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疗骨质疏松症不只是简单补钙

治疗骨质疏松症不只是简单补钙

误区1有钙就不会得骨质疏松症了

正解:钙少不得,但却治不了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必须辨明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很多患者不把骨质疏松症当病,即便出现腰背腿部疼痛、频繁抽筋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也误以为是缺钙,觉得吃点钙片,买点补钙保健品,喝点牛奶就行。

骨质疏松症有原发的,有继发的,有跟缺钙有关的,也有跟身体激素水平有关的。骨质疏松症中有一种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甲状腺问题、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是其发病原因。对这类骨质疏松症,患者除必须治疗其他疾病外,还得做骨质疏松方面的治疗,两者结合才有好疗效。

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为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人两类患者,两种病况的机理并不一致。绝经女性的骨质疏松症跟雌激素有关,更年期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大大强于成骨细胞,这种患者不仅要补钙,还得吃抗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

而老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跟钙的吸收密切相关。钙的吸收依靠维生素D,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体内脏器能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强的维生素D3,帮助钙吸收。老年人的皮肤角质化,肝肾功能也会下降,导致钙的吸收能力差,骨钙容易流失。因而,老人除补钙外,还得通过加强运动、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同时也需要吃一些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药物。

误区2 钙吃得多,就不会缺钙

正解:只吃不动,钙会被大量排出体外。钙确实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础,钙含量高的食物也很多,如牛奶及乳制品、虾皮、豆类及豆制品、海带、坚果等。现在的食物品种丰富,大家饮食稍微注意一点,不会吃不到钙。更何况很多人生怕钙不够,会额外吃钙片,吃补钙保健品等。

但钙吃得多,未必吸收得就多,钙的吸收从不“坐享其成”,必须有充足的运动量,要晒足够的阳光。从临床看,久坐不动的白领,即使天天吃钙片,仍是缺钙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阳光能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而运动就等于给大脑发出指令:身体需要钙,快快储存多点钙吧。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指令,大脑认为身体不需要很多钙,吃进的钙多数就会通过代谢系统(如大小便)排出体外。

从补钙角度讲,频繁地喝咖啡、浓茶也不是好习惯,因为咖啡、浓茶中的鞣酸含一种叫磷酸盐的成分,会阻碍钙的吸收。

此外,补钙也不能临时抱佛脚。人的骨钙量在35岁时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钙不断流失,补钙效果也会差很多。所以,补钙应该从小开始,注意含钙食物的摄取,注意运动锻炼,多在户外活动,并坚持下去。如此一来,到了中老年,钙就不会缺得厉害。相反,如果从小就不注意为身体储存钙,骨钙峰值比较低,将来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就会更高。

误区3年轻人不得治疗骨质疏松症

正解:人们通常以来,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疾病,殊不知,在年轻时危险就已经潜伏在你周围了。

人在25—30岁会达到最大骨量,即骨峰值。因此,人老以后会不会得骨质疏松,什么时候得,或者骨质疏松的程度,都和儿童、青年时期骨头的生长息息相关,所以要注重这个时期的预防。

而且,某些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包括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骨质疏松和因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会发生在某些年轻人,甚至青少年身上,例如库欣综合征、甲亢、甲旁亢等内分泌疾病,或者接受特殊的药物治疗,如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导致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会很大。虽然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很低,但对患者影响时间长、危害严重。

原发性骨质疏松一般是发病以后才开始用药,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应当提前用。比如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会影响女性激素的水平,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很高,可以“防患于未然”,即尽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再辅以必要的骨密度测定,适时开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另外,这些病人在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时,一定不能乱用,否则还会导致原发病恶化。例如,患有雌激素相关性肿瘤者,如患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时,就不能选用雌激素类药物。虽然现在大多数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毒副作用都很小,但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对于这类年轻人,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相似,都要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但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使用抗骨吸收的药物及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时,要非常谨慎。一般来说,只使用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相对安全、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无不利影响的药物。而且,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用药时机的选择也和老年人的不一样,其诊断需要将骨密度与同龄人骨量平均值相比,如果低于2.0个标准差,就可以认为存在骨质疏松。而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开始用药的标准,是与青年人骨量最高时的骨密度的平均值相比,降低2.5个标准差。

