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介绍
莲的介绍
睡莲(学名:Nymphaea L.),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肥厚。叶柄圆柱形,细长。叶椭圆形,浮生于水面,全缘,叶基心形,叶表面浓绿,背面暗紫。叶二型:浮水叶圆形或卵形,基部具弯缺,心形或箭形,常无出水叶;沉水叶薄膜质,脆弱。花单生,浮于或挺出水面;花萼四枚,绿色;花瓣通常八片。果实倒卵形,长约3厘米。花大形、美丽,浮在或高出水面,白天开花夜间闭合;萼片近离生;花瓣白色、蓝色、黄色或粉红色,成多轮,有时内轮渐变成雄蕊;药隔有或无附属物;心皮环状,贴生且半沉没在肉质杯状花托,且在下部与其部分地愈合,上部延伸成花柱,柱头成凹入柱头盘,胚珠倒生,垂生在子房内壁。浆果海绵质,不规则开裂,在水面下成熟;种子坚硬,为胶质物包裹,有肉质杯状假种皮,胚小,有少量内胚乳及丰富外胚乳。[1]
从东北至云南,西至新疆皆有分布;朝鲜,日本,印度,苏联,北美也有。生于池沼、湖泊等静水水体中。许多公园水体栽培作为观赏植物,根状茎食用或酿酒,又入药,能治小儿慢惊风;全草可作绿肥。[2]
蓝石莲的介绍
蓝石莲Echeveria peacockii(Echeveria desmetiana)景天科石莲花属,英文Oliveranthus Rose,拉丁名是以18世纪的墨西哥植物艺术家Atanasio Echeverría y Godoy命名。
蓝石莲植株不大有矮小的茎,随着时间的生长而慢慢逐渐伸长形成老桩。叶片莲座型密集排列,株径不会很大,叶片相对比较薄。
蓝石莲锦匙型叶片,叶缘光滑无褶皱,有叶尖,叶心绿色,两边是浅黄色或浅白色的锦。叶片有微白粉,新叶色浅、老叶色深。强光与昼夜温差大或冬季低温期叶片会轻微粉红,弱光则叶色浅粉蓝,锦也会变微白。叶面上覆有微白粉,老叶白粉掉落后呈光滑状。
蓝石莲锦穗状花序,花开倒钟型,黄红色。
莲房的介绍
莲房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花托。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实,晒干。
干燥花托略呈倒圆锥形,多破裂,顶面圆形而平,径7~10厘米,高3~8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有纵纹及纵皱,顶面有多数除去果实后留下的圆形孔洞,呈蜂窝状,基部有花梗残基。质松软如海绵。
马蹄莲的介绍
它属天南星科的球根花卉。
马蹄莲为今年新兴的花卉之一,是马蹄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肥大肉质的块茎。叶基生,具长柄,叶柄一般是叶子长的两倍。先端锐尖,基部截形,全缘,鲜绿色,佛焰苞白色,形大,似马蹄状,故名之马蹄莲。肉穗花序鲜黄色,直立于佛焰苞中央,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自然花期从11月直到翌年6月,整个花期达6个-7个月,而且正处于用花旺季。
它有三个主要栽培品种。
一是白梗马蹄莲:块茎较小,生长较慢。但开花早,着花多,花梗白色,佛焰苞大而圆;二是红梗马蹄莲:花梗基部稍带红晕,开花稍晚于白梗马蹄莲,佛焰苞较圆;三是青梗马蹄莲:块茎粗大,生长旺盛,开花迟。花梗粗壮,略呈三角形。佛焰苞端尖且向后翻卷,黄白色,体积较上两种校有着永恒、圣洁虔诚、纯洁的爱等花语,让它显得分外高贵。
它的生存环境。
马蹄莲性喜温暖气候,不耐寒,生长适温20℃左右。喜湿润环境,不耐干旱。冬季需充足的光照,光线不足着花少,稍耐阴。喜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其休眠期随地区不同而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北方栽培,冬季宜移入温室,冬春开花,夏季因高温干旱而休卢眠;而在冬季不冷、夏季不干热的亚热带地区全年不休眠。是非常好养的植物花卉。
凤眼莲的介绍
凤眼莲,雨久花科、凤眼蓝属浮水植物。
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也很强,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在生长适宜区,常由于过度繁殖,阻塞水道,影响交通。
