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配伍的应用
苍术配伍的应用
苍术配厚朴
苍术、厚朴均可苦温化湿。苍术苦温性燥主升,善除湿运脾。厚朴苦温辛散主降,可温中下气,化湿除满。苍术燥湿走表,表湿用苍术,厚朴行气走里,里湿用厚朴;表里俱湿,肢体重着,胸腹满闷,苔白厚腻,二味同用。二药为伍,升脾气,降胃气,化湿浊,健脾胃。最宜于湿困脾阳,首重如裹,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呕哕恶心,口淡无味,苔白厚腻等病症。厚朴常用量3~9克。
苍术配黄柏
苍术辛烈温燥,可升可降,长于祛风胜湿,健脾止泻。黄柏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二药一寒一温,并走于下,清热燥湿,消肿止痛。对湿热下注之膝足红肿、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湿疮、湿热带下,为主要药对。黄柏常用量6~9克。
苍术配白术
苍术健脾平胃,燥湿化浊,升阳散邪,祛风湿;白术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偏于平胃燥湿;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止汗。二药伍用,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键。脾胃纳运如常,水湿得以运化,不能聚而为患,人则康复无恙。主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胸脘满闷,脘腹胀满,肠鸣泄泻等病症。白术常用量9~15克。
丁香配伍应用
配五味子: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经气火。二药合用,主治奔豚,其病机在开在肾,皆所相宜。
第2步配柿蒂、干姜 :柿蒂下逆气。干姜补中阳,三药合用,胃寒去,逆气平,胃虚复.则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第3步配五味子,再伍以莪术(别名广茂),温肾散寒,平降冲逆,散结消瘀,举三治一,非此莫效。”
第4步配黄连、乳汁 《本草纲目》:“葛洪《抱朴子》云,凡百病在目者,以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注之,皆愈。”黄连清火泻火,乳汁补肝明目,三药合用,标本兼顾,气血同治,亦补亦泻,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也,目生百疾,三药合用,皆主治之。
第5步配柿蒂: 和中降逆,温肾助阳,治虚寒呃逆最效,两药相合无主辅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补助肾阳方中,亦多用之。是为佳对。
丝瓜络配伍应用
丝瓜络
第1步配海风藤,常可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胸胁疼痛,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第2步配银花解毒消肿。银花味甘性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邪热,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故为散热解毒之良药。二者相须为用,共奏解毒消肿之效。
方剂制剂
第1步治妇女血脉壅滞,乳汁不通方(《简便单方》) :丝瓜络用法:以之烧存性研末酒服。
第2步治痰多咳嗽方(《摄生众妙方》) :丝瓜络,用法,以之烧存性为末,枣肉为丸,温酒送服。
第3步胸胁疼痛:丝瓜络、白芍、延胡索各15克,橘络10克,郁金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4步关节痛:丝瓜络15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12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14天。
第5步坐骨神经痛:丝瓜络15克,秦艽10克,羌活6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6步半身不遂:丝瓜络、怀牛膝各15克,桑枝、黄芪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7步痔漏:丝瓜络烧存性,雄黄为末,以猪胆汁、香油调和后敷患处,每晚一次。
第8步子宫脱垂:丝瓜络48克,炙黄芪25克。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用白酒送服,7天为一疗程。
第9步乳腺炎:丝瓜络50克,蒲公英25克,研末,用醋调匀后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第10步咳嗽痰多:丝瓜络、橘络、桔梗各15克。研末混匀,蜂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第11步治湿疹:丝瓜络60克。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第12步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第13步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15克,酒下。(《(鱼孚)溪单方选》)
第14步治乳少不通:丝瓜络30克,无花果60克。炖猪蹄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第15步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第16步治尿道炎:丝瓜络水煎,加蜜少许内服。
