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给孩子喂饭要注意什么

给孩子喂饭要注意什么

给宝宝喂饭首先要注意安全

卫生因为这时宝宝的消化系统尚处于发育、完善当中,还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系统,常人都吃的东西,小孩子不见得能消受得了。所以食物既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味道也不宜太重,不可太酸、太咸、太辣、太油。所有的食物都要注意卫生,水果和蔬菜务必要清洗干净,饭食要经高温煮熟,以确保杀灭所有病菌。不可以给宝宝喝生水,一定要喝温开水,市面上买的矿泉水最好也别给他喝,有的婴儿喝矿泉水和纯净水会导致痢疾和腹泻。

给宝宝的饭量要适宜

宝宝吃饭妈妈一定要在旁边

在给宝宝喂饭时,千万不可以扔下他不管,要看着他吃下去。因为宝宝的舌头和咽喉协调能力还有待增强,容易出现卡食、食物进入气管、呼吸道受阻等现象。因此,不宜给他吃过大、过硬的东西和圆形食物,例如葡萄、热狗、爆米花、硬糖、大块面食、肉块、整块的果冻等。以前曾经多次发生过婴儿被果冻咽死的不幸事件,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千万不可以粗心大意。

宝宝吃饭要准备适合宝宝的餐具

当宝宝8个月大时,就可以让他学着使用杯子了。给他买一个把大、带盖儿的儿童杯,教他拿,以及怎样从里面喝水。最好不要给他用吸管,因为他有可能磕倒,伤着喉咙。这时的宝宝仍然不宜喝太多果汁,多了容易导致腹泻。一般情况下,宝宝每天的果汁饮用量不得超过250毫升。饭前不宜喝太多,这样会把胃充满,使宝宝不能再吃其它东西了。有的宝宝会对某种果汁过敏,因而当你第一次喂他时,需要先拿少量做试验。不要让宝宝抱着杯子或瓶子睡觉,这不仅容易受伤,而且流出的液体还有可能进入耳朵,导致耳疾。

和孩子吃饭的注意事项

孩子不爱吃饭,大多数是因为小孩吃饭时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习惯,贪玩坐不住,应该如何改变呢?爸妈平时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言行举止、微不足道的细节导致小孩吃饭不安分呢?那和孩子吃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给小孩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培养良好的吃饭习惯。

1、营造良好的吃饭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吃饭环境。做好饭菜,大家一起坐下吃饭。爸妈要以身作则,吃饭时不要随意走动,玩手机等,吃饱饭才离桌,这样的环境慢慢促成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2、不在吃饭时训斥孩子

不能在饭桌上训孩子。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往往是最放松的,但是很多爸妈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进食的胃口,甚至还会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3、不能追着孩子喂饭

爸妈总担心孩子吃不饱吃不够,完全可以放松一些,让孩子拥有吃饭的自由,吃多少让孩子决定,吃不饱饿一下也无关紧要,下一顿饭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吃多少了。

给孩子喂饭危害大

曾经有这样的例子,从开始学吃饭起,有个小朋友就是奶奶和妈妈轮流追着喂,还没吃两口,跑了去玩玩具去了,又没吃两口,看电视去了,总之,他吃顿饭,别人累的喘粗气,浑身是汗,他自己却还没吃饱。久而久之,因为喂饭,他竟然对吃饭产生了抵触情绪,一度身体不好,甚至都五六岁了,还不能独立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喂。

其实,好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喂饭,是对孩子彻头彻尾的伤害。因为,喂饭容易使宝宝失去耐心,不喜欢沟通,变得烦躁不安。从小就失去了宝贵的耐心,长大后,这种性格就会成为短板。

如果说喂饭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有些妈妈们一定觉得萌萌在危言耸听,接下,让我们一起花两分钟时间看看下面的真实案例:

案例:

小A(女生)是我的前同事,特别爱吃,办公室抽屉装满了零食,饭量1个人顶我们三个。每天就是吃、吃、吃!体重据说180斤,来公司不到一年都坐坏了3把椅子了,行政的经理都翻白眼了,这简直影响我们年底的成本控制呀!一天实在忍不住问小A:你从小就这么爱吃吗?她说听她妈妈说从小奶奶就怕她吃不饱,每次都喂很多,很多时候都是等她都吐了才停止喂。就这样她越吃越多,可是吃再多似乎都不饱,结果就是越来越胖,最后就现在这个样子了。