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原产南美,1901年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被引入中国,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
莲雾的介绍
洋蒲桃(学名:Syzygium samarangense(Bl. )Merr. et Perry)桃金娘科乔木,高12米;嫩枝压扁。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22cm,宽5-8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变狭,圆形或微心形,上面干后变黄褐色,下面多细小腺点,侧脉14-19对,以45度开角斜行向上,离边缘5毫米处互相结合成明显边脉,另在靠近边缘1.5毫米处有1条附加边脉,侧脉间相隔6-10毫米,有明显网脉;叶柄极短,长术过4毫米,有时近于无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数朵;花白色,花梗长约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长7-8mm,宽6-7mm,萼齿4,半圆形,宽加倍;雄蕊极多;花柱长2.5-3厘米。果实梨形或圆锥形,肉质,洋红色,发亮,长4-5厘米,顶部凹陷,有宿存的肉质萼片;种子1颗。花期3-4月,果实5-6月成熟。
原产马来西亚及印度。中国广东、台湾及广西有栽培,供食用。
穿心莲的介绍
一、穿心莲的介绍
穿心莲是爵床科穿心莲属的植株,全草或叶可入药名为穿心莲。穿心莲苦入人心,故名穿心莲,但是苦口良药,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穿心莲的别名很多,在《岭南采药录》又名春莲秋柳,在《泉州本草》叫一见喜,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又叫榄核莲、苦胆草、斩蛇剑、圆锥须药草,而在《广东中草药》中别名日行千里、四方莲、金香草、金耳钩、春莲夏柳、印度草,在《福建中草药》中叫苦草等。
二、穿心莲的植物形态
穿心莲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50-100厘米,茎直立,具有许多分枝,节比较膨大。叶片对生,呈卵状矩圆形至矩圆形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其叶柄短甚至近无柄。花絮为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的花冠淡紫白色。果为长椭圆形的蒴果,两侧呈压扁状,中央具一纵沟。花期8~9月,果期10月。
三、穿心莲的分布
穿心莲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其生长环境主要为湿热的平原、丘陵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干旱,种子最适宜温度25~30℃和较高的湿度,苗期怕高温,植株生长最适温度25~30℃,15~20℃,生长缓慢,0℃或霜冻植株枯萎,成株喜光,喜肥,在生长季节,多施氮肥,配合好浇水、排水是丰产的关键。在我国穿心莲主要产于广东、福建,但是现在长江南北暖地区均引种栽培,热带、亚热带部分地区有野生。
西番莲的介绍
西番莲(学名:Passiflora caerulea L.),为多年生常绿攀缘木质藤本植物,是一种芳香可口的水果,有“果汁之王”的美誉。又名受难果、巴西果、藤桃、热情果、转心莲、西洋鞠,转枝莲、洋酸茄花,时计草。
西番莲茎圆柱形并微有棱角,无毛;叶纸质,基部心形,掌状5深裂,中间裂片卵状长圆形,两侧裂片略小,无毛、全缘;聚伞花序退化仅存1花,与卷须对生,花大,淡绿色;浆果卵圆球形至近圆球形,熟时橙黄色或黄色;种子多数,倒心形,长约5毫米。花期5-7月。[1]
据测定,西番莲果实含有超过135种以上的芳香物质,最适于加工成果汁,或与其它水果(如芒果、菠萝、番石榴、柑橙和苹果等)加工混配成混合果汁,可以显著地提高这些水果汁的口感与香味;可以做雪糕或其它食品的添加剂以增进香味,改进品质。
原产于巴西,后来在南美、南非、东南亚各国、澳洲和南太平洋各地区都有种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