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分期
膀胱癌分期
临床上膀胱癌的分期是十分明确的,一共有五种不同的膀胱癌的分期,医生需要根据这些分期正确的进行膀胱癌的治疗,需要注意对症治疗。那常见的
膀胱癌的分期
一般,常见的膀胱癌的分期有:
Ta期:占浅表性膀胱癌的70%,肿瘤呈乳头状,像漂动的水草,局限于膀胱的粘膜内,通常是低级别,很少进展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在一项研究中,只有4%的Ta期患者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或转移性癌。这是常见的膀胱癌的分期。
T1期:肿瘤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肿瘤穿透基底膜到达粘膜下层,粘膜下层内有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因此T1期较Ta期肿瘤更具侵袭性,进展的风险约为30%。
T2期:肿瘤侵犯膀胱肌层,一般是高分级的,对此期肿瘤尽管能采用局部治疗手段如手术根治,但进一步侵袭发展为转移性疾病的风险仍然存在。这是膀胱癌的分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T3期:肿瘤通常具有高分级、结节状、侵袭性高的特点,而且一些T3期肿瘤常扩散至膀胱外,治愈难度很大。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肿瘤进一步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命。
T4期:这种膀胱癌的分期是高级别高侵袭性的肿瘤,已侵犯周围邻近器官,有一些已扩散至远处器官,此期肿瘤大多数是无法治愈的。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膀胱癌的分期的讲解,相信大家对此应该有一定的认识了
膀胱癌分期
膀胱癌是一种恶性的肿瘤,这一疾病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打击很大,有的人就会被这样的疾病击垮了,不论是对于治疗还是以后的生活都没有信心了,今天我们来看看膀胱癌分期,也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分类
膀胱癌的细胞类型主要是移行上皮癌(也称为尿路上皮癌),占90%左右,少见的类型有腺上皮癌和鳞状上皮癌,但这两者的恶性度很高,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根据膀胱癌的细胞形态,通常将移行上皮癌分为I, II, III 级,分级越高,肿瘤的恶性度越大,肿瘤越容易发生转移和扩散,预后也就越差。但是与预后关系更密切是肿瘤分期的早晚。
分期
正常膀胱壁分为三层,内层是粘膜层,中间一层是肌肉层(由交织成网的逼尿肌构成,是排尿的动力源泉)。最外一层是很薄的桨膜层。膀胱癌是由粘膜层表面的移行上皮发生恶变而来,所以膀胱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细胞侵犯膀胱壁的哪一层来决定的。如果肿瘤局限在粘膜层之中,为浅表性膀胱癌(专业术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如果肿瘤已经浸润到了肌肉层或浆膜层,称为浸润性膀胱癌(专业术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如果肿瘤已经转移到其它地方,则成为转移性膀胱癌。
膀胱癌在手术后将切除的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能够做精确的病理分期,膀胱癌的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有相当大的出入,所以手术前制定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经常需要修订。
膀胱癌这一疾病已经是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威胁的疾病了,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一疾病折磨着,大家应该了解膀胱癌分期,这样在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特别是手术治疗,才能够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
容易引起老年人膀胱癌的原因有哪些
化学性致癌物质(30%):
致癌的物质是染料的中间体如β-萘胺,联苯胺,α-萘胺及4-氨基联苯,人与致癌物质接触后至发生癌的潜伏期为5~50年,多在20年左右发病。
上述的致癌物质经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吸收,然后自尿中排出其代谢物作用于尿路上皮而引起肿瘤,尿在膀胱停留时间最长,故膀胱发病率高。
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与膀胱癌的关系(20%):
很多膀胱癌病人没有明显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病史,可能与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有关。膀胱肿瘤与慢性感染和刺激有一定关系。使用环磷酰胺也能引起膀胱癌。其他如放射性照射也可致癌。
腺癌(30%):
又称胶样癌,黏液癌,整个肿瘤内有腺样结构,在膀胱癌中占1%~1.8%,亦可起自限性膀胱炎。
膀胱鳞状细胞癌(20%):
病理分级分期:膀胱肿瘤的恶性度以“级”(grade)表示,近年多采用3级法:Ⅰ级肿瘤的细胞分化良好;Ⅲ级为不分化形;Ⅱ级介于两者之间。
膀胱肿瘤的分期是根据膀胱肿瘤浸润的深度而划分,通过分期可估计肿瘤的预后,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Marshall改良的Jewett分期法,另一种为国际抗癌协会(UTCC)的TNM分期法,两法比较如下表1:
TNM法优点是确定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明确原位癌的概念,以及对转移的程度作了区分,扩散途径:膀胱癌的转移途径包括直接扩散,经淋巴,经血行及肿瘤细胞的种植等,肿瘤的转移与临床分期有关,有关资料统计报道,在诊断时,T1期约10%,T2期约29%,T3期约75%的患者均已有转移。
女性尿道癌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