当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如嗜酒、过度吸烟等。

防骨质疏松骨折不能单吃钙片

一是保持富含钙的均衡饮食;二是多晒太阳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三是药物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是不是单纯吃钙片就可以?”昨日,四川省护理学会相关人士表示,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并不是单纯吃钙片就完了,要几方面同时进行:一是保持富含钙的均衡饮食;二是多晒太阳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三是药物治疗。

有关人士透露,一些病人看骨质疏松症门诊,常常认为就是去开钙片吃。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补钙应尽可能通过膳食来达到。而含钙比较多丰富的食物有奶类、鱼类、肉类、豆类及一些海产品等。其中首选是奶制品,因为每毫升牛奶中都含有一毫克的钙。人们常用“骨头汤”补钙,其实也是误区,一公斤排骨加一公斤水,汤里只有10毫克的钙。

一个人每天需要补钙600毫克,膳食中不足部分则由钙剂补充。值得推荐的钙源主要是碳酸钙,副作用少,价格低廉。

据了解,之所以强调补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统计数据表明:在60岁—70岁的女性中大约三分之一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的则有三分之二,其中大多数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的妇女没有得到治疗。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高令人担忧

在我国,受到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俗话说:‘人老矮三分’。人到中年之后,身高会渐渐地变矮;到了老年,大部分人的身高要比年轻时缩短几厘米,有的甚至达十几厘米。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骨骼承重能力变弱,椎骨被压成楔状或变扁,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身高就矮了,还经常因为轻微的外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 薛庆云教授介绍,“其实,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危害的一部分,如果不留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髋部和脊柱骨折人群的死亡率要高于年龄相同而没有骨折的人群,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在一年内每10个发生髋部骨折的人中就有2人因骨折后的并发症而死亡。”

骨质疏松症仅靠补钙远远不够

随着近几年骨质疏松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有明显提升,但是如何正确治疗,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平时大吃含钙饮食或者吃钙片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或者将骨质疏松症和正常的衰老变化混为一谈,认为骨质疏松症无需治疗,这些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仅仅通过生活方式途径比如补钙,还不足以用来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危险。一旦患了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吸收钙而形成新骨的能力差,单纯补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盲目地长期补钙还可能产生肾结石等副作用。” 薛庆云教授指出,“所以,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一定要想办法让钙补到骨头里去。”

如何从源头上对抗骨质疏松?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首先要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选用药物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它们是形成新骨的原料。但是,只是把钙吸收进血液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把钙转运到骨质疏松的骨骼中去,现在有许多药物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加用双磷酸盐等药物,来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对抗骨质疏松症。

“双磷酸盐类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已经确认只要科学地选择药物,并且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薛庆云教授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能够坚持规律地用药。在骨科门诊时我们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不按时、规律地服药,因而治疗效果不好,骨折风险仍在增加,这样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医疗花费,还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为了方便,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一年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理想地降低骨折的风险,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可能产生的刺激。

与常规口服药物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双磷酸盐的方法,药物能够100%进入体内,其中大部分直接与骨结合。数据显示,这种给药方式可使骨松症患者脊椎骨和骨盆发生骨折风险分别降低约70%和40%,可有效增加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量,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避免了老人每天服药的麻烦。

关于骨质疏松的九大误区

1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对健康不利。要饮食多样化,少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蛋白质和咖啡因。

2

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

4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

5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6

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

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8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9

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

骨质疏松应避免哪几大误区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要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才有的现象

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6.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8.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有哪些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一:补钙能治好许多老年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二: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绝大多数老年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没什么作用的。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年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高令人担忧

在我国,受到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俗话说:‘人老矮三分’。人到中年之后,身高会渐渐地变矮;到了老年,大部分人的身高要比年轻时缩短几厘米,有的甚至达十几厘米。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骨骼承重能力变弱,椎骨被压成楔状或变扁,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身高就矮了,还经常因为轻微的外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薛庆云教授介绍,“其实,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危害的一部分,如果不留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髋部和脊柱骨折人群的死亡率要高于年龄相同而没有骨折的人群,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在一年内每10个发生髋部骨折的人中就有2人因骨折后的并发症而死亡。”

骨质疏松症仅靠补钙远远不够

随着近几年骨质疏松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有明显提升,但是如何正确治疗,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平时大吃含钙饮食或者吃钙片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或者将骨质疏松症和正常的衰老变化混为一谈,认为骨质疏松症无需治疗,这些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仅仅通过生活方式途径比如补钙,还不足以用来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危险。一旦患了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吸收钙而形成新骨的能力差,单纯补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盲目地长期补钙还可能产生肾结石等副作用。” 薛庆云教授指出,“所以,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一定要想办法让钙补到骨头里去。”

如何从源头上对抗骨质疏松?

