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者的膳食原则
血脂异常者的膳食原则
多吃谷类少吃肉
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可明显升高总胆固醇水平,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肉、蛋、乳、脂等食物中。患者每日摄入的胆固醇总量不应超过300毫克(相当于1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如已患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症,每日摄取的胆固醇量应减少至200毫克。
患者的饮食应以谷类食物为主,粗细搭配。另外,豆类和绿色蔬菜、水果等含胆固醇较少,应适当多吃。当然,患者还必须严格控制体重,使每日从食物中获得的总热量能维持理想的体重。
限制饮酒多喝茶
饮酒过多可引起高脂血症。一般饮酒量以每日摄入的酒精不超过20克为宜,葡萄酒较合适,如有高血压、糖尿病与肝胆疾病等,则宜戒酒。另外,饮酒对甘油三酯升高患者不利,患者应权衡利弊,控制摄入量。
茶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
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应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基础,并结合调脂药物治疗。继发性者(如糖尿病、甲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1.饮食、运动治疗
目的是降低血浆胆固醇,保持均衡营养。运动和降低体重除有利于降低胆固醇外,还可使甘油三酯降低,升高HDL胆固醇。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2.药物治疗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其治疗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需要定期地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有:
(1)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现已有下列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一般建议晚上服用。
(2)苯氧乙酸类调脂药(贝特类);
(3)烟酸类调脂药;
(4)胆汁酸螯合剂;
(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6)胆固醇合成抑制剂;
(7)n-3脂肪酸、n-3(W-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8)普罗布考。
预防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反复的健康教育,提倡科学膳食、均衡膳食,规律的体育锻炼,防止肥胖,戒烟、限酒,并与心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传教育相结合,使人群中的血脂保持在适当水平。此外,定期健康检查亦有助于及早检出血脂异常者,应予及时治疗。
牛皮癣患者在日常应该如何正确饮食
1、牛皮癣患者膳食以谷类食物为主,多样搭配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不过,牛皮癣患者越来越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对牛皮癣的预防不利。所以,牛皮癣患者应以谷类食物为主、多样搭配的饮食原则。
此外,牛皮癣患者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就会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
2、牛皮癣患者膳食要常吃豆类或其制品及奶类制品
豆类食品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牛皮癣患者普遍蛋白缺乏,常吃大豆及其制品,不仅可以补充以上营养,而且防止食用过多肉类给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奶类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牛皮癣患者膳食中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在饮食中应加大奶类制品的比例。
3、鱼、禽、蛋、瘦肉应适量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鱼类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及防止血栓形成。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值得注意的是牛皮癣患者尽量避免羊肉、牛肉、深水海产品,这些容易诱发牛皮癣的发物。
4、牛皮癣患者膳食以清淡为宜
牛皮癣患者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有关。膳食中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因此,牛皮癣患者食物应以清淡为主。
5、牛皮癣患者限量饮酒,尽量不喝酒
牛皮癣患者饮酒过多,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症,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酒精中毒等。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危险,而且饮酒会诱发牛皮癣的发生,因此,饮酒一定要适量,尽量不喝酒。
可以降血糖的蔬菜 洋葱
性味辛温,甜润白嫩,是人们喜爱的佳蔬。洋葱不仅含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者最为适宜。
如何有效避免患上心肌缺血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对本病有所认识,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意义,使之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在防治中能积极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经膳食调整3个月后,血脂水平仍明显异常者,可针对血脂异常特点,选用血脂调节剂。
3.心肌缺血患者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4.心肌缺血的患者的饮食心肌缺血的患者在饮食上掌握几点原则,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这些都是能提高患者身体抵抗能力的食物。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每天坚持吃些黑木耳,能有助于降低血粘度,改善心肌缺血。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测量血压,检查血脂、血糖,有条件者应定期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一旦发现异常,不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早治疗。
血脂异常危害大
有研究指出,尽管很多人都听说过高脂血症,但在血脂异常者中能坚持治疗,并治疗达标者仅占10%;特别是冠心病人中达到治疗目标值的更低,只有5%.可见公众对血脂异常危害性的认识还很不够。
1.高脂血症会导致冠心病: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
2.
