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昏 头晕和眩晕竟不一样
头昏 头晕和眩晕竟不一样
头昏、头晕和眩晕虽同为临床上常见症状,但由于其受损靶器官和发病机制上的区别,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原则亦各有别,仍有很多患者分辨不清。为此有必要给大家做个详解。
1.头昏。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头脑昏沉不清醒感,系由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降低所致,与头颈和躯干的活动无关。多伴有头重、头闷和失眠等其他神经官能症,劳累和紧张时加重,休息和心情轻松时减轻。多见于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病人。
2.头晕。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头重脚轻和步态摇晃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卧等动作中或用眼时加重。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眼性头晕。
伴有视物模糊不清,系由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所致。头晕于睁眼、用眼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多见于屈光不正、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等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外肌麻痹(常伴有复视)等。
深感觉性头晕。
伴有踏地不实和踩棉花样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等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闭眼和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多见于亚急性后侧索联合变性、后索硬化和末梢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小脑性头晕。
伴有行立等活动中的醉酒样步态不稳感。睁闭眼无影响,这与深感觉性头晕有别。多见于小脑炎、血管病和外伤等病人。
耳石性头晕。
伴有行立起坐卧和翻身等活动中的不稳感,系由内耳耳石平衡功能障碍所致。头晕多在头位和/或躯干直线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睁闭眼无影响。多见于丹迪综合征等内耳病变。
3.眩晕。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而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眩晕发作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可由过劳、激动、失眠、月经来潮或烟酒过量等因素而诱发。
发病时睁眼、头动和声光刺激时加重,闭眼、静卧不动时减轻,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错误定位、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壶腹嵴顶结石病等病人。
脑梗塞的症状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脑梗塞有什么症状 主观症状
相对较严重的脑梗塞患者一般都会有一定的主观感觉,比如常见的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眩晕与头晕不是一回事
眩晕和头晕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症状。近年来,全世界患眩晕和头晕的人数不断增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此类患者约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15%,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约占老年门诊病人的80%以上。
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和老年病增加、神经系统疾病上升及交通事故中头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此外,现代生活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使得眩晕症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临床上,很多患者分不清眩晕和头晕这两个症状,今天我就给大家普及一下。
症状表现不同
眩晕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旋转性眩晕,病人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在旋转;第二类是有摇摆、下坠感的眩晕;第三类是黑朦或感到头重脚轻。仔细说明自身眩晕的特点,对医生的临床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眩晕的表现常伴有眼球震颤、指物偏斜、耳鸣及听力下降等,并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及血压改变等表现。这种眩晕称为“真性眩晕”。
而头晕的表现是,无明确的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感。病人伴有头晕眼花、头重脚轻、摇晃不稳等感觉。但一般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障碍症状,也不会出现眼球震颤,被称为“假性眩晕”。
眩晕可单次发作也可反复发生,持续时间可短至1分钟,也可长达1年,眩晕程度有轻有重。眩晕发生时往往还伴有其他症状,根据其伴随症状,可以帮助寻找眩晕的病因和受累器官。如眩晕伴随听力症状,提示可能与内耳系统疾病相关;如眩晕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如眩晕伴随恶心、呕吐、冒冷汗和晕厥等症状,提示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
如何正确区分眩晕、头晕和头昏
眩晕: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
头晕:主要是以在行立起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受损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
头昏: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晰的一种感觉。受损靶器官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质。
二、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发病机制不同
人体在静态和动态运动中的空间平衡主要是通过前庭觉(壶腹嵴和耳石)、本体觉和视觉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大脑皮质严密调控下完成的,从而确保在各种静态和动态连续运动中的体位平稳、准确和视力清晰。其中又以神经元交换较少和信息传递环路较快的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眩晕: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遭受人为(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降低(毁坏病变)或/和双侧功能的严重对称失调,前庭系统向大脑皮质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的“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质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失调所致。
头晕:头晕的发病主要是由本体觉、视觉或耳石觉的单一或组合病变,导致外周感觉神经的单一或多系统的各自信息传入失真,且不能协调一致和大脑调节失控所引起的一种直线运动或视物中的摇晃不稳感。头晕仅在运动或视物之中出现或加剧,一旦活动或视物停止、静坐、静卧或闭眼后症状可自动减轻或消失。当本体觉和/或耳石觉发生功能障碍,只要视觉功能正常,睁眼时可不出现症状,但一旦闭眼或进入暗处即可出现头晕和平衡障碍,提示视觉代偿功能在机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头晕和眩晕不要混淆
眩晕:病人发病时感到天旋地转,也可感到周围景物左右摆动,或上下浮动,称为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如感觉到自己在空间内转动 (称为主观性眩晕 ),或者周围的东西围绕自己在转动 (称为客观性眩晕 ),往往伴有平衡能力的丧失。最常见的是晕动病,即晕车、晕船、晕机等,这是由于内耳迷路不适应强烈的机械震荡所致。发病时两眼紧闭,双手握床,惟恐从床上摔下来,伴恶心呕吐,严重时口吐苦水,腹痛腹泻,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虽严重,但病人意识清醒,是内耳疾病所特有的症状。
头晕:病人发病时感觉到头昏脑胀的感觉,头晕一般不属于眩晕范围,其引发的原因常有贫血、睡眠差、紧张、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身体虚弱、心血管病、高脂血症、高度近视等,可涉及多个学科,并常伴有其它症状。比如高血压病人发病时的感觉、睡眠不足及饮酒过量的头昏沉沉的感觉等应称之为头晕;而那些久蹲、久坐突然站起感到双眼发黑,眼冒金花,站立不稳或某种原因导致短暂意识丧失,突然摔倒等,也不是眩晕而是晕厥。无论是头晕或是晕厥都是由各种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引起,与内耳性眩晕有本质的区别。
头晕多不是疾病引起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没有什么周期性,但是眩晕会反反复复,有周期性的发作,按情况你知道该怎样治疗了吧!
头晕、头昏、眩晕三者有哪些区别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幻觉或空间位象体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摆动、升降及倾斜。常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
头晕常表现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于行立起坐中或用眼时加重。不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
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 不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系由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急性脑梗塞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焦虑症会头晕头昏吗 为什么焦虑会头晕头昏
一般焦虑症是对生活场景的过分担心,紧张不安并伴有一定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紧张,也会出现一些躯体不适,比如头晕。
再加上焦虑症患者本身感觉比较敏感,遇到事情容易胡思乱想,内心恐惧,容易紧张,抵抗力比较差,会加剧头晕头昏的程度。
作为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只要解决焦虑源,自然会随之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