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对肩周炎有好处吗 羌活海风藤方疏风活血
泡脚对肩周炎有好处吗 羌活海风藤方疏风活血
配方:羌活,川芎各20克,海风藤60克,络石藤50克,防风15克,当归10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择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再加水2000毫升煎成药汁,煮沸20分钟后用来泡脚,每次30分钟,每晚1次,7日为一个疗程。
功效:疏风活血,通络止痛,适宜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肩周炎。
海风藤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关节痛、脚气浮肿、有腰膝无力而偏于寒者,常配独活、秦艽、桑枝等,方如蠲痹汤。中风后遗的手足不遂,也可在祛风活络剂中加入海风藤。
2、用于治疗胃脘寒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腹痛泄泻(胃肠炎),用海风藤15g,配救必应9g,水煎服。
用量:9~15g。
处方举例:蠲(juan,读圈)痹汤(《医学心司》):海风藤12g,独活3g,羌活3g,桂心1.5g,当归9g,川芎2.4g,桑枝9g,乳香2.4g,木香2.4g,灸甘草1.5g,水煎服。
注:海风藤的品种比较复杂。全国大部地区使用的海风藤,为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区的胡椒科风藤等数种植物的藤茎。福建省产的海风藤,主要为风藤;还有山蒟和石南藤(均为胡椒科)。浙江产的海风藤,原植物主要为山蒟,少数是毛蒟。这四种藤茎,在药材外形上不易区分,均为扁圆柱形。有些地区则以其中3毫米以下者作石南藤使用。京津销售习惯,用直径在3毫米以上者;3毫米以下者不用。
西北,中南、西南部分地区,以松萝科松萝等数种植物作海风藤。本品在上海又作老君须药用。此外,个别地区尚以木通科植物木通,白木通及木兰科异形南五味子的藤茎作海风藤用,均与上列附录中所说的显著不同,易于区别。
干燥藤茎呈长圆柱形而扁,微弯曲,长15~35~60厘米,直径3~7毫 海风藤(6张)米。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纫向纹理。节膨大,节间长4.5~6~9厘米,节上不定根长短不等。横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才部灰黄色,有许多小孔,射线灰白色,木质部与韧皮部交易处有小洞,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环状,中央有灰褐它髓。质轻而脆,折断时纤维状。气清香,味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治疗肩周炎的贴药有哪些
目前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比较好的药物有王九正黑膏药, 国家治疗肩周炎的专业药物,王九正黑膏药在中国上市以来药力猛 药劲足。
另外,肩凝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肩周炎的膏药。肩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陶氏古帖膏药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陶氏古帖膏药是由鹿茸,蜈蚣,桂枝,羌活,海风藤,牛膝,断续,龙骨,三七,红花,当归,乳香,制川乌,制草乌,丁公藤,麻黄,白芷等70种珍贵药材经过一定比例的配比,主要功效由内到外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活血化瘀,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痛,腰椎痛,骨刺等。
不同类型的肩周炎应该怎样治疗
一、瘀血型肩周炎
症见:多有外伤(扭伤)或手术史,肩关节刺痛,活动障碍,色质淡暗,苔白脉涩。
治则:活血祛瘀,行气通络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鸡血藤、当归、川芎、红花、田七、牛膝、姜黄、羌活、路路通、山甲。
二、风热型肩周炎
症见:肩关节疼痛,灼热感,肩关节活动受限,指压肩关节疼痛明显,伴口干苦,大便秘结,面红,色质红苔红微腻,脉弦。
治则:清热祛湿,行气止痛。
方用四味散加减: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川断、延胡索、地龙、秦艽、桑枝、防己、葛根。
三、风寒型肩周炎
症见:肩关节凝滞疼痛,活动障碍,遇寒痛增,喜热饮,热敷痛减,色质淡苔白脉弦。
治则: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羌活、独活、川木瓜、桑寄生、牛膝、细辛、川断、杜仲、制川乌、当归、防风、威灵仙、桂枝。
肩周炎的食疗方法
芪归炖鸡
材料:童子鸡1只,黄芪30克,当归20克。生姜、盐各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宰杀洗净后备用。将黄芪、当归、生姜洗净后填入鸡腹中,缝好,放入砂锅中。加水、盐各适量。以文火炖2小时。
功效:可以补气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肩周炎、关节炎患者服食。
川乌粥
材料:粳米50克,川乌头5克,姜汁10滴,蜂蜜适量。
做法:将川乌头捣烂后严密成极细粉末。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粥快成时加入川乌末,以文火慢煎,粥成后键入姜汁及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可以祛风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适用于肩周炎风湿寒邪侵袭所致者食用。但需注意,乌头有毒,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
葛根桂枝薏仁汤
材料:粳米60克,葛根。薏苡仁各30克,桂枝15克。盐适量。
做法:将葛根、桂枝用水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30分钟后去渣留汁,再将薏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药汁,用文火慢熬,至米烂熟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可以温经散寒,舒筋通络,适用于肩周炎患者服食。
白芍桃仁粥
材料:粳米60克,白芍20克,桃仁15克。
做法:将白芍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取汁,再将桃仁去皮尖后捣烂如泥,加水研磨成汁,去渣备用。将上述两种汁液和粳米一起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可以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肩周炎晚期淤血阻络者食用。
二藤川芎煮鸡蛋
材料:鸡血藤20克,海风藤15克,川芎10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
做法:将鸡血藤、海风藤、川芎洗净后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后,去渣留汁。然后将红糖加入药汁中,稍煮片刻后将鸡蛋打入,急性煮至鸡蛋煮即可。
功效: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肩周炎患者服食。
肩周炎捡什么中药泡酒 丁公藤酒祛风散寒
丁公藤,桂枝,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脂,乳香,猪牙皂,陈皮,苍术,厚朴,香附,木香,枳壳,山药,黄精,菟丝子,小茴香,苦杏仁,泽泻,五灵脂,晚蚕沙,白酒各适量。以冷浸法制备成药酒,每次口服10-15毫升,每日2-3次。
