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的分型饮食调理
脂肪肉瘤的分型饮食调理
近日来,根据很多的脂肪肉瘤患者反应,他们被脂肪肉瘤疾病困扰着,都不知道该如何摆脱脂肪肉瘤疾病。同时脂肪肉瘤的治疗也成为头号问题。
肝郁气滞型
表现为胁肋胀满、隐痛、嗳气、腹胀等,宜食用疏肝理气药膳。
玫瑰荞麦糕
[原料]干玫瑰花10克(茶叶店有售),荞麦粉50克,糯米粉50克,粳米粉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白糖加水溶化。将荞麦粉、糯米粉、粳米粉放入锅中,加入白糖水,充分搅拌均匀,至半透明黏糊状。调入揉碎的玫瑰花及发酵粉少许,继续搅拌均匀,放置片刻,将其倒入模型内,置蒸锅上用武火蒸20分钟以上。
[特点]本品中玫瑰花性味甘温入肝脾经,具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作用。荞麦性味甘、凉,归脾、胃、大肠经,有下气消积功用,又称净肠草,可除肠中油腻积滞。粳米、糯米健脾益气。相互配合,可起到舒肝胆郁气、使胆汁排放增加,有益于脾虚肝郁气滞型的脂肪肝患者。
痰湿困阻型
表现为形体肥胖,胸胁隐痛,思睡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宜祛湿化痰,疏肝健脾。
山楂荷叶乳
[原料]山楂5克,荷叶2克,竹茹3克,陈皮5克,牛乳250毫升。
[制法]将山楂、荷叶、竹茹、陈皮加500毫升水煎煮后浓缩成50毫升。放冷后加入牛乳,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特点]本品中山楂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积、散瘀血作用,善消肉积。荷叶具有化湿祛浊功效。竹茹可化痰、清热、除烦。陈皮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功用。牛乳性味甘平,可补虚损、益胃生津,营养丰富含有优质蛋白,可补充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形成的脂肪肝。所以本品适用于思睡乏力、形体肥胖,痰湿型的脂肪肝患者食用。
瘀血阻络型
表现为胁肋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紫,可见瘀斑,脉细或涩。应食用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的药膳。
丹参红花豆
[原料]丹参10克,红花5克,黄豆100克,盐、酱油适量。
[制法]将丹参及红花放入纱布袋中,与黄豆一起放入锅中,加水300毫升,煎煮至黄豆烂熟后,取出药袋弃去,然后向锅中加盐、酱油,再用文火煮至汁干,可做佐餐小菜食用。
[特点]丹参归心、肝二经,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红花也归心、肝经,善治多种瘀血阻滞。黄豆是健脾益气的食品,含有大豆异黄酮,是抗氧化剂,同时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因此三者配伍食用,对于肝经瘀滞血流不畅,蛋白质缺乏等因素而致的脂肪肝患者是首选的药膳。
肝肾阴虚型
表现为胁肋隐痛,悠悠不休,口干舌燥,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弱。这类型患者应滋补肝肾。
二子粟火粥
[原料]枸杞子5克,女贞子5克,小米100克。
[制法]将女贞子煎汁得约200毫升,并用此煎汁去浸泡枸杞子,加入小米先武火后文火熬小米粥至烂熟为度。
[特点]枸杞子、女贞子均入肝肾经,为滋补肝肾要药。小米又称粟米,入肾经。小米中含蛋白质比其他作物高,并有丰富的氨基酸。据研究表明,小米可促磷脂合成,协助肝中脂肪转复,起到消脂作用,因此对于肝肾阴虚的患者,早、晚可常喝此粥。
未分化肉瘤怎么治疗
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中的第一选择.局部的广泛切除,是减少复发,转移的有效措施.因为脂肪肉瘤淋巴结转移罕见,引流区淋巴结清扫多无必要.
放射治疗的意义,有文献报道粘液型脂肪肉瘤放射治疗较敏感.但总体来讲放射治疗对脂肪肉瘤不是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多用于肿瘤边缘切除的病人,防止局部复发,对于局部能行根治性切除或广泛切除的病人,术后放疗意义不大.
化疗由于高分化脂肪肉瘤恶性度低,转移的可能性小,化疗意义不大.对于恶性度较高的类型为术后防止转移,可以行化疗.由于现在尚无对脂肪肉瘤特效的化疗药物,我们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ADM,顺铂DDP,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对于发现临床转移以前的微小转移灶有治疗意义.
