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精神疾病 越“休”越病

精神疾病 越“休”越病

(1)丧失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使患者难以获取外界信息;

(2)终日无所事事,患者感到生活没有寄托,沉湎于病态的思考之中;

(3)使患者的工作能力退化,失去或减少经济收入;

(4)失去与朋友、同事、亲友的情感联系,感到孤独;

(5)觉得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感到自卑、自责,有的因此而自暴自弃,甚至自杀;

(6)失去社会和家庭最起码的尊重,影响婚姻和家庭职能;

(7)导致更高的疾病复发率等等。

精神类疾病的简介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精神病人是一种以精神无能,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无论采取任何办法,精神

病人始终无民事能力,也就无法成家立业,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出生前与生俱来的疾病,是遗传因子(基因)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神经疾病,遗传因子为什么会发生改变,有研究认为可能是受精卵着床至形成脊椎时严重缺乏营养所致。

由于先天多基因发生改变而引的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所以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根,药物根治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疾病的主帅是基因。

【症状】精神病是由于多基因缺失或重叠而引起的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显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致残率高,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就医,患者可以在药物的辅助下,能勉强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的学者卓小勤先生说:所谓“精神病人杀人不犯法”,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法律并没有这样规定。根据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在非发病的状态下,打人杀人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大多数的精神病人是出生缺陷和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是其中一少部分。

抑郁症是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

是心理疾病.偏执型可能.建议去看心理医生.祝你早日康复.

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

(1)抑郁症:抑郁症的夜间慢波睡眠总量减少。原因有二.一是白天慢波睡眠量增多,已报道90%的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白天多睡1.5小时。白天睡多了.夜间睡眠自然就减少;二是精神运动性阻滞。已报道锻炼能增加慢波睡眠,推测精神运动性阻滞可减少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减少可使快波睡眠位相前移和数量增加。三环抗抑郁药通过缓解抑郁能改善白天思睡和精神运动性阻滞,从而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波睡眠减少,慢波睡眠也减少.快、慢波睡眠的减少导致睡眠一觉醒周期缩短,倾向早睡早起.体温位相曲线前移。Mill等让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辨昼夜的屋里居住21天。发现其睡眠一觉醒周期异常之短。

(3)老年痴呆:下丘脑交叉上核是人体生物钟所在地,生物钟受外界报时因素(如光线和社会活动)所调节。老年痴呆患者交叉上核细胞缺失,感受外界报时因素的能力也下降(视力减弱和杜会活动减少),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出现白天嗜睡,晚上不睡。漫游和日落后意识障碍等。

对交叉上核的细胞缺失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对报时因素可以强化。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睡眠位相定时给予亮光照射,如果位相延迟就晨间亮光照射,如果位相提前就傍晚亮光照射.也可用定时锻炼和加强社会交往来治疗。

(4)边缘性人格障碍:这类患者不但可有情感性症状.而且还有类抑郁症的睡眠改变(慢波睡眠减少和快波睡眠增加)。因而Akiskal(1981)提出:可将边缘性人格障碍看作一种不典型性情感障碍。但这种患者的睡眠障碍与抑郁严重度并无关联,故此观点似较难成立。

识别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表现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类,即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由于精神疾病种类众多,所以对此非医务人员很难加以区分鉴别,本文将容易与精神分裂症混淆的其他几种精神疾病,逐一列举,希望对您识别精神分裂症有所帮助。

(1)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如失眠、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但神经衰弱病人自知力是完整的,情感反应也强烈。并积极要求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时可有自知力,但不完整,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迫切治疗的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某些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强迫症状,但其不同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特点有:具有内容离奇、荒谬和不可理解的特点,自知力一般不完善,病人摆脱强迫状态的愿望不强烈,为强迫症状纠缠的痛苦体验也不深刻。

(3)抑郁症:紧张性木僵病人需要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外表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症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在耐心询问下,与周围人仍有情感上的交流。紧张性木僵病人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或应答性反应,病人表情呆板,淡漠无情,有时可伴有违拗。

(4) 躁狂症: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观上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情绪不稳定,有易激惹性,常以敌意或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同时自我感觉良好,有夸大观念,自命不凡,盛气凌人,认为自己才华出众,能力过人。多为间歇性发作,极为严重时,呈重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常伴攻击行为,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器质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有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的基础,精神分裂症为功能性精神障碍,二者可以鉴别。

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应该对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可以简单区分出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差别。加深疾病知识可以帮助您更加确定治疗目标,树立治疗信心。

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怎么治疗

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长期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使人产生精神病变。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精神疾病特点有哪些

⑴行为异常:行为方面的异常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⑵敏感多疑:敏感多疑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状,患者常常把周边的事情与他联系起来,认为什么事都是针对他的。

例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尔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

