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对偏头痛有效果吗 中渚穴通痹止痛

艾灸对偏头痛有效果吗 中渚穴通痹止痛

中渚穴是三焦经上的腧穴,经常艾灸可以起到舒筋活络,通痹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头痛,耳鸣,耳聋,肩背,肘臂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状。


艾条艾绒比例有什么区别 经常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艾条的主要组成材料是艾叶绒制成,艾绒味辛而行,使用艾条在经络穴位处进行艾灸有行气血的功效,经常艾灸有调和气血、润泽面色,还能有效改善气滞血淤导致的肌肉肿胀酸麻、四肢疼痛等症。

艾灸时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使艾条药力进入经络,这样会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温经止痛的功效,中医常用艾条治疗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骨节酸痛、四肢麻木、腰酸疼痛、月经不调、宫寒畏冷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艾条由艾叶制成,具有艾叶的功效,性温辛,使用艾条进行艾灸,不仅能行气血,还能驱逐体内寒湿,对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风湿可以艾灸吗

风湿可以艾灸吗风湿可以通过艾灸治疗的,灸疗也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对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具体的穴位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中医将类风湿分为行痹、热痹,痛痹、着痹之分,不同的类型取穴也不同。

关节窜痛、游走不定为行痹,取膈俞、血海,关节酸痛重着为着痹,取足三里、商丘;关节冷痛、遇热痛减为痛痹,取肾俞、关元;关节红肿且胀,热痛为主为热痹,取大椎、曲池。

艾灸对风湿有什么作用艾灸,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身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1)研究表明,艾灸有镇痛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腰腿痛,镇痛效果大多显著。

(2)艾灸能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施灸时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可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加强,加快了组织修复。

(3)艾灸对血行有促进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又可对由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炎症、肿胀起到较好的疗效。

(4)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质吸收。

(5)艾灸能加强机体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恢复。

艾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因此,艾灸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风湿艾灸的穴位有哪些阿是穴

位置:阿是穴没有特定位置,一般多位于病变附近。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功效:阿是穴有温经通络、缓解疼痛的功效,对于改善风湿病的痛症效果立竿见影。

大椎穴

位置:低头,颈部下端突起骨的凹陷处。

功效:大椎穴能够提高阳气,补气益血,对于改善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肚脐上4寸的位置。

功效:中脘穴能够调理经络、匡扶正气,对抗风湿邪气。

神阙穴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肚脐的位置。

功效:神阙穴有培元固本、益气回阳的功效,对治疗风湿病有所帮助。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四横指。

功效: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驱除体内寒气。

命门穴

位置:人体的腰部,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功效:命门穴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作用,可以改善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膝眼下四横指。

功效: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对抗风湿。

注意事项:

风湿病的范围较广,发病在全身,所以可取的穴位较多,这个需要医生来对症治疗。但是,这几个穴位是必灸的,它们提高正气,补气血。只有正气充足,阳气才会慢慢充盈,才能治疗风湿病。

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病

(1) 调整作用。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病证的属性来调节机体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如针刺有促进肠运动功能正常的作用,即肠运动功能减低者,促使其增强运动;而运动功能亢进者,则促使其缓解。

(2) 增强免疫作用。针刺疗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针刺疗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而针灸对增强免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能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活动增强,对机体内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增加均有明显作用,临床上用于抗感染、抗过敏、抗癌等。

(3) 活血、镇痛作用。针灸治病是通过对穴位选行针刺和艾灸,“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从而能活血化瘀、生新止痛。

(4) 修复组织作用。针灸具有修复组织的作用己被大量临床所证实,如:针刺面部的穴位治疗面神经麻痹,针刺颈臂部穴位治疗臂丛神经麻痹,针刺上肢穴位治疗正中神经麻痹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浮白什么意思 浮白的配伍功效

1.浮白穴配行间穴、风池穴:缓解治疗目赤肿痛、偏头痛;

2.浮白穴配中渚穴、听会穴:缓解治疗耳聋、耳鸣;

3.浮白穴配太溪穴、耳门穴、肾俞穴:缓解治疗耳鸣耳聋。


中渚的定位在哪里

中渚属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的指根间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之感。

中渚快速取穴方法:1.俯掌,在手背部第4,5掌指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用力按压有酸胀感即为中渚穴。

