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推拿对便秘有效果吗 自我推拿治便秘

推拿对便秘有效果吗 自我推拿治便秘

1.仰卧,用手掌在肚脐以下顺时针方向摩腹5-10分钟,再点揉中脘,天枢,腹结穴各数十次。

2.坐位,用双手空拳叩击八髎穴3分钟左右。

3.按揉支沟,上巨虚,足三里穴各数十次。


小儿推拿治疗便秘

1、清大肠

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操作时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能治疗湿热、饮食、痰饮等停积肠道、气机受阻之便秘、腹中灼痛、黄疸等。

2、退六腑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神门穴至抖肘成一直线。操作时,以中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100~500次。能通腑泻热,滑肠泻下,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坚。

3、补肾水

位于小指螺纹面。操作时,自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有补肾固本,清热利尿之功效。

4、摩腹

用掌或四指轻贴腹部,缓缓顺时针移行。有调和脾胃,降逆消导,补脾健胃之功效,能直接顺应肠道走向,促进肠蠕动。

5、下推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时,由上往下,擦至皮肤发红为度。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之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

小儿推拿便秘图解 小儿推拿治便秘常见手法

以肚脐为圆心,用食、中指或者全手掌在顺时针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可以一边摩腹一边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更容易配合,妈妈也不累。

用大拇指指腹揉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的天枢,可舒调大肠、理气消滞。

用拇指或者食、中二指指面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开始推,推至尾椎骨。

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按揉,力度适中,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大便成“羊屎蛋”的宝宝,可以在上面提到的手法上,退六腑300次,推三关200次。

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部推向腕部。六腑位于前臂靠小拇指一侧,肘至阴池成一条线处。

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三关位于前臂靠大拇指一侧,阳池至曲池成一条线处。

如果便秘时间超过3个月,这是长期便秘,需要补水,光按上面的穴位是不够的,需要加按揉二马穴3~5分钟,有利于补水补肾阴。

二马穴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关节凹陷处,可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坚持1~2周效果明显。


小儿便秘推拿有用吗 小儿虚秘推拿手法

主证:面色㿠白无华,神疲气怯,哭声无力,大便怒挣难下,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操作方法:

1.补脾经:以左手将患儿拇指屈曲,以右手拇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2.补肺经:以左手拇指,食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左手无名指,使其指尖朝外,掌心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二指夹持固定患儿的腕部,以拇指桡侧面自无名指之间推向第二之间关节横纹100-200次,

3.补肾经:用右手握患儿的左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左手拇指指端,从阴池穴推至小指尖100-200次。

4.清大肠:以左手托住患儿的左手,使其手掌侧置,右手食,中二指夹持主其拇指,以拇指桡侧面由虎口直推至食指尖100-200次。

5.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并拢,用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阳池直推至曲池穴。

6.揉二马:以左手握住患儿的左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二马穴100-150次。

7.捏脊:患儿俯卧位,充分暴露脊背,以拇指恢复与食,中指二指指腹相对用力,由尾部向颈部轻轻提捏脊背皮肤,提捏3-5遍。

8.揉膊阳池:用左手托住患儿右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膊阳池穴100-150次。

9.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揉足三里穴1-2分钟。

10.推下七节骨:患儿俯卧位,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自第2腰椎棘突向尾骨尖推100-200次。


婴儿便秘推拿手法 婴儿实秘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方法: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


便秘怎么推拿 成人便秘推拿手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肺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八髎,长强,足三里

推拿手法:

1.患者采取仰卧位,推拿者以一指禅推法在患者中脘,天枢,关元穴推拿,每穴1-2分钟。

2.顺着肠蠕动的方向掌摩法摩腹,约5分钟。

3.患者采取俯卧位,推拿者用一指禅推法或㨰法沿脊柱两侧从肺俞开始向下,沿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直到八髎穴,往返治疗,时间约为5分钟,并按揉上述穴位及长强,足三里。


推拿可以有效的治疗便秘吗

一般治疗: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便秘的情况积极进行综合性治疗,比如说正确的饮食,重视患者的心里护理,让便秘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多运动,增加肠道蠕动,调整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药物治疗:其实治疗便秘主要还是采用一定的药物进行处理,但是临床上不同的药物对于患者来说可以达到不同的作用,此外也需要规范性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有容积性泻剂、润滑性泻剂、盐类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促动力剂等,应该根据患者便秘的情况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器械辅助:临床上如果便秘的患者是老年人的话,采用药物治疗没有药物,也可以采用机械辅助治疗,比如说灌肠或者是洗肠机等。