第17步治慢性腰痛:丝瓜络切碎,焙成焦黄,研末,每日1个,分2次服,加黄酒少许冲服。
羌活独活的功效与作用 散风止痛
羌活独活辛散温通,具有一定祛风止痛之功,主要用于风湿所致之关节痛及风火上攻之牙痛,配苍术,羌活苦辛气清属阳,羌行气分,长于治疗风湿作祟之头顶脊背及上肢诸痛。若湿气偏盛,每与苍术配伍同用,疗效更著。
赤小豆配伍应用
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配当归, 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
配连翘 , 赤小豆清热利水,散血消肿,连翘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并有解毒散结之效,故称“疮家圣药。”合用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
配白茅根,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证。
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丽泻利不能及者。
配鲤鱼,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荷梗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暑
荷梗清热解暑宜生用,新鲜者善清夏季之暑邪,临床常与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对治疗暑热泄泻有良效,常与扁豆等配伍应用。此外,对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同用。
白扁豆的配伍应用
1.配香薷:香薷芳香辛温,外能发汗祛暑以解表,内可化湿去浊而和中,二药合用,清暑化湿之力增强,且香薷辛温发汗解表,共治暑热内蕴、寒湿外束之证,表里兼治,寒、湿、暑皆清。
2.配白术:白术甘苦温,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健脾之要药,二药配伍,健脾和胃,苦燥芳化,共祛湿邪,用于脾虚湿重之泄泻、带下诸证。
3.配天花粉:天花粉甘苦酸寒,甘酸生津,止渴润燥,扁豆补脾,扶养胃气,生津止渴,二药共治热病伤津、烦躁消渴。
4.配芡实:芡实甘涩固敛,甘补益,既补脾祛湿止泻痢,又益精补肾固下元,二药相伍,用于脾虚泄泻及白带过多诸证。
5.配麦冬:麦冬甘寒,清心除烦,滋补胃阴而润燥;扁豆甘温,补益脾气,升清降浊而生津。一滋阴,一补阳,阴阳互补,益气养阴,润燥止渴。
6.配绿豆:绿豆甘寒,甘能补脾,寒可清热且有解表之功,与扁豆配伍,共解酒毒、河豚鱼毒及一切草木中毒。
苍术的配伍应用
配玄参:苍术燥湿健脾、升阳散邪;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湿邪未尽,而阴液已伤之消渴证,其治疗若单养阴滋阴恐能助湿,而祛湿又存劫阴之弊,两药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则健脾滋肾、养阴逐邪,两擅其长。
配厚朴:苍术苦温辛烈,运脾燥湿;厚朴苦辛温,除湿宽肠,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两药相伍,消食且散痰湿。对有湿、有滞、有积者尤宜。湿除脾运、中阳得振,专解湿邪困肿,运化失司诸证。
配防风:本品辛散苦燥,外能解风湿之邪,内能燥湿健脾,炒苍术辛散性弱,偏于燥湿健脾,可配防风祛风燥湿,因“风能胜湿”之故,专治湿盛水泻;生苍术其辛散性强,配防风以祛风发汗,同治风湿痹痛,一能燥湿,一能祛风,合用则既燥又散,风湿两邪俱除。
配石膏:苍术燥湿,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生石膏性寒,清泻暑热,两品相配,一温一寒,刚柔相济,燥湿清热不伤脏腑正气,善治湿邪化热,取太阳阳明两经同治之意,用于暑温、湿温、壮热烦渴、身重溺短等证最宜。
配黄柏:黄柏苦寒,气味俱厚,性沉而降,以清下焦湿热为长;苍术味辛主散,性温而燥,化湿运脾,通治内外湿邪。二药均具雄壮之气,苍术得黄柏,二苦相合,燥湿之力倍增;黄柏得苍术,以温制寒,清热而不致损阳,二药相使相制,清热燥湿功效显著,常用于下焦湿热之足膝红肿热痛、足痿无力,或湿热带下、湿疮淋漓并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病证。
配香附:苍术芳香辛温,醒脾燥湿,脾阳健运,则可湿去痰消;香附乃血中之气药,调气疏肝,善解气郁,血行气畅,则胸胁痞闷诸证可解。两药合用,肝脾并治,舒肝理脾,主治肝脾郁结诸证。
配黑芝麻:苍术辛烈温燥,燥湿健脾;黑芝麻甘平,能补肝肾且润五脏。两药合用,一燥一润,相辅相成,健脾润燥,善治噎膈脘痞兼脾虚苔薄腻者。
配神曲:本品燥湿力强,湿去则脾胃得以健运,神曲消食和胃,两药合用,消食健脾功力增强,可治食积内停、湿阻脾胃,症见胸脘满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泻,苔白腻等证。
配川椒:川椒善散阴寒,温中止痛,暖脾止泻;苍术则长于外祛风湿、内燥脾湿,功偏燥湿运脾。两药相配,温中燥湿使寒湿去、脾胃健运则泻可止,温中止泻力增,能治寒湿较盛之久泻、苔白厚浊等证。
侧柏叶配伍应用
配白芍:侧柏叶凉血止血,入血分既能凉血,又去血分之湿热;生白芍凉血清热。二药合用,凉血育阴而止血,治热迫血行之月经过多,胎热腹痛。《得配本草》:“配白芍,治月水不断”。
配干姜炭: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于姜炒炭,辛苦热,能温中止血,守而不走。二药配伍,取侧柏叶之清降,折其上逆之势,用干姜炭温守中阳,使脾能统血,气能摄血。二药合用,清降温中并行,寒热同用,相行而不悖。仍属温阳摄血法范畴。《金匮要略》柏叶汤,即用柏叶和姜,治吐血不止。
