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7岁前必做的N件事
宝宝7岁前必做的N件事
今年9月,骏骏就该上小学了,在上小学前,他很自由,基本上是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会强迫孩子去画画、学琴,如果一定要说几件孩子7岁之前要做的事情,那就是:
1.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理由:每天晚上,儿子总不肯早睡,怎么都要拖到22:00之后,第二起天起床都快7点了,每回上幼儿园都像打仗一样。
2.从现在起,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理由:上学后,就不允许看电视了。这样一来,骏骏就不能看动画片了。不过,他说上学后一定不看电视,具体如何表现,现在还不得而知,走着瞧吧!
宝宝多大的时候断奶粉
事实上,给宝宝段奶粉要具体到个人,也就是说,要因人而异。一般的奶粉在宝宝三岁的时候可以断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宝宝一直喝到7岁。
如果家长觉得不想再给宝宝喝奶粉了,在孩子1岁之后就可以给宝宝断奶。但需要家长朋友知道的是,假如只给宝宝吃辅食的话,其中的营养是无法更好地满足孩子的身体需求的。因此,希望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喝上一段时间的奶粉,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假如缺少了营养的话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育。
如果宝宝出现了不爱吃饭的情况,很有可能就是想喝奶了,所以,家长可以在晚上的时候给宝宝喝奶粉,一方面有利于宝宝对奶粉当中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孩子在白天的时候可以照常吃饭。
在宝宝不爱吃饭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喂奶粉,以免让孩子挑食和偏食等情况加重,身为父母,在这个阶段要懂得给宝宝变换着花样做饭。
测测孩子的注意力
测试一:听音乐
正常情况下来说,宝宝对各种声音尤其是音乐会比较的铭感,所以父母就可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动听,韵律悠扬的乐曲让宝宝听,然后掐表计算宝宝从音乐产生兴趣到失去兴趣之间的时间长短,从中可以得出宝宝注意力的强弱。
测试二:照镜子
3个月以上的宝宝都对镜子很感兴趣,尤其是对镜子中的自己,所以家长可以把一面大小合适的镜子给宝宝(年纪比较小的宝宝可以由妈妈抱着),看着她/他从开始注视镜子到把目光移开的时候,中间的时间是多长时间,从而就可以判断出宝宝注意集中了多久。
测试三:看图画
针对4个月的宝宝来说,会对颜色比较鲜艳,图案比较清晰的事物感兴趣,那么家长就可以找出宝宝喜欢的图画或者是其他物品给宝宝看,然后掐算宝宝注视到不看的时间长短,判断宝宝的注意力。
测试四:玩玩具
针对7个月以上的宝宝来说,会喜欢独自自己玩玩具。此时,家长就可以把宝宝置于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空间,只给他一样玩具,然后观察宝宝在玩玩具时候的反应,并计算一下玩的时间来判断宝宝的注意力。
总结:1岁宝宝一下的宝宝几种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秒,一岁半宝宝对感兴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分钟以上,而2岁的宝宝,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7分钟,3岁宝宝注意力集中约为9分钟,4岁宝宝约为12分钟,5岁宝宝约为14分钟。所以由此可知,通过以上的测试如果宝宝持续的时间超过年龄所对应的时间,那么就说明宝宝拥有优良的注意力。
宝宝何时入园合适
在网上发现有好多妈妈在讨论宝宝何时入园的问题,有的认为宝宝应该在3岁送去,因为觉得宝宝懂事了,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有的认为不到2岁就可以去,因为可以早点给宝宝定规矩。到底宝宝多大就可以送去幼儿园呢?我们请来哈尔滨斑比宝宝幼儿园园长朱文彦来为各位爸妈分析分析,让大家对此心里有个谱。
早上晚上幼儿园的弊与利
从宝宝的能力发展来看2~4岁是入园的参考年龄。无论是在2岁以前还是在4岁以后送幼儿园,对宝宝的生、心理发展都有一定的正面与负面效应。
2岁以下
正面效应:适应速度比较快。
因为2岁左右的宝宝主动探索的需求非常大,幼儿园提供的非家庭之外的探索环境,通常能科学合理地满足宝宝的探索心。
负面效应:容易造成宝宝与妈妈的情感疏离。
因为2岁左右是母子分离焦虑期。如果亲子关系奠定得不是很好,宝宝会出现非安全依恋行为,影响今后情商的发展。
4岁以上
正面效应:有渴求同伴的行为出现,且主动性增加。
负面效应:很多事情不受成人意识的控制,很难接受新事物。
