(MIFC,详附录)。
临床上多见的不典型迁延型阿米巴病,常不易在粪便内找到病原体。据分析,无症状患者或病变局限于盲肠和升结肠者,常规湿涂片或固定染色涂片的一次检出率不超过30%,间隔一天以上的3次送检,阳性率可提高至60~80%,送5次者可达90%以上。
⑵人工培养:已有多种改良的培养基可供选用(见附录)。从粪便标本分离培养虫体的诊断常规都用有菌培养,但一般在多数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的检出率不高,故培养法似不宜用作常规检查。无共生物培养需特种培养基和技术要求,宜用于研究。
⑶组织检查:借助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粘膜溃疡并作活检或刮拭物涂片的检出率最高,约85%的痢疾患者可用此法检出。活体标本必须取材于溃疡边缘,脓腔穿刺亦应取材于壁部,并注意脓液性状特征。
病原检查要特别注意盛器洁净及病人服药和治疗措施的影响。某些抗生素,杀虫药物,泻剂、收敛剂,高、低渗灌肠液,钡餐以及自身尿液污染均可使滋养体致死而干扰病原体的检出。
2.免疫诊断
由于阿米巴病的病原查诊容易漏检与误诊,免疫学诊断虽属间接的辅诊手段,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自60年代阿米巴无共生物培养建立和特异单克隆抗体问世后,提供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纯抗原和优质工具抗体,国内外陆续发展了多种免疫诊断方法。近年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各种改良法应用较多。大体上,特异循环抗体的检测在肝脓肿患者的检出率可高达95%~100%,侵袭型肠病患者85%~95%,而无症状带虫者仅10%~40%,滴度视病情可不一致,但脓肿大者多为高滴度。因此血清学诊断仅对急性发病患者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人群抗体滴度的消长水平可提示地区发病情况。单克隆抗体和DNA探针杂交技术的应用为探测宿主血液和排泄物中的病原物质提供了特异、灵敏并能抗干扰的示踪工具。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粪便、脓液内虫源抗原及DNA探针鉴定粪内虫种均已见有报告。
为什么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病
由囊后滋养体增殖的虫体群大多在回盲部或少数在乙状结肠引起原发病灶。除重症者外,原发灶仅局限于粘膜层,肠窥镜观察为稍隆起的充血小灶,中央常有针尖状溃破口。
在急性病例,增殖的滋养体能突破粘膜肌层,在疏松的粘膜下层繁殖扩展,引起液化坏死灶,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病大小自数毫米至十多毫米不等,若有细菌伴发感染,则镜检可见坏死灶的外围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重症病例则溃疡可深入肌层,或邻近的溃疡互相融合,致使大片粘膜脱落,因而阿米巴溃疡具有较大穿孔肌层,轻症或亚急性病例的肠壁损害可有粘膜微小溃疡至肉芽肿样溃疡的各种不同类型。
慢性病例由于粘膜增生可出现阿米巴肿(amoeboma)。在肠粘膜下层或肌层的阿米巴滋养体可侵入静脉,随血流截留于肝窦,引起继发性阿米巴病。初起为多发性坏死小灶,与病灶外围的白细胞浸润构成肝炎期。根据宿主的机体状况,其中的一个或偶尔多个小灶融合而发展为肝脓肿。脓肿的中央为含酱色性状的坏死区,滋养体则聚集在炎症病灶外围与正常组织交界的部位(脓肿壁)。大的肝脓肿可发展至婴儿头颅大小。
此外痢疾阿米巴也可经血路或直接经膈向胸腔穿破入肺而致肺脓肿;侵入纵隔、心包甚至脑、脾等部位引起局部脓肿,但甚为少见。肝脓肿腹壁穿孔部位,手术切口或会阴附近的皮肤也可被侵袭而发生阿米巴皮肤溃疡;如累及生殖器官则可引起阿米巴性阴道炎或前裂腺炎等。
阿米巴肝脓肿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1.流行病学资料
病前曾有腹泻或排便不规则史。
2.临床表现
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随病原体的毒力、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病程的长短、肝内病变的程度和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而异。临床常表现恶寒、发热、肝区疼痛、肝大和压痛、叩击痛及右下肋间压痛等,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与膈肌粘连引起反应性膈膜炎或肺底肺炎。部分病人因脓肿压迫肝内胆管或胆总管,出现黄疸。肝脓肿刺激腹膜或者破入腹腔时,可引起剧烈疼痛,疼痛多位于右上腹,亦可见于其他部位。波及右肾区时,可引起右侧腰部疼痛,出现血尿、蛋白尿等改变。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血象检查:急性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病程较长者白细胞总数常仅轻度升高,但贫血、消瘦则较明显,血沉增快。
(2)粪便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阳性率约为30%,以包囊为主。