2.俯掌,液门上1寸处,第4,5掌指关节后的凹陷中。

中渚的作用

中渚在手背之上,具有泄热利窍,疏络止痛,清肝泻火,豁痰开窍的功效,对于治疗手指屈伸不利或是手臂疼痛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对耳聋,耳鸣,头痛,头晕,咽喉,失眠,前额疼痛,具有疗效;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落枕,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在作用。

中渚保健按摩手法

1.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上下用力揉按另一只手的中渚穴, 先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约按5-7秒,然后再以同样的程序按另一只手,每只手做5次。

2.正坐,手平伸,肘向自己胸前,掌心向内,手背向外,轻轻握拳,把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放在手掌心,其余四指放在手掌背部,食指弯曲,用指头旁侧边缘垂直揉穴位,有酸胀和痛感,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落枕可以艾灸吗

落枕是可以艾灸的。

艾灸有很好的疏筋通络的功效,主治头痛、项强等症状;艾灸还能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祛风止痛,主治颈肩部位疾病;灸局部痛点有很好的舒筋活络的作用。

落枕艾灸部位

风池穴

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侧,两条大筋外缘,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耳垂处。

肩井穴

该穴位位于肩上,大椎穴(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时低头,取后颈部最高点与肩部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即可。

大椎穴

正坐低头时,人体颈部下端最高点,即第七颈椎棘突,其下凹陷处。

落枕穴

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天柱穴

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的发际凹陷中,取穴时摸到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脖子处那块突起的肌肉,即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为此穴。

落枕艾灸治疗方法

气滞血淤型落枕

主要症状:晨起颈项酸痛,活动不利,头部歪向患侧,活动室疼痛加剧,局部压痛明显,有时可触及硬结,舌暗。

艾灸疗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取阳陵泉,三阴交,大椎穴及患部阿是穴施灸。

艾灸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风寒阻络型落枕

主要症状:颈项背肩酸痛,拘紧麻木,可见头痛,恶风怕冷等风寒表证,舌淡苔白。

艾灸疗法: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取风门,列缺,患侧凤池,肩井,大椎,落枕及患部阿是穴施灸。如疼痛牵及肩胛,腋后者,与俯卧位加灸天宗,后溪穴,牵及肩头,上臂者,加灸外关,中渚穴施灸。2.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取天柱,大椎,风池,阿是穴。3.患者取坐位,取双侧风池穴施灸。

艾灸功效:舒筋活络止痛。

偏头痛针灸什么穴位

1、悬颅治疗偏头痛

灸。艾条灸5~10分钟。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配伍:悬颅配风池、外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悬颅配丝竹空、太阳、风池,有疏风明目的作用,主治目外眦痛。悬颅配人中,有通经消肿的作用,主治面肿。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热病头痛,身重,悬颅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眦赤,身热齿痛,面肤赤痛。《类经图翼》:主治头痛齿痛,偏头痛引目,热病汗不出。

2、阳辅治疗偏头痛

膜→胫骨后肌。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特异性: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功效与作用:清热散风,疏通经络。阳辅穴有疏肝调气、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病症:阳辅穴主治头、胸胁及本经脉所过处的疾患。如偏头痛、口苦、腋肿、瘰疬、胸胁痛、腰痛、膝关节酸痛、足冷、下肢痿痹等。

3、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位置大体与耳垂齐平。风池穴是胆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对于风邪导致的头痛,自古以来都有奇效,经过多年总结,我们知道它,丰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对同眩、肩膀酸痛、头痛等有特效。

4、风府穴治疗偏头痛

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主要治疗头痛、眩晕、颈痛等头顶病症以及巾风、癫狂、痴呆、咽喉肿痛、失音等症。

5、太冲治疗偏头痛

太冲属于肝经,主治肝经风热病症,如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等。这几个穴位一起用,每天都在临睡前按上三分钟,对于风湿性头痛的治疗特别有效。

相关推荐

头痛做艾灸的哪个穴位

艾灸是可以治疗头痛的,但是艾灸不求空穴,就是艾灸的穴位不是很重要,因为艾灸的方法很多,但是您一定要知道疾病位置在哪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艾灸痛点,些人可能是偏头痛偏头痛就是头部局部地区痛,那么这里就是我们艾灸的重点,也叫作患处艾灸艾灸中经常会提到阿是穴,阿是穴就是没固定名称和位置,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关的压痛或缓解点为腧穴。还治疗头疼的穴位,应该取穴,大椎,痛点,阿是穴,合谷,太