因为3岁以前是无意识接受心理,是全心理的接受,3岁以后主动性增加,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小世界。而且入园晚的宝宝自理能力很弱。
朱老师的温馨提醒
无论是因为觉得无力承担教育责任,还是因为工作太忙,分身乏术,在宝宝2岁以前就送入了幼儿园,最好都能采取以下方式来弥补由此带来的分离焦虑:
1.如果因为工作繁忙必须送入幼儿园的话,要在宝宝入睡前两个小时做充分的亲子沟通,透过亲子阅读,做做亲子游戏,增近亲子关系,让宝宝得到来自家庭特别是妈妈的关怀,让宝宝的情感得到平稳过渡。
2.如果觉得没有能力执行对宝宝的能力发展照顾,可以选择机构教育,譬如早教机构,帮助妈妈学会带宝宝的方法,而不要单纯通过送入幼儿园的方式来解决对宝宝能力开发的工作。
小宝宝适应快是正面效应,但因为很早和妈妈有分离,会导致不安全依恋情绪的上升,影响良好情商的发展,所以不赞成2岁以下的宝宝进幼儿园。
作好充分准备让宝宝尽快投入新环境
宝宝入园恐惧探究
通常幼儿园给宝宝的感受无非有两种:恐惧和欢喜。妈妈们会不解:同样年龄的宝宝为什么进入幼儿园后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事出有因,造成宝宝恐惧幼儿园的原因有:
1.家庭给予宝宝的温馨过了头
因为溺爱,所以宝宝对自己的行为能力约束得特别弱。一旦被纪律约束,会非常痛苦,因为和家里环境会有不同。
2.生活环境比较杂乱
生活环境的整齐度可能不够,宝宝在随意环境下已经习惯了。到了幼儿园物有定位的环境,固定位置吃饭、盥洗等,会很慌乱。
3.经常向外跑
因为爸妈工作的原因或者生活优越,国内国外到处跑,3岁以下的宝宝向外走唯一体验到的是奔波的生活方式。爸妈给他的呵护会更多,形成的生活秩序和常规极其不规律,都会影响生物周期和良好的生活规律的形成。
4.生活环境单一
宝宝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可能只是爷爷奶奶,即使是外出玩耍,也会拉着宝宝的手,所有活动都是围着大人转。
7大入园准备
进入幼儿园对宝宝说是一个必经的生活过程。帮助宝宝营造物有定位的环境,建立规律的生活周期,会降低入园后的焦虑,提高适应能力。以下7个准备,至少提前半年做:
1.心理训练。带宝宝参观幼儿园,看到其他小朋友怎么玩,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环境;把去幼儿园当成好玩的事情,从积极的角度渗透幼儿园的概念;家里做些幼儿园的模拟游戏;鼓励宝宝主动去交新朋友,和朋友分享。
2.睡眠训练。事先了解所要送幼儿园的作息规律,了解大生活周期,每天带宝宝进行家庭的训练。
3.吃饭训练。鼓励自己吃;限定宝宝吃饭的时间,不要太慢;固定吃饭地点;不偏食不挑食。
4.如厕训练。自己能穿提裤子;定时排便。
5.穿脱衣。
6.表达能力。不舒服、想喝水等会表述出来。
7.其他预备。如在宝宝喜欢的物件如书包或玩具上绣上宝宝的名字,会让宝宝感觉有陪伴。带上适合在幼儿园里穿的衣服,背带裤、长筒袜、裙子等不好穿脱的衣服不要带。选择比较舒适合脚的鞋,在鞋上做记号。挑选2~3个体积比较适中的、没有尖锐突起的、表面相对光滑柔软的玩具轮流带去。
不要单纯用生理年龄来判断是否合适送宝宝去幼儿园,关键是爸妈要靠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来看宝宝心理的发展,看他有没有对集体生活的需求,一旦有需求的话,就要用半年左右的时间给宝宝做些入园训练。
怎样看宝宝够不够大
我国不分南北,不分农城,刚生出来的宝宝一般在3.15~3.27kg,波动在2.5~4.0kg之间。如果低于2.5,我们就认为宝宝是低体重儿,如果高于4.0,我们就认为宝宝是巨大儿,所以宝宝轻不得也重不得,太胖的大胖丫头和大胖小子也不是好事情哦~~ 小宝宝出生后3~4天就会出现生理性的减轻,减轻程度一般在出生时体重的7~8%,如果减轻的体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那就要查查原因是什么了。新宝宝出生后的体重减轻一般维持到出生十天,而后体重逐渐增加。
小宝宝出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长最快,平均每周月增长200~500g,出生后4~6个月每周增长105~180g;出生半年内体重增长平均为2500~3000g;学龄前的小朋友平均每年增重不超过2000g,6~7岁时每年体重的增加值又开始上升
小宝宝5个月大的时候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两倍,1岁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6~7岁时约为出生时体重的6倍。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方式估算宝宝体重是否合理:
1~6月:体重(g)=出生体重(g)+(月龄X 700)
7~12月:体重(g)=6000+(月龄X 250)
1岁以后:体重(kg)=年龄X 2+6或者7
小宝宝增长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好,这要和饮食、基因因素综合考察的,常常观测小宝宝的体重是我们新妈咪的必修课哦。
周岁宝宝喉咙有痰该怎么办
周岁宝宝喉咙有痰该怎么办?有什么食补的办法吗?
