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治疗感冒发烧
按摩穴位治疗感冒发烧
1、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按摩穴位治疗感冒发烧的方法
感冒发烧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发烧症状,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而引起的。感冒发烧,是常见的生活小病,对于这样的小病,其实我们自己是可以应对的。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上述方法仅适合于应急,要想彻底退热,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所以病人应该首先去医院。
按摩穴位治疗痔疮
俗话说“十人九痔”,这也说明痔疮发病率很高。那么,如何防治痔疮呢?中医认为,人体上有个重要的养生穴位长强穴,按摩此穴可防治痔疮。如果再配合承山穴,疗效更显着。
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明确指出了痔疮的形成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等有关,而后世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及前人的经验,又进一步指出,病因与久忍大便、久痢久泻、酗酒、嗜食辛辣、年老体衰、妇人妊娠、久坐久行等都有极大关系。治痔疮,常按这两大养生穴位。
长强穴
在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多用于治疗腰神经痛、痔疮等。配合承山穴可治痔疮。
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此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承山穴
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以大拇指强力漩涡般旋转按压腓肠肌两肌腹之间的承山穴(用力伸小腿时,在人字纹的凹陷中),按压1分钟,停30秒钟再按压1分钟,反复进行,以病者能承受,感到酸、麻感向腘窝、小腿、足底部放散或局部胀满为度,直至疼痛缓解或消失。
指压承山穴能降低直肠瘀血,促使痔静脉的收缩,用治各种痔疾,不论内痔、外痔还是混合痔,其消炎、止痛效果都很迅速,是治疗痔疾的经验穴,被历代医家所公认。另外,承山穴有理气散滞之功,还能治疗大便秘结,而避免便秘是痔疮重要的防治措施。通过上面专家介绍的这两种穴位,如果你正在被痔疮侵扰着,不妨试试啊!
所以说想要更好的远离痔疮,不妨试试以上按摩2种穴位啊!
按摩五大穴位治疗颈椎病
1、揉捏风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2、按揉秉风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3、按揉天牖(yǒu)穴
取穴定位
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分钟,可两侧同时进行,手法用力适中,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以及颈肩背部痉挛强直。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4、按揉肩井穴
取穴定位
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于身后,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5、按揉曲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屈曲肘关节,肘横纹的外侧头。
按摩方法
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及颈椎疼痛、上肢过电样疼痛、手臂麻木等。
感冒发烧按什么穴位
一、感冒发烧按什么穴位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肩井穴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患者。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4、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感冒发烧按摩哪个穴位好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患者。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以上就是3个可以治疗发烧的穴位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多加按摩这三个穴位,对预防感冒发烧也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哦。
孕妇可以按摩穴位吗
孕妇可以按摩穴位吗
孕妇是可以按摩穴位的。
多数孕妇再怀孕期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还会因为怀孕而导致抵抗力变差,容易伤风感冒,并且还不能吃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打到治疗的目的。
临床研究发现,孕妇感冒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治好的,并且给孕妇进行穴位按摩还能改善孕妇妊娠期的一些不良症状,如水肿、易疲乏等。如果孕妇睡眠状态不佳,也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的。
需要注意的是,给孕妇按摩穴位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因为按摩的穴位不对是会伤害到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因此在给孕妇按摩穴位以前,必须要先请教专业的医师,要对所按摩的穴位要有清楚的了解。另外,按摩的力度也要轻重适宜,手法要温柔。
