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选择无糖食品也要控制进食量
糖尿病患者选择无糖食品也要控制进食量
王大爷患有糖尿病,一直很小心地控制着饮食,定时定量,而且按时运动,坚持用降糖药,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快过中秋节了,王大爷在超市里看到无糖月饼,心想这下我可以解解馋了,于是买了两盒。几天后他突然觉得浑身无力,口渴明显,一查血糖,竟然超过正常值3倍多。经医生检查,王大爷的血糖升高是因为吃无糖月饼造成的。
王大爷的经历好多糖尿病患者可能都有过。现在多数人都重视健康,怕胖的人、正在减肥的人和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对无糖食品情有独钟。然而,虽然很多无糖食品强调无糖,但实际上他们所说的是没有蔗糖,这与真正意义上的无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事实上,蔗糖是糖的一种。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糖,含有糖醇等替代品的食品。现在市场上的无糖食品鱼龙混杂,有些无糖食品其实含有蔗糖,有的无糖食品在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有无蔗糖,但配料表上却有麦芽糖。这种不含蔗糖但含有麦芽糖的食品,不能叫作无糖食品。因为不论是麦芽糖、葡萄糖,还是能参与代谢的其他糖类,食用过量都会造成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产生危害。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要被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所迷惑,一定要确定里面的成分确实不含糖,选择真正的无糖食品。同时还应控制主食和副食的进食量,因为任何增加进食量的做法都会对糖尿病患者造成危害。
控制血糖的八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不吃甜的,血糖就不会高的确,带有甜味的糖会升高血糖,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甜味的食物就不会升高血糖了。
典型的例子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但是在消化之后,也会变成葡萄糖,从而升高我们的血糖。
所以,不甜的、含淀粉的食物,比如大米、面条、杂粮、红薯等等,也是会升高血糖的。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要吃无糖食品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比如,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虽然不含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淀粉,有的甚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配料。
按照我们上一条的分析,它们是妥妥地会升高血糖的。
另外,许多「无糖食品」,比如无糖饼干,里面有大量的油脂,吃多了会导致人们能量摄入量超标,同样也会造成血糖的上升。
所以,对于「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还是少吃为妙。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喝粥是禁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白米粥升高血糖的效果明显,不建议喝。
但是,由燕麦粒煮成的粥和杂粮杂豆占一半以上的杂粮豆粥是可以喝,它们的血糖反应较低。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粥铺里面出售的以精白米为主,点缀少量的杂粮的「八宝粥」,以及以精白米为主、加了些鱼片肉片蔬菜碎的广式白米粥,还是坚决不要喝。
误区四:所有杂粮都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并非所有杂粮都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杂粮升高血糖的速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杂豆类,比如芸豆、豌豆、红小豆、绿豆等;
整粒燕麦和荞麦;
大麦、全粒小麦;
黑米、糙米、小米、玉米等其他粮食。
所以,利用杂粮控制餐后血糖,要注意选择升高血糖速度慢的杂粮。玉米糊糊的血糖反应几乎和白米粥旗鼓相当。
误区五:糖尿病患者可用蛋白质替代主食有些朋友觉得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能多吃主食,可以用大量蛋白质,比如鱼肉蛋类来代替主食。
这完全是一个误解。
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包括鱼肉蛋在内的动物性食品应适量,并鼓励用豆制品来替代部分的鱼肉蛋。
误区六:主食加油可以控制餐后血糖有些朋友认为,做主食时添加油脂,做成烧饼、花卷、葱花饼之类,可以帮助餐后血糖的控制。
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油脂本身虽然不升高血糖,但油脂延缓血糖上升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过多油脂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使此后的血糖控制能力下降。
更糟糕的是,添加的这些油脂可能导致能量超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误区七:控制血糖就不能吃水果并不是这样的。
需要控制血糖的人可以吃少量地吃水果,但是要注意水果品种的选择。
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升糖指数较低、甜味较低的水果,比如苹果、桃子、杏、猕猴桃、橙子、柚子、草莓、蓝莓、桑葚等。
对于含糖量高的水果,比如,荔枝、桂圆等,只可在两餐之间每次吃三四粒,而且需要将相应的主食减量。
误区八:糖尿病患者不能喝奶有些朋友认为,牛奶里含有乳糖,酸奶含有少量乳糖和蔗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喝。
其实,虽然牛奶里含乳糖,但是它的血糖反应仍然比米饭馒头低得多,而且,早餐在吃主食的时候喝一杯牛奶,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对于酸奶而言,乳酸可以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即使是吃含糖的酸奶,血糖上升速度也比米饭馒头慢,无糖酸奶更无需顾虑。
在外就餐如何控制血糖
糖尿病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最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常要在外就餐,那么在外就餐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好血糖呢?