宝宝喉咙里有痰的话,要多喝水可以稀释痰液的,可以让宝宝的身体向前,拍拍背可以帮助排痰的,一些甜食要少吃,容易滋生痰液的,可以让宝宝喝点梨汁或是川贝炖梨也是很好的祛痰的食物,祝宝宝健康!
回复一
多喝水,火大
回复二
只要身体素质好流产后休息好,会怀孕的。只是下次怀孕要小心些呦!可别那么疯狂
回复三
据你所说的情况推算得出你的安全期和排卵期日程如下:7月8号--15号,是前安全期。7月16号--20号,是排卵期。7月21号--31号,是后安全期。妥善安排好排卵期间的房事计划,就可以使怀孕几率大增。
回复四
多吃点西瓜,把西瓜做成果汁,西瓜有利尿的作用,多尿尿,保持房间通风,少给宝宝穿点,勤洗澡~一天最好是早一次,晚一次,这样宝宝,晚上睡起会比较舒服,我是这样做的,你不防试试~!
儿童龋齿的预防
1、儿童龋齿预防妙招之一——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能有效预防恒牙龋坏。年轻恒牙,特别是磨牙(我们俗称“大牙”),牙面有许多深浅不一的沟裂,容易堆积食物残渣而滋生细菌,发生烂牙的可能性是其他部位的8倍。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苦、无创伤、高效、低价预防儿童龋齿的简单有效的技术。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为:3-4岁做乳牙封闭;6-7岁做第一恒磨牙封闭;12-13岁做前磨牙及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
2、儿童龋齿预防妙招之二——正确的刷牙方法
据统计,大部分儿童刷牙时都有不认真及方法不正确等现象。家长应正确引导并鼓励儿童刷牙。如鼓励他们摆设好自己的小环境,摆放好自己的牙刷牙膏,持之以恒地刷牙。刷牙顺序为: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让孩子注意横刷时用力轻,竖刷时稍加力。
宝宝小时偏食挑食长大血压高
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6岁前的儿童营养不良成年后最容易患高血压。
圣保罗联邦大学在其城市贫民区挑选了53名年龄在11岁至16岁的青少年进行研究。这些青少年具有典型的营养不良症状:身高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低 7公分,体重也较轻。研究结果表明,他们之中有7人(占总数的13%)有高血压症状,其中大多数是在13岁时出现高血压症状的,也有11岁就被确诊患高血压的。
该研究还表明,6岁之前营养不良者,不仅易患高血压,而且还容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这些人受到疾病的影响,寿命会缩短。
我们都知道,营养不良对宝宝成长发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事实上,宝宝营养不良很多时候因为挑食、偏食引起的,要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必须要纠正宝宝某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挑食与偏食。
为什么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据统计,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14岁以下宝宝的第一死因,中国宝宝的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使用儿童安全坐椅是全世界公认的宝宝乘车时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当车体遭受突然撞击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坐椅可使得1岁以内的宝宝潜在车祸伤亡率有效降低70%以上;使1~4岁宝宝的死亡率降低54%以上;使4~7岁儿童的死亡率降低59%以上。遗憾的是,中国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使用率还不到1%。
试验证明,一辆时速50公里的汽车遭遇正面碰撞,宝宝会瞬间产生30倍于自己体重的前冲力,任何一个成年人在此时都无法抱住300斤重且像子弹一样飞出去的宝宝。还有一些父母会给宝宝用成人的安全带,发生事故时,安全带会卡在宝宝的脖子部位,使颈部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乘车时成年人坐在副驾驶位置抱着宝宝,发生激烈碰撞时,宝宝处在大人的头部和气囊中间,顷刻弹出的安全气囊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会对宝宝产生致命的一击。因此,建议父母们务必给宝宝挑选一款质量合格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怎样看宝宝够不够大
其实我国不分南北,不分农城,刚生出来的宝宝一般在3.15~3.27kg,波动在2.5~4.0kg之间。如果低于2.5,我们就认为宝宝是低体重儿,如果高于4.0,我们就认为宝宝是巨大儿,所以宝宝轻不得也重不得,太胖的大胖丫头和大胖小子也不是好事情哦~~ 小宝宝出生后3~4天就会出现生理性的减轻,减轻程度一般在出生时体重的7~8%,如果减轻的体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那就要查查原因是什么了。新宝宝出生后的体重减轻一般维持到出生十天,而后体重逐渐增加。