小A是典型的喂饭导致的内部感知力迟钝,因为从小就是被喂喂喂!她们从来不需要自己感知饱了而指挥手和嘴巴停止进食。其实在婴幼儿期间,让宝宝自己感知饥饿、饱涨是非常重要的感知发展。但喂饭就是这个感知能力发展的最大杀手。如果小A奶奶和妈妈知道了当年喂饭的严重后果,时间倒流他们一定不会再拼命喂饭了。

如何正确给宝宝喂饭 全家最头痛的事情:喂饭

1年前,这个足月大胖小子的落地,给全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每次到医院检查身体、打预防针时,父母的脸上都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可是,这种喜悦却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渐变成了哀愁。原来,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吃饭,体重增长得也相当不满意。

出生时,孩子的体重是4250克,可以算是个 “巨大儿”。可现在,1岁半了,体重才10千克,处于同龄儿童体重正常范围的低限水平。身高也只有77厘米。血色素才105克/升,其他血微量元素(钙、镁、锌、铁和铜)也处于低水平状态。但孩子的精神状况很好,不停地蹦、跳。家长说,即使吃饭时也很难安静一会儿。每次吃饭如同打仗一样,三四个大人连哄带骗地追着孩子喂饭。即使这样,一次也只能喂进几口。

家长怕孩子缺乏营养素,于是补充了多种维生素合剂、钙、鱼油等。总之,能想到的都给孩子补了。可是,孩子的饮食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小儿吃饭多还拉肚子怎么回事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都会担心小孩吃不饱,或吃得太少影响成长,因此在喂食的时候都会让孩子吃的越多越好,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小孩的肠胃功能有限,如果吃得太多,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情况。


宝宝经常积食会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积食的四个症状:

1.食欲下降,吃饭没胃口,还常常感到恶心。

2.睡眠不安稳,在床上身体一直翻动,辗转反侧,不断变换睡姿,能够折腾一晚。

3.腹部不适,喊肚子疼,出现腹胀、不排便或者排便有结节等症状。

4.口气不好,可以明显闻出嘴里有酸腐的异味。

宝宝积食的护理妙招:

首先,家长要改变喂养行为,因为大多数小孩脾胃受伤是后天造成的。家长要让孩子按顿吃饭、按时吃饭,而不是无规律饮食。也不要追着孩子喂饭,要让他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以免影响他判断饥饱。

其次,膳食平衡很重要,孩子积食后,饮食要有节制,可以稍清淡一些,营养搭配要合理,不能一味给孩子吃高热、高甜的食物。家长应该多跟专家交流,或者在专业的书籍报刊中获得膳食指导。

最后,如果孩子属于严重积食,就要立即就医。

家长给孩子喂饭的危害

家长给孩子喂饭的危害 你知道吗?

对咀嚼功能的伤害。由于家长喂饭,往往导致小孩进食时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齿的正常发育、脸部的肌肉锻炼受到影响,对牙齿的坚固、预防龋齿等起到不好的作用,甚至对小孩未来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食物咀嚼不充分,咽下肚子不易消化。

心理负担过重或角色不明。在喂饭的过程中,家长的各种行为和形形色色的表现,给小孩带来不同程度地心理压力和伤害。如有的家长由于赶时间,一边喂饭一边催促小孩快吃,久而久之会使孩子感到吃饭是一种负担,觉得进食毫无乐趣。许多孩子对吃饭所持的抵制态度,厌食、挑食的习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还有的家长,在给孩子喂饭时,往往一边喂饭一边与其游戏,一顿饭经常要喂一个小时以上。这样作为孩子心情固然不错,但是孩子并不明白这是在吃饭还是在做游戏,角色不明。如形成不良习惯,一旦没有游戏伴随,饭当然就吃不下去了。这种行为如继续下去,将导致小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还有的家长在喂饭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一边喂一边承诺给孩子各种东西。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可能认为,通过吃饭可以获取某些利益。

影响小孩动作平衡的建立。据专家研究,中国人聪明与我们长期使用筷子作为进食的工具有关。孩子自主进食,完成一个进食动作,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协调配合,如用筷子,动作就更加精细,协调与平衡能力就更强。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己吃饭呢?这就要讲究年龄了哦。