(3)脓肿穿刺液检查:典型脓液为棕褐色如巧克力糊状,稠粘带腥味。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土黄色脓液伴恶臭。由于有活力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常处于脓肿周围的组织内,故在抽出脓液中的阿米巴滋养体多已死亡。取最后抽出的脓液作检查,有可能发现有活动能力的阿米巴滋养体。采用普通镜检法时,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较难与其他细胞相辨别,检出率常低于30%。然而,采用特异性抗体的荧光抗体技术作荧光显微镜检查则检出率可提高至90%以上。
(4)肝功能检查:大部分病例都有轻度肝功能受损表现,如血清白蛋白下降、碱性磷酸酶增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胆碱酯酶活力降低等,其余项目多在正常范围。个别病例可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
(5)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右侧横膈抬高、呼吸运动减弱、右侧肺底云雾状阴影、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
2)超声波检查:腹部彩超检查脓肿形成前期,病灶呈低回声,边界不清楚,脓肿成熟后,脓腔呈无回声液性暗区,后壁及脓肿深部回声增强,B超引导下可抽出脓汁,呈特征性巧克力色稀薄或浓稠液体,脓汁缺氧,不利于阿米巴存活,故阿米巴检出率较低。
(6)免疫学检查:可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血清中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IgG与IgM抗体,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若血清中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IgG抗体阴性,则基本上可排除本病。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查肝脓液中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明显提高检出率。
(7)分子生物学检查:采用PCR技术可在肝脓液中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DNA。
阿米巴肠病有怎样的流行病特点
学传染源人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主要宿主和储存宿主。 慢性病人、恢复期病人以及无症状携带者是重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大多由吞入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水 源污染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易感性各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有高滴度抗 体,但无保护作用,重复感染者常见。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
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较多变化,常有迁延现象,即病程延长,症状隐显无常。
按WHO建议的临床分型可分为无症状的带虫感染和有症状的侵袭性感染。前者占90%以上,绝大多数系复合体中非侵袭种的感染。后者又分肠阿炎巴病(包括阿米巴痢疾、肠炎,阿米巴肿,阿米巴性阑尾炎等)和肠外阿米巴病(包括阿米巴肝、肺、脑脓肿及皮肤阿米巴病等)两类。
典型的阿米巴痢疾以常伴有腹绞痛及里急后重、含脓血糖液便的急性腹型的痢疾已不多见,大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迁延性肠炎,可伴有腹胀、消瘦、贫血等。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脓肿最多见,系血行播散,好发于肝右叶,常伴肠阿米巴病史,大多起病缓慢,有弛张热、肝肿大、肝区痛及进行性消瘦、贫血和营养性水肿等。
阿米巴肺脓肿较少见,有肝源性和肠源性。前者多由阿米巴肝脓肿直接穿破所致;后 纱血路传播,病灶不限于右下叶。极少数情况下,肝脓肿可穿入心包、穿破腹壁。
肠道阿米巴也可进入肛周、阴道、尿道等引起相应部位的脓肿或炎症。常见并发症有肠炎、阿米巴肿、阿米巴性阑尾炎等。
肠炎肚子疼应该怎么办
以细菌和病毒引起者最为常见。少数肠炎病因不明。肠炎的病原分类见表[肠炎的病原分类]。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沙门氏菌。在病毒性胃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寄生虫引起的肠炎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较为常见。真菌性肠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此外,休息无规律和精神过度紧张也是引起此病的一个原因。
什么是肠道阿米巴病
症状体征
对阿米巴病的诊断,除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临床表现作为诊断依据外,重要的是病原学诊断,粪便中检查到阿米巴病原体为唯一可靠的诊断依据,通常以查到大滋养体者作业现症患者,而查到小滋养体或包囊者只作为感染者。