小宝宝出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长最快,平均每周月增长200~500g,出生后4~6个月每周增长105~180g;出生半年内体重增长平均为2500~3000g;学龄前的小朋友平均每年增重不超过2000g,6~7岁时每年体重的增加值又开始上升
小宝宝5个月大的时候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两倍,1岁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6~7岁时约为出生时体重的6倍。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方式估算宝宝体重是否合理:
1~6月:体重(g)=出生体重(g)+(月龄X 700)
7~12月:体重(g)=6000+(月龄X 250)
1岁以后:体重(kg)=年龄X 2+6或者7
小宝宝增长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好,这要和饮食、基因因素综合考察的,常常观测小宝宝的体重是我们新妈咪的必修课哦。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宝宝越小注意力越短,新生儿注意力是5~10秒,3个月宝宝注意力1~2分钟,6个月是2~3分钟,1岁半是5分钟,2岁幼儿的注意力为7分钟,3岁为9分钟,4岁是12分钟,5岁孩子的注意力则为14分钟。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1、当他注意力不集中时,对他说话时常常会目光游离不定,且记不住对方所说的话;
2、注意力不集中时经常拒绝做一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
3、常常丢三拉四,很容易被周围的一丁点响动分散去注意力;
4、在幼儿园里难以安心上课,坐上一会就会情不自禁的站起来走动;
5、记不清老师上课教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
6、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进入午睡状态;
7、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难以独自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小作业。
如果以上症状超过3项,那么妈妈们就该注意了,宝宝小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若是未能及时得到改正,对今后升学后的成绩以及智力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宝宝分床睡好不好 和宝宝分床睡有什么好处
1.减少意外事故
爸爸妈妈睡觉时,翻个身、蹬个腿都有可能会伤到宝宝,严重的话甚至会压到宝宝而导致他窒息。
另外,有些爸爸妈妈还有打呼噜的习惯,这对宝宝的睡眠质量会有很大影响。
2.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一个能自己睡的宝宝,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样也不会弱。
而一个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宝宝,对妈妈比较依赖,可能跟同龄人关系不太好,也不愿意跟陌生人交流。
3.帮大宝宝建立正确的两性认知
等宝宝长到6、7岁大时,对于两性他已经有朦胧的意识了,如果得不到正确疏导,就可能导致恋父、恋母情结的发生。
其实,这个并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定。
一般认为,只要能够在3-10岁之间完成分床就行了。
也就是说,宝宝3岁后就可以尝试分床,至于尝试多久能成功,也是得看宝宝的适应能力了。
因为,有的宝宝3岁就能完全自己睡了,有的可能要拖到8、9岁,这都是正常的。
所以说,不要强迫宝宝,多做点准备功夫,多沟通,给宝宝一个适应过程,没必要为了分床睡弄得宝宝哭天抢地的。
1. 精心布置一下婴儿床
小床买来后,跟宝宝一起,把它布置得精美舒适一些,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 做好心理暗示
在宝宝3、4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宝宝一些暗示,把分床描绘成一件很光荣、值得庆祝的事情。
平时给宝宝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跟独立、分床相关的内容。
3. 过渡要自然
爸爸妈妈平时提到分床时,语气随意一点,不要让宝宝觉得紧张。另外,宝宝的睡前故事环节要渐渐转移到小床上,争取能在小床上把宝宝哄睡。
4. 克服恐惧
宝宝不愿意分床或者分房,多是因为害怕,毕竟动画片、电影里的怪物形象还是挺多的,会给宝宝一些心理压力。
所以,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大点的毛绒玩具,告诉他:宝宝不用怕,在你睡着的时候,玩偶可是会一直保护你的哦……总之就是给宝宝安全感,慢慢消解恐惧情绪。
5. 鼓励和赞美
当宝宝成功在小床入睡后,其二天早晨别忘了给宝宝一些鼓励,让他知道,一个人在小床上睡是件很了不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