尿道癌的病因不详,推测原因有以下几种: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尿道炎;②与产伤,性生活损伤因素有关;③尿道化学药物灌注继发或伴发尿道癌;④与人类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有关,有研究表明59%的尿道肿瘤HPV阳性;⑤与尿道增生性病变恶变有关,如尿道肉阜、乳头状瘤。有报道在一组女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6%~13%发生尿道癌,多侵犯近端尿道。病因如下:A.尿道上皮细胞多中心同源起源性:整个泌尿系统均覆盖着移行上皮,具同源性,尿道肿瘤多器官发病率为46.2%,发病的次序是顺尿流方向;B.泌尿系肿瘤的淋巴转移,直肠癌、阴道癌等转移到尿道;C.手术中的挤压,经尿道操作或排尿种植。随着经尿道腔镜治疗膀胱癌的增多,应考虑脱落的肿瘤组织细胞种植到尿道的可能性。
二、发病机制
尿道癌分远段癌和近段癌,前者癌灶位于尿道口至尿道前1/3段,也可逐渐扩展至全尿道或累及外阴;后者癌灶位于尿道其余2/3,较容易侵犯全尿道。
原发性尿道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多见,其次是腺癌及移行细胞癌等。转移途径包括血行、淋巴和局部浸润,其中以淋巴转移和局部浸润为主。远段尿道癌可转移至腹股沟深、浅淋巴结,而近段尿道癌可转移到盆腔淋巴结及髂内、髂外及闭孔淋巴结。
鳞癌来源于远端的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因炎症反复刺激引起的鳞状化生,其分化程度不一,分化较好的可看到癌珠及细胞间桥,分化差者则呈明显异型性,并见较多的核分裂象。
尿道癌多呈局限性和持续性生长。Delela报道,50%的病人就诊时为局限性病变,可向尿道远近两端至膀胱和外阴生长,也可浸润性生长至阴道。
女性尿道癌分期常用Grabstald分期:
O期:原位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层。
A期:病变达黏膜下层。
B期:病变浸润尿道肌层。
C期:病变浸润尿道周围器官。
C1期:浸润阴道壁肌层。
C2期:浸润阴道壁肌层及黏膜。
C3期:浸润邻近器官如膀胱、阴唇及阴蒂。
D期:出现远处转移。
D1期: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
D2期:盆腔淋巴结有转移。
D3期:腹主动脉分叉以上淋巴结有转移。
D4期:远处器官转移。
膀胱癌分期
正常膀胱壁分为三层,内层是粘膜层,中间一层是肌肉层(由交织成网的逼尿肌构成,是排尿的动力源泉)。最外一层是很薄的桨膜层。膀胱癌是由粘膜层表面的移行上皮发生恶变而来,所以膀胱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细胞侵犯膀胱壁的哪一层来决定的。如果肿瘤局限在粘膜层之中,为浅表性膀胱癌(专业术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如果肿瘤已经浸润到了肌肉层或浆膜层,称为浸润性膀胱癌(专业术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如果肿瘤已经转移到其它地方,则成为转移性膀胱癌。
膀胱癌在手术后将切除的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能够做精确的病理分期,膀胱癌的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有相当大的出入,所以手术前制定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经常需要修订。
膀胱癌这一疾病已经是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威胁的疾病了,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一疾病折磨着,大家应该了解膀胱癌分期,这样在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特别是手术治疗,才能够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
关于膀胱癌的诊断
一. 早期检测与症状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症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为膀胱癌另一类常见的症状,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而Ta、T1期肿瘤多无此类症状。 其他症状还有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症状。
二. 体格检查
膀胱癌患者触及盆腔包块多是局部进展性肿瘤的证据。体检还包括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部双合诊等,但体检在Ta、T1期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有限。
三.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经直肠超声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较清楚。经尿道超声应用不太广泛, 需麻醉,但影像清晰,分期准确性较高。国外报道经尿道超声判定肿瘤分期并与病理分期相比,结果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94%-100%,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63%-96.8%。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显示肿瘤基底部血流信号,但膀胱肿瘤血流征象对术前肿瘤分期、分级帮助不大。 总之,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胱癌分期,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
2. 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KUB+ IVU
泌尿系统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本检查可从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评价尿路情况, 对于膀胱癌患者主要是了解并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但初步诊断时此项检查的必要性目前受到质疑,理由是其获得的重要信息量较少。
3. CT检查
传统CT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价值,可发现较大肿瘤,还可与血块鉴别。尽管螺旋CT分辨率大大提高,但较小肿瘤如<5 mm和原位癌仍不易被发现,不能了解输尿管情况,分期准确性不高,肿大淋巴结不能区分是转移还是炎症,不能准确区分肿瘤是局限于膀胱还是侵犯到膀胱外,而且既往有肿瘤切除史者可因局部炎症反应所致的假象而造成分期过高。因此,如果膀胱镜发现肿瘤为实质性无蒂、有浸润到肌层的可能或了解肝脏有无病变时可进行 CT检查。