在作诊断时,或肠阿米巴病不应忽视,因阿米巴病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容易反复发作,肠道症状或痢疾样腹泻轻重不等,故对肠道紊乱或痢疾样腹泻而病因尚未明确,或经磺胺药,抗生素治疗无效应疑为本病。
(一)临床表现:阿米巴肠病潜伏期长短不一,自1~2周至数月以上不等,虽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感染,仅以共栖生存,当宿主抵抗力减弱以及肠道内感染等,临床上始出现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1,无症状的带虫者:患者虽然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虫仅作共栖存在,约有90%以上的人不产生症状而成为包囊携带者,在适当条件下即可侵袭组织,引起病变,出现症状,因此,从控制传染源及防止引起致病的观点出发,以于包囊携带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给予治疗。
2,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发病较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腹部不知,仅有稀便,有时腹泻,每日数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样粪便,而与一般肠炎相似,大便检查可发现滋养体。
3,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后者表示病变已波及直肠,大便带血和粘液,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者可为血便,或白色粘液上覆盖有少许鲜红色血液,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在早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可有升高,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
4,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起病急剧,全身营养状况差,重病容,中毒症状显著,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为脓血便,有恶臭,亦可呈水样或轿水样便,每日可达20次以上,伴呕吐,虚脱,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易并发肠出血或甩穿孔,如不及时处理可于1~2 周内因毒血症而死亡。
什么是肠道阿米巴病现在大家应该了解了,这一疾病的出现大家要能够及时的去治疗,应该去正规的医院治疗,在平时大家更应该要预防一些肠道的疾病,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平时饮食的卫生。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类型
无症状的带虫者:患者虽然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虫仅作共栖存在,约有90%以上的人不产生症状而成为包囊携带者。在适当条件下即可侵袭组织,引起病变,出现症状。
2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发病较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腹部不知,仅有稀便,有时腹泻,每日数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样粪便,而与一般肠炎相似,大便检查可发现滋养体。
3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后者表示病变已波及直肠。
4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起病急剧,全身营养状况差,重病容,中毒症状显著,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为脓血便,有恶臭,亦可呈水样或轿水样便,每日可达20次以上,伴呕吐、虚脱,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患者常伴有脐击或下腹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
白头翁有什么功效 杀虫
白头翁的水煎剂有较强的灭虫作用,常用白头翁煮水杀肠道蛔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寄生虫,效果明显。
哪些方法可以治疗阿米巴肠病
急性期病人应该卧床休息,禁止活动。应该肠道隔离。给予流质和少渣饮食,禁食粗糖多渣食物。非致病性阿米巴感染、血清抗体阴性者不需要治疗。致 病性阿米巴感染,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治疗。在无法区分致病性 和非致病性阿米巴感染时,所有的排包囊者都应该治疗。治疗结束后应该随访粪便检查,每月1次,连续3次, 以确定是否清除病原,必要时应该重复治疗。组织内阿米巴病药依米丁、去氢依米丁适用于需紧急控 制病情又不能口服者,不能门诊应用,脏器性心脏病、肾功能不 全、孕妇禁用。肠内抗阿米巴药双碘喹啉在碘过敏、甲状腺疾病、严重 肝病、视神经病变者、孕妇禁用。对肠内外病变都有作用的甲硝唑孕妇和哺乳期慎用,用 药期间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