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膀胱俞的作用与功效 膀胱俞穴位层次解剖

膀胱俞的作用与功效 膀胱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臀中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是第1,第2骶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臀大肌:由臀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第2骶神经。

4.骶棘肌:由脊神经后支肌支支配。

5.针的深面是骶骨的后面。


腰痛按摩疗法

1 手部按摩

[有效穴位]后溪、合谷、威灵、精灵等。

[按摩手法]

①点按后溪、合谷各50—100次。

②掐按威灵、精灵各50—100次,也可用拇指指甲切按20—30次,一边切按,一边嘱患者活动腰部。

[有效反射区]腰椎、骶骨、尾骨、肾、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膀胱、输尿管、甲状腺等。

[按摩手法]

①按揉腰椎、骶骨、肾、肾上腺反射区各100—150次。

②推按腹腔神经丛、输尿管等反射区各50—100次。

2 足部按摩

[有效穴位]阳陵泉、足三里、大敦、隐白、委中、承山、昆仑、涌泉等穴位。

[按摩手法]

①按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昆仑各穴30—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②掐大敦、隐白各穴30—50次,力度稍轻。

③擦涌泉50-100次,以产生气感为佳。

[有效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尾骨内侧、骶骨、腰椎、胸椎、颈椎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

①按揉骶骨、腰椎、胸椎、颈椎、内尾骨各反射区100次,力度不可太重,特别是腰椎、胸椎反射区。

②按揉肾、膀胱反射区各30—50次,力度适中,以胀痛为宜。

③刮压输尿管50—100次。

④点按涌泉穴50—100次,力度稍重。

3 躯干部按摩

[有效穴位]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眼、小肠俞、膀胱俞,腹部的中脘、天枢穴等。

[按摩手法]

①按压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眼、小肠俞、膀胱俞各30—50次,力度轻缓平稳。肾俞穴是缓解腰部疼痛和增强体力的重要穴位,应反复按压,避免用力。膀胱俞可促进血液循环,对虚冷型腰痛有效。

②按揉腹部的中脘、天枢各30—50次,力度柔和。

4 生活注意

①注意纠正不良劳动姿势。

②加强腰肌锻炼,如仰卧挺腹、俯卧鱼跃等。

③阴雨天注意腰部的保暖。

④不要搬挪特别沉重的物品。

漏谷的意思是什么 漏谷的临床应用

主穴: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湿热蕴结者,配委阳;肺热壅盛者,配尺泽;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支沟;瘀血闭阻者,配次髎、血海。

方义: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促进膀胱气化功能,通利小便;三阴交、阴陵泉为脾经腧穴,善于醒脾利湿,消除瘀滞,通利小便。

主穴:脾俞、肾俞、三焦俞、关元、三阴交

配穴:脾气虚弱者,配气海、足三里;肾阳虚弱者,配太溪、阴谷;无尿意或无力排尿者,配气海、曲骨。

方义:脾俞、肾俞以振奋脾肾气机,脾肾不足则三焦决渎无力,故用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能温补下焦元气,鼓舞膀胱气化;三阴交调理肝、脾、肾功能,以助膀胱气化,诸穴相配可达益气启闭之功效。


膀胱俞的意思是什么

膀胱俞穴,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背俞穴。

膀胱俞穴: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膀胱俞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膀胱排毒按什么穴位

膀胱的主要作用是“化气行水”,负责贮藏、排出尿液。

膀胱俞穴是膀胱经最重要的穴位,位于骶部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该穴道有疏通膀胱、清热化湿的作用,可治疗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膀胱疾病出现小便不利、癃闭、频数、失禁等症。方法是两手握拳,用拳眼捶击膀胱俞,每次50下左右,每天1~2次。

食欲不振的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当以疏肝行气、开胃健脾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平卧,取中脘穴,以拇指指腹按摩3-5分钟,向头面部方向用力,动作宜轻柔;嘱其俯卧,取肝俞、胃俞二穴,以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肝俞向头部方向用力,胃俞向脚部方向用力。

中脘属任脉,乃胃之募穴,解剖位置位于胃体中部,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肝行气的功效,肝与胃是邻居,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木是克土的,只有肝气条达,才能与胃和谐相处;

胃俞也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肝俞配伍属于同名经取穴,与中脘配伍属于前后配穴,三穴合并,如同铁三角一般呵护胃气,促进胃肠正常蠕动,家中也就不用再备什么消食片了。

膀胱俞怎么找 膀胱俞穴位解剖

在骶棘肌的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外侧支;布有第1,2骶神经后支外侧支(并有交通支与第1骶神经交通)。


按摩膀胱经的好处 按摩膀胱经可以治疗的疾病

膀胱经上有很多俞穴,这些俞穴功效很多,如肝俞,肾俞,肺俞等。俞就是通道的意思,俞穴可以直接与相关的脏腑相通。如胃痛,可以点按位于;心血管有问题可以多按摩厥阴俞;咳嗽的时候可以重点按肺俞。

