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轻松摆脱胃肠病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为足阳明胃经穴,都位于小腿骨外侧一中指宽的位置上,其中,足三里位于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三个拇指宽;上巨虚位于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六个拇指宽;下巨虚位于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八个拇指宽。再往上走,就是中脘,此处为任脉穴,位于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四个拇指宽。胃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一个半拇指宽。以上几个穴位对于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均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按摩方法如下:取仰卧或坐位,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手指按压穴位,按压5秒钟左右松开,重复10到20次。按压时应该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如果只疼痛,那是按压的位置不准确,需要重新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年老体弱者,按压的力度要小一些,时间可以短一些;而年轻力壮者力度可大一些,时间长一些;如果患者血小板计数偏低,按压时用力不要过大,否则可能在肌肤上留下青紫的痕迹。同时,进行穴位按压时,患者不要过饱或空腹。

胃炎刮痧刮哪里 简易部位刮痧治疗胃炎

刮痧部位:背部,腹部,上肢,下肢。

刮拭步骤:

1.刮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从膈俞往下经肝俞,脾俞刮至胃俞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2.刮腹部正中任脉,从上脘经中脘至下脘处,再刮腹部胃经天枢穴,均以皮肤出痧为度。

3.刮上肢心包经内关穴,以皮肤出痧为度。

4.刮下肢胃经,从足三里往下经上巨虚,下巨虚刮至丰隆穴,刮下肢足部肝经太冲穴,均以皮肤出痧为度。


骨质疏松症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最大困扰,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肝肾不足的表现之一,所以按摩疗法从补益肝肾着手,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按摩选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涌泉、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等。

穴位按摩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像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如果我们能够用好它的话,几乎所有的病都能够治好了。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我们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用上面这几个穴位再加上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治疗泄泻效果很好。上巨虚属于大肠经,下巨虚属于小肠经,两个穴位合用,止泻功能很好。委中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位。腹泻的时候只按摩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平时想要健胃消食的话,多用上面几个穴位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分别对他们进行按摩,每个穴位平均按三到五分钟,坚持一点时间,你就发现你的胃口变好了。

下巨虚是什么经络

1、下巨虚穴: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小肠之下合穴。《灵枢·本输》名巨虚下廉。《素问·气府论》名下廉。

2、别名:巨虚下廉、足之下廉。

3、《千金要方》名下巨虚。巨虚,指小腿部胫腓两骨之间较大的空隙处。《素问·针解》“巨虚者,跷足独陷者。”为与上巨虚相对,《千金翼方》冠以“下”字。《灵枢·本输》称“巨虚下廉”,其意相同。

4、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

5、下巨虚:下,下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下,下方;巨,巨大。虚,中空。穴位于胫、腓骨之间的空隙下方,故名。)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 物质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较低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足三里穴及下部胃经诸穴汇聚而成,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由于气血物质位于天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虚少,故名。下廉、巨虚下廉名意与下巨虚同,廉为廉洁,指气血虚少之意。

6、小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小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小肠经合穴。


胃疼按摩哪里会缓解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致胃疼按摩位置

常用足部反射区:胃,脾,肝,十二指肠,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肾,输尿管,膀胱等。

随证加减:1.若上腹痛伴随腹部闷胀,反酸者,取食管,腹腔神经丛,膈及胃等反射区,应重点按压。2.若胃疼喜暖,疼痛拘急,取脾,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

经穴与经外奇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白,解溪等穴。

按摩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

足底部按摩:1.单食指握拳法按压食管,膈,胃,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2.扣指法按压十二指肠,胰,肾,肾上腺等反射区;3.双拇指推胃,食管和胸部淋巴结等反射区。

足背部按摩:1.双指上推法推腹部淋巴结反射区;2.拇指按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白,解溪等穴。

以上部位每日指压按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一个疗程。


经常消化不良如何轻松治疗

有时候吃奶的温度,以及量掌握不好的话,往往就会发生消化不良的,当然成人中,这种消化不良,也是很常见的事了,不过,我们怎么应对呢?

