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七步手法4分钟退高烧
中医七步手法4分钟退高烧
4分钟退高烧,确实可以,你听的一点没错。
如何做到?
1、云门穴,中府穴:轻轻按揉,按开这2个穴位。
2、檀中穴:按揉檀中穴,按开任脉,阳脉自然通。
3、小肚子:轻轻的揉一揉,捏一捏,提升带脉约束力,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4、督脉:整个背部,轻轻拍打,按揉,通气血。
上面4点做完后,四肢温度基本上就没了。
5、肺经:手太阴肺经轻轻拍打,轻轻的锤,艾灸都可以。抓住两手,两边揉揉,玩耍一样,瘀在体内的热自然就有通路出来了。
此操作后,躯干,四肢,背部,腹部基本就OK了。
6、大椎:手搓热后按摩,1分钟左右,小孩会出汗。
7、此时基本烧退完。如果头部还有部分热,可以借助艾条,在大椎上1-2cm处烤一下。
这些操作都很简单,就像和孩子玩耍一样,在不自觉中,帮孩子快速退高烧。
其实,用手法退高烧真的不难,只要你明白高烧的原理,手法退烧就真的是手到烧退!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发汗退热法
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
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热者寒之法
中医退烧我们可以使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发烧我们主要见到的就是四大症状,例如高热不退,发烧口渴的时候喜欢喝冷饮,出汗比较明显等症状,这些就是高烧症状,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热法,我们可以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也可以用甘寒退热法。若果有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口干舌燥等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滋阴清热法
我们可以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患者阴虚发热的症状。该症状主要适合胸口发热,手脚发热,发烧的时候烦躁不安,夜间睡觉经常出汗,体型偏瘦的患者。也经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肿瘤等症状。这中发烧症状不能使用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应该用滋阴清热,可以使用地黄丸来治疗,也可以按摩三阴交叉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多吃一些藕片、水果等食物。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发汗退热法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热者寒之法中医退烧我们可以使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发烧我们主要见到的就是四大症状,例如高热不退,发烧口渴的时候喜欢喝冷饮,出汗比较明显等症状,这些就是高烧症状,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热法,我们可以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也可以用甘寒退热法。若果有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口干舌燥等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通腑泄热法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滋阴清热法我们可以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患者阴虚发热的症状。该症状主要适合胸口发热,手脚发热,发烧的时候烦躁不安,夜间睡觉经常出汗,体型偏瘦的患者。也经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肿瘤等症状。这中发烧症状不能使用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应该用滋阴清热,可以使用地黄丸来治疗,也可以按摩三阴交叉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多吃一些藕片、水果等食物。
洗手消毒用什么 如何正确洗手
洗手需要按照七步法: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第二步,手心对手背交叉相叠搓洗;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搓洗;第七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转动搓洗。
宝宝高烧40度怎么办 就医退烧
宝宝高烧40度时,尽快入院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如果吃完烧还没有退,6小时后可以再吃一次,24小时内不可超过3次。用药后往往大量出汗,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以免脱水。千万不要频繁、过量使用退热药。
小儿推拿退烧手法 第七步:拿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可与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拿捏小儿后发际两侧的凹陷处风池穴5-10次。
功效:拿风池穴能够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多可以用来治疗发完头痛发烧等症状。
怎样发现胎位异常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触摸宫底部,估计胎儿大小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且有浮球感,若为臀部则大且软且形状略不规则。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触到平坦饱满的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的朝向。凹凸不平的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可感到胎儿肢体活动。
第三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趾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判断先露部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若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链接入盆;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推动。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往下深按;进一步确诊胎先露及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发高烧怎么办 刺血退高烧
十宣穴位于手指指尖处,一个十个穴位,=十宣穴点刺出血具有开窍泄热的作用,须在专业医生操作下,将每个穴位用三棱针点刺后挤出数滴血液即可达到退热的效果。对于高热长期不退的人群治疗效果明显。
中医三大退烧法
1、热者寒之法
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四大”症状,即表现为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症状,就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如见高烧不退,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2、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3、滋阴清热法
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有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此时不能应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该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还可按摩照海、太溪、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多吃鲜藕、菱角、鸭梨等食物。
婴幼儿发烧不宜敷冰枕的原因
小朋友发烧切忌使用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幼儿更是忌用冰敷或睡冰枕,以免引发抽筋。发烧是民众经常碰到的问题,所谓的发烧,是指体温(通常指口温)超过摄氏三十七点五度。不过,因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以抚摸前额温度,判断是否发烧,这其实不是正确的方法,最好还是使用体温计测量。
测量体温的正确步骤,若是利用水银温度计,使用前,先握住体温计水银泡的另一端,将水银柱用力甩至三十五℃以下,再以七十五%酒精棉消毒后,若是要测量口温,则需将水银端置于舌下,紧闭嘴巴测量三分钟;量腋温则是要将水银端紧紧包覆于腋下,不要让水银端与空气接触,测量五分钟;肛温则要将肛温计抹上婴儿油或凡士林后,再插入肛门二至三公分,约测量一至二分钟即可。
一般而言,人体的体温中,肛温会高于口温零点五度,而口温又高于腋温零点五度。
电子体温计的测量方法与水银温度计类似,测量时,只需按下开关即可,使用耳温枪时,只要将耳朵轻轻向上、向后拉,再将耳温枪的探头对准中耳鼓膜,待探头和耳道密合,再按下开关测量。
发烧的处理最重要是观察有没有其它急性病征,并进一步检查后,再安排治疗计画。
以下介绍发烧之居家可先处理方法:
维持良好的环境空气流通,适度减少衣物,帮助身体散热。
多摄取水份可防止脱水,也有助于排汗散热。
看过医师后,可以按照医嘱,正确使用退烧药,但千万不能过量。
高烧超过三十八点五度,在使用退烧药后,可用温水擦拭身体,但勿浸浴。
小儿发烧切忌自行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免引发雷氏症候群。
幼儿高烧时,勿以冰敷额头或睡冰枕,避免急速降低体温,引发抽筋及造成血液循环不良。