(1)仔细研究菜单,选定健康食品
对于经常在外就餐的患者(比如一周2~3次),不仅要控制饮食量,还要谨慎选择食物的种类。同时,还要注意尽量到能满足糖尿病的特殊饮食的餐馆就餐。如果有可能,要求调味汁不要与菜肴混合在一起,这样便于自我调整。
食品要求少油、少盐、少糖,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要注意,有时为了菜品的色香味俱全,厨师会加入较多的油脂,所以点菜时应仔细查看菜单,并尽可能向服务员咨询菜品的制作过程,宜选择一些低脂肪、低糖的食物,而且要控制总量。
很多患者认为避免甜食而多吃菜,但是他们忽略了很多莱在烹调过程中用了较多的油,而脂肪的热量比同等重量的糖分要高,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比餐后甜食过量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还要大。
(2)严格控制食量,明确主副食品
①主食:明确自己的主食量及种类,尽量选择淀粉含量低、纤维含量高的主食,如一些糙麦、莜麦、全麦及荞麦面的食物,而且不要超过规定的量。
②副食:合理选择副食。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一般在1%~4%,韭菜、白菜、菠菜、芹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新鲜豆类蔬菜,如鲜蚕豆、豌豆,含碳水化合物相对较高;根茎类蔬菜,如马铃薯、藕、自薯、荸荠、菱角、芋头、南瓜和山药,淀粉含量约20%,食用此类蔬莱时,要相应减少主食量。
红烧肉、动物内脏等,动物脂肪含量高,应尽量少吃。没有肾病的患者适量食用蛋白质类食品,有。肾病者尽量食用优质蛋白质。
③蛋白质: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皮等,但黄豆含碳水化合物约25%,食用时要减少主食量,肾病患者要限量。动蛋白如禽蛋、鱼肉、鸡肉、牛肉、羊肉、猪肉等,含优质蛋白质,其中鱼肉优于禽肉,禽肉优于畜肉,畜肉类中羊肉、牛肉优于猪肉。
④山药和南瓜:中医认为山药可治疗糖尿病,而民间偏方也认为南瓜可治疗糖尿病,许多患者在进食山药和南瓜时就无所顾忌。必须指出,山药和南瓜可作主食的一部分,无限制地食用这两种食物则会使血糖升高,甚至诱发急性并发症。
(3)注意节制饮酒,选择饮料种类
①酒类:患者应限酒。如果实在推辞不过去,可饮用低碳水化合物、低酒精度的啤酒,或在酒杯中加入冰块。亦可把矿泉水、苏打水加入酒中做成“汽酒",这样一杯“汽洒”只含有半杯的热量。
②饮料:市场上的饮料大都含糖量较高,一杯250毫升的果汁含有380千焦的热量。如果正在注射胰岛素,而且活动量较大,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以喝一些果汁。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菜汁(如番茄汁)代替果汁饮料,饮用苏打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4)调整用药剂量,防止血糖波动
①采用胰岛素治疗者,赴宴前可适当增加普通胰岛素2~4单位,以抵消宴会中可能过多的进食量。
②出门之前按时服药,再吃点普通的点心,这样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宴会上就不会吃得过多。
③如果要调整胰岛素剂量,记住在开始调整之前吃的什么食物。
④睡前注射胰岛素时,要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隹备一些食物,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10大常见饮食误区
误区一、饮食疗法等于饥饿疗法
科学的饮食应该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当地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即根据病人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进食量,并注意饮食多样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
误区二、主食少吃、副食不限
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要控制,不能因为副食含糖量少,就随意多吃。
误区三、为求限食,不吃早餐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当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误区四、吃干喝稀都一样
糖尿病人进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干饭和稀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喝稀饭的病人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这是因为煮烂的稀饭很容易被消化、吸收,胃排空时间比较短,故餐后血糖上升得较快、较高。
误区五、多吃点没关系,加大药量便可
不管糖尿病的病情轻重如何,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因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否则,即便再好的药物,疗效也要大打折扣。
误区六、水果含糖多,绝对不能吃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这些对糖尿病人都是有益的。糖尿病人在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后可以少量进食水果,大可不必一概排斥。
误区七、“无糖”食品,多吃无妨
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随便吃。其实,所谓的“无糖食品”只不过不含蔗糖而已。但是“无糖食品”毕竟都是淀粉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误区八、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多吃点粗粮的确对糖尿病有益,但不必矫枉过正,一点细粮也不吃。而通常情况下,尽量采用粗、细粮搭配。
误区九、不讲究烹饪方法
许多糖尿病人对“吃什么、吃多少”都很在意,但对菜的烹饪方法却不那么讲究。在制作菜肴的过程中,如果烹饪方法不得当,在菜肴中加入了大量的油、淀粉、调味品,无形中就会增加菜的热量,不利于血糖控制。
误区十、该喝不喝,过度限水
