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自己测血压
老年人如何自己测血压
血压是动脉血压的简称,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是:(以汞柱式血压表为例)被测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取坐位或平卧位,使手臂与心脏的位置保持同一水平,掌心朝上,将气袖展平,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距离肘窝2-3厘米,松紧度以能放下被测者1-2根手指为宜,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肘部肱动脉上,(以手指能触摸到肘窝肱动脉搏动部位)注意不能接触气袖,更不能塞于气袖之下,然后给气袖充气,待听到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继续充气使汞柱升高20-30毫米,以汞柱下降1毫米/秒的速度缓慢的放出气袖中的空气,当您听到第一个动脉搏动声时汞柱上所示的压力值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至动脉搏动声消失时的压力值即为舒张压;两者之差为脉压。
健康人双侧肱动脉血压可不相等,两者之差可达10-20毫米汞柱,一般以右上肢测量为准。测量血压应该在同一时间内间隔1分钟反复测2-3次,取其最低值作为该时间的血压值。
血压的正常范围:收缩压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60-89毫米汞柱。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性,夜间血压最低,晨起活动后逐渐上升,在上午6-10点和下午4-8点各有一个高峰,继之缓慢下降。高血压病人血压的昼夜变化总的水平较高,波动幅度也较大,在活动、饮食、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寒冷等状态下血压都会升高;失眠、吸烟、饮酒和饮咖啡也都会影响血压。
服药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应监测降压作用最弱时段、晨起最强时段傍晚及临睡前血压。血压控制平稳者最好每日监测晨起后和临睡前的血压。
老年人测试血压的禁忌
1、情绪紧张和激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
2、剧烈运动之后和劳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
3、在测血压前,先静坐片刻,使精神安静下来。
4、测血压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屏住呼吸,因为屏住呼吸可使血压升高。
5、寒冷环境可使血压偏高;高热的环境可使血压偏低,这也是应注意的。
6、测量时坐正,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不要卷起紧的衣袖,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要放松。如果是卧位,也要使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
量血压以哪侧手臂为准
内蒙古赤峰市朱女士问:我经常为家里的老人测血压,一般都是测左臂。最近,我听说测血压应该测右臂。到底哪侧血压比较准确?
秦皇岛港口医院主任医师刘建一答:我国在进行居民高血压抽样调查时统一要求测量右臂血压,一般医生也要求患者测右臂血压。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发现左、右臂血压相等的人极少,有一半患者的血压是左臂高于右臂,而治疗高血压必须要以高的一侧为准。
因此,在家量血压最好两侧手臂都量,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此外,近年来电子血压计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家庭,甚至有些大批量人群体检时也用上了电子血压计,但是真正的药物试验和指导患者用药仍以台式血压计为准,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老年人如何准确测量血压
要想有效地控制血压,首先要从监测血压做起。为此,记者专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主任柯元南教授,教您掌握正确的自测血压的方法。
目前血压计主要有水银柱式、气压表式和电子血压计三种。不论使用哪种血压计,最好每半年将血压计送到市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计量所,请专业人员进行校准。
柯元南指出,高血压患者要勤测血压,建议早、中、晚各测一次,并进行记录;正常人也要定期测量,20—29岁每两年测一次,30岁以上者每年至少测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测血压前半小时不要吃东西、吸烟、喝咖啡;应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至少5分钟;避免在受寒、憋尿的情况下测量;取仰卧或坐位测血压,被测手臂应裸露并伸直,手掌向上;测量时注意肘部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大小要合适,袖带气囊应至少包裹80%的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水银柱式和气压表式血压计操作较复杂,注意要将听诊器头放在肘窝搏动处(肱动脉),袖带要快速充气,然后平稳缓慢地放气,心率较慢者,放气速度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柯元南提示,除了操作方法,很多因素会影响血压值。一天中夜间血压一般比白天低,白天血压有两个高峰,分别是上午8—10时及下午4—6时。血压还会受气温影响,夏季比冬季低。一般右臂血压高于左臂。另外,被测者的情绪变化会引起血压波动,愤怒、痛苦、紧张等均可使血压升高。经常在噪音环境中的居民,血压也会升高。
血压目标值因人而异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主任柯元南教授指出,对于不同的人群,应采用多元化的降压目标。
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要求血压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血压应控制到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以下情况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肾病患者;伴有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曾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的患者。
