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的方式
出汗的方式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头汗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偏汗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手汗症应该这样治
(一)治疗
1.根据不同病因做相应治疗。
2.镇静安定剂如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氯丙嗪、利舍平、谷维素、溴剂等对情绪性多汗有一定疗效。
3.胆碱能药物 如阿托品、颠茄、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本辛)等,或落叶松蕈素(agaricinum)0.001~0.003g/d,3次/d内服。
4.中医治疗 辨证用药,湿热蕴阻型,宜清热利湿止汗,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生地10g、生栀子10g、生枳壳10g、泽泻10g 灯心10g、竹叶10g、茵陈10g、姜黄10g、车前草10g)。
偏虚型,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0g、防风10g、白术10g、党参10g、茯苓10g、薏米仁10g、扁豆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0g、桂枝10g)。
针刺治疗:上身出汗,可选用列缺、曲池;下身出汗,可选用三阴交、血海、太溪;面部出汗,可选用大椎、通天。
局部治疗:可参照手足出汗症。
如何才能正确出汗
人的出汗方式分为两种: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
主动出汗:主动出汗主要依靠运动来实现,会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比如,健步走、慢跑等。
被动出汗:被动出汗是通过热环境,促进人体出汗,这种出汗的方式消耗量更小,适合身体不适宜运动的人。如,泡脚、汗蒸、桑拿等。
不过,中医讲究“动汗可贵”,是说运动过程中出的汗最可贵,因为这是深层次出汗。我们平常“蒸桑拿”或是因温度过高而出的汗都是浅层出汗。深层出汗相对于浅层出汗来说更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和阳气的舒展,所以夏天不妨参加一些运动,让身体适量出些汗。
所以,夏天出汗,是上天赋予我们天然的保健方式,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医药费要花千千万。夏天,适当走出空调房,让自己出出汗吧!
半夜出汗怎么办呢
出汗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的被动出汗,是指由于天气闷热、心情烦躁而形成出汗,这种出汗方式对人体是不利的。相反,人体主动运动而出的汗,被称为主动出汗,它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汗的作用是调节体温,细想起来,人的机体真如同是一台精密的机械。如果不出汗,那就糟了。一运动,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汗,使体温下降;天冷了,汗腺和毛孔就收缩,不再流汗,防止体温散失。汗水是我们身体的“空调。
”按照中医的说法,夏天就要出汗,出汗是一种排毒,人的排毒方式有两种: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够自然出汗的,那会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并且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上。
以上就是关于半夜出汗怎么办这一问题的解救方法,如果有这种现象的朋友不必担心,如果发生在夏天,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发生在春秋季节,就要注意出汗的气味以及颜色等是否有异常了,如果有异常,应该及时就医。
主动出汗才养生
出汗有两种方式: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那么哪种出汗方式最养生?
中医上也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出汗。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此外,还有些出汗方式,属于疾病来临前的征兆,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
汗液的气味和颜色也有大讲究。汗味如果发腥,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若发现汗液有颜色,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用碘化物出的汗呈淡红色。
主动出汗才养生
同样是出汗,天气炎热时,被动出汗照样能让人大汗淋漓,为什么就不如主动出汗好呢?专家解释,不管是因为炎热而出的汗,还是桑拿蒸出来的汗,都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而运动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能起到以下8大作用。
排出毒素
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还能保障鼻子、皮肤、肺脏、大肠这一系统畅通。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血管内径变窄、变硬,单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哪种出汗方式养生
出汗的方式分为两种,在上文中有为大家介绍到底是哪两种出汗方式。不要简单的认为只要出汗对身体就是有益的,其实这样的观念是有误的。
不同的出汗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那么,这两种出汗方式到底哪一种出汗对身体好呢?主动型出汗一般是肌肤深表层出汗,也就是从里向外的一种出汗,将肌肤里的毒素快速排出体外。
被动型出汗虽然也会使肌肤出汗,但是它属于肌肤浅表层出汗,并不能达到排毒的作用,也只能将水分排出而已,对人体并没有养生的作用。所以,不要简单的认为流汗越多对身体越好。
出汗有什么好处 健康出汗6大招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除黏膜外,全身都分布着汗腺。出汗方式包括两种,动汗(主动出汗)和静汗(被动出汗)。
静汗:在30摄氏度以下,看不到汗珠的汗,平均一天出600毫升,多了就是不正常,比如:自汗(气虚)、盗汗(阴虚)等;
动汗:气温超过30摄氏度,人体有意识的运动导致出汗,就是动汗,这样出汗才叫好。
中医讲究“动汗可贵”,是说运动过程中出的汗最可贵,因为这是深层次出汗。
我们平常“蒸桑拿”,或是因温度过高而出的汗,都是浅层出汗。深层出汗相对于浅层出汗来说,更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和阳气的舒展,所以夏天不妨参加一些运动,让身体适量出些汗。
主动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是真正的“人体天然补药”。下面六个方法,让您每天主动出汗,每天吃补药!