当在按摩过程中孕妇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按摩。
孕妇适宜按摩的穴位
给孕妇按摩穴位需要谨慎对待,那么孕妇适宜按摩的穴位主要哪些?按摩哪些穴位是能够改善孕期症状的?按摩哪些穴位又是能够增强抵抗力的?一起来了解下。
缓解孕吐,可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条横纹中央直上2寸,当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大拇指指腹轻轻按揉。
缓解头痛,改善失眠,可按摩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眉头和眼眶的交界处。按摩的时候,可以用是指指腹轻轻按揉5分钟。
按摩穴位治疗白发
按摩头皮:
为了防治白发,可坚持在早晨起床后,和临睡前,用食指与中指在头皮上画小圆圈,并揉搓头皮:先从额经头顶到后枕部,再从额部经两侧太阳穴到枕部。每次按摩1~2分钟,每分钟来回揉搓30~40次,以后逐渐增加到5~10分钟。这种按摩,可加速毛囊局部的血液循环,使毛乳头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这样,毛球部的色素细胞营养得到改善,细胞活性增强,分裂加快,将有利于,分泌黑色素和使头发变黑。
加强营养:
头发失去维持正常色素的营养,供应也会变白。许多科学研究证明,维生素中的烟酸、对氨安息香酸、胡萝卜素、枸橼酸等,都对形成色素,及其新陈代谢有重要影响。
利用穴位及指压法治疗白发:
能使毛发具有光泽,是治疗白发的穴位,在脚底的“涌泉”。涌泉代表肾经,它位于脚底,中央洼处,按摩时双脚每15次为一个疗程,每天做2个疗程。这种指压法,治疗白发并非立即见效,必须坚持练习。
勤于梳头:
勤梳头也是一种物理按摩法,出自于隋代医学家巢元方之手。他在《诸病源候论》,和《白发候》中认为,白发的根源是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故有“千过梳头,发不白”的设想,意即勤梳头可防止头发变白。这是很合乎科学道理的:勤于梳头,既能保持头皮和头发的清洁,又能加速血液循坏,增加毛孔头的营养,从而达到防止头发变白的效果。
保持乐观:
对生活持乐观的态度,和保持愉快的情绪,将有助于使你的头发乌黑韵华。即使遇到不顺心之事乃至不幸,也不要使自己的心理世界,陷入绝境。因为这样不啻于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但于事无补,还会适得其反,乃至造成更大的不幸,从而加快白发的步伐。
孕妇感冒上火怎么办
孕妇感冒上火这种情况是应该要重视的,因为孕妇长时间存在感冒发烧这种情况是很容易会导致胎儿出现死亡的,但是孕妇发生感冒发烧也不能采用一些感冒要来治疗,会导致流产的情况,所以我们建议孕妇们在生活中最好是根据医生的建议来治疗感冒发烧或者可以食用一些鸡汤以及雪梨等。
孕妇出现感冒发烧这种情况最好是不要采用药物去治疗它,因为你们使用药物治疗是很容易会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的,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孕妇感冒发烧这种情况引起重视,及时的采用正确方法治疗它。
夏季孕妇感冒,应尽快地控制感染,排除病毒,同时应采取措施降体温。轻度感冒的孕妇,可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口服感冒清热冲剂或板蓝根冲剂等。感冒较重的高烧者,除一般处理外,应尽快地控制体温,可用物理降温法,如额、颈部放置冰块等,亦可选择使用药物降温。
在选用解热镇痛剂时,要避免采用对孕妇、胎儿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之类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诸如醋氨酚等解热镇痛药。中医中药能有效地控制感冒病毒,中药处方药是治疗孕妇感冒较好的办法。
喝鸡汤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等症状,而且对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可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后(以不烫伤手为度)放在手掌表面“治感冒穴”上按摩,如果某处感觉异常,则在该处加强按摩。热按摩片刻后,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轻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手掌的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近虎口处)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
感冒发烧按摩穴位有哪些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池: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外关: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4、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小儿感冒发烧的治疗
1、按摩鼻子治疗感冒发烧
按摩鼻子。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从眼角处向下再向上往复按摩鼻子,促进鼻子的正常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鼻塞症状。用鼻塞一贴灵。虽然不建议常用,但如果孩子鼻塞比较严重时可以适当用一用,能起到缓解的作用。用蒸汽熏鼻子。可以把暖瓶打开盖,慢慢的让孩子靠近蒸汽,以不烫脸为好,让蒸汽熏一熏鼻子,能让鼻腔通气,每次熏10分钟左右即可见效。
2、热水泡脚治疗感冒发烧
准备一盆热水,水温50~55℃ (以人能忍受的热度为宜),泡双脚,水稍凉马上续热水以保持温度。半小时到1小时后就浑身出汗,头冒热气,鼻塞自通,这时擦脚上床睡觉即可。如果感冒不好,第二天睡前再泡一次即可痊愈。感冒初起,又流鼻涕,可用干净的毛巾放入开水盆中,拿出稍凉后敷于头顶,一般在晚睡前热敷10分钟为佳。
中医力推6大秘方治感冒