⑶精神病特点还包括情感变化:精神病患者患病之后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

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⑷睡眠改变:精神病患者常常出现失眠的现象,有的时候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噩梦、或睡眠过多。

精神疾病能治好吗

主要看病人病史及严重程度,一般1年以上病史的需要长期服药,有复发的病人也长期服药,要想根治不现实,大多是药物维持,专家提出有1/3可以治愈,有1/3需要维持,有1/3完全治不好,但在临床上一般都是药物维持。

从精神病的类型来看,紧张型和偏执型的病人,较青春型和单纯型者预后好。病程越长,越容易复发,发病的最初3年是治疗的重要时期,由此可见早期治疗的重要。不少家属虽已发现病人不正常,却碍于面子,不去正规医院治疗,结果转为慢性,给治愈带来了难度。

相关推荐

精神病人属于残疾人吗

残疾是一种心身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由于躯体功能或精神心理的障碍,不能或难以适应正常社会的生活和工作。精神病人属于残疾的一种,精神残疾。如果患者患精神病的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可以到有关部门办残疾证。

冬季抑郁不等于精神疾病

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终生患病率高达17%。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阴郁”,由于其发病率很高,又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也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而冬季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其实,在精神疾病范畴里并没有冬季抑郁的说法”,专家解释,“只是在冬季最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判断它是否属于精神疾病范畴,还要根据抑郁的程度分析。”专家介绍,抑郁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状态

精神病的病因

精神刺激: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个人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就产生了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精神障碍。不管是令人愉快的良性刺激,还是使人痛苦的恶性刺激,超过一定的限度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遗传因素:精神病中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愈近,发病机会愈高。此外,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性在发病因素中也占相当的比重。

精神疾病会遗传吗日常该如何预防

精神疾病会遗传吗?精神病主要是一种因精神思维混乱而导致的一种神经性疾病,在发作时,或兴奋激动,不能自制;或恐惧焦虑,情感淡漠。精神病有许多类型,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大部分精神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有一些精神病经调查研究确定为遗传性疾病,而且遗传方式也十分明确,如家族性黑朦性痴呆、苯丙酮尿症、亨廷顿舞蹈病、先天愚型、肝豆状核变性、精神分裂症等。而另一些精神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起作用,但目前还不能

患有精神疾病能不能治好

办法一、饮食调整精神病在中医属于癫狂之范畴,其病发原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去平衡。病理过程中痰迷心窍,瘀血阻脑及痰瘀互结等,皆不断促使病情更加严重。气郁→痰火→血瘀为本病的主要发展环节,精神病病位主要在肝胆心脾。精神病的医治以解郁化痰、顺气开窍为主,狂证则以泻肝清火、涤痰镇心为要。有关精神病的饮食调整方,精神病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最适合缓解自己病情的食物来进行调整。办法二、心理医治精神病治疗方法

更年期易患三种精神疾病

更年期神经症病人主要有内分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类似神经衰弱等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手抖、烦躁、易激怒、情绪不稳定;心悸、胸部憋闷、面部阵热性潮红、四肢麻木、胃肠功能失调;多数病人还伴有月经紊乱和性功能衰退,这类病的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通过治疗可逐渐康复。更年期忧郁症病程缓慢,早期多伴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患者以焦虑、忧郁、紧张不安的情感障碍为主,总是注意事物的阴暗面,担心自己和家人将会遇

精神病老人可住养老院吗

北京一律师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只能在专业机构治疗康复。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在有专业人员和符合康复条件的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治疗康复。《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17条明确规定,养老服务机构收住老年人应当要求其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和体检证明,不得接收传染病人和精神病患者。而一些养老院,特别是民办养老院,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本身虽不具备接收精神疾病患者的条件,但仍违反有关规定,擅

精神疾病有遗传性吗

专家表示经过80多年的遗传学研究,目前一致认为遗传因素在精神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调查发现,精神病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如果父母双方均为精神病患者,其子女的发病率将达到35%~68%;而父母一方为精神病患者,子女的发病率也有15%~26%;精神病患者的子女即使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家庭,其发病率也大大高于没有家族史的同年人。由此,我们可以

重性精神疾病的注意事项

精神病病程多迁延并呈进行性发展,如早期发现应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为乐观,少数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不合理,拖延了时间,贻误诊断治疗,使病情缓慢进展,甚至失去了治疗良机,出现精神衰退,成为精神上的残废。而在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病有着非常高的复发率,擅自停药,精神刺激等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精神病的复发,那么,在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就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避免引起精神病复

冬季抑郁不等于精神疾病

冬季抑郁不等于精神疾病!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终生患病率高达17%。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阴郁”,由于其发病率很高,又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也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而冬季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因而不少人会有这样疑虑,患上冬季抑郁岂不就等于得了精神疾病?“其实,在精神疾病范畴里并没有冬季抑郁的说法”,何日辉解释,“只是在冬季最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判断它是否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