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中药泡水喝去湿气 竹茹藿香泡水清热化湿

什么中药泡水喝去湿气 竹茹藿香泡水清热化湿

材料:炒竹茹10克,藿香5克。

做法:将竹茹,藿香一同放入杯中,冲入适量沸水,加盖闷10-15分钟即可开盖饮用。每日一剂,当茶频饮,可视情况续水,以味淡为宜。

方中竹茹味甘,性微寒,用生姜汁炒过后,具有去热除烦,降气止呕功能,藿香能清热化湿,消暑解表,除风散邪,和胃止呕,二者配伍用,清热化湿,除邪止呕功效显著。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急性肠胃炎方法

急性肠胃炎是饮食不慎,但又与平素的脾胃功能有关,所以在治疗稳定之后,尚须调养妥当,请参考脾胃的中医治疗。

1、寒湿型

症状:呕吐清水,泄泻清稀,腹鸣腹痛,头重身痛,或兼寒热。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组成:藿香、紫苏、白朮、白芷、茯苓、半夏、桔梗、厚朴、大腹皮、陈皮、生姜。

2、食滞型

症状:恶心呕吐,嗳腐吞酸,脘腹痞满,纳呆腹泻,便物檅臭,腹痛肠鸣,泻则痛减。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呕。

处方:保和丸加味。

组成:炒山楂、焦神曲、炒麦芽、制半夏、陈皮、连翘、茯苓、莱菔子、藿香、竹茹。

3、暑湿型

症状:呕吐酸腐,恶心嗳气,脘腹胀闷,腹痛即泻,肛门灼热,大便黄褐檅臭,心烦口渴,小便黄赤。

治法:清暑利湿,辟檅和中。

处方:连朴饮。

组成:黄连、藿香、豆豉、山栀、半夏、芦根、藿香、佩兰、滑石、竹茹。

4、虚脱型

症状:吐泻频频,面色苍白,大汗淋离,四肢厥冷,腹痛喜按。

治法:温中化浊,回阳救逆。

处方:四逆汤合附子理中汤。

组成:人参、白朮、干姜、附子、甘草、肉桂、炙黄耆、藿香、半夏、茯苓。

由于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最易使外界檅浊之气得以趁虚而入,外界寒热暑湿之邪困脾,则中气不运,也易导致饮食内伤,但脾胃虚弱,中阳被遏是发病的根本。如果起病急骤,猝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即可认为中医所说的霍乱,可分为寒霍乱、热霍乱、干霍乱,是重症须严密观察治疗。

怎么清理喉咙里的结石 喉咙臭鸡蛋气味怎么办

弄出了引起喉咙的臭颗粒后,嘴里还残留着一股臭鸡蛋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去味:

茉莉花气味芳香,沁人心脾,山楂可以去食积,帮助治疗因食积而产生的口臭。

做法:

1、茉莉花3克,生熟山楂各10克放入杯中。

2、冲入沸水,加盖闷10-15分钟左右。

3、待稍冷却后即可服用。

竹叶具有清热解毒,清除口臭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肝郁引发的口臭症状。

做法:

1、取鲜竹叶15克,绿茶9克放入茶壶中。

2、加入清水煎煮10-15分钟左右。

3、每日一剂,一天服用2-3次。

薄荷气味芳香,具有行滞消积的作用,可以用于食滞腹胀引发的口臭。

做法:

1、取薄荷约10克,绿茶约2克放入杯中。

2、加入沸水冲泡。

3、加盖闷10-15分钟左右。

4、待稍冷却后即可服用。

原料:藿香3克、薄荷1.5克、杭白菊6克、绿茶3克。

做法

1、将藿香、薄荷、杭白菊用水稍微冲洗后沥干。

2、将藿香、薄荷、杭白菊、绿茶一同投入茶壶中,加沸水,静置5分钟,代茶饮。

配方:桂花3克,红茶1克。

制法:将上药置于杯中,用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

用法:代茶频饮。

功效:芳香辟秽,行水化湿,解毒除臭。适用于口臭。

配方:葛根30克,白芷12克,藿香11克,木香10克,公丁香6克。

制法:将上药用冷水煎汤。

用法:每日1剂,多次漱口。

功效:芳香化湿、生津除臭。木香、公丁香、藿香芳香化湿,生津除臭;葛根、白芷升举阳气,使津液上承。适用于口臭。

备注:口腔及牙龈有破损者须待药液冷却后再漱口。口腔溃疡者不宜采用。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急性肠胃炎方法

