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针刺阴陵泉注意事项

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针刺阴陵泉注意事项

阴陵泉穴深部位胫后动,静脉,如果针刺过深,可能会损伤内部血管,造成内出血,皮下血肿。


曲骨的针刺深度和方法 曲骨常用配伍疗法

1.配关元,肾俞,八髎,归来,百会,三阴交,针刺补法,温补肾气,治疗肾虚遗精。

2.配肾俞,膀胱俞,关元,中极,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益肾气, 通利膀胱,治疗肾虚遗尿。

3.配肾俞,八髎,关元,三阴交,针刺补法,补肾调经,治疗肾虚月经不调,带下等。

4.配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三阴交,针刺泻法,清利湿热,利尿通淋,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淋沥等。

5.配曲池,血海,风市,阴陵泉,蠡沟,行间,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治疗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痒。

6.配下髎,带脉,阴陵泉,蠡沟,针刺泻法,利湿止带,治疗湿热带下。


针灸阳陵泉作用 针刺阳陵泉注意事项

若向对侧透刺阴陵泉时,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动脉,静脉和神经。

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针角度再行刺入,如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禁用瘢痕灸,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女性私密处的三种拔罐疗法

治疗方法一

肾俞、白环俞、次髎、带脉、归来。湿热型配阴陵泉、三阴交、行间;寒湿型配关元、足三里、气海、阳陵泉。

方法: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寒湿型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姜汁罐法,罐后加温灸。均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方法二

带脉、三阴交。白带配关元、阴陵泉、隐白、丘骨;黄带配阴谷、隐白、大赫、气海;赤白带配气海、关元、上髎。

方法:除隐白外,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针刺(白带用补法,黄带用泻法,赤白带用平补平泻法),刺后拔罐15-20分钟。如为白带,罐后加灸。隐白只针刺不拔罐。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方法三

小肠俞、次髎、带脉、关元。湿热型配三阴交、阴陵泉;寒湿型配肾俞、命门;阴痒配蠡沟。

方法:采用留针拔罐法,留罐20分钟。寒湿型者罐后加温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针刺阳陵泉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阳陵泉操作方法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腓骨小头最突点前下方,胫腓关节处。

简易取法: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小腿侧面成90°。

深度: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3寸,有酸胀感向下扩散;直刺,沿胫骨后缘处水平刺入, 透阴陵泉,深3寸,有整个膝部酸胀;斜刺,向后下方,进针1-2寸,可有麻电感向足背部放射。留针20分钟。

施灸: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作用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且足少阳胆经循行“过季胁”,阳陵泉为治疗胁肋部疾病经验要穴,该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清热除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注意事项

若向对侧透刺阴陵泉时,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动脉,静脉和神经。

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针角度再行刺入,如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禁用瘢痕灸,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四个针灸方法治疗膝关节炎

(1)针刺疗法

取阳陵泉、阴陵泉、鹤顶、膝下(膑韧带正中)、梁丘、血海、足三里。以2寸毫针从阳陵泉向阴陵泉方向透刺,膝下、鹤顶用1寸毫针刺人0.3—0.5寸,余穴用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艾灸疗法

取足三里、内膝眼、阳关、阳陵泉、阴陵泉。用艾条悬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治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觉温度舒适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耳针疗法

取膝、神门、交感。采用毫针强刺激,待耳部发红发热,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采用压丸法,每次选取双侧耳穴,按压至有痛、胀、热感,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2—3分钟,5-7日更换1次。

(4)穴位注射疗法

取足三里、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每次选用2—3个穴位,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或寻骨风注射液,用5号针头快速刺入所选穴内,略作提插,待有针感时回抽无血,则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小腿酸痛针灸什么穴位

1、中医针灸法治疗小腿酸痛

专家表示,常有女性患者月经前或月经来时有双脚小腿浮肿的现象,针刺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可改善小腿浮肿,酸痛的情形,一般民众两脚酸痛或浮肿不耐久走时,也可以选择阴陵泉,三阴交或太溪,承山等穴位作按压或针灸,解除双脚的酸痛疲劳或浮肿,但需由中医师精准找出穴位,施以针灸,效果较佳。为减少水肿的不适,医师多提醒,避免吃太多高盐食物,应多食低盐清淡食物。如果长期有高血压,且下肢,眼睑水肿特别严重,需要鉴别是否有其他疾病。