颈椎病的针灸疗法

颈椎病的治疗很多种的方法,其中不少患该疾病的人都想要了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人对于中医都是情独钟的,而且中医的治疗也是非常效的。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法。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大椎、肩 、曲池、足三里、悬钟。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1、温针灸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选穴:上述主穴3~4个,

艾灸膻中的作用效果什么

膻中穴属任脉,是心包经经期及一身宗气的聚集之处,为治疗胸闷气急的要穴,艾灸刺激该穴位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脉及消化道。艾灸刺激该穴位理气宽胸,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开瘀散结,通阳化浊,安神定金,清心除烦之功效,临床上主治胸痹,心痛,心烦,心律不齐,心绞痛,咳嗽,气喘,气管炎,哮喘,产后乳汁少,乳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心悸心肺等症。

过敏性鼻炎艾灸部位图 过敏性鼻炎艾灸部位

取穴:鼻子外缘根部中点再向外半拇指宽,在鼻唇沟中即是该穴。艾灸功效:迎香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连通胃经,大肠经与胃经的经气在此交换,艾灸该穴位可疏通鼻部经络,祛风通窍,理气止痛,对于鼻炎,鼻窦炎,鼻病,感冒等症治疗效果。取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在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艾灸功效:阳溪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清热散风,通经活络,通腑泻热,定惊安神之功效,主治鼻炎,

关节酸痛艾久什么穴位

1、关节酸痛艾久什么穴位主穴,阿是穴及患病关节局部穴位(膝关节炎灸膝眼、鹤顶)、曲池、足三里、血海、肝俞。配穴,行痹加风池;着痹加阴陵泉;热痹加大椎。灸法,隔姜灸,每穴3~5壮。或温针灸或加旋灸。每日施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本病艾灸疗效好,适当参加体育锻练,增加抵御外邪的能力,注意居处卫生,避免潮湿受寒,适应气候变化。注意患处保暖,可戴护腕、护肘、护膝,局部可用热水袋热敷。2、关节酸痛的病因按

艾灸关元什么好处 艾灸关元穴的作用

艾灸关元穴对于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乏力,以及腹泻,阳萎,早泄等症均防治作用,尤其是老年人,阳气虚衰,真元不足,宜多用此穴灸之。艾灸关元穴能通三焦,以调经通下焦为先,主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肝胆方面的疾病。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脾阳不振,脾肾阳虚等症,如小腹冷痛,腰部冷痛等症,也可以通过艾灸关元穴治疗。艾灸关元穴可温通下肢,助于治疗风寒湿痹,下肢疼痛及痹症。

产妇吹空调头痛怎么办

方法一:穴位按摩印堂穴产妇吹空调头痛可以先按摩印堂穴,印堂穴位于前额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能温通前额阳气,散前额寒邪,疏风以通脑络。风池穴位于颈部两条大筋外缘的陷窝,在发际的凹陷处,与耳垂齐平;为少阳经穴,脉气通于偏头部,是风邪蓄积之处,配合太阳,能疏风祛邪,清利头目。百会穴在头顶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位居颠顶,是百脉之会,为各经脉气汇聚之处,能通达阴阳脉络,入络于

腰椎间盘突出艾灸哪里

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常灸这几个穴位:殷门穴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施灸。功效:舒筋通络,强腰膝,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背痛,股部炎症等。承山穴取穴:小腿用力,在小腿后面,个明显肌肉分界点,呈人字形,其中央凹陷处即是承山穴。功效:在该穴位施灸可以理气止痛,舒筋活络,主治小腿肚抽筋,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等症。昆仑穴取穴:昆仑穴

艾灸偏头痛效果吗 小海穴清热止痛

小海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 常用腧穴之一,为小肠经合穴,艾灸该穴位具散风邪,通经络,定神志的功效,主治头痛,风眩头痛,耳鸣,齿龈疼痛,尺神经痛,肘关节炎等症。

教你看准艾灸穴位

了解艾灸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慢性虚寒性疾病特效。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