1、寒湿型

症状:呕吐清水,泄泻清稀,腹鸣腹痛,头重身痛,或兼寒热。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组成:藿香、紫苏、白朮、白芷、茯苓、半夏、桔梗、厚朴、大腹皮、陈皮、生姜。

2、食滞型

症状:恶心呕吐,嗳腐吞酸,脘腹痞满,纳呆腹泻,便物檅臭,腹痛肠鸣,泻则痛减。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呕。

处方:保和丸加味。

组成:炒山楂、焦神曲、炒麦芽、制半夏、陈皮、连翘、茯苓、莱菔子、藿香、竹茹。

3、暑湿型

症状:呕吐酸腐,恶心嗳气,脘腹胀闷,腹痛即泻,肛门灼热,大便黄褐檅臭,心烦口渴,小便黄赤。

治法:清暑利湿,辟檅和中。

处方:连朴饮。

组成:黄连、藿香、豆豉、山栀、半夏、芦根、藿香、佩兰、滑石、竹茹。

4、虚脱型

症状:吐泻频频,面色苍白,大汗淋离,四肢厥冷,腹痛喜按。

治法:温中化浊,回阳救逆。

处方:四逆汤合附子理中汤。

组成:人参、白朮、干姜、附子、甘草、肉桂、炙黄耆、藿香、半夏、茯苓。

由于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最易使外界檅浊之气得以趁虚而入,外界寒热暑湿之邪困脾,则中气不运,也易导致饮食内伤,但脾胃虚弱,中阳被遏是发病的根本。如果起病急骤,猝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即可认为中医所说的霍乱,可分为寒霍乱、热霍乱、干霍乱,是重症须严密观察治疗。

上火牙疼口臭怎么办 粥疗法

材料:藿香2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

做法:藿香洗净,放入砂锅,加水煎5分钟,去渣取汁待用。粳米淘洗干净,加入藿香汁及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粥。粥熟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藿香具有杀菌功能,可清洁口腔、芳香化浊、清新口气,缓解上火牙疼口臭症状。

材料:绿豆50克,小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绿豆洗净、浸泡2~3小时,入锅熬煮30分钟。加入淘洗干净的小米,继续煮30分钟。放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消署止渴等功效,适用于胃热上火牙疼口臭、疮毒疖肿、食物中毒等。

材料:鲜芦根100克,竹茹15克,粳米60克,生姜2片,冰糖适量。

做法:将芦根洗净、切段,与竹茹同煎20分钟,去渣留汁。粳米淘洗干净,加入姜片、药汁同煮为粥。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除口臭,适用于热病津伤所致的烦热口渴、舌燥津少,以及上火牙疼口臭的人。

食材:小米100克,南瓜50克,红枣5颗,冰糖适量。

做法:小米淘净干净,南瓜去皮切小块,红枣去核洗净。先煮南瓜、红枣10分钟,水开后放入小米。水开后转中小火慢慢煮至南瓜融化,粥黏稠时即可。根据口味适量加冰糖。

功效:小米熬成粥后黄香柔滑,可滋阴补虚,缓解上火牙疼口臭症状。


什么中药泡水喝去湿气 茵陈泡水清热利湿

材料:茵陈20克,大叶金钱草,郁金各10克,白糖20-30克。

做法:将茵陈,大叶金钱草,郁金和白糖一起置于杯中,冲入800毫升左右的沸水,加盖闷10分钟左右,就可以把它当成茶水饮用。

茵陈味道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最能清除脾胃和肝胆中的湿热,从而达到利胆退黄的目的;大叶金钱草性凉,味甘,味苦,归肝,胆,肾,膀胱经,同样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通淋通便,利湿退黄之功,郁金不但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同时具有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三者搭配泡水,可起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疸之功,对于黄疸所致的身黄,眼睛赤黄,尿黄,身热,肿痛等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体内湿气重能喝三七花泡水吗