糖尿病人多尿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发生了渗透性利尿的结果。而口渴、多饮正是人体对高血糖及体内缺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故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心、肾性疾患,不要盲目限制饮水。
低脂无糖到底是什么意思
“低脂”“无脂”和“低糖”“无糖”是互不相干的两种类型。四个概念在国家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无脂”是指100克固体或者100毫升液体食物中所含的脂肪不超过0.5克,“低脂”是指100克固体食物中脂肪不超过3克,或者100毫升液体食物中不超过1.5克;“无糖”是指100克固体或者100毫升液体中所含的糖不超过0.5克,而“低糖”则是不超过5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糖”并不仅仅是蔗糖,而是指所有单糖和双糖的总称。除了蔗糖,常见的还有果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等。蜂蜜和高果糖浆都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也是国标中所说的“糖”。而且,“低糖”“无糖”也并不针对加进去的糖,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也需要计算在内。比如说,橘子汁或者苹果汁中,天然的糖含量就可达10%左右,即便是“100%,无添加”,糖含量也大大超过“低糖”“无糖”的规定。
许多无糖的糕点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转变为葡萄糖,大量食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仍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防止血糖超标。即使是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也要坚持少吃多餐的习惯,以控制糖分的摄入。
有的企业宣传说无糖食品能起到的降糖作用,这完全是谎话!所有的食品吃了以后血糖都会升高。无糖食品也是食品,只不过没有或几乎没有糖分存在,可辅助控制血糖,但绝不能代替打针、吃药。
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进行正规治疗。糖尿病高危人群也要当心,不要以为吃了无糖食品就可以不用控制饮食、加强锻炼,血糖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糖尿病日常饮食有何要点呢
事实是,不论肉类还是坚果类食品,在人体内都会转变成葡萄糖,尤其坚果类食品产生的热卡几乎是碳水化合物的2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升高血糖。而大部分无糖食品都是面粉或米等制成的,糖尿病病友吃这些食品,等于在吃饭,这些食品在肠道内逐渐分解、转化为葡萄糖,被吸收利用,所以随意进食“无糖食品”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病友不必据此完全排斥肉类、坚果和无糖食品,只要注意控制进食量,就有可能解决相当一部分病友血糖居高不下的难题。另外,糖尿病肾病病友进食过多蛋白质对肾功能不利,因此,除了碳水化合物以外,蛋白质和脂肪都应加以控制,适量食用,达到营养均衡。
糖尿病病友可适量进食富含淀粉的食物,如粉皮、土豆、红薯、藕、蚕豆、豌豆。若进食上述食品后,必须扣除相同热卡的主食量,以保障每天稳定的总热量,这才是糖尿病患者延年益寿的饮食良方。
糖尿病饮食5大误区
误区一: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若采用饥饿办法就可能使自身的物质被消耗,导致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造成血糖波动大而加重病情。
误区二:“糖尿病食品”和“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其实 “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而“无糖食品”实质上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所以吃“糖尿病食品”和“无糖食品”的量应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
误区三:糖尿病饮食可以多吃副食少吃饭。肉、蛋、鱼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若碳水化合物不按照60%-70%的比例摄入,将可能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宜少于150-200克;另外,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并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成为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消遣食品,随时随地拿来品一品。这些坚果类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富含油脂,30粒花生米等于一匙油,一个人1天吃3匙油,其脂肪的摄入量就差不多了。而大量花生、瓜子、杏仁的食入,不仅使热量大为增加,而且使血脂升高。所以,吃花生、瓜子要计算量,要减少油的摄入。
误区四:糖尿病饮食要多吃素菜少吃肉。因为肉食食品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缺少肉食品的食谱,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饥饿,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
误区五: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水果甜,很多病人提起水果如谈虎色变,自患病后不敢问津。水果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要适量。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通常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含糖量较低及升高血糖速度较慢的水果。相对而言,猕猴桃、草莓等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患者较为合适,而香蕉、菠萝、葡萄等含糖量较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太多,但是少量也可以吃。