除了俞穴之外,膀胱经的其他穴位也是各有功效:委中最独特的作用是让鼻子通气,小腿上的承山穴可以治疗痛经和痔疮;脚上的京骨穴可以治疗后头痛和眉棱骨痛。


食欲不振的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当以疏肝行气、开胃健脾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有言道,医者不自医,尽管志刚也是一名医生,但是却治不了自己的病。作为同事,我主动请缨,把他拉到科里为他按摩,嘱其平卧,取中脘穴,以拇指指腹按摩3-5分钟,向头面部方向用力,动作宜轻柔;嘱其俯卧,取肝俞、胃俞二穴,以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肝俞向头部方向用力,胃俞向脚部方向用力。

中脘属任脉,乃胃之募穴,解剖位置位于胃体中部,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肝行气的功效,肝与胃是邻居,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木是克土的,只有肝气条达,才能与胃和谐相处;胃俞也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肝俞配伍属于同名经取穴,与中脘配伍属于前后配穴,三穴合并,如同铁三角一般呵护胃气,促进胃肠正常蠕动,家中也就不用再备什么消食片了。

相关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刮痧图片 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刮痧疗法

气滞血瘀型治疗时以刮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肾俞穴为主。方法如下:从上到下刮拭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30次,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位处用力刮拭,直至皮肤发红或出痧;刮拭双侧委中,左右各30次;刮拭腰部阿是穴,约30次,力量稍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隔日治疗1次。

腰间盘突出针灸哪里

气滞血瘀型治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阿是穴点刺后加拔火罐,吸去瘀血。治疗功效: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寒湿型治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针灸部位: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操作方法:进针

高血压的治疗

拔罐治疗血压高特效穴位大杼至膀胱俞、曲池、足三里、太溪、血海、太阳、阳陵泉、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操作顺序1、我们可以先从背部大杼穴刮到膀胱俞。2、肾精不足者加刮太溪和血海穴 ;肝火亢盛者加刮太阳、阳陵泉穴 ;阴虚阳亢者加刮肝俞、肾俞、三阴交和太冲穴。刮痧治疗督脉、膀胱经、胆经、曲池穴刮至合谷穴、人迎、足三里、内关。操作顺序1、刮督脉:由头顶部百会穴向头后刮至大椎穴。2、刮膀胱经:这个时候从天

胃俞的作用功效 胃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3.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和下后锯肌腱膜:胸腰筋膜浅层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前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肌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小儿遗尿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温肾固涩。虚证辅以健脾益气,实证佐以疏肝清热。2.基本操作(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肾水300次;用全掌摩全腹,尤以下腹部为主,约5~8分钟;按揉气海、丹田、中极、三阴交,每穴约半分钟。(2)患儿取俯卧位: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擦命门、肾俞、八髎,以透热为度。3.辨证施治(1)下元虚寒:补肾水300次,

尿路感染的刮痧疗法

技术一取穴:肾俞、次髎、膀胱俞、水道、中极、三阴交。操作规程:刮肾俞、次髎、膀胱俞;点揉水道、中极;刮三阴交。技术二取穴:培元刮、骶丛刮、天元刮、委中三带、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操作规程:培元刮重点刮肾俞、三焦俞;骶丛刮重点刮膀胱俞

按摩什么地方对心脏好 心俞穴-养心安神的要穴

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经穴,它是心脏之气通向足太阳膀胱经的要害止血,是把瘀血排向膀胱经的必经之路。心俞穴可以很好的调节脏腑功能,具有宁心安神,通调气血的作用,可以维护心脏的正常功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患有心痛,心悸,冠心病,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皆可用心俞进行治疗。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位于背部,先找到第7颈椎,再往下数5个突起椎骨,在其棘突下,旁

背部拔火罐的穴位

湿毒与肺、脾、肾、膀胱、三焦、小肠关系密切,所以要找与之相关的穴位。所以临床拔罐以背部俞穴为主: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拔罐去湿一般多用背部膀胱经的穴位,主要是背俞穴,如肾俞、脾俞、肺俞、关元俞、大肠俞等,或用腹部督脉穴位如关元、气海等。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拔罐去湿可以多用脾肾经的穴位,如阴陵泉,丰隆,天枢,及大腿后侧穴位等。还可以选择薏仁红豆水配合拔罐治疗改

艾灸肝俞的功效有哪些

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之背俞穴,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是生命的根本,肝俞历来被视为肝脏的保健要穴,经常刺激该穴可以起到调肝护肝的作用,主要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之功效。取俯卧位或坐位,用艾条温和灸,每次施灸15-20分钟,每日一次,灸治症状缓解或消失为止。

女尿频最简单的偏方 刮痧法

1、找到肾俞穴、膀胱俞穴、次膠穴,涂上经络油,用面刮法刮拭患者腰部肾俞穴,再经膀胱俞穴至次膠穴10~ 15遍,力度微重由上至下刮拭以出痧为度。2、找到水道穴、中极穴,涂上经络油,用角刮法,刮拭水道穴至中极穴,由上至下刮30次,可不出痧。3、找到三阴交穴,然后用刮痧板角部边缘重刮三阴交穴30次,以出痧为度,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功效:以上穴位的配伍可治疗尿频、尿急、排尿痛的症状。备注:上述偏方均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