宝宝自己吃饭的方法

萌芽期:10个月后。宝宝此时开始对餐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0个月以上的宝宝总想自己动手,喜欢摆弄餐具,而且每次喂饭他都喜欢来抢夺你手中的餐具,这正是训练宝宝自己进餐的好时机。对食物的自主选择和自己进餐,是宝宝早期个性形成的一个标志,而且对锻炼协调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帮助。

黄金期:12~18个月。孩子满周岁后,就是让孩子自食其饭的实际诱导期,而其中12~18个月之间,又可视之为“黄金诱导期”;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若给予以适当的诱导,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孩子吃饭别多半勺

给孩子喂饭要重视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

喂孩子吃饭,很多家长感到头疼。为啥挺有营养的饭菜喂不出健康的宝宝?喂养孩子除了重视饭菜的营养成分即营养素外,还应重视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

“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早期喂养不好会影响孩子一生。孩子最终能否获得足够的营养即营养结局包括三方面内容: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营养素,就是“吃什么”,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说的是“怎么吃”,比如是快吃还是慢吃?是大块吃还是小块吃?专家们做过实验,把等量的鸡肉分为切成大块的和切成细丝的两份,让孩子自选一份。结果发现胖孩子大都选大块的吃,而且速度很快。

“只有弄明白怎么吃,才能让孩子吃出健康。”前些年有的幼儿园,孩子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有的孩子又过胖。有关部门检查了幼儿园的食谱,发现没问题,就让专家来研究怎么回事。

研究发现,原因出在幼儿园阿姨身上。很多阿姨为了让孩子早早吃完饭,就催促快吃,结果孩子在催促声中急急地吃,有些胆小的孩子因害怕索性不吃了,结果营养缺乏。有些孩子吃得快,阿姨常常再添给半勺,结果吃出了不少小胖墩,专家称“半勺现象”。

吃饭时气氛很重要,有时孩子正玩得兴起,家长却突然命令吃饭,孩子还想着玩呢,当然不想吃。这时大人“骗”他们,“快吃,吃完给你买礼物”,或者自己先吃一口说:“可好吃了,再不吃我就吃光了!”这时孩子看家长的举动像看“表演”一样,以为家长逗他们玩呢,就更兴奋了,更不想吃饭的事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孩子贫血的毛病,很多贫血患儿在医院开药吃了也没效,殊不知是因为“怎么吃”没搞好。

孩子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安静很重要,而且要让孩子玩和吃饭之间有一段时间的休息,不要转换得太突然。孩子吃饭时不要有一大群人围着,让孩子自己安静地吃,吃多少算多少,不要以预想的标准来衡量,每天饭量有一定波动是正常的。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平静、轻松、愉快的环境。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相关推荐

孩子最容易噎食的4个吃习惯

导致孩子噎食习惯一:给小孩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甜甜的果冻,香脆的瓜子和花生,这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可稍不留神,这些东西就有可能成为噎住孩子的"危险食物"。原因是这些食物体积比较小,很容易噎到孩子。建议:家长最好不让5岁以下的孩子吃这些食物,因为幼儿咽部发育远不成熟,吸食食物时很容易被堵住气管,严重的还会导致窒息死亡。因此,为了预防孩子被食物噎到,家长们最好先把食物弄碎去核后再给孩子食用,

哪些孩子最容易经常感冒

第一类:“被多吃”的孩子。不少家长就怕孩子饿着,经常把“再吃点儿”“多吃点儿”挂在嘴边,甚至追着孩子。这就可能导致儿童脾胃功能不足,消化不良、蓄积过多内热而诱发感冒。尤其是一些“嘴壮”的孩子,由于积食,更容易反复感冒,这类孩子多属于胃强脾弱,可通过观察口腔发现,孩子一般舌苔厚、有口臭。第二类:不爱喝水的孩子。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自然爱生病,因此水也是预防和治疗孩子感冒发烧最重的“药

孩子慢怎么办

首先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吃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孩子对今天的菜不感兴趣,不想吃,还有就是孩子可能上一顿吃的太饱,这顿难免就有些吃不动了,如果家长这个时候再在旁边一个劲的催孩子,那孩子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反而吃的更慢了,呵呵还有一个更重,也是大多数家长容易忽视的原因,就是平时把孩子娇惯坏了,比如孩子的零食很多,就会把零食当给吃了,到了该吃的时候,反而不吃了,还有就是,有的小一点

