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
年轻人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
青年心肌梗死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不论病因如何而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因多发生猝死,生前并未得以诊断,死后经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所以青年心肌梗死常易漏诊或误诊。然而青年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及远期致死率较低,出院后病情稳定,劳动力可以恢复,由此可见,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较好。所以全面认识和了解青年心肌梗死的规律性及特点,对于预防和成功地救治青年心肌梗死都十分重要。改掉不良习
-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可恢复正常,不引起心脏组织坏死。心肌梗塞;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心肌急性缺血,引起坏死。定期查心电图、心向量图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查心电图。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
-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的检查知识
其实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接受心电图的检查,但是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处理虽然我们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患者还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患者才会更加的舒适,为此我们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知识也是很有必要性的。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V4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明显抬高,V2导联呈qRS型,ST段明显抬高,V1导联ST段亦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aVF导联QRS波群呈Qr
-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定期查心电图、心向量图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查心电图。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周的导联,显示T波倒置。典型的心电图演变过程是:起病时
-
心肌梗死的症状 低血压休克
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常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的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休克。这是因为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导致。
-
什么类型的心肌梗死要去医院
想要知道什么类型的心肌梗死需要去医院治疗,首先应该知道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分为几种类型,心肌梗死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区域性心肌梗死: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
-
心肌梗死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那么心肌梗死为什么会反复发作呢?你知道吗?1不合理的运动方式运动/活动本身就能诱发心肌梗死,因为有些人天生冠心病血管比较狭窄,运动时血管储备就不够了,运动时易心肌缺血,就容易发生心绞痛。2情绪波动过大情绪也是一个重要诱因,比如有些人易怒,一生气心跳就加快,增加心脏负担。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
-
心肌梗死能治好吗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爱护自己的身体,人们可以多了解一些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的措施,掌握一些关于疾病的症状和知识有利于人们出现该种症状的时候更加提早的发现,这样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遏制,从新恢复健康。早期是可以治疗好的。这种病情的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①监护和一般治疗。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
-
喝水太多太快会导致心肌梗死
众所周知,喝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是,一杯水“咕嘟咕嘟”下肚的同时,心脏此时也承受着不小的负担。如果喝水太快太多,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尤其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喝水时应特别注意喝的频率和量。特别是洗完热水澡后,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也会比平时快些,不应大量喝水或喝得太快。运动过后,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因为这
-
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有什么区别
说到心肌梗塞,专家表示,心肌梗塞指的是动脉的血流出现病变而导致传输中断。而心肌梗死是因为动脉被堵塞使得心肌长时间缺血引发坏死。一旦患上了心肌梗塞这一疾病,往往还会很容易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这些并发症是心肌梗塞患者最为常见的。因为动脉被堵塞导致心肌梗塞继发心肌梗死的人群大约为十分之一。如果中老年人在生活中突然发生休克,出现呕吐,感觉肚子胀痛,心率严重的不正常,甚至出现心力
-
轻微胸部疼痛也要小心心肌梗死
剧烈胸痛是心脏病发作的一大典型症状。然而,据美国MSN网最新报道,《急救医学纪事》杂志刊登美国一项涉及3000多名患者的新研究发现,胸痛程度和是否发生心脏病没有绝对关系,即使是轻微的胸部不适也有可能发生严重心肌梗死。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将胸痛分为10个等级(0为无疼痛,10为最严重疼痛),并测量了3300名患者的疼痛级别,之后对患者进行了30天的心脏病发作情况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疼痛较轻的患者一
-
心肌梗死护理
护理措施第一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使用便器。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但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近年来有人主张病人早期(在第一周)即开始下床活动,但病重或有并发症的病人,卧床时间不宜太短。康复治疗:出院前谨慎地进行
-
防治心肌梗死复发的方法
节制房事,切忌纵欲病人何时可恢复性生活,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塞治愈后8周,由于心脏功能尚未完全复原,仍处于逆变之中,此时应禁欲,如果无心绞痛发作或能耐受使心率提高110-120次/分的运动量,不出现心跳过快、气促或心绞痛,则可恢复性生活,但不宜过频。如果性生活时出现胸痛、气促、出汗等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或送医院。节制饮食,勿吃过饱饮食既要保证营养,又要控制体重,限制高脂肪,以清
-
心肌梗死的饮食
心肌梗死的食疗:1) 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等。2) 凡胀气、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等。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加以注意。一般应低盐饮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适当予以调整。
-
如何正确诊断心肌梗死
【检查】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2.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3?4d恢复正常。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
-
心肌梗死食疗方
1、山楂银耳羹材料:山楂50克、银耳20克、蜂蜜250克。做法:将银耳洗净切碎后,与山楂、蜂蜜一起入锅熬成羹,每次5毫升,每日3次。功效:可用于缓解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2、红枣莲籽粥材料:红枣、莲籽各15克、粳米50克。做法:将莲籽、红枣、粳米一起煮成粥,每日1次,可作早餐食用。功效:适用于心肌梗死。3、桂花栗子羹材料:新鲜栗子300克、玉米面50克、桂花酱15克、调料适量。做法:将栗子剥壳后煮熟
-
心肌梗死的诱因 其他因素
饮食过饱、饮酒、大便用力、各种感染等可加重心脏负担;手术、创伤、腹泻、脱水和出血等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低血压、休克和心动过速等),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就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发生。此外各种原因的缺氧、低血糖等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也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吃什么好
1、食物细软、少食多餐心梗病人一般泵血功能都比较差,所以胃肠的消化功能没有足够的动力,饮食上就应该以易消化的半流食物或软食为主,同时,进餐的次数控制在4-5次,量不宜多。吃的过饱会使腹腔有胀满感,消化系统血流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少,而加重心梗程度,严重的会引起猝死。2、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等一些植物油当中不含胆固醇成分,而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非常有利于心梗的康复,所以油
-
心肌梗死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1.倡导多食水果蔬菜、谷类、鱼类、坚果、橄榄油等,减少红肉摄入,以低脂肪或无脂肪食物替 代高脂食物。MED饮食模式建议食物中脂肪提供32%—35%热量,9%—10%热卡由饱和脂肪酸提供,每天摄入27— 37g纤维素,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2.倡导多食蔬菜水果、谷物、家禽、鱼类、坚果,低脂,低糖,高钾、镁、钙、高蛋白和高纤维 素饮食。3.建议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粗粮摄入量占谷物的一半,即170g
-
心肌梗死怎么观察病情发展
心肌梗死怎么观察病情1) 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持续心电监护,如频发室早、室速,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继以1-3mg/min的速度静滴维持。发生室颤时,尽快配合医师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心率低于50次/min时,可用阿托品治疗。当高度AVB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配合医师安装临时起搏器。2)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表情、面色、出汗、心率、心律、尿量、末梢循环等。如有休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