运动前,喝杯热水或热粥,让毛孔进入蓄势待发、将开未开的状态;再锻炼一段时间,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汗出透了,一通百通。但运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生姜在夏季是个好东西,既散湿暖脾胃,又走表开汗孔。不得不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可以坚持喝点生姜水。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生姜红枣水等,促进排汗。
久坐不动的人,可以用热水袋、暖宝宝等来增加排汗。每天上班后,将一个暖宝宝贴在膝盖上,让人体自发生热,深入到皮肤深处。
泡澡或泡脚,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40℃ 左右的水温下泡澡或泡脚,有利于身体排汗、缓解疲劳。
夏天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天定时关掉空调,静静地坐一个小时,培养身体主动出汗的能力。
夏日阳光,是人体主动出汗最佳的动力。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晒15分钟左右太阳,并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能使身体能量逐渐被激活。
长期坐在空调房,这样会让毛孔变迟钝,影响排汗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夏天可以选择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去户外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不得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的人,可以多喝温热的水,也能有效促进排汗,对消暑也很有帮助。
总之,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数人都适合主动出汗,不过要依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最适合主动出汗方式。
常见的出汗方式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3、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4、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5、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6、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7、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出汗方式分为两种
出汗方式分为两种
诸多人认为流汗就是流汗,哪有什么流汗方式,其实,身体流出的汗液总是有原因的,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的流汗——主动型流汗和被动型流汗,这两种流汗方式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1、主动型出汗
什么是主动型流汗?这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了解,其实主动型流汗并不是自然的流汗,而是自己有意识的一种流汗方式,如运动。
2、被动型出汗
被动型流汗其实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主要是因为自身的焦躁或者工作的压力等原因使自身出汗,简单点说就是因为天气、环境、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出汗。
哪种出汗方式养生
出汗的方式分为两种,在上文中有为大家介绍到底是哪两种出汗方式。不要简单的认为只要出汗对身体就是有益的,其实这样的观念是有误的。
不同的出汗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那么,这两种出汗方式到底哪一种出汗对身体好呢?主动型出汗一般是肌肤深表层出汗,也就是从里向外的一种出汗,将肌肤里的毒素快速排出体外。
被动型出汗虽然也会使肌肤出汗,但是它属于肌肤浅表层出汗,并不能达到排毒的作用,也只能将水分排出而已,对人体并没有养生的作用。所以,不要简单的认为流汗越多对身体越好。
如果自身的出汗方式是被动型出汗,即使身体出了很多汗,但心里总会出现焦躁及不安,或者身体还会出现不适。如果是主动型出汗,身体会有一种愉悦感,非常的舒适,因为这种出汗方式是人体自我调节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讲解的两种出汗方式,想必大家已经对它们有所了解。所以,根据以上的内容,被动型出汗对养生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有主动型出汗才能有益于人体健康。
爱出汗吃什么药
1、爱出汗吃的药
出汗多一般是植物神经失调引起,也可能是肾阳虚的原因,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选择维生素B1或者黄芪精口服液等中药制剂进行调理。患者平时一定要经常洗热水澡,要勤换贴身衣物,在出汗多时应该及时使用柔软干燥的毛巾擦拭汗液,以免皮肤会长时间受到浸渍。还要注意保证有稳定放松的情绪,不能出现有过度紧张不安的心情,以免会加重出汗的症状。
2、更年期出汗的药方
更年期出汗方一仙灵脾15克,仙茅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郁金12克,远志12克。功用阴阳双补,舒肝解郁。更年期畏寒、潮热、出汗,忧郁烦躁。用法,每日1剂,煎3次,混匀,分2次服,早晨2/5,晚上3/5。
更年期出汗方二炒酸枣仁12克,柏子仁5克,珍珠母20克。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用于失眠、出汗症状者。用法,珍珠母加水先煎20分钟,再入前2味药煎15分钟。滤渣后再煎,2次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
更年期出汗吃什么药
对于汗出较重的更年期者,可配合一些中成药,例如六味地黄丸、坤宝丸、丹栀逍遥散等,也可自行配一些汤剂代茶饮,如甘麦饮:小麦30克,红枣10枚,甘草10克,水煎,每日早晚各服1次。杞枣汤:枸杞子、桑椹子、红枣各等份,水煎服,早晚各1次;或用淮山药30克,瘦肉100克炖汤喝,每日1次。
1、更年期出汗方一
组成:炒酸枣仁12克,柏子仁5克,珍珠母20克。
主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用于失眠、出汗症状者。
用法:珍珠母加水先煎20分钟,再入前2味药煎15分钟。滤渣后再煎,2次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
2、更年期出汗方二
组成:浮小麦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白芍、仙灵脾、钩藤各12克,柴胡、黄芩、当归各9克,桂技、五味子、黄柏、甘草各6克。
主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用于潮热、出汗症状显著者。
用法: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滤液,余渣再煎,2次药汁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
3、更年期出汗方二
组成:浮小麦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白芍、仙灵脾、钩藤各12克,柴胡、黄芩、当归各9克,桂技、五味子、黄柏、甘草各6克。
主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用于潮热、出汗症状显著者。
用法: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滤液,余渣再煎,2次药汁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
潮热汗出十分严重,且以上各法均无效时,可考虑激素替代治疗。激素的应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求,需到医院,咨询专科医生后方可决定能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