4. MRI检查
传统MRI对膀胱癌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MRI检查可了解扩散至邻近脂肪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转移情况,甚至可评价除前列腺以外的邻近器官受侵犯情况。因此,有助于肿瘤分期。动态MRI在显示是否有尿路上皮癌存在以及肌层侵犯程度方面准确性高于CT或非增强MRI 。 在分期方面,应用增强剂进行MRI检查进行分期,可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以及浸润深度,也可发现正常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征象。应用铁剂作为增强剂可鉴别淋巴结有无转移。 在检测有无骨转移时MRI敏感性远高于CT,甚至高于核素骨扫描 。
5. 骨扫描
一般不做常规使用。只在浸润性肿瘤患者出现骨痛,怀疑有骨转移时使用。
膀胱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了膀胱癌应该如何治疗呢?现代医学在不断地进步着,所以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接下来,小编就来和患者朋友们讲述一下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对于读者朋友们有一定的帮助。
一、免疫治疗:研究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抗原性,患者免疫力受损的情况与肿瘤分期、分级和血管淋巴扩散有很大关系。因此,该病适合应用免疫治疗。
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为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法。具体手术范围和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分期、恶性程度和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的大小、部位、有无累及邻近器官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
三、介入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治疗是指利用放射学技术,经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的供养血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对于II-IV期膀胱癌病人,也可利用此方法,使肿瘤病灶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复发率。
四、放射治疗:膀胱放射治疗多是配合手术前、手术后进行。对于病期较晚,失去手术时机或拒绝手术以及术后复发的病例行姑息性放疗也能获得一定疗效。
五、化疗:膀胱癌的化学药物治疗包括膀胱内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动脉灌注化疗等。
上面这篇文章所讲述的就是膀胱癌的治疗方法,患者朋友们在阅读完后也一定也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对此注意起来,积极地进行治疗才是最正确的。
膀胱癌的诊断过程是怎样的
癌症对于现代人来说就好比古人遇上瘟疫那样,每个人都害怕触碰到,但是又难以避免。随着膀胱癌在如今社会上的活跃程度来看,我们对其的了解远远比不上它对我们的了解,要不然我们又怎么会患上这个疾病呢。
诊断要点:
①出现不明原因的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包括显微镜下血尿。
②年龄在40周岁以上。
③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瘤细胞常呈阳性。
膀胱癌常用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
①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最直观的方法,膀胱镜活体组织学检查对诊断膀胱癌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②膀胱造影以分部膀胱造影方法为佳,对明确肿瘤浸润有重要价值。
2.尿常规检查
显微血尿可能是膀胱癌最早的征候。
3.细胞学检查
①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筛选膀胱癌分期诊断的方法之一,尤其对膀胱原位癌和膀胱上皮广泛病变的诊断极为重要。②尿液脱落细胞吖啶橙染色检查 该方法将细胞形态学与细胞化学相结合,显示细胞图像迅速而简明,易于作出诊断。
4.肿瘤标志物测定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β-葡萄糖醛酸甙酶β-GRS,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同工酶,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
有关膀胱癌的诊断方法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了。作为膀胱癌患者,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效的治疗,更多的还是要注意一些平时的细节,避免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危害我们的生命。
膀胱癌的分期治疗
1、表浅膀胱癌(tis,ta,t1)
(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电灼术(turbt):可保留膀胱功能,并反复进行,患者恢复快。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检检查,2年内无复发可改为6个月复查一次。经尿道手术也可采用激光切除。
(2)膀胱肿瘤局部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缺乏经尿道手术器械时可行膀胱切开肿瘤切除,不适合行turbt的表浅膀胱肿瘤患者也应行膀胱开放手术。
(3)膀胱内灌注治疗目的:①消除肿瘤;②防治复发;③防治表浅肿瘤发展为浸润癌。
药物选择:常用药物为卡介苗(bcg)、丝裂霉素(mmc)、表阿霉素(adm)、羟喜树碱、/顺铂(cddp)、干扰素、白介素-2等。