高血脂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冬瓜汤木耳的做法 冬瓜汤木耳的禁忌
木耳中含有嘌呤核苷,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凝血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出血性疾病者食用过多容易导致出血症状加重,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者的病情,所以建议出血性疾病者少吃或者不吃冬瓜汤木耳。
冬瓜偏寒性,脾胃虚寒的人经常大量食用冬瓜汤木耳容易,导致体内寒气增加,从而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一般建议,脾胃不好者少吃或不吃冬瓜汤木耳。
常吃冬瓜汤木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血脂异常的人适量食用冬瓜汤木耳,可以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但是冬瓜汤木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食用过多的冬瓜汤木耳时,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者的内酯蛋白代谢异常,对血脂异常者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血脂异常的人要注意冬瓜汤木耳的食用量。
冬瓜汤木耳的禁忌
出血性疾病者慎食
木耳中含有嘌呤核苷,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凝血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出血性疾病者食用过多容易导致出血症状加重,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者的病情,所以建议出血性疾病者少吃或者不吃冬瓜汤木耳。
脾胃虚寒者慎食
冬瓜偏寒性,脾胃虚寒的人经常大量食用冬瓜汤木耳容易,导致体内寒气增加,从而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一般建议,脾胃不好者少吃或不吃冬瓜汤木耳。
血脂异常的人注意食用量
常吃冬瓜汤木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血脂异常的人适量食用冬瓜汤木耳,可以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但是冬瓜汤木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食用过多的冬瓜汤木耳时,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者的内酯蛋白代谢异常,对血脂异常者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血脂异常的人要注意冬瓜汤木耳的食用量。
4款养生粥治疗血脂异常
山楂粳米粥
配方及制法:取山楂30~40克,砂糖适量。先将山楂入沙锅内煎取浓汁后,再入粳米、砂糖共同煮粥,每天早晚食用。7~10天为1疗程。
功效:健脾消食,祛淤调脂。
适宜:适用于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的血脂异常者。
三七首乌粥
配方及制法:取制首乌30克,三七粉5克,粳米30克,加水适量,共同煮粥。每天早晚食用。7~10天为1疗程。
功效:补肾抗衰,活血调脂。
适宜:适用于老年血脂异常者。
(三七以生用为好,最好待粥煮好后再加入)
麦冬玉竹粥
配方及制法:取麦冬、玉竹各10克,五味子3克,粳米30克。先将中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沸后再煎20分钟,滤取药汁,再在药汁中加入粳米共同煮粥。每天早晚食用。7~10天为1疗程。
功效:滋阴补肾。
适宜:适用于因肝肾阴虚引起的血脂异常者。
一味燕麦粥
制法:取白燕麦5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每天1次。
功效:补益脾胃,调脂减肥,润肠通便。
适宜:适用于伴有糖尿病的血脂异常者。
为何要定期监测血脂
对我国12个大城市2 000余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控制调查表明,仅两成的患者血脂水平达到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控制目标水平。9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胆固醇升高,在知道自己血脂异常的人群中,进行治疗的不足1/5。
为什么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呢?因为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已明确显示,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一样,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就能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残率。
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的总称。脂质在血浆中以脂蛋白复合物的形式传送。血浆中的脂蛋白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脂蛋白a(Lp(a)),它们的核心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像河塘里的淤泥,进入血管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或堵塞;严重时这些斑块表面的 “纤维帽”会破裂,造成斑块内容物与血液发生反应,在短时间形成血栓,将心脏血管即冠状动脉突然阻塞,造成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坏”胆固醇在斑块中的含量越高,斑块越容易脱落或破裂。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临床上,血脂异常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
如何检测和监测血脂
血脂的检测很方便,常规体检是检测血脂异常的重要途径,一般各级医院都能检测。通常需在空腹条件下进行,包括对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检测。
检测的频率则应根据每个人的综合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如无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成人,每5年检测一次;40岁以后的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建议每年检测一次;已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异常的患者则应每3~6个月检测一次。
对没有血脂异常者来说,定期检测血脂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给予干预。而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异常并进行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定期检测血脂一是为了了解治疗效果,二是为了随访治疗的安全性,从而对治疗作出及时调整。
总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血脂异常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重视在日常健康保健中对血脂进行检测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