薛庆云教授介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首先要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选用药物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它们是形成新骨的原料。但是,只是把钙吸收进血液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把钙转运到骨质疏松的骨骼中去,现在有许多药物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加用双磷酸盐等药物,来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对抗骨质疏松症。

“双磷酸盐类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已经确认只要科学地选择药物,并且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薛庆云教授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能够坚持规律地用药。在骨科门诊时我们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不按时、规律地服药,因而治疗效果不好,骨折风险仍在增加,这样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医疗花费,还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为了方便,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一年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理想地降低骨折的风险,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可能产生的刺激。

与常规口服药物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双磷酸盐的方法,药物能够100%进入体内,其中大部分直接与骨结合。数据显示,这种给药方式可使骨松症患者脊椎骨和骨盆发生骨折风险分别降低约70%和40%,可有效增加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量,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避免了老人每天服药的麻烦。

骨质疏松九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因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药。

误区二,喝骨头汤能够防骨质疏松。实验证明,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含有大量脂肪,不适合老人。老人壮骨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吃高脂、高蛋白质的食物。

误区三,骨质疏松为老人特有。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误区四,老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老人不能放弃治疗骨质疏松,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误区五,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感觉不明显,想发现该症,应定期去有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做检查。

误区六,骨质疏松是小病,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腰酸背痛,还会导致骨折的发生。

误区七,得骨质疏松自己吃药就可以。对已确诊的患者,应及早接受正规、综合治疗。

误区八,防骨折,宜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影响关节灵活性,容易跌倒致骨折。

误区九,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善。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价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骨质也会慢慢流失,进而导致骨质疏松。这是人类老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达7%,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导致骨折、瘫痪,甚至死亡。统计数字显示:髋骨骨折的患者20%会在1年内因为各种并发症致死,50%的患者会致残。

然而,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腰背痛、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的严重威胁。治疗骨质疏松症,只用一种药“单打独斗”疗效有限,要有效抗击骨质疏松,必须强调“多兵种作战”。下面,就先来看看治疗骨质疏松的“常规武器”有哪些。

钙尔奇D

老年人骨量的流失主要就是钙的流失,人体对钙的吸收必须要有维生素D的协同。所以,钙剂与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市场上补钙产品五花八门,但不同的钙剂在人体的吸收率相差并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补钙的方法十分重要,首先是适量补钙,最好分次进行,临睡前服用更佳。钙尔奇D为碳酸钙与维生素D3的复方制剂。碳酸钙含钙40%,人体吸收率可达到40%左右,且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是较佳的补钙产品。但因碳酸钙的溶解吸收需要胃酸参与,故不适合于胃酸分泌少的人。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这些都是骨质疏松患者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骨质疏松的误区主要有: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一:补钙能治好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二: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没什么作用的。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主要就是以上提到的几点。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对骨质疏松的误区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骨质疏松的误区,并且及早的进行科学的骨质疏松治疗。

​骨质疏松不是补钙 就可以有效解决的

近日,一项旨在了解成年子女对母亲健康的关注度调查显示:25%的人称母亲曾被诊断患上骨质疏松症;22.69%的人担心母亲会随着年龄增长患上此病。可见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中老年女性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日渐突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锐减,骨吸收和骨丢失就会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其中常见的有脊椎骨折、腕部骨折和髋骨骨折。

治疗骨质疏松为人所知的方法是补充钙剂,其次是多晒太阳和改变饮食习惯,如多喝牛奶等。然而,在专家看来,人到老年,骨密度滑坡跟人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并不是单纯的“缺钙”那么简单。

首先,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不取决于你摄取钙质的多少,定期补钙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次,只有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钙质流失过多有关时,补钙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常要与其他药物合用。因此,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应该在补钙和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再选用一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骨质疏松常见的8大误区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要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才有的现象

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6.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8.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吃钙片到底能不能治好骨质疏松

首先需要说明骨质疏松症和缺钙是不能划等号的,骨质疏松的患者确实缺钙,但是单纯的补钙不可能治疗骨质疏松,补钙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不同的事情。

