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河北等地。福建所产品质最优,称“建青黛”。秋季采收以上植物的落叶,加水浸泡,至叶腐烂,叶落脱皮时,捞去落叶,加适量石灰乳,充分搅拌至浸液由乌绿色转为深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而成。研细用。
【药性】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寒能清热,咸以入血,故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之效。善治温毒发斑,常与生地、生石膏、栀子等药同用,如青黛石膏汤(《通俗伤寒论》);若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常与生地、牡丹皮、白茅根等药同用。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用治热毒炽盛,咽喉肿痛,喉痹者,常与板蓝根、甘草同用;若口舌生疮,多与冰片同用,撒敷患处;用治火毒疮疡,痄腮肿痛,可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青金散(《普济方》)。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本品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故主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常与海蛤粉同用,如黛蛤散(《卫生鸿宝》)。若肺热咳嗽,痰黄而稠者,可配海浮石、瓜蒌仁、川贝母等同用,如青黛海石丸(《证因脉治》)。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本品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用治暑热惊痫,常与甘草、滑石同用,如碧玉散(《宣明论方》);用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钩藤、牛黄等同用,如凉惊丸(《小儿药证直诀》)。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大青叶为菘蓝叶;板蓝根为菘蓝或马蓝的根;青黛为马蓝、蓼蓝或菘蓝的茎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未。三者大体同出一源,功效亦相近,皆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作用。相比较而言,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板蓝根解毒利咽效著;青黛清肝定惊功胜。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靛蓝,靛玉红,靛棕,靛黄,鞣酸,β-谷甾醇,蛋白质和大量无机盐。
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抗癌作用,其有效成分靛玉红,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抗菌作用。靛蓝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青黛可用于多种疾病,如:用青黛粉15g,以大黄水煎液冲洗后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15例,均获痊愈(国医论坛1997,4:27);用青黛、冰片、沉香等研末混合,蜂蜜调匀,置舌根部以唾液徐徐咽下,缓解食道贲门癌梗阻51例,46例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江苏中医,1996,2:20);用青黛与白矾以6:1之比例组方,炼蜜为丸,口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4例,临床效果显著,且未见毒副反应(新中医2000,3:41)。此外,青黛尚可治疗间接胆红素增高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癫痫、鼻前庭炎、消化道出血、褥疮、睾丸炎、肛门湿疹以及老年性阴道炎等。
4.不良反应:靛玉红可引起强烈腹泻和便血。
【古籍摘要】
1.《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2.《本经逢原》:“青黛,泻肝胆,散郁火,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宝宝湿疹脱皮干燥涂点什么好 青黛枯矾膏涂抹
配方:青黛60g,枯矾15g,川柏60g,冰片5g,滑石l20g,炉甘石90g,煅石膏120g.
用法:上药研细末过200目筛密封装瓶中备用,创面干燥者加凡士林涂搽患处。
功效:青黛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枯矾含硫酸铝钾可抗菌收敛止血;炉甘石解毒敛疮,可抑菌止痒,收湿敛疮,冰片清热防腐止痛;滑石利湿;黄柏清湿热泻火毒,有抗菌、消炎作用;煅石膏有很强收敛作用,减少分泌渗出,促进疮面愈合。对于湿疹干燥脱皮有一定的疗效。
青黛粉的功效与作用 青黛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青黛含靛玉红、靛蓝、青黛酮、异靛、色胺酮、黄酮甙、β-谷甾醇等成分。
1.青黛中靛玉红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靛玉红对异常增生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有作用,但不引起骨髓抑制,其作用机制尚有待研究。
2.青黛中靛蓝有减轻四氯化碳中毒后肝脏损伤的作用。外对炭疽杆菌、肺炎球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青黛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1、凡阴虚无热及中寒者禁用。