有时胃不舒服、消化不良时,家里又没有药,怎么办?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养生穴位,既绿色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具体按摩哪些穴位呢?中医认为,下脘、足三里、四缝等几个穴位被称为穴位里的健胃消食片。使用方法很简单,人人都能学会。

胃口不好的人分别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每天做一两次,坚持下来,胃口就会慢慢变好。如果消化不良的问题特别严重,出现了胃部疼痛、 呕吐、腹泻等问题,可以找针灸大夫帮你在这几个穴位上扎针,效果立竿见影。下面我们分别看看这几大穴位的养生功效。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我们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用上面这几个穴位再加上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治疗泄泻效果很好。上巨虚属于大肠经,下巨虚属于小肠经,两个穴位合用,止泻功能很好。委中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位。腹泻的时候只按摩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不同。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上巨虚和下巨虚两者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其次就是上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类疾病;而下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类疾病,作用具有一定不同。


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 强健脾胃刮天枢穴

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刮拭功效:理气健脾,调中和胃,适宜于治疗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至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腹泻。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位置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在哪里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虽然同属于足阳明胃经,都具有调肠胃,通经络的作用,但各自的功用仍然有所不同,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病症,下巨虚治疗小肠的病症效果更佳。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理肠胃,疏通乳络,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肋间神经痛。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相关推荐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 上巨虚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能健脾和胃,改善肠胃消化不良,肠鸣,泄泻,便秘,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养下肢。

脊中的意思是什么 脊中的配伍疗法

1.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胀胃痛;2.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腹泻痢疾;3.配鸠尾穴、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痫;4.配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5.配至阳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拔罐治疗处方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配穴:寒湿困脾者加脾俞,阴陵泉;肠腑湿热者加下巨虚,手三里,合谷;饮食停滞者加中脘,建里;肝郁气滞者加期门;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脾气下陷者加关元,气海;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关元。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3天为一疗程。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 上巨虚功效作用

类属:为大肠经之下合穴。功效:调理肠胃,通腑化滞,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作用机制:1.该穴属胃经,为大肠腑之下合穴,是大肠腑气直接下通止穴,“合治内腑”,故本穴擅长调理肠胃之功能;六腑的特点是“泻而不藏”,以通为顺,以滞为病,故本穴能通腑化滞,行气活血,清利湿热,治疗肠腑气滞的脘腹胀满,腹痛,便秘及湿热壅滞肠腑的肠鸣,泄泻,痢疾,肠痈。2.因阳明经多气多血,本穴通过舒筋活络,补养气血可以治疗下肢经络

骨质疏松症按摩的手法是什么

具体按摩方法为:(1)掌摩关元5-10分钟;(2)点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各50〜100次;(3)拿捏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各5-10次;(4)虚掌拍击全身1-2遍;(5)缓慢伸屈活动各关节3-5次;(6)擦涌泉100-200次。坚持按摩每日1次,按摩手法不要过重。科学研究表明,唯有运动锻炼才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适当的运动对骨

患上骨质疏松可进行适当按摩

按摩要点骨质疏松是肝肾不足的表现之一,所以按摩法治疗骨质疏松常从补益肝肾着手。常按的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涌泉、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疏松者本身骨骼较脆弱,因此,在进行按摩的时候,一定要轻柔,避免重手法和长时间的按摩,否则,极易发生软组织挫伤甚至骨裂、骨折。推荐穴位掌摩关元穴位置:当脐下中3寸。按摩

吃什么补气补肾

所谓“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说的就是男人补肾首先韭菜的意思。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肾的食物比如说有,核桃、枸杞子、鸽子等等,搭配喝(御圣茶),强身补肾。此外,还有一些穴位也是强身补肾的,比如说有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足阳明胃经上有哪些穴位

足阳明胃经上主要有承泣,四白,大迎,人迎,水突,乳中,天枢,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丰隆,冲阳,陷谷,内庭,巨髎,地仓,头维,颊车,下关,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不容,梁门,承满,乳根,膺窗,关门,太乙,滑肉门,外陵,髀关,气冲,大巨,水道,归来,犊鼻,解溪,条口,上巨虚下巨虚,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因此胃经主治肠胃消化

上巨虚下巨虚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主要考虑是肠胃功能不佳导致的。上巨虚主要作用是调和人体脾胃,可以帮助改善人体肠胃蠕动,促进消化以及加速大便排出,要是上巨虚有问题,那么这时候很有可能是肠胃功能不佳导致的,属于一种身体技能反应,建议及时进行就医。

拉肚子拔罐有用吗 腹泻拔罐操作流程

1.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2.天枢,中脘,建里,期门,关元,气海等腧穴采用留罐法,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穴位上,留罐15分钟,每日1次;背部大肠俞,脾俞,肾俞亦采用同样方法,留罐15分钟。3.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足三里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蘸递质从腧穴向足踝方向走罐6-8次。4.手三里,合谷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蘸递质从手三里到合谷反复走罐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