能喝。

三七花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花,其中含有多种人参皂苷,主要起到清热、平肝、降压、镇静、安神、增强免疫等功效,用来泡水喝并不会导致湿气加重,所以体内湿气重的人可以喝三七花泡水。

只不过需注意的是,三七花泡水并没有什么去湿气的作用,因此湿气重的人还是更建议用赤小豆、薏米、茯苓、陈皮等具有去湿气作用的原材料泡水喝。


十二指肠炎吃什么好

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川芎调和气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以敛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黄芪、竹茹以清泄肝热,和胃止痛。

2、肝胃郁热,治法泄肝和胃。方药:化肝煎加减。方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芍药养阴敛肝,丹皮、桅子清泄肝热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诸药相伍,可泄肝和胃。

3、湿热中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芩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黄茶、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和胃,积实、竹茹、陈皮理气降逆。如舌苔厚腻,湿热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增强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消暑养心不妨多喝这四款茶

祛湿:藿香泡点防暑饮

对于经常在高温、高热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来说,可以将藿香、菊花、白茅根各3g,薄荷2g,乌梅1枚,一起放入杯中,加350~450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具有芳香化湿、清热生津的作用。如果是4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将藿香、生山楂、荷叶各2g以及白茅根5g,一起放入杯中加500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后代茶饮,芳香化湿,清热生津的功效也不错。

清热:三款药膳换着吃

炎热夏季容易“上火”,出现咽痛、烦躁、失眠等不适,三款清凉药膳换着吃。比如清凉绿豆汤,准备绿豆30g,芦根9g,生甘草3g,先将芦根、甘草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与绿豆同煮5~10分钟,去药包后饮用就可以了。二豆薏米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做法也很简单,将赤小豆、绿豆、薏米、大米适量,一起下锅煮粥食用即可。此外,还可以做一些有清热解暑功效的凉拌菜,如鲜马齿苋、鲜鱼腥草、鲜穿心莲、鲜紫背天葵、鲜苏叶、鲜薄荷等,清水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凉拌着吃。

开胃:防暑和胃饮

长夏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加上这时不少人喜欢待在空调房里吹空调,穿梭于空调与闷热环境中,冷热不调,罹患夏季暑湿感冒。或者通过大量喝冰镇啤酒、吃冰激凌等方式来消暑,最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没有胃口吃饭等。

这时不妨泡一杯具有解表祛暑、调和肠胃的功效的防暑和胃饮,准备藿香、香薷、穿心莲各3g放杯中,加350~450mL开水,再加入2片生姜,加盖闷泡30分钟后代茶饮。特别适用于经常在空调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以及平时贪凉饮冷过度的人。

清暑:养心三叶茶

夏至养心清暑,首先推荐夏至三叶茶,分别是荷叶、竹叶、薄荷叶。夏至的时候可以三叶合泡(每种3~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荷叶、竹叶用5~10克,薄荷叶5克即可)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养心和消暑的作用。难以接受苦味茶的人,可以用绿豆西瓜饮代替,即在煮好的绿豆汤里加入小块的鲜西瓜。

夏至时人体的气血往头部升发,很多人会出现头晕脑涨,对于脑血管脆弱的人,夏至前后出现脑血管破裂的危险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适当地进行降气,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用芹菜和萝卜煮汤喝。

对于心气虚的人,出汗多了以后会有心慌、呼吸短促、乏力症状,建议这类人夏至这天开始喝西洋参麦冬茶,具体做法是每天取3克西洋参、5克麦冬,开水泡代茶饮,不过这道茶只适合心气虚的人群。