2、女性经期不宜服用,否则可能导致月经紊乱。
3、脾胃虚弱者不可多用。
4、孕妇慎用,怀孕时服用青黛对胎儿的健康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需食用,应遵医嘱。
你知道青黛有哪些新用法
青黛为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蓝、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蓼蓝、十字花科两年生草本菘蓝、草大青之叶经浸泡加石灰水后提取的干燥色素。其色青蓝,粉质细腻如黛,可作画工着色之染料,也做药用,故名青黛。性味咸,寒,归肝、肺经,功同大青叶,有清肝泻火、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效。内服、外用均可,广泛用于临床。现将青黛外治新用介绍如下:
治带状疱疹:青黛10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溃破处直接撒入药粉。每日涂药一次。
治湿疹:青黛10克,与红霉素软膏调匀,涂于患处,每日3次。
治尿布性皮炎:将患处洗净,外撒青黛适量,每日3~5次。
治新生儿脐炎:青黛适量,外敷于脐部,用纱布固定,每日两次。
治口腔溃疡:青黛、五倍子、冰片按5∶3∶1的比例研极细末。应用时可外吹于口腔溃疡处,或香油调敷外涂之,每日3~5次,用药3~10天。
治牙龈炎:青黛2克,芦荟6克,共研极细末,将药粉擦敷患处。用药5天即可肿消痛止。
抗癌中草药青黛有哪些功效
为大青叶的茎叶经水浸,石灰等处理所制得的色素。味咸,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肝经实火,主治肝火犯肺之咳嗽咯血及小儿惊风痉挛等证。
[成分药理]
青黛含靛蓝5%~8%、靛玉红0.1%以及靛棕、靛黄、鞣酸、β谷甾醇、蛋白质和大量无机盐。
动物实验表明,靛玉红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对肺癌的抑制率为43%左右;对小鼠乳腺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慢性粒细白血病患者长期大量服用靛玉红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均能随症情的好转恢复到正常水平,原来体液免疫低下的病人服用靛玉红后亦可恢复正常。还可使慢粒病人血液中CAMP的含量随治疗显效而上升,达缓解期时接近正常。
[现代应用]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内科等报道,初用中成药“当归芦荟丸”治疗慢粒获得成效;经反复临床筛选发现有效组成药为青黛,后者的疗效有显著提高。用青黛成人每次口服6~12g,每日3次,连续服用1月至半年以上。治疗22例慢粒患者,其中完全缓解4 例;部分缓解4例;进一步11例;无效3例。或用靛玉红片150~20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用药1月至半年以上,治疗慢粒患者314例,总缓解率为 59.87%;总有效率为87.26%。初治患者的疗效优于复治,达最佳疗效的平均剂量初治为14.16g,复治为10.43g。绝大部分患者用药1周后自觉症状好转,如乏力、头晕、腹部饱胀、多汗等症状减轻,体重增加。多数患者用药后半月至1月血象改善,肝、脾缩小。但剂量增大至200mg以上者疗效并不提高。周氏用青黛9份,雄黄1份,研末混匀装胶囊,或以熟地为赋型剂做成片剂(每片含0.3g)口服,治疗慢粒25例,结果,完全缓解18例,占72%;部分缓解 7例,占28%。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慢粒的药物。
2.恶性肿瘤
谢斌午报道口服青黛片或青黛粉,并同时外敷青黛于包块部位,配合化疗、放疗治疗恶性肿瘤231例,结果发现青黛可降低甚至消除因放疗、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可减少放射剂量,缩短疗程,局部外敷能镇痛,并促进肿块变软,变小,甚至消散,尤其对鼻咽癌颈淋巴转移的效果较好。
3.胰腺癌
段凤舞报道用青黛、明矾、雄黄、乳香、没药各60g,冰片10g,血竭30g,共研细粉,以醋或猪胆汁各半调成糊状外敷,每次30~60g,每日1次,可使胰腺癌的剧痛消失,止痛达8小时。
[毒副反应]
部分病人服用青黛后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稀便等不良反应。靛玉红服用后主要产生胃肠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其次为骨髓抑制引起血小板下降。少数患者可有肝功受损。
青黛粉的功效与作用 抗肿瘤
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合成靛玉红对肉瘤的活性及试用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疗效,皆与天然品相似。
青黛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大家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都是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益处的,青黛石膏汤这种方剂也不例外,那么青黛石膏汤有什么样神奇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青黛4.5克 鲜生地60克(捣汁)生石膏24克 升麻2克 黄芩6克 焦栀子9克 葱头3枚
【功能主治】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看了上文对青黛石膏汤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青黛药理作用
【抗肿瘤】