无糖食品真无糖吗
我们平时认为的无糖食物真的没含糖吗?你知道哪些食物吃上去不甜,但它的糖分却很高?表面看不出来的含糖食物我们请专家给我们一一说明原因,敬请收看本期的健康一身轻听范志红老师讲解那些“无糖”食品。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无糖食品
“无蔗糖”≠“无糖”
国家卫生部在2011年10月发布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管理通则》,这是一个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通则》中规定,声称“无糖”或“不含糖”的食品每100克中的糖不大于0.5克;声称“低糖”的食品,每100克中的糖不能大于5克。
这里所说的糖,不单指蔗糖,还包括葡萄糖、麦芽糖等其他单糖和双糖类(不包含像淀粉这样大分子的多糖类)。因此,“无蔗糖”和“无糖”不能划等号。
有些食品虽然标注了“无蔗糖”,仍可能含有果糖、麦芽糖等成分。麦芽糖和蔗糖一样都可以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食用过量,一样会造成人体的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危害。因此,果糖、麦芽糖都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摄入的成分。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来看,标注“无蔗糖”的食品不能称为“无糖食品”,这种标注很可能误导消费者。
许多无糖的糕点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转变为葡萄糖,大量食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仍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防止血糖超标。即使是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也要坚持少吃多餐的习惯,以控制糖分的摄入。
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时,最好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等,减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速度,防止血糖升高过快,保持血糖稳定。
有的企业宣传说无糖食品能起到的降糖作用,这完全是谎话!所有的食品吃了以后血糖都会升高。无糖食品也是食品,只不过没有或几乎没有糖分存在,可辅助控制血糖,但绝不能代替打针、吃药。
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进行正规治疗。糖尿病高危人群也要当心,不要以为吃了无糖食品就可以不用控制饮食、加强锻炼,血糖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无糖食品用什么甜味剂好
现在市场上的无糖食品仍有甜味,是添加的什么物质呢?其实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
选择无糖食品时,最主要是看清楚标签上的“甜味剂”究竟是何种替代品。有些“无糖食品”的标签中仅笼统地标注“甜味剂”、“复合甜味剂”、“蛋白糖”等极不规范的名称,而不注明真实的化学名称。有些所谓的“蛋白糖”其实是用糖精与糖配制而成。
目前,在无糖食品中用的甜味剂有几类,一类是糖醇类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甜度与蔗糖差不多;另一类是非醇类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AK糖)、三氯蔗糖等,它们的甜度高、用量少、热值小;还有一类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甘草酸二钠,因为是天然的,安全性较高。
无糖食品用什么甜味剂好?平时自己烧菜用什么来代替白砂糖呢?糖尿病患者和想减肥的朋友对这些问题肯定感兴趣,下面是主要的甜味剂及其用法。
糖精——大家认识最早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关于糖精是否有害的争论很多,现在有了新的甜味剂,消费者都不理它了,一般也不建议用它。由于糖精价格便宜,在一些蜜饯产品中常常可看到它的踪影。
阿斯巴甜——1965年被发现,甜度是蔗糖的160~200倍。关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争论非常激烈,不过至今还没发现重大的安全问题。世界上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的国家很多,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专家组也批准使用。阿斯巴甜主要用于饮料中,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可以在自己做的不加热的饮料中少量加些,但需注意,它不适于苯丙酮尿症患者。
三氯蔗糖——以蔗糖为原料,甜度可达蔗糖600倍,甜味持续时间、后味等非常接近蔗糖。经20多年安全性评估,现已被3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它的特点是比较耐热,可用于焙烤食品或烹调菜肴。
木糖醇——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甜度比蔗糖略高,味感与蔗糖接近。在做冷菜时可适量加些木糖醇,因为低温品尝的效果更佳。木糖醇的热量低、安全性较好,是防龋齿的最好甜味剂。不过,吃得太多也有可能带来腹泻、血脂升高等副作用。因此,糖尿患者不宜多吃木糖醇。
甜菊糖——从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可达蔗糖的150~300倍。甜菊糖的安全性较高,至今还没发现它有毒或有害。低温溶解后甜度高,高温溶解后甜度低但味感好,适用于烘烤食品。
糖尿病人能吃糖精吗
近年来,糖尿病是很多发的疾病,疾病的危害严重,治疗起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而对于糖尿病的饮食,是一定要做好的。现在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糖食品,无糖糖果也成为了很多糖尿病人喜爱糖果的代替。那么,糖尿病人能吃无糖糖果吗?