由于脂肪肉瘤的组织学型多,根据文献报道及我们自己的经验,高分化型及粘液型脂肪肉瘤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80%左右,多形型,圆细胞型,去分化型脂肪肉瘤预后差,5年生存率20%~50%.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多转移到肺.
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脂肪肉瘤在软组织肉瘤中属中等恶性程度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35%~40%,约40%~50%的脂肪肉瘤发生肺转移。主要发病年龄为中晚年。为了能够更早的发现,那么,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出现右上腹钝痛或隐痛常向右肩部放射疼痛是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牵拉肝包膜所致。常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偶有顽固性呃逆。肝原发性脂肪肉瘤与肝脏其他恶性肿瘤不同的是患者一般无黄疸表现。已报道的数例患者瘤体体积巨大,一般在10cm×10cm×10cm以上重量达数千克但均未见黄疸出现体检中发现患者右肋部膨胀饱满,肝脏体积增大明显质地较软,边缘钝厚表面光滑,无触痛或叩痛,可见肝掌、蜘蛛痣。
脂肪肉瘤的并发症有哪些
1、常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偶有顽固性呃逆。
2、晚期患者可以出现胸腹和远处转移表现以及恶液质。
以上就是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和脂肪肉瘤的并发症,相信大家对脂肪肉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专家提醒:脂肪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在所查到的文献中尚无关于其发生率的统计中国报道有2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0岁以下儿童和60~70岁的老年人多见男性占多数。
脂肪肉瘤的诊断
脂肪肉瘤约占机体软组织肿瘤的15%。腹膜后脂肪肉瘤,是继肢体之后脂肪肉瘤第二位好发部位,约10%-20%脂肪肉瘤发生于腹膜后,约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12%-43%,其发病率是良性腹膜后脂肪瘤的5倍。表现为球形透光肿块,周围有清晰的高密度组织边界。
脂肪肉瘤的诊断分析如下:
脂肪肉瘤发展隐蔽,当发现时往往已很大,手术时往往比肢体脂肪肉瘤大得多,脂肪肉瘤术前诊断必须依靠病史、体检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脂肪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是X线影像检查,尤其是CT检查,表现为球形透光肿块,周围有清晰的高密度组织边界。超声、CT、NMR扫描、肾盂造影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是脂肪肉瘤常用的诊断方式,尚有人强调动脉造影在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的诊断价值。虽然使用上述各种方法,术前仍难以确定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例类型。
B超检查可发现从腹膜后突入腹腔的,实质性肿块及其大致范围和与诸脏器的关系。由于对不同软组织缺乏有效的分辨能力,B超很少能正确诊断出脂肪肿瘤。
脂肪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脂肪肉瘤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男性朋友的身上的,它主要是体内的细胞发生病变导致的,所以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一般都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来切除它,这样对于病情的治疗是最好的。如果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脂肪肉瘤的影响,你们可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介绍的治疗方法。对于你们是有所帮助的。
脂肪肉瘤是第二位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男性稍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40岁以上。此病除发生于腹腔及大腿软组织外很少发生于它处。但也有报告发生于躯干及四肢者极少数病例是发生于原有的脂肪瘤基础上。那么脂肪肉瘤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肿瘤科医院专家为大家介绍:
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中的第一选择,局部的广泛切除是减少复发转移的有效措施。因为脂肪肉瘤淋巴结转移罕见引流区淋巴结清扫多无必要。
放射治疗的意义,有文献报道粘液型脂肪肉瘤放射治疗较敏感,但总体来讲放射治疗对脂肪肉瘤不是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多用于肿瘤边缘切除的病人防止局部复发,对于局部能行根治性切除或广泛切除的病人术后放疗意义不大。
化疗由于高分化脂肪肉瘤恶性度低、转移的可能性小,化疗意义不大。对于恶性度较高的类型为术后防止转移,可以行化疗。由于现在尚无对脂肪肉瘤特效的化疗药物,我们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ADM、顺铂DDP、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对于发现临床转移以前的微小转移灶有治疗意义。
面对脂肪肉瘤这种疾病,我们应该要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这样才能够在疾病的发生阶段对于它进行控制,有助于我们稳定病情。脂肪肉瘤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最好是将它进行手术切除,以免脂肪肉瘤的进一步扩大,希望你们可以理解。
粘液性脂肪肉瘤到底严重吗
这么说吧,没有哪种方法可以彻底的防止手术后肿瘤复发。
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当然有效,但效果是辅助的。
脂肪肉瘤是成人较常见的一类软组织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居软组织肉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占人体全部软组织肉瘤的9.8%~16% 。脂肪肉瘤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 。
脂肪肉瘤的治疗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可作为手术和放射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 脂肪肉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相关,其恶性程度相差很大。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和粘液型脂肪肉瘤的预后较其它类型的脂肪肉瘤好,当手术切除不彻底时可局部复发,但很少发生转移。圆形细胞型和多形性脂肪肉瘤易发生血行转移,常转移至肺、肝、骨,预后差。本组5例生存5年以上者病理类型即为粘液型。有报道发生于头颈部脂肪肉瘤预后好于其它部位,尤其好于腹膜后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病灶大者局部复发率高,肿瘤直径
放射治疗的意义,有文献报道粘液型脂肪肉瘤放射治疗较敏感.但总体来讲放射治疗对脂肪肉瘤不是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多用于肿瘤边缘切除的病人,防止局部复发,对于局部能行根治性切除或广泛切除的病人,术后放疗意义不大.