如果是缺钙,那就需要补充钙剂,联合应用活性维生素D,能够更好的保证钙的吸收。但是如果是骨质疏松就需要专门的药物治疗了,当然这个药并不是钙剂也不是活性维生素D。

双膦酸盐是目前应用比较多治疗骨质疏松的新药。该药的最大特点是药效在体内的持续时间长,针剂是几个月到一年用一次,口服药物需要天天服用。

当然这种药物也是有副作用的,比如针剂注射后会出现发热、乏力等感冒样症状,口服制剂需要晨起空腹服用并且站立半个小时,不过比起它的疗效来,这些都是可以忽略的。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不论何种骨质疏松症,都应该服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的钙是不断流失的。

注意事项

我们平时吃的豆制品、牛奶等也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饮食中可以适当摄入。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一:补钙能治好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二: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没什么作用的。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相关推荐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最大的误区就是许多患者认为,只要补足了钙,骨质疏松症就应该好转,起码也应该不进一步加重。但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于许多患者,仅仅补钙往往不能满足人体骨钙总量的维持,甚至有些饮食很全面的患者本来就不应该服用钙剂,很冤枉地服用了很多年,骨量还是很低。因此对于普通百姓,略微了解一下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很重要,这毕竟关系到几千万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晚年生活。在人体中,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较陈旧

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有哪些

1、西药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种类繁多,可分为防止骨质丢失的骨吸收抑制剂,促进骨形成的骨形成刺激剂,所以药物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再补充钙的同时还要补充其他制剂。以达到骨总量的上升。治疗骨质疏松有哪些方法 骨质疏松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 骨质疏松要怎么治疗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首先应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钙补充剂,保证胃肠道的功能,为维持血钙的水平稳定,建议在晚上补钙,效果更好。补钙的同时还应补

这些征兆意味着你患上骨质疏松

在确诊骨质疏松症后,可否通过日常生活进行控制呢?邢小平: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钙和维生素D都是骨骼健康的补充剂,在日常生活中可适量摄入。多吃奶制品、豆制品和绿色蔬菜可有效补充钙质。此外,多晒太阳可提升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促进钙吸收。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毫克,故平均每日补充钙量500—600毫克即可。但一味补钙并不能帮

关于骨质疏松的治疗误区

1、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才生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并非只有老年人才发生。通常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继发于许多其他疾病之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因不明的青壮年骨质及妇女妊娠所致骨质疏松症等。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只发生于老年人外,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可发生

老人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1、作为一名骨质疏松患者应加强钙的摄入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羊奶、豆类、芝麻等,当然补钙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控制好补钙的量。2、骨质疏松患者加强对维生素D的摄入 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与利用,在日常的食物里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鱼、瘦肉等,中老年人要多食用这类食物以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症,此外多晒太阳也有利于促进人体对

酸性体质的人群易患骨质疏松症

现实生活中,骨质疏松症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那么骨质疏松症偏爱哪类人群呢?据专家证实,酸性体质的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多种原因可致浑身“冒凉风”当患者出现身体疼痛,特别是关节疼痛、冒凉风、红、肿、发烧等症状时,应该检查血沉、骨密度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冒凉风,血沉还不快,那么这个“凉风”就不是病理性的,没有炎症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市民不需要紧张。建议做骨密度检查,因为骨质疏松也可以导致浑

骨质疏松患者避免两大补钙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不少人提到骨质疏松就想补钙,其实缺钙只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多种因素之一,维生素D不足、雌激素水平下降等也都可导致该病。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不能盲目依赖补钙,摄食过量钙质还会干扰其他营养吸收。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骨质疏

骨质疏松的9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误区二:喝骨头汤能预防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

治疗骨质疏松都有哪些常见误区

仅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一些中老年骨头不疼不痒,感觉良好,就以为不会发生骨质疏松,实际上,大多数的骨质疏松,在初期甚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现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如骨质疏松的早期适当进行一些检查,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发生。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

骨质疏松患者的药物选择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1、川乌、草乌通络止痛、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四者合用止痛以急治其标故为佐药。2、炙甘草既可健脾以补肾又能缓解二乌之毒,为使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标本同治温而不燥使用后不仅可较快地缓解疼痛,而且能逐渐改善骨质疏松症其症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由淫羊藿、仙茅、知母、黄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中草药组成骨松康胶囊方中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