四类孩子最易反复感冒

●第一类:“被多吃”的孩子。不少家长就怕孩子饿着,经常把“再吃点儿”“多吃点儿”挂在嘴边,甚至追着孩子。这就可能导致儿童脾胃功能不足,消化不良、蓄积过多内热而诱发感冒。尤其是一些“嘴壮”的孩子,由于积食,更容易反复感冒,这类孩子多属于胃强脾弱,可通过观察口腔发现,孩子一般舌苔厚、有口臭。●第二类:不爱喝水的孩子。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自然爱生病,因此水也是预防和治疗孩子感冒发烧最重

混合养的搭配有哪些呢

在小孩还比较小的时候,母奶和稀都应该作为主食,母奶是小宝宝最主的主食,稀是宝宝慢慢长大以后最主的主食,因此将母奶和稀混合养宝宝是能够让宝宝补充更多的营养成分的,稀和母奶还能够帮助宝宝早一点适应以后的主食,何乐而不为呢?混合养的搭配二:奶粉和肉类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该慢慢地摄入更多的食物,小孩不仅需奶粉补充能量,同时对于一岁多的小孩而言偶尔摄入一些肉类食物也是非常不错的,肉类包括

孩子饮食有哪些不宜的地方

不宜吃得过咸3个月内的新生儿,无需添加辅料让食物变咸。此时他从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盐分已足够身体的正常供需。3个月后宝宝肾功能逐渐健全,可适当吃一点盐。但不宜吃得过咸,长期食物过咸的食物会使人体内水分潴留和心脏排血量增加, 引起肾脏病和高血压。乳饮料不宜替代奶制品现在的小孩对口味的求越来越高,奶粉和纯牛奶味道寡淡,往往不喜欢喝,但是味道五花八门的乳饮料,却是他们的最爱。有家长就干脆拿乳饮料代替牛奶

养不当会导致宝宝厌食

生活中,一旦小孩不爱吃,食欲不好,出现挑食、偏食,家长就认为是缺乏微量元素,尤其是缺锌,甚至给小孩补锌。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养不当才是引起小孩不爱吃的主原因,但常被家长忽视了。养不当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口味单一。小孩天生喜欢尝试各种味道的食物,家长应准备丰富的食物种类和味道,增强孩子的味觉刺激。然而,有的家长给孩子准备的食物种类不多、味道单一,长此以往,造成孩子只愿意接受

宝宝胃口不好怎么办

正常宝宝需培养的良好饮食习惯﹡定点、定时、定量,宝宝吃专心致志4个月以上宝宝就应该开始训练好的饮食习惯了,孩子一顿吃不了150毫升不强迫非吃下去,隔5分钟10分钟的大人就给奶瓶塞到嘴里,这样是不对的,孩子不厌奶就奇怪了,建议一次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只孩子舌头一顶奶瓶,就不再继续给孩子吃了。定点、定时、定量进食会使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在特定环境下,到了就餐时间,大脑就会指挥全身各组织器

怎么给小孩 婴幼儿养知识

头4个月的婴儿主以母乳或奶粉做为主食物,随之就应添加米粉、蔬菜泥、水果泥、蛋黄等泥糊状食品。当孩子长到1岁~1岁半时,这些泥糊状食品逐渐成为主食。2岁后,食物内容应基本接近成人。在添加泥糊状食品的初期就应开始试用小勺养,尽可能不将辅食混入奶中用奶瓶养。小勺养虽然有些费劲,但可以从小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吃。因为,为了能够吃饱,孩子的眼睛会始终盯着小碗和小勺。这种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

妈咪宝宝的错误方法不靠近

一口水蒸蛋居然带走了8个月的宝宝8个月的亮亮一直由奶奶照看,那一天和往常一样辅食,奶奶准备了孙子爱吃的水蒸蛋。可是吃到一半的时候,亮亮不高兴大哭起来,并拒绝吃。奶奶一边哄一边往亮亮嘴里塞东西。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亮亮被呛住了,小脸憋成了紫红色,哭声也渐渐弱下来。奶奶急忙使劲拍打孩子的后背,可孩子依然没有反应。慌了神的奶奶又赶忙给正在上班的儿子和媳妇带了电话,等爸妈把亮亮送到医院的时候,亮亮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