手足口发烧是好事坏事 手足口高烧39度怎么办
当孩子发烧在39度时,我们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观察,看孩子是否还伴有其他紧急病情,然后在医生的诊断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再采取相关的退烧方法进行降温,缓解幼儿不适。
孩子发烧体温过高,身体会极度缺水。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喝温开水,让水来调节体温,帮助孩子发汗,喝水既有退烧的功效还可以补充孩子体内的水分,防止虚脱。
及时增减衣被,不能捂得过厚,包得过严,否则会造成机体调节能力差,抵抗力低下。要确保室内空气良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必要时可利用空气加湿器调节湿度。
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和手脚都很烫,就说明需要散热。这时除了给孩子少穿衣服外,还需要用温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腋下、脖子、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帮助孩子身体散热,一直擦拭到体温降下来为止。
若孩子在发烧期间精神状态还比较好的话,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帮助散热。注意,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防止孩子身体不佳虚脱,洗完澡要赶紧给孩子穿衣,不要着凉。
发烧时用毛巾冷敷是家长们比较常用的方法,将毛巾在水里浸湿后,拧干折叠放在孩子的前额上,每五分钟更换一次。注意,毛巾不可拧得太干,只要不滴水就行;水温不可太凉,一般在20—30度为宜。
如果孩子体温不是太高,精神状态也不错,还可以下地活动,家长可以用退热贴直接粘在孩子额头上,起到降温的作用。退热贴可直接敷贴于额头或太阳穴,也可敷贴于颈部大椎穴。一天一至三次,每贴可持续使用四小时。
第1步: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推50一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1。
第2步: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呈一横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 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1。
图1
第3步: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
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一100次。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一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力。如下图2。
第4步:揉耳后高骨50次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六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揉30~ 5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2。
图2
第5步:清天河水3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推300一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如图所示。
当手足口病的孩子发烧39度,精神有些不大好,用上述物理退烧方式不大管用,降温不明显时,可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酌情服用一些退烧药,一般30分钟—1小时左右可见到退烧效果。
中医退烧有四法
一、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二、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三、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发汗退热法
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2、升散退热法
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四、滋阴清热法
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有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此时不能应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该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
丰胸操做法
第一步,双手手掌交叠在一起,放在一侧胸部的下方,做托起的动作。
第二步,双手拍打胸部,以打出声响为止。
第三步,双手合十,放在胸前的位置,前臂保持与地面平行。
第四步,双手慢慢往上举高,至头顶上方,双手保持合十状。
第五步,手臂放下,往左右方平行移动。
第六步,以上-下-左-右的顺序重复做5分钟。
第七步,挺胸收腹,右手自然垂下,左手弯曲,放在脑后。
第八步,右手弯曲,在一侧胸部做环绕按摩,然后换边进行。
藿香正气水滴肚脐眼可以退烧吗 孩子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1)多给患儿喝水
孩子发烧体温过高,身体会极度缺水。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喝温开水,让水来调节体温,帮助孩子发汗,喝水既有退烧的功效还可以补充孩子体内的水分,防止虚脱。
(2)及时增减衣物、多通风
及时增减衣被,不能捂得过厚,包得过严,否则会造成机体调节能力差,抵抗力低下。要确保室内空气良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必要时可利用空气加湿器调节湿度。
(3)用温水擦拭全身
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和手脚都很烫,就说明需要散热。这时除了给孩子少穿衣服外,还需要用温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腋下、脖子、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帮助孩子身体散热,一直擦拭到体温降下来为止。
(4)给孩子洗温水澡
若孩子在发烧期间精神状态还比较好的话,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帮助散热。注意,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防止孩子身体不佳虚脱,洗完澡要赶紧给孩子穿衣,不要着凉。
(5)毛巾冷敷头部
发烧时用毛巾冷敷是家长们比较常用的方法,将毛巾在水里浸湿后,拧干折叠放在孩子的前额上,每五分钟更换一次。注意,毛巾不可拧得太干,只要不滴水就行;水温不可太凉,一般在20—30度为宜。
(6)额头贴退热贴
如果孩子体温不是太高,精神状态也不错,还可以下地活动,家长可以用退热贴直接粘在孩子额头上,起到降温的作用。退热贴可直接敷贴于额头或太阳穴,也可敷贴于颈部大椎穴。一天一至三次,每贴可持续使用四小时。
(7)小儿推拿退烧
第1步: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推50一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1。
第2步: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呈一横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 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1。
图1
第3步: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
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一100次。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一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力。如下图2。
第4步:揉耳后高骨50次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六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揉30~ 5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2。
图2
第5步:清天河水3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推300一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如图所示。
发烧也不一定是坏事,有的时候发烧是对人体外界病毒、毒素入侵的正常反应,就像眼睛进了沙子会流眼泪把沙子冲出一样,但这个发烧温度最大在38℃左右,一旦体温超过39℃或者高烧不退,这时候就必须送医院检查了,这样的高烧可能对人体本身产生损害。需要及时就医诊断,用药并留观,以防烧及脑部和心脏等器官。
备注
不可自行随意服用退烧药,需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酌情服用退烧药,通常30分钟—1小时左右可见到退烧效果。
规范洗手有几个步骤
总共有七步,具步骤如下:
第一步:掌心搓掌心
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指交结掌心搓掌心
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手指交结掌心搓手背两手交换
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双手互握互擦指背
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手腕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
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