用法:卡介苗80~120mg,丝裂霉素40mg,表阿霉素40mg,顺铂120mg,溶于40-50ml生理盐水,经尿管灌注膀胱,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每半小时更换体位,使药物充分接触膀胱各壁。每周灌注一次,4-8次后改为每月一次,共1-2年。
(4)光动力治疗(pdt):常用血卟啉衍生物(hpd)作为光致敏剂,用一定波长(630nm)激光照射可治疗表浅膀胱癌及原位癌,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光敏反应,患者在治疗后需避光6-8周,另外大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可持续10-12周,部分患者出现膀胱挛缩。
2、浸润性膀胱癌(t2,丁3,t4)
(1)膀胱部分切除术1)适应证:①单个、局限浸润癌;②肿瘤距膀胱颈部3cm以上;③憩室内癌;④膀胱脐尿管癌。
2)禁忌证:①多发或复发浸润癌;②肿瘤邻近膀胱颈;③膀胱容量太小;④曾做过放射治疗。
(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除上述适合膀胱部分切除的浸润性膀胱癌,大部分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包括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男性患者,如肿瘤侵及前列腺尿道,应行全尿道切除术。女性患者,行前盆腔脏器去除术,包括膀胱、尿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合阴道前壁。尿道应常规切除,因女性浸润性膀胱癌容易累及尿道。术中注意输尿管断端情况,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有无残余癌,如发现有肿瘤,应尽可能将输尿管切除到切缘无肿瘤。
(3)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单纯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对于大多数有肌层浸润的膀胱癌采说是不够的,只适用于浅肌层浸润的低分级小肿瘤,或不适合行膀胱开放手术者。
(4)放射治疗
1)适应证:不可能或不宜进行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配合放疗。
2)剂量:50-70gy、
3)区域:膀胱及盆腔淋巴结。
4)影响预后因素:包括高分级和高分期肿瘤、贫血、肾积水等。
5)并发症:消化道和尿路并发症,如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
(5)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用于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的膀胱癌,常用的联合方案为m-vac(氨甲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顷铂),毒副反应较大(骨髓抑制、肾功能不全、粘膜炎等)。
3、晚期膀胱癌的姑息治疗
(1)姑息性放疗:对骨转移患者行总剂量3 000-3 500cgy的放疗可有效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局部肿瘤可采用总计量4 000~4 500cgy的姑息放疗,可控制血尿、尿急、尿痛,、抖尿困难等。
(2)化学治疗:见前述。
(3)介入治疗(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可减少肿瘤的出血,减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
(4)明矾或福尔马林膀胱灌注治疗:l%的明矾溶液和l%~10%的福尔马林溶液膀胱灌注可用于治疗晚期膀胱癌或放射性膀胱炎引起的出血,明矾的负反应为铝中毒。福尔马林的负反应包括疼痛、膀胱粘膜纤维化,输尿管梗阻等。
其他膀胱上皮肿瘤
1、膀胱鳞癌 多与膀胱结石、长期留置尿管或膀胱憩室引起的慢性刺激有关,由于诊断时大部分患者已为晚期,因此预后较差,治疗以根治性膀胱切除配合术后放疗为首选,血乍栓塞治疗或明矾或福尔马林膀胱灌注可作为姑息治疗的方法。
2、膀胱腺癌 包括原发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和转移性腺癌三种,通常预后差。
如何积极防治膀胱癌
膀胱癌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为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职业因素是最早获知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20%的膀胱癌是由职业因素引起的,包括从事纺织、染料制造、橡胶化学、药物制剂和杀虫剂生产、油漆、皮革及铝、铁和钢生产。柴油机废气累积也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生危险。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癌的特征性表现。通常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肉眼可以看到的血尿。血尿一般是全程性血尿,但也有仅仅出现在排尿初或排尿末的血尿。另外有少部分病人出现“膀胱炎”样排尿次数增多、尿急和尿痛症状,如果抗炎治疗后久久不愈,应该警惕膀胱癌的可能。
成年人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特别是终未血尿者,都应想到泌尿系肿瘤。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尿常规、B超、尿脱落细胞学、静脉尿路造影、CT、MRI等检查来初步排除和诊断膀胱癌。
膀胱癌患者应积极诊治
膀胱癌患者能否保留膀胱主要看哪种治疗方法对病人无瘤生存有利,能延长病人生命。其次再考虑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决定膀胱癌病人的预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生存时间)的最关键因素有两点:一是膀胱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期,即通俗讲的的是早期还是晚期,要看癌肿累及(浸润)膀胱的深度,有无周围组织脏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二为膀胱癌细胞的类型和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因此,膀胱肿瘤的治疗主要应根据分期、发生肿瘤的数量、大小、部位、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临床来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不同分期的膀胱癌、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不同的细胞分化、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策略。