丁公藤酒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此药酒方适宜于风寒,痰湿,瘀血型肩周炎的治疗。
什么治风湿最好呢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按其主要功用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
(3)除湿蠲痹:苡仁、防己、苍术、萆、蚕沙、木瓜、茯苓、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知母、黄柏、石膏、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
(5)通经活络:莶草、络石藤、忍冬藤、秦艽、松节、伸筋草、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姜黄。
(6)搜风剔络: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恶寒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中医辨证为风热在表者。
②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恶寒微热,中医辨证为风湿在表者。
③三痹汤(《妇人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对于什么治风湿最好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看了以上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今的风湿病患者,一般接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也有很多的朋友进行中医方面的治疗。那么从治疗的角度看,目前中医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所以患者可以尝试接受中医治疗。
什么痛风中药可以来泡脚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 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尿酸过饱和后以微小结晶形式沉积在关节的滑囊、肌腱、软骨以及关节周围组织,局部聚集大量白细胞,在吞噬后受到破坏,并释放出内部的溶酶,破坏周围组织细胞,引起红肿疼痛,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通常治疗痛风的方法可分为中医和西医,其中中医痛风泡脚中药偏方治疗痛风效果很好。
痛风泡脚中药偏方一、羌活、防风、土元、木瓜、伸筋草、川芎、炒艾叶、当归、地龙、五加皮各30克。水煎取汁泡脚,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痛风泡脚中药偏方二、王不留行40克,大黄、海桐皮各30克,红花15克,马钱子、生半夏、艾叶各20克,葱须3根。上药水煎取汁2000毫升泡脚,每日2次,1日1剂,7天为1疗程。
痛风泡脚中药偏方三、桃仁、桂枝、红花各10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淮牛膝、忍冬藤各30克,络石藤15克。上药一起煎水取汁,每晚临睡前泡脚20-30分钟。
以上就是中药泡脚治痛风的偏方,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去治疗。另外,小编提醒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注意休息,注意足部的保暖。大部分通风都是因为洗澡或泡脚后被凉风吹过寒气进入身体导致的,因此要注意洗完澡一定要擦干。
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哪里能治肩周炎呢
肩周炎的药酒
1丹参酒
药物组成:丹参30g,白酒500ml。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血瘀阻络型肩周炎。
用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2狗脊酒
药物组成:狗脊20g,马鞭草12g,杜仲15g,威灵仙10g,牛膝6g,通草12g,川断15g,白酒 1000ml。诸药入白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
功效:强筋壮骨,祛风通络。
主治:肩周炎寒湿凝滞型。
3秦艽木瓜酒
药物组成:秦艽、川乌、草乌、郁金、羌活、川芎各10g,木瓜20g,全蝎2g,透骨草、鸡血藤各30g。苔黄脉数者郁金加至20g,选加徐长卿30g,六月雪15g,忍冬藤20g。将上药浸入60度白酒1000g中,15日后服用。
功效:祛风通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4 思 华 堂 舒肩贴
药物组成:透骨草、络石藤、川芎、秦艽、麝香、当归、细辛、
威灵仙、防风、桂枝、白芷、羌活、麦麸、红花、穿山甲等。
功效:从整体机理上入手,行气活血、滋阴养肾,达到扶正固元、平衡阴阳之效。
主治:肩周炎各型
END
肩周炎的锻炼
提重物旋转疗法肩周炎的锻炼方法
做个沙袋提在手中,沙袋的重量逐渐由轻到重,从1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10公斤。如果自己觉得能够承受还可以再重一点,逐渐加大,上身向前自然弯 曲,肩膀自然下垂,手持沙袋向下旋转画圈摆动,先顺时针转,然后逆时针转,这就叫提重物牵引,起到牵拉肩膀的作用,一天做三四次,一次绕十几、二十几圈。但应注意,重量不应过重,以免引起肩部肌肉的痉挛,也不应引起明显疼痛,否则可能导致外伤。
拉毛巾疗法肩周炎的锻炼方法
拿个长毛巾,两只手各拽一头,分别放在身后,一手在上,一手在下,跟搓澡似地拽它,刚开始可能活动受到一些限制,不要紧,慢慢来,动作可由小到大,每天坚持做几次,肩周炎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别看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办法,可比什么办法都好。
3上肢绕脖子肩周炎的锻炼方法
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没事坐着的时候,将两只胳膊分别从前向后,或从后往前用力做绕脖子的动作。
肩周炎能否治好呢
中医根据肩周炎患者的病因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辩证治疗的方法治疗。
1、风寒侵袭型
患者病程较短,肩部疼痛较轻,仅局限于肩部,多数患者为钝痛或隐痛,或有肢体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此种类型的肩周炎治疗以驱风散寒、通络止痛为主。治疗采用:阂痹汤加减:海风藤15G,羌活、独话、桂枝、秦充、桑枝、当归、川穹、木香、乳香各10G,甘草6G。寒胜者加制川乌、纫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型
患者肩部疼痛常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病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谈胖,苔白腻,脉弦滑[施治]散寒除湿,化疾通络。治疗方法:乌头汤加减:麻黄10 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茂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扩革6G。
3、淤血阻络型
多见于外伤后或久病后出现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16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治疗方法: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场合并加减:当归、丹参、乳香、没药、鸡血藤各15G,桃仁、红花、熟地、川芍、桂枝、白芍各10G,桑枝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