夏季常喝防暑茶保你不中暑

二子茶:枸杞子10克,五味子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有生津止渴、益气补阴的作用,但有湿热者不宜饮用。

银菊茶:金银花、菊花各3克,将两药洗净晾干,沸水泡开即可。每日代茶频服。具有清凉解暑,清热解毒之功效。

绿豆薄荷茶:绿豆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饮,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荷叶茶:带梗荷叶30克,切碎,沸水冲泡20分钟,代茶饮,有消暑宽胸、生津止渴、降脂之功效。

竹叶茶:青竹叶50~100克,将竹叶洗净,加水煎即可。每日代茶饮用,可清凉解暑,利尿除烦,是民间盛行的夏季清凉饮料。

菊决槐花茶:取白菊花、决明子、槐花各10克,煎水代茶饮,有清热解毒、降压、明目、提神之功效。

竹莲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藿香茶:藿香、佩兰各6克,切碎,加茶叶6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有祛暑、化湿和中功效,适用于流感及轻度中暑患者,是夏季防暑佳饮。

夏季自制消暑防暑的降温茶

1.银菊茶:金银花、菊花各3克,将两药洗净晾干,沸水泡开即可。每日代茶频服。具有清凉解暑,清热解毒之功效。

2.竹叶茶:青竹叶50~100克,将竹叶洗净,加水煎即可。每日代茶饮用,可清凉解暑,利尿除烦,是民间盛行的夏季清凉饮料。

3.银竹茶:银花、连翘、鲜竹叶各10克,煎水代茶饮。具有祛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4.菊决槐花茶:取白菊花、决明子、槐花各10克,煎水代茶饮,有清热解毒、降压、明目、提神之功效。

5.二子茶:枸杞子10克,五味子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有生津止渴、益气补阴的作用,但有湿热者不宜饮用。

6.银花薄荷茶:金银花、绿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饮,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7.竹莲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8.藿香茶:藿香、佩兰各10克切碎,加茶叶6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有祛暑、化湿和中功效,适用于流感及轻度中暑患者,是夏季防暑佳饮。

9.荷叶茶:带梗荷叶30克切碎,沸水冲泡20分钟代茶饮,有消暑宽胸、生津止渴、降脂之功效。

10.薄荷茶:薄荷4克,藿香、淡竹叶各3克,车前草5克,加水煎汤代茶饮,能消暑清热,是夏令防暑较理想的保健茶。

11.双叶茶:鲜荷叶一张、鲜竹叶两片切碎,加绿茶3克,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有清热祛暑功效,适用于先兆中暑及轻度中暑。

12.双花茶:金银花、白菊花各15克,以沸水冲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祛暑消炎之功效。

相关推荐

口臭用什么泡水可以解决

薄荷叶泡水薄荷具有很香的香气,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薄荷中含有薄荷油,迷迭香等营养物质,经常用薄荷叶泡水,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促进消的作用,另外薄荷气味清凉独特,所以也有芳香异味的效果,对缓解口臭有帮助。丁香泡水也有很好的缓解口臭的作用,因为丁香中含有丰富的丁香油和丁香酚,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帮助修复胃粘膜有很好的杀菌养胃的作用,如坚持用丁香泡水,可以帮助清新口气让你不再受口臭困扰

陈皮泡水湿气

效果不大。中医上说湿气多是由于外感湿邪、饮食不规律、过食肥腻和生冷的东西、久居潮湿环境等原因引起的;而陈皮具有一定理气健脾、燥湿痰的作用,可以用来湿气,主要用来治疗痰湿咳嗽、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消不良、四肢倦怠乏力等症状,对于祛湿具有一定效果,但作用不大。