2、针灸的注意事项

初期肾脏功能丧失未几时,病患本身不会有任何不适,留意是否水肿,以下肢,眼睑为主;另建议长期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检查肾功能;还有留意贫血与倦怠等症状。

3、治疗小腿酸痛的方法

外出旅游的人都会有腰酸腿痛的感觉,有些人用力不当,还会造成腰背四肢肌肉的扭挫伤。这种情况下,按揉小腿后面的承山穴和外踝后方的昆仑穴,可帮助消除腰背的疼痛。

中封准确位置怎么找 中封穴常用配伍治疗法

1.本穴清利肝胆湿热,配日月,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治疗肝胆湿热黄疸。

2.配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中极,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

3.配关元,曲骨,行间,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淋病,小腹痛。

4.配阴陵泉,大墩,照海,针刺泻法,治疗湿热疝气。

5.配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次髎,蠡沟,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阴茎痛。

6.配心俞,行间,蠡沟,三阴交,中极,针刺泻法,治疗肝胆湿热遗精。

7.配期门,膻中,肝俞,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

8.配解溪,太溪,商丘,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治疗内踝肿痛。


阴陵泉穴的妙用

1阴陵泉是个除湿大穴。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肺经与脾经同属太阴经,肺在上,脾在下。如果我们经常服用西药将感冒发烧咳嗽强行压制下去,体内的寒气不得抒发,长久如此寒气就会变成湿气从肺经沉到脾经,造成脾湿,如关节炎、湿疹、青春痘、过敏性鼻炎、颈椎病、后背痛等等都与湿重有关。治疗这些病时要除湿,就得调理脾经,特别是脾经上的阴陵泉这个排湿大穴一定要多加运用。脾主运化气血,脾经不通的人气血必会不足,因此除了常喝山药薏米粥之外,还要多按阴陵泉(或针灸、刺血、艾灸等)既可培补气血又可健脾袪湿。

2、阴陵泉穴位即治脾虚又减肥

阴陵泉可以调理脾虚引起的肥胖,身材肥胖的朋友很多人都会脾虚,脾虚会影响脂肪代谢,引起肥胖。脾主运化,它运化水谷之精微,即人体的营养物质,也运化水湿。人吃得太多的话,造成营养过剩,把脾累坏了,易引起脾虚。肥胖的朋友代谢力减弱的情况下,首先要把脾养好,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穴位阴陵泉,你可以常常刮一刮或者按摩一下阴陵泉穴位就可以让自己瘦下来,脾虚的问题解决了,减肥这件事就变得简单了。

3、阴陵泉——帮助腿部消肿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4、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痢疾: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下脓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

5、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对于肩痛,疼痛时间久的可以加健侧董氏奇穴肾关(阴陵泉下2。5寸,也可以是阴陵泉穴或下0。5、1、1。5不定就是2。5……死的穴位一成不变),针1-2寸。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一般一次就可以见效。,直刺0.5-1寸,再在同侧根据疼痛的部位加一针牵引针,比如太阳部位疼痛加后溪、太阴部位疼痛加鱼际、阳明部位加二间、少阳加中渚。

6、针刺阴陵泉治肘关关节部位的痛疼:巨刺是针刺取穴法之一,源于《内经》,《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所以可以取健侧阴陵泉取治疗肘关节部的疼痛。

7、阴陵泉还可治前列腺炎:针灸结合刺血

按摩阴陵泉穴可以缓解肩周疼痛

关节周围炎,俗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损伤、退变等原因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反应,因好发于50 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等。临床多呈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往往在气候变化、劳累或夜间加重,尤以外展和内旋时为甚,手臂的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后伸活动受限;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部分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属中医学的“痹证”,又称漏肩风、冻结肩。多因气摁不足,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痹阻发生痹证。该病是体力劳动者的多发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故应及早治疗,以免影响正常生活。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俞穴,脾乃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与其调节脾脏、濡养四肢肌肉、除寒湿的作用有关。

膝之内侧为阴,股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穴为足太阴之合,属水,比喻阴侧陵下的深泉,故称“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正坐或仰卧位取穴。