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为凉血止血之佳品;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清热生津,又可凉血止血。二药协同,增强凉血止血之效。且有益阴清热之功。可治疗各种热证出血,诸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效果颇佳。因生地味厚滋腻,侧柏叶味苦性寒,有伤中碍运之弊,只取暂用,不宜久服。临床应用中也常以侧柏炭和生地炭合用,此凉血作用已弱,收敛止血力较强,对于势不著或脾胃虚弱之人,用之较为适宜。
配蒲黄:侧柏叶清血分湿热而止血;蒲黄止血行血。二药相配,凉血止血行血,可治崩漏属热者。
配黄连: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连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图经本草》即用柏叶配黄连,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济急仙方》亦选用柏叶配黄连,治“小便尿血”。
赤小豆配伍应用
1、配瓜蒂
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丽泻利不能及者。
2、配当归
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
3、配连翘
赤小豆清热利水,散血消肿,连翘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并有解毒散结之效,故称“疮家圣药。”合用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
4、配白茅根
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证。
5、配赤茯苓
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6、配鲤鱼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7、配鸡子白
《药性论》:“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
8、配麻黄
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毒,麻黄宣畅肺气下达膀胱丽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功效。
姜黄粉配伍应用
配桂枝,桂枝辛甘温,气味俱轻,善于温通血脉,既可舒筋脉挛急,又能利关节壅阻,内通脏腑,外达肢节。桂枝温通经脉,助姜黄活血止疼,姜黄破血行气,助桂枝通达阳气,温经散寒,则血通脉,治上下关节凝滞,痹着疼痛等证。
第2步配栀子,栀子苦寒,清热解毒,泻下焦火热,入肝驵清胆退黄,栀子得姜黄行气祛瘀之助,则疏利肝胆之力加强,共奏清热利胆,解毒止疼之效,用于肝胆热毒壅滞,血瘀气结之发热,口苦,胁下疼。
第3步配当归,当归甘温辛散,养血和血,通经止痛,当 归得姜黄之助,瘀血去而新生,一养一破,相反相成;姜黄得当归之助,活血通络,行气止疼之功更著,用于胸痹心疼,月经不调,经疼,闭经等证。
第4步配积实,枳实苦降下行,力锐气猛,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二药合用,一重破气,一重破血,行气逐瘀,用于胸痹心疼,脘馥胀疼,癥瘕积块。undefined
天竺黄配伍应用
配白僵蚕
白僵蚕熄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与痰热壅盛所致的抽搐惊痫等。
天竺黄清热化痰,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
白僵蚕辛开,熄风止痉力强,天竺黄寒清,清热化痰力胜。
二药配伍,用治风热痰喘、惊痫抽搐。
配朱砂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等证。
天竺黄清热化痰,朱砂秉寒降之气,天竺黄具清化之质。
二药配伍,用治痰热惊风,效果甚佳。
配半夏曲
天竺黄甘寒,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半夏曲性温,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天竺黄突出一个清字,半夏曲侧重一个燥字。
二药伍用,一清一燥,相互促进,清热除湿、化痰止咳的力量增强。
主治湿热内蕴,症见咳嗽吐痰不爽,呕恶,胸闷胸痛,夜寐不安者。
天竺黄、半夏曲伍用,最宜用之于小儿痰热交炽、消化不良,或痰风将作、目睛呆滞之际。
配胆星
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及中风、癫狂等证。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证。
二药配伍,相须使用。
主治痰热闭阻清窍、高热神昏谵语、惊痫等证。
配石菖蒲
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用于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等证。
二药配伍,天竺黄以清为主,菖蒲以开为主。
一清一开,相辅相佐,一寒一温,相互补充,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热壅盛等证,疗效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