什么茶可以祛湿

健脾祛湿茶:白术50克、茯苓50克,甘草50,枸杞50克,贡菊50克,香橼50克(如是男性不加此药)。健脾祛湿粥:薏苡仁山楂红豆粥 薏苡仁、干山楂、粳米各30克,红豆20克。先将薏苡仁、红豆洗净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后蒸熟,用山楂加水适量与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倒入蒸熟的薏苡仁、红豆再煮5~1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当主食吃,可健脾祛湿、降脂减肥。清热祛湿凉茶: 主要成份:十大功劳,鸡血藤,蒲公英等 功

看看中医怎么治疗急性肠胃炎

1、寒湿型症状:呕吐清水,泄泻清稀,腹鸣腹痛,头重身痛,或兼寒热。治法:解表散寒,芳香浊。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减。组成:藿香、紫苏、白朮、白芷、茯苓、半夏、桔梗、厚朴、大腹皮、陈皮、生姜。2、食滞型症状:恶心呕吐,嗳腐吞酸,脘腹痞满,纳呆腹泻,便物秽臭,腹痛肠鸣,泻则痛减。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呕。处方:保和丸加味组成:炒山楂、焦神曲、炒麦芽、製半夏、陈皮、连翘、茯苓、莱菔子、藿香竹茹

胃炎和胃溃疡怎么治疗

1、急性胃炎有哪些中医单验方(1)木香9g,黄连2g,大黄炭2g,草果2g,甘草2g,共研为极细末,每次服2g,每日3次。(2)碱橄榄核15g,烧炭存性,研细末,开水送服。(3)鲜地锦草250g,鲜马齿苋250g,用清水洗净,热开水浸泡片刻,捣烂取汁,1天分4次温开水冲服。2、中医治疗急性胃炎的基本处方藿香15g,紫苏10g。半夏15g,白术15g,川朴10g,煨葛根15g,陈皮6g,白芷10g,

五指毛桃配什么煲汤最祛湿 茯苓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就是祛湿,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湿气有湿热、湿寒之分,湿热指的体内除了湿气以外还有热气,通常以清热湿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而湿寒指的是体内除了湿气以外还有寒气,通常以温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在中医说法里面,茯苓的性味偏中性,所以,在用茯苓湿热的时候,可以配合清热的药材用,湿寒的时候,则可以配合温阳的药材用,用茯苓搭配五指毛桃一起煲汤,祛湿的功效也是比较明显的。

三伏天做什么最除湿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三伏天是消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推荐泡脚祛湿方:藿香10g、佩兰10g、苏叶10g、荷叶10g、金银花10g。一剂药方配适量的水(根据脚盆大小,水量能没过

伏天泡脚用什么药材好

伏天泡脚可以用清水泡脚,也可以加入中药材进行泡脚,推荐在三伏天使用的中药材有如下几种:花椒,药性辛、热,有辛热温中,散寒除燥湿的作用,用花椒泡脚可借助花椒的性能帮助身体驱散寒湿,还可促进腿部细胞新陈代谢、消除腿部水肿,帮助瘦腿。艾草是性质温和的中药材,用艾草泡脚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驱除体内寒气,具有很好的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等作用。藿香性微温,归脾,肺,胃经,具有祛暑解表,湿和胃等作用,常用

泡脚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藿香浊解湿

藿香性微温,归脾,肺,胃经,具有祛暑解表,湿和胃等作用,可以祛除湿气,而且在祛湿的同时还能提振脾胃之气,可以轻松的让湿浊之气消失。泡脚方法:用藿香30-50克,放入两升水中,开大火煎煮40分钟,再用小火煎熬至药液只剩1升,到出汁液后,再加水煎煮1升药液,将两次的药液合并倒入泡脚盆内,浸泡双脚,同时按摩双脚,能有效湿气,消解暑热。

吃什么湿气最好 竹叶泡水清热祛湿

原料:竹叶茶一小撮,冰糖适量。做法: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功效:清热,祛湿,利尿。市场上有售竹叶茶,《本草纲目》上说它有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加冰糖后泡出的茶饮气味清香,是清暑、祛湿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