青黛成分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连续7天,对大鼠癌W256实体瘤有抑制,1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180(S180)有抑制作用。靛玉红50m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骨髓白细胞急骤减少,电镜观察有大量变性坏死细胞,而且均属幼稚粒细胞,都是以肿胀、溶解性坏死方式时进行的,细胞质、细胞核都有明显破坏。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连续3-5天,对(3H-TdR)掺入大鼠W256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的抑制率为46%,但不抑制3H-尿嘧啶核苷(3H-UR)掺入瘤组织的核糖核酸(RNA)和3H-苯丙氨酸掺入瘤组织的蛋白质。体外试验,靛玉红在低于3×10(-6)mol/L浓度,对大鼠W256、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HepA)均能抑制3H-TdR的掺入癌细胞,而对再生肝细胞抑制作用很小,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均无影响。靛玉红4μg/ml浓度对TdR掺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急粒TdR的掺入抑制更强,说明靛玉红对DNA合成更活跃的增殖细胞具有更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TdR掺入幼稚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
【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抑菌作用】
色胺酮经抗真菌试验,为抗皮肤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
青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清热解毒
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多用治疗热毒炽盛、咽喉肿痛、咽痛口疮、火毒疮疡等症,用的时候常与板蓝根、甘草同用,若口舌生疮,多与冰片同用,撒敷患处,若用来治火毒疮疡、痄腮肿痛,可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
青黛的药理作用
1、抗肿瘤:青黛成分靛玉红 200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连续7天,对大鼠癌W256实体瘤有抑制,1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180(S180)有抑制作用。靛玉红50m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骨髓白细胞急骤减少,电镜观察有大量变性坏死细胞,而且均属幼稚粒细胞,都是以肿胀、溶解性坏死方式时进行的,细胞质、细胞核都有明显破坏。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连续3-5天,对(3H- TdR)掺入大鼠W256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的抑制率为46%,但不抑制3H-尿嘧啶核苷(3H-UR)掺入瘤组织的核糖核酸(RNA)和3H-苯丙氨酸掺入瘤组织的蛋白质。体外试验,靛玉红在低于3×10(-6)mol/L浓度,对大鼠W256、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HepA)均能抑制 3H-TdR的掺入癌细胞,而对再生肝细胞抑制作用很小,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均无影响。靛玉红4μg/ml浓度对 TdR掺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急粒TdR的掺入抑制更强,说明靛玉红对DNA合成更活跃的增殖细胞具有更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TdR掺入幼稚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
2、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3、抑菌作用:色胺酮经抗真菌试验,为抗皮肤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
治带状疱疹的小偏方
方药组成:青黛50克,鸡蛋3枚(取蛋清)。将青黛用蛋清调匀涂抹患处,每日3次,一般3天左右即可明显见效。
典型病例:龚某,女,38岁,右侧面颊部蔟生水疱,剧烈疼痛,即用青黛膏涂抹而痛止。但患者觉青黛膏涂抹面部有碍观瞻,即用清水清洗之。是夜疼痛加剧,疱疹向颈项部扩展,次日来诊: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肝泻火,予以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外涂青黛膏,3日而愈。
青黛为马鞭科植物路边青,十字花科植物菘兰等的加工品,性味咸寒,归肝、脾、胃经。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见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黛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辅以蛋清寒凉清热,二药调合外用,疗效显著。
提醒大家,引起带状疱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和锻炼,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锻炼比较少,喜欢坐着,所以出现治带状疱疹以年老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