这样的疾病是很严重的,必须要及时治疗,治疗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选择用手术的方法来及时的治疗,而治疗这个沾液性脂肪瘤疾病的时候要避免给自己吃脂肪含量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对疾病来说也是有影响的,而平时生活中最好是多给自己吃清淡的食物,这样不容易导致疾病加重。
脂肪肉瘤出现并发症怎么办
患了脂肪肉瘤该怎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中的第一选择。局部的广泛切除,是减少复发、转移的有效措施。因为脂肪肉瘤淋巴结转移罕见,引流区淋巴结清扫多无必要。
放射治疗
放疗的意义,有文献报道粘液型脂肪肉瘤放射治疗较敏感。但总体来讲放射治疗对脂肪肉瘤不是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多用于肿瘤边缘切除的病人,防止局部复发,对于局部能行根治性切除或广泛切除的病人,术后放疗意义不大。
化疗
由于高分化脂肪肉瘤恶性度低,转移的可能性小,化疗意义不大。对于恶性度较高的类型为术后防止转移,可以行化疗。由于现在尚无对脂肪肉瘤特效的化疗药物,我们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ADM、顺铂DDP、环磷酰胺CTX对于发现临床转移以前的微小转移灶有治疗意义。
脂肪肉瘤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对于恶性肿瘤性疾病,通常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所致,故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肿瘤一般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再扩展至皮下组织,少数发生于皮下组织,从真皮中发生者罕见,可发生于原来没有成熟脂肪细胞组织存在的部位。
对于脂肪肉瘤疾病治疗方法,我们大家阅读了以上的文章内容以后,就有了清楚的认识,出现了脂肪肉瘤这样的疾病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治疗,因为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比较大,能够积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才是疾病有效康复的关键所在。
造成脂肪肉瘤的病因有哪些
脂肪肉瘤根据细胞成分的不同,脂肪肉瘤又可分为:①高分化脂肪肉瘤,也称脂肪瘤样脂肪肉瘤;②粘液型脂肪肉瘤;③圆细胞型脂肪肉瘤;④多形型脂肪肉瘤;⑤未分化型脂肪肉瘤。脂肪肉瘤的并发症复杂多样,具体随肿瘤得位置而定,本病为恶性肿瘤,恶变质是最严重得并发症。以下是关于脂肪肉瘤的病因分析。
脂肪肉瘤的病因不明。脂肪肉瘤是源于脂肪母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故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异型脂肪母细胞,均含有脂质。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类型可以分为四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及多形型,但肿瘤中通常是多型细胞混合存在。
脂肪肉瘤多见于30~70岁患者,以50岁左右发病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四肢特别是大腿、臀部好发,上肢、腹膜后、头、颈部肿块,直径以3~10cm多见,腹膜后肿瘤巨大者直径可达20cm以上,肿瘤常为结节状或分叶状。
存在有脂肪组织的部位皆有可能发生。脂肪肉瘤发生于肢体的病例占60%,腹膜后间隙占15%,躯干部皮下15%,原发于肝脏的脂肪肉瘤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