老年人高血压标准是什么
1.症状
包括:
①高血压本身的症状;
②需要排除的继发性高血压有关疾病的特殊症状(如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多饮,多尿,乏力或阵发性肌无力及肌麻痹等症状);
③有无心脑血管受损器官并发症相应的各器官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46.5%无任何早期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偶然发现高血压,有相当部分病人,直到病情进展至相当程度,才在某些诱因(如工作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下出现典型症状而就医,此时病程已非早期,一旦知道高血压后,患者可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胀,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神经质,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颈部僵硬不适,心悸等,其中,头晕占63.5%,头痛占55.4%,心悸占39.8%,这些症状并不都是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有的还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常见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少数可有咯血,这些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后期的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所引起(表4)。
2.体征
可闻及主动脉瓣第2音亢进,年龄大者可呈金属音,可有第4心音,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时,有左心肥厚征象,到晚期,可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体征。另外,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1)血压的测定:老年人测血压时应特别注意:A.老年人易出现直立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因此须加测立位血压,立位2min后,测量血压,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第4肋间),B.假性高血压:老年人因为肱动脉硬化,难以被水银柱式的袖套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而出现虚假的收缩压增高,此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假性高血压”,可用简单的Osler试验辅助诊断,即将袖套充气,使其压力超过患者收缩压(2.6kPa)以上,若此时仍能触及僵硬的桡动脉及其搏动时,表示Osler试验阳性,可能存在“假性高血压”,这时可通过动脉穿刺直接测动脉血压,其值明显小于袖带测压读数时即可得到证实。
(2)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3)心血管系统检查,特别注意心脏大小,颈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及主动脉病变,心力衰竭表现。
(4)肺部检查有无音和支气管痉挛征象。
(5)腹部检查有无血管杂音,肾脏增大和肿块。
(6)眼底检查有无高血压视网膜病,即动脉变窄,动静脉交叉压迹,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视盘水肿。
(7)神经系统检查有无脑血管损害的证据,如意识障碍,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kPa(90mmHg),3次非同天测血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方能确诊,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血压虽低于18.6kPa(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同时,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有时会测不准
血压有时会测不准
受年龄、时间段、姿势及疾病等影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 李传昶
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因此当很多人测血压发现升高时,首先会怀疑自己得了高血压。其实,有些时候血压异常,可能是没测准。
首先,人体血压有自然的生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增高,但收缩压增高更为显著。性别方面,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男女差别较小。每个人在一天24小时中也有昼夜血压差:早上8点~10点、下午4点~6点是高峰;夜间逐渐降低,凌晨3点~4点最低,可能相差10毫米汞柱左右,睡眠不佳时血压也可能升高。
其次,有些疾病会影响到血压值,如甲亢、主动脉瓣疾病、肾脏肿瘤、肾动脉狭窄等。患嗜铬细胞瘤的病人血压甚至可以像跳舞一样大波动变化。因此,如果发现血压明显而持续的波动,应及时就诊。
最后,错误姿势下测血压也可能不准。测压时上臂与心脏应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若上臂位置过高,血压值往往偏低;上臂位置过低,测出的血压就偏高。
此外,在测血压前抽烟、喝酒,喝咖啡、浓茶等,都会影响结果。如果对测出的血压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
自己怎么测量血压 怎么在家帮病人测血压
家庭用的血压计最好是水银柱式的,准确可靠。患者卧位或坐位,血压计放置应与心脏位置同高,测左侧或右侧肱动脉压,充分暴露上肢,气袋环绕于上臂,气袋的下缘距肘窝约1厘米,松紧以能够插入一个手指为宜。听诊器胸件放于肘窝动脉搏动明显处,打气时加压至动脉搏动声音完全听不到,表示血流已被阻断;然后慢慢放气,听到动脉搏动第一音,说明血流已经恢复,此为收缩压;再继续慢慢放气,至动脉搏动音调突然变低,此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测量血压时应注意缓慢放气,以心跳1次水银柱下降1小格为宜,放气过快会使结果低于实际值。
