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时,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
2.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分别为:(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天,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
(2)败血症期 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安、因皮肤感觉过敏而拒抱,以及惊厥等。少数病人有关节痛、脾肿大。此期的特征性表现是皮疹,通常为瘀点或瘀斑,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淤斑点或淤斑,直径1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分布不均,以肩、肘、臀等易受压处多见,色泽鲜红,后变为紫红。严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出现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如坏死累及皮下组织可留瘢痕。多数患者12~24小时发展致脑膜炎期。
(3)脑膜炎期 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狂躁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血压可升高而脉搏减慢,重者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后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 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1~3周内痊愈。
春季流行病预防知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能会导致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进入呼吸道黏膜,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继续传播,若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毒血症,进一步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
预防措施: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身边环境卫生,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让孩子少量饮用淡盐水或用淡盐水漱口。另外,也可给孩子注射流脑疫苗进行预防。
大蒜野菊花预防流脑有何疗效
采用大蒜瓣60克,野菊花30克。加水煎成浓汁。漱口,每日数次。清热解毒。用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注:流行期间每日生吃大蒜,然后用盐水 漱口,每日数次,有助预防之效。
流脑疫苗是什么
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有效手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流脑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者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也可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淤血、瘀斑,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病死率在5%—10%。
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是发病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A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18月龄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用于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在流行区的2岁以下儿童可进行应急接种。
有些感染性疾病具有哪些特征性的面容
如伤寒面容、酒醉貌 (肾综合征出血热)、口周苍白(猩红热),口唇疱疹可见于大叶 性肺炎、间日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一般不见于小叶性肺 炎、干酪性肺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这些特征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流脑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以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淤斑及脑膜刺激征等为特征,常于冬春季流行,重症病人的病死率高。
流脑疫苗是什么
流脑疫苗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儿童发病率高,多见于冬春季。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有效手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流脑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者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也可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淤血、瘀斑,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病死率在5%—10%。
流脑冬春季节病例高发,一般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是发病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A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18月龄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用于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在流行区的2岁以下儿童可进行应急接种。
化脓性脑膜炎属于哪种化脓性炎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的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 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
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带菌者和不显性上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但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70%~80%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终身免疫,故发病多为儿童。一般在冬春季节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散发性,有时也可小流行。自从疫苗接种后,周期性流行已少见。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会传染吗
有些家长对化脓性脑膜炎不了解,担心小宝宝的化脓性脑膜炎会传染别的孩子,他们是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相混淆了。尽管在临床症状方面这三个疾病有相同之处,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出生后4周内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主要的感染途径有两个:第一是患病新生儿个体本身在产时吞入或吸入污染的羊水感染;第二是出生后病原菌由呼吸道、脐部、受损皮肤与粘膜、消化道、结合膜等侵入血循环再达脑膜引起感染。新生儿由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都不完善,总体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又由于血脑屏障功能不全,细菌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颅内感染,因此,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传染源是带菌者和患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侵入,主要易感对象为儿童,6—12月的婴儿为发病高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大脑炎,该病由蚊媒传播,夏秋季发病,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这三个疾病根据流行性资料、临床症状、血象、脑脊液特征及血清学检查可完全明确诊断。流脑及乙脑通过预防注射,可起到好的预防作用。
新生儿靠从母体内得来的抗体igg,对一些传染病具有免疫力,因此,新生儿期至今未发现流脑与乙脑病例。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化脓性脑膜炎经及时适当处理,大多数病儿能痊愈。
计划内疫苗接种时间表
出生时 乙肝疫苗 第一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 第一次 结核病
1月龄 乙肝疫苗 第二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灰疫苗第一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灰疫苗第二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次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灰疫苗 第三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二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三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肝疫苗 第三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脑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麻疹疫苗 第一次 麻疹
9月龄 流脑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减毒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岁 甲肝疫苗第一次甲型病毒性肝炎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四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 第一次 麻疹、风疹、腮腺炎
2岁 乙脑减毒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肝疫苗(与前剂间隔6-12个月) 第二次 甲型病毒性肝炎
3岁 A+C流脑疫苗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灰疫苗 第四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岁 麻风腮疫苗 第二次 麻疹、风疹、腮腺炎
乙脑减毒疫苗 第三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如何定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 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游点,游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口角炎接吻会传染吗 接吻还会传染什么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流行性非典型性肺炎。
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
血液传染病: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体表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沙眼。
疫苗哪些是必须打的
出生
24小时内 乙型肝炎疫苗[提示]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第一针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 [提示]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初种 结核病
1月龄 乙型肝炎疫苗 第二针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提示]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 4 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第一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 第二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白破疫苗[提示]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第一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 第三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白破疫苗 第二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百白破疫苗 第三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型肝炎疫苗 第三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群流脑疫苗[提示]接种流脑疫苗后的反应比较轻微,偶尔有人出现短暂低热,有些大孩子(8~12岁)偶尔出现过 敏反应,即在接种后的十几小时皮肤出现疱疹等,此时应请医生诊治.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红晕和压痛,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不用特殊处理.
第一针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8月龄 麻疹疫苗[提示]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第一针 麻疹
9月龄 A群流脑疫苗 第二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提示]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初免两针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
~2岁 百白破疫苗 加强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糖丸 加强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乙脑疫苗 加强 流行性乙型脑炎
3岁 A群流脑疫苗,也可用A+C流脑加强
第三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髓灰质炎疫苗 加强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7岁 麻疹疫苗 加强 麻疹
白破二联疫苗 加强 白喉,破伤风
乙脑疫苗 初免两针 流行性乙型脑炎
A群流脑疫苗 第四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岁 卡介苗 加强
农村 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