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推拿多久退烧 小儿发烧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发烧推拿多久退烧 小儿发烧推拿常用手法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肚,在穴位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推50-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推拿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力。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揉30-50次。
推拿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在穴位上直线推动;推300-500次。
推拿要领:用力宜均匀柔和,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小儿发烧的推拿手法 潮热推拿手法
治则:调达气机,清脏腑热。
推拿处方 :推三关,退六腑,推心经,运内八卦,分阴阳,掐十王,捞明月,运斗肘。
推拿方义: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运斗肘,以开腠理,解肌热;推心经,运内八卦,分阴阳,滋阴液,以清除五心之余热;掐十王,以清热醒神。
小儿发烧推拿多久退烧 内伤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壮热,口干多饮,喜冷,烦躁不安,啼闹不眠,面红唇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洪大,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清气泻热,养阴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火,肝木,板门,天河水,大肠,退六腑,揉内劳,打马过天河,揉小天心,清天柱骨,揉涌泉。
推拿原理:清心火,肝木,退六腑用以清泄肺脏积热;清天河水,清天柱骨,用以清泄气分炽热;打马过天河,清板门,用以养阴生津;清大肠,揉涌泉,用以引热下行,釜底抽薪;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主证:暮夜发热,或热甚,手足心热,夜卧不安你,啼闹不眠,兼见腹胀拒按,少食或不食,嗳腐吞酸,或有呕泻酸臭,食物残渣,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积导滞,清泄积热。
推拿处方:清板门,大肠,小肠,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补脾土, 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小天心,分手阴阳,下推七节,揉天枢,拿足三里。
推拿原理:清板门,补脾土, 揉天枢,拿足三里,用以健脾胃,促运化,推四横纹,运内八卦,用以疏气机,调升降,消积滞;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用以清泄积热;清小肠,大肠,下推七节,用以导致通腑,利尿泻热;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主证:午后,夜间潮热,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口干唇燥,烦躁啼闹,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补肾水,脾土,揉肾顶,内劳,小天心,清胃经,心火,天河水,小肠,退六腑,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分手阴阳,揉涌泉
推拿原理:补肾水,脾土,清胃经,揉内劳,肾顶,打马过天河滋阴补液;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虚热,降虚火;清小肠,揉涌泉以引热下行,引火归元;清心经,揉小天心,分手阴阳以清心安神。
小儿发烧推拿图解手法 外感发热推拿手法
主症:发热汗出,鼻流浊涕,喷嚏,咽喉红或肿,口感,唇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宣肺解表。
推拿处方:分推坎宫,上推天门,柔耳后高骨,掐风池,清肺经,清天河水,逆运太阳,推六腑,掐揉少商,拿合谷。
推拿原理:分推坎功,逆运太阳,上推天门,耳后高骨,用以疏风解表,清肺经,天河书,退六腑,用以宣肺清热;掐揉少商,拿合谷,清板门,用以清利咽喉。
主证:发热无汗,鼻塞清涕,蜷卧怕冷,唇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青红。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推拿处方:上推天门,分推坎宫,逆运太阳,黄蜂入洞,掐风池,泻肺经,上推三关,揉二扇门,一窝风。
推拿原理:上推天门,分推坎宫,逆运太阳,掐风池,用以疏风解表;推三关,揉二扇门,一窝风,用以发汗散寒;泻肺经,黄蜂入洞,用以宣肺通窍。
推拿有助治疗宝宝发烧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开天门100次、推坎宫100次、揉太阳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图解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位置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功用 开窍、醒神。 要领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发烧了,竟可以用推拿退烧,并且简简单单用六步,就可以轻轻松松给小儿退烧。
一、开天门100次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4、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二、推坎宫100次
1、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三、运太阳100次
1、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3、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功用:开窍、醒神。
5、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四、清肺经200次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4、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五、清天河水200次
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4、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六、退六腑200次
1、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4、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宝宝发烧中医巧推拿
发烧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宝宝从小到大,都会有发烧的时候,4岁