对于许多恶性程度比较低、肿瘤又比较小、比较局限、膀胱肌肉没有受到侵犯的膀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TUR-BT)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大多数的膀胱肿瘤病人都可能通过这种微创手术达到控制疾病、保留膀胱的目的。术后常辅以化疗、放疗、中医治疗等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对于恶性程度比较高、肿瘤比较大、病变范围比较广、膀胱内广泛多发、已侵犯肌肉(浸润性)的膀胱癌,或在接受TUR-BT手术治疗后,肿瘤短时间内肿瘤复发、恶性级别升高、疾病进展时,则应及时果断地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手术,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除了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外,还必须施行标准的盆腔淋巴结清扫。
什么是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癌是我们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其90%为尿路上皮癌。临床上,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侵犯肌层及膀胱外结构)。而近年来,新诊断的膀胱肿瘤中,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或转移性癌占25%,20%~30%的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术后也将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对化疗比较敏感,膀胱癌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部分患者甚至通过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达到了肿瘤降期和保留膀胱的效果。化疗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过度化疗会缩短患者生存时间。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化疗结合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案。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可以准确杀死残余癌细胞,提升化疗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更好的防转移,防复发,对化疗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有利于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化疗联合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是膀胱癌患者的较好选择。
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经直肠超声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较清楚。经尿道超声应用不太广泛,需麻醉,但影像清晰,分期准确性较高。国外报道经尿道超声判定肿瘤分期并与病理分期相比,结果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94%-100%,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63%-96.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显示肿瘤基底部血流信号,但膀胱肿瘤血流征象对术前肿瘤分期、分级帮助不大。总之,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胱癌分期,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
2、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KUB+IVU)
泌尿系统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本检查可从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评价尿路情况,对于膀胱癌患者主要是了解并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但初步诊断时此项检查的必要性目前受到质疑,理由是其获得的重要信息量较少。
3、CT检查
传统CT(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价值,可发现较大肿瘤,还可与血块鉴别。尽管螺旋CT分辨率大大提高,但较小肿瘤(如《;5mm)和原位癌仍不易被发现,不能了解输尿管情况,分期准确性不高,肿大淋巴结不能区分是转移还是炎症,不能准确区分肿瘤是局限于膀胱还是侵犯到膀胱外,而且既往有肿瘤切除史者可因局部炎症反应所致的假象而造成分期过高。因此,如果膀胱镜发现肿瘤为实质性(无蒂)、有浸润到肌层的可能或了解肝脏有无病变时可进行CT检查。
4、MRI检查
传统MRI对膀胱癌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MRI检查可了解扩散至邻近脂肪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转移情况,甚至可评价除前列腺以外的邻近器官受侵犯情况。因此,有助于肿瘤分期。动态MRI在显示是否有尿路上皮癌存在以及肌层侵犯程度方面准确性高于CT或非增强MRI。
在分期方面,应用增强剂进行MRI检查进行分期,可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以及浸润深度,也可发现正常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征象。应用铁剂作为增强剂可鉴别淋巴结有无转移。在检测有无骨转移时MRI敏感性远高于CT,甚至高于核素骨扫描。
5、骨扫描
一般不做常规使用。只在浸润性肿瘤患者出现骨痛,怀疑有骨转移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