首先,专家指出,无糖食品糖尿病人也不可服用过多。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应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而有的无糖食品中虽然不含有蔗糖,但含有麦芽糖,这也不能叫无糖食品。因为不论是麦芽糖、葡萄糖还是能参与代谢的其他糖类,食用过量,就会造成血糖升高,对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危害,无糖食品其中的甜味剂也会让血糖波动。
其次,有关部门抽查、检验的结果看,所谓的蛋白糖竟是糖精与糖配合制成。所以这类产品不能说是无糖食品,而在选择无糖食品的时候,最主要的是看清楚弄明白标签上的“甜味剂”究竟是何种替代品,食品中是否还含有其他糖类,如果说还有其他糖类,就不含蔗糖,那就失去了“无糖”的实际意义和食用价值。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于无糖糖果有所了解了。希望大家可以重视起来,糖尿病人不能多吃无糖糖果,因为无糖糖果并不就是没有糖的,也是会影响到病情的,一定要重视治疗。祝您身体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3个饮食误区
误区1:粗粮不含糖,可以多吃
错。粗粮是比精米面含更多有益健康的膳食纤维,但粗粮也是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在进食时总量也要控制。从控制热量的角度上看,正确的原则是对所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一视同仁,控制每天的总热量,膳食品种要争取多样化。
误区2:无糖食品随意吃
错。进食高糖分的食物,的确对预防糖尿病有百害而无一益。可不吃糖,就不得糖尿病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每天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食物,而糖尿病主要表现在机体对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紊乱。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指不含葡萄糖,并非完全不含碳水化合物,吃多了还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
误区3:得了糖尿病,就得少吃
错。要保持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拥有足够精力,我们的身体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源。正确的态度是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性质,再决定每天应该进食的总热量,对每种食物都应适量食用。简单概括起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具体的饮食控制方案,因人、因时各异。如果长期保持饥饿状态,血糖持续偏低,糖尿病反而会加重。
这些误区让糖尿病患者很受伤
误区1 无糖食品随意吃
错。进食高糖分的食物,的确对预防糖尿病有百害而无一益。可不吃糖,就不得糖尿病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每天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食物,而糖尿病主要表现在机体对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紊乱。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指不含葡萄糖,并非完全不含碳水化合物,吃多了还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
误区2 得了糖尿病,就得少吃
错。要保持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拥有足够精力,我们的身体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源。正确的态度是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性质,再决定每天应该进食的总热量,对每种食物都应适量食用。简单概括起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具体的饮食控制方案,因人、因时各异。如果长期保持饥饿状态,血糖持续偏低,糖尿病反而会加重。
误区3 粗粮不含糖,可以多吃
错。粗粮是比精米面含更多有益健康的膳食纤维,但粗粮也是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在进食时总量也要控制。从控制热量的角度上看,正确的原则是对所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一视同仁,控制每天的总热量,膳食品种要争取多样化。
老人该如何走出糖尿病误区
吃南瓜能降血糖。曾几何时,老年人中流传了一种说法,就是吃南瓜能降低血糖,于是乎,买来大量的老南瓜,三餐吃南瓜,过量吃南瓜,吃得人都黄了起来。固然,南瓜中的有些成分对降低血糖有一定作用,比如南瓜中的“钴、果胶”等等,但是,它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还没有定论。相反,南瓜中含有比那些降低血糖成份多得多的碳水化合物,一般来说,1斤南瓜中大约含有30克的碳水化合物,有些老南瓜,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还要高,而且南瓜的生糖指数(GI)较高,生糖指数高就是食物较容易消化吸收,吃后血糖较容易升高。南瓜是生糖指数大于70的食物之一,所以绝不能大量食用,不能靠吃南瓜来降低血糖。
第二、“无糖食品、咸的东西”可以放心地吃。老年朋友常常会从糖尿病保健食品店买来“无糖饼干”等等所谓的不加糖的食品,还有些老年人说我吃的东西是咸的,但是不管这些食物的味道如何,只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它吃到肚子里去后,都会转化为热量,都会影响我们的血糖水平,所以这些食物跟普通的食物一样,都要控制进食量。