猝死的前兆 心跳过缓
心跳过缓一般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老年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心率日益减慢。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偏低,要注意及时就诊,以避免心脏突然停搏。
三种人自测血压应该注意的方法
在家自测血压的基本事项相信不少人都有所了解,所以这里我们要提醒三类人群,自测血压时特别要注意方法,否则容易造成数据不准确。
1.特殊的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此外,白大衣高血压、隐性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也较为多见,还有可能表现为假性高血压(收缩压偏高)与假性低血压(收缩压偏低)。因此对于特殊的老年人,每次应测量2次或多次血压,并算平均值。此外,还要常规加测站立位血压,及早发现体位性低血压。
2.心律失常患者
特別是脉搏短促明显的房颤患者,测量血压原则上是提高充气压,减慢放气速度,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充气至200—250毫米汞柱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1个搏动声为收缩压。如果自测血压有困难,此类人群最好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能获得更为客观的血压值。
3.肥胖患者
肥胖的人如使用过小、过短袖带,测得的血压往往比真实值偏高。因此,上臂粗或肱二头肌发达者,需要使用更长更宽的袖带来压迫肱动脉。
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标准是什么
老年人高血压的标准
1.症状
包括:
①高血压本身的症状;
②需要排除的继发性高血压有关疾病的特殊症状(如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多饮,多尿,乏力或阵发性肌无力及肌麻痹等症状);
③有无心脑血管受损器官并发症相应的各器官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46.5%无任何早期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偶然发现高血压,有相当部分病人,直到病情进展至相当程度,才在某些诱因(如工作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下出现典型症状而就医,此时病程已非早期,一旦知道高血压后,患者可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胀,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神经质,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颈部僵硬不适,心悸等,其中,头晕占63.5%,头痛占55.4%,心悸占39.8%,这些症状并不都是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有的还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常见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少数可有咯血,这些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后期的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所引起(表4)。
2.体征
可闻及主动脉瓣第2音亢进,年龄大者可呈金属音,可有第4心音,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时,有左心肥厚征象,到晚期,可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体征。另外,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1)血压的测定:老年人测血压时应特别注意:A.老年人易出现直立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因此须加测立位血压,立位2min后,测量血压,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第4肋间),B.假性高血压:老年人因为肱动脉硬化,难以被水银柱式的袖套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而出现虚假的收缩压增高,此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假性高血压”,可用简单的Osler试验辅助诊断,即将袖套充气,使其压力超过患者收缩压(2.6kPa)以上,若此时仍能触及僵硬的桡动脉及其搏动时,表示Osler试验阳性,可能存在“假性高血压”,这时可通过动脉穿刺直接测动脉血压,其值明显小于袖带测压读数时即可得到证实。
(2)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3)心血管系统检查,特别注意心脏大小,颈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及主动脉病变,心力衰竭表现。
(4)肺部检查有无音和支气管痉挛征象。
(5)腹部检查有无血管杂音,肾脏增大和肿块。
(6)眼底检查有无高血压视网膜病,即动脉变窄,动静脉交叉压迹,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视盘水肿。
(7)神经系统检查有无脑血管损害的证据,如意识障碍,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kPa(90mmHg),3次非同天测血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方能确诊,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血压虽低于18.6kPa(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同时,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