按摩方法:每次按摩100~160 次,每日早晚各1 遍,两腿都需要按摩。

相关推荐

跳绳后小腿酸痛应该怎么办

针刺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可改善小腿浮肿,酸痛的情形,一般民众两脚酸痛或浮肿不耐久走时,也可以选择阴陵泉,三阴交或太溪,承山等穴位作按压或针灸,解除双脚的酸痛疲惫或浮肿,但需由中医师精准找出穴位,施以针灸,效果较佳。第一:将一直刚刚会开始啼叫的公鸡宰杀干净,然后切块备用;放入油锅之中略微翻炒一下,随后加入适量的米酯,剩下一半的时候加入一些食醋,最后能够多放一些,味道可以略微酸一些。起锅之前加入少量的

针刺带脉怎么操作正确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作用主治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穴,是胆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之功,可

按摩阴陵泉作用 阴陵泉按摩方法

1.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阴陵泉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2.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3.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双腿的阴陵泉穴,每次按摩100-160次左右。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辩证加减:证属太阴者加尺泽、阴陵泉;证属阳明、少阳者加手三里、外关;证属太阳者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配条口透承山。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操作: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

针灸三焦俞注意事项 三焦俞配伍疗法

1、配脾俞,水分,气海,阴陵泉,足三里,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水肿,腹水等。2、配肾俞,脾俞,石门,气海,委阳,针刺补泻兼施,宜灸,补益脾胃,通利水道,治疗脾肾阳虚之小便不利,水肿等。3、配膀胱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湿热小便不利。4、配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健脾益胃,治疗脾胃虚弱之水谷不化,腹胀肠鸣,泄泻等。5、配合谷,天枢,气海,上巨虚,阴陵泉,针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1.配中脘,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治疗寒积中焦之腹中切痛,肠鸣。2.配下脘,梁门,天枢,曲池,支沟,四缝,针刺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之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3.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下巨虚,内庭,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泄泻。4.配天枢,阴陵泉,水分,关元,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理肠化湿,治疗寒湿泄泻,腹痛肠鸣。5.配行间,气海,

足五里准确位置视频 足五里常用配伍

1.配中极,三阴交,阴陵泉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下焦湿热之小便不通,小腹胀痛,尿闭,遗精等。2.配气海,中极,下髎,血海,三阴交,风市,蠡沟,针刺泻法,清湿热,利下焦,治疗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痒,睾丸肿痛等症。3.配脾俞,足三里,三焦俞,阴陵泉针刺泻法,健脾祛湿,益气化痰,治疗痰湿困脾之嗜卧,四肢倦怠。4.配足三里,三阴交,百会,气海,针刺补法,益气升陷,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阴挺。

针灸治疗阳痿的方法

惊恐伤肾取胆俞、肾俞、长强、心俞、神门、阳陵泉等穴。以艾条雀啄灸胆俞、肾俞穴各49次;针长强、心俞、神门穴。长强穴刺痛出针,心俞、神门穴捻转补法,阳陵泉穴深刺泻法。肝气郁结取太冲、会阴、曲骨为主穴,取行间、中极、急脉、太溪为配穴配先针太冲、行间、中极穴,泻法不留针。其他穴位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命门火衰取长强、会阴、命门为主穴,取肾俞、关元、太溪为配穴。针主穴得气后向右捻转3600

阴陵泉穴位位置图和作用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按摩阴陵泉穴位的作用与好处】1、治疗晕眩、腹水、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黄疸、腰腿痛、尿闭、尿失禁、移精、杨痿、月不调、痛、附件炎等;2、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等。【温馨提示】按摩阴陵泉穴时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拔罐疗法配合针灸可有效治疗带下

带下症,古有五色带之名,尤以白带为多见。 多因脾虚湿热,或寒湿困脾而致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所致。 临床表现以阴道分泌物量多为主,带下色白、质稀、味腥,或色黄、质稠如涕如脓,且连绵不断。治疗方法一肾俞、白环俞、次髎、带脉、归来。湿热型配阴陵泉、三阴交、行间;寒湿型配关元、足三里、气海、阳陵泉。方法: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寒湿型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姜汁罐法,罐后加温灸。均留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