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顽固性便秘的时候,日常生活中比较严重的话,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和治疗,但是临床上一般情况下不会采用手术的方式处理,都是综合性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成人便秘推拿手法 成人便秘辩证加减推拿

1.胃肠燥热者可直擦八髎穴,以透热为度,按揉合谷,曲池,支沟,足三里,大肠俞,以酸胀为度。

2.气血亏虚者宜横擦胸上部,直擦背部及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接着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支沟,搓涌泉各1分钟。

3.气机郁滞者宜按揉胸腹部的膻中,章门,中府等穴,以及背部的肺俞,肝俞,指按太冲,行间各1分钟;横擦胸上部,斜擦两胁,均以透热为度。

4.阴寒凝结者宜横擦脘腹部和腰骶部,直擦背部督脉,均以透热为度。


相关推荐

五个月宝宝便秘可以推拿

小宝宝五个月半的时候便秘,可以顺时针给宝宝按摩一下小肚子,一般情况下,推拿可以使宝宝肠胃蠕动加快,可以缓解便秘的情况,但是一定要给宝宝多注意下饮食,因为这个时候宝宝已经添加辅食了,不要给宝宝吃不容易消化上火的食物可以给宝宝每天喝点蜂蜜水,这个时候要减少哦添加辅食的次数。

小儿通便的推拿方法 小儿虚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面色苍白无华,神疲气祛,虽便意,面努挣乏力难下,舌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指纹色淡。则:益气养血,滋阴润燥。推拿处方:补脾经,补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二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推揉涌泉。

小儿推拿便秘 第三步:摩腹

将小儿平卧与床上,推拿时用手掌根部着力,较小的儿童可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着力,在小儿小儿腹部做顺针抚摩约5分钟。此处,在进行推拿按摩时一定注意按摩的方向,只通过顺时针的按摩腹部才助于缓解小儿便秘症状。

小儿推拿通便手法图解 小儿虚秘推拿方解

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中,补养气血,强壮身体;清大肠,按揉膊阳池以理肠通便;补肾经,揉二马,揉肾俞,推揉涌泉以滋阴润燥。

疗小儿便秘推拿方法 小儿便秘临床表现

实秘:面红身热,口臭心烦,口干欲饮,纳食减少,噫气泛酸,胸胁痞满,腹中胀满,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虚秘:面唇发白,指爪无华,形瘦气怯,便秘不畅,便不坚硬或软,小便清长,腹中冷痛,喜热恶冷,四肢不温。

宝宝大便干燥推拿手法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揉脾俞,揉胃俞;腹痛者,加揉外劳宫。

便秘的自我推拿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多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长期便秘常可引起痔疮、肛裂等其它症状。采用自我推拿的方法可起到行气引导,和肠通便的作用。具体方法是:取仰卧位,先以食指或中指按揉中脘(脐上约13~14厘米处)、天枢(脐旁约6.5厘米处,左右各一)、关元(脐下约10厘米处)穴,每穴2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然后双手掌重叠向下,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10

宝宝便秘的辩证推拿

实证主要因饮食而起。证见大便干结,便质干硬,形似颗粒,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黄,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苔黄厚,指纹色紫。疗应顺气行滞,清润通便。手法主要:1、 清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操作时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能疗湿热、饮食、痰饮等停积肠道、气机受阻之便秘、腹中灼痛、黄疸等。2、 退六腑: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神门穴至抖肘成一直线。操作时,以中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

中医推拿按摩都可以疗哪些病

中医推拿是由人类本能发展起来的一种疗方法。我们常以“舐犊之情”来形容母爱,美国达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母鼠经常用舌舔幼崽的头、项、背,可以促使其体内产生生长激素。所以,在小儿背部捏脊,就能起到增强其体质的良好效果。一般认为,推拿除消除疲劳以外,临床上仅用于疗骨伤科疾病,而历史上行之效的内、妇、五官科推拿疗几乎被遗忘。中医古代名著《黄帝内经·素问》就提到按穴位可以立即缓解心绞痛。后来,却将心

小儿便秘推拿方法

第一步:清大肠200次。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操作: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反之为补,称补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推100~300次。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这与补泻关,方向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