中医治疗感冒六大秘方一
制法:用料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150克,红糖20克。服后微出汗,既可明显减轻症状。
功效:温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中医治疗感冒六大秘方二
制法:用料10克,生姜10克,陈皮12克,红糖20克。
功效:燥湿化痰。主治感冒发烧、咳嗽痰多。
中医治疗感冒六大秘方三
制法:用料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20克,每日两次。
功效:理气宽胸。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咽痛。
中医治疗感冒六大秘方四
制法:用料15克,竹叶9克。桑叶6克,甘蔗100克,白糖20克,白萝卜120克。
功效:消炎止痛。主治感冒发烧、咽喉疼痛。
中医治疗感冒六大秘方五
制法:用料6克,白菊花10克,竹叶10克,薄荷6克,淡豆豉10克。
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发烧头痛。
中医治疗感冒六大秘方六
制法:用料6克,荆芥10克,山楂10克,冰糖20克,每日两次。
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全身关节痛。
按摩穴位治疗鼠标手
合按大陵穴、阳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阳池穴,适当对合用力按压1分钟。功效:疏通经络,滑利关节。
按揉曲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余四指放在肘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以有酸 胀感为佳。功效:调节脏腑,活血止痛。
按揉手三里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侧手三里穴,其余四指附在穴位对侧,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功效:理气和胃,通络止痛。
感冒发烧按什么穴位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肩井穴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患者。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4、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5、迎香穴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涕、鼻病、牙痛、感冒等。用拇指指间关节按压此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天2-3次,可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
6、鱼际穴
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大鱼际赤白肉际处。中医认为,鱼际穴可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陈代谢,还可预防感冒,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咽炎等。
中医认为,我们每个人每天不定时的去掐鱼际穴,只要每次掐揉的时间为3分钟就够了。
7、内庭穴
位于足背,第二、三足趾根部间,赤白肉际处。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谓热症、上火的克星。
如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泛酸等不适时,可多按内庭穴,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按摩六穴位润燥降火 曲池穴可治感冒发热
8、太冲穴
位于足背,第一、二足趾间缝隙的上方凹陷处。
由于其属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可缓解肝火旺盛引发的上火症状,如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等。
经常按摩此穴有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之效。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足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推揉3分钟即可。
感冒按摩哪些穴位
按摩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与眼眉外侧之间的正中央。如患者头痛、头晕,可按摩太阳穴30-50次,或从上向下拉耳垂数10下,头昏、头痛症状可减轻。
感冒按摩哪些穴位 感冒按摩什么穴位 什么穴位治疗感冒
按摩迎香穴
位于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的皱纹中,感冒、鼻塞时可按摩迎香穴,可上下按摩直到鼻通为止。
感冒按摩哪些穴位 感冒按摩什么穴位 什么穴位治疗感冒
按摩风池穴
位于颈后两根大筋上端凹陷处,就是风池穴。用手手指来回搓擦风池穴,并用按揉的手法,直到局部发热,浑身轻松为止。
感冒按摩哪些穴位 感冒按摩什么穴位 什么穴位治疗感冒
按摩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凸起的下缘凹陷处,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次,可起到预防、治疗感冒的作用。
感冒按摩哪些穴位 感冒按摩什么穴位 什么穴位治疗感冒
按摩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同时按摩同侧足三里穴,点,按揉数十次,有疏风,散寒、扶正驱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防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