第三、打“胰岛素”跟“吸毒”一样会上瘾。老年朋友对“胰岛素针”普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好像打胰岛素针“会上瘾、会停不下来、会完全依赖它”。其实“胰岛素针”根本不会上瘾,停止打胰岛素,也不会出现戒断症状,只不过,停止打胰岛素就跟停止其它治疗一样,血糖肯定会升高。另外,有些新发糖尿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是可以停止打针改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
第四、只有到了病情非常严重时才应该打“胰岛素”。血糖控制有一种“记忆效应”,有研究表明,早期血糖的控制会影响后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出现。老年患者常常要到很长一段时间口服药物难以控制血糖后,才考虑“胰岛素”治疗,这样常常会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前出现,不利于疾病的控制。所以应听从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建议,病情需要时,要毫不犹豫地接受治疗。
第五、水果太甜,不能吃。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果胶、纤维素等等,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其实各种水果都能吃,只不过要注意方法,首先,最好选择那些“生糖指数”低的水果,如番茄、黄瓜、苹果、水梨、橙、桃、提子、沙田柚、雪梨等等。其次,要控制总量,跟吃其他任何东西一样,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食量控制。还有,水果最好安排在两餐中间食用。
第六、迷信“降糖食品、保健品、偏方、祖传秘方”。老年朋友由于心地善良,常常会被一些推销保健品人士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常常会相信“降糖食品、祖传秘方等”能根治糖尿病,其实到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哪怕这种东西再贵,也不可能吃了能根治糖尿病,控制血糖还是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在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第七、只吃药,不注重监测及检查。有很多老年朋友,虽然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开始吃药了,但是却很少监测血糖。影响血糖的因素很多,自我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摸索出合理的饮食方案,能帮助我们调整合理的用药剂量,另外,由于老年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一些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定期检查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另外,有些药物会出现继发性的失效,定期的血糖监测能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药物。
第八、荤菜不能吃,菜油多放一点没关系。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荤菜里面动物脂肪含量很高,是不能吃的,而菜油是菜籽里面提炼出来的,是“素”的,多吃一点没关系,而且烧菜时油多放一些才好吃。其实,菜油虽然是从菜籽中提炼的,但它说到底还是“脂肪”物质,只不过是“植物脂肪”。“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低脂饮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原则,所以菜油不能多吃。相反荤菜中由于含有优质蛋白,而这些优质蛋白质又是我们人体必不可少的,所以长期吃素也不利于我们人体的营养均衡,荤菜可以吃,只要适量就行。
第九、饭不吃,零食不断。老年患者知道饭吃多了血糖会高,所以饭量控制得很严,但对零食的认识就相对不足,有些零食可能含碳水化合物不多,但油脂或者蛋白质含量很高,吃多了,到体内同样会转化为热量,有些零食含的热量甚至比饭要高很多,如果不加以控制,同样会影响血糖。
第十、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有些老年朋友对自己血糖的控制要求比较严格,通过不断加药或者过分地节制饮食,以达到所谓的“良好”的血糖控制,但是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低血糖可以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甚至死亡,所以老年人的治疗中防止“低血糖”是重点。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控制的目标也比一般成人要宽一些。
糖尿病并发症饮食注意事项
一 少吃无糖食品
很多朋友认为,无糖食品肯定不含糖,可以多吃。但是,在大部分无糖食品中,虽然不含糖,但却有很高的热量、大量淀粉和脂肪,这些物质不仅会在你体内转化为糖分,还会影响到治疗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无糖食品的时候,也要适量才行。
二 进餐时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少吃多餐,可以使糖尿病人的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样就能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少吃多餐可以让血糖较平稳的上升,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你的健康。
三 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水分、矿物质、维生素。虽然大部分水果含有较高的糖分,但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适量的食用水果,对健康也是非常好的。例如,如果你今天吃了半个苹果,那么在吃主食的时候,适量的减少一些就行了。
四 不能吃坚果
坚果里除了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等等,还会含有大量的油脂。大量吃坚果,不利于糖尿病人来治病。所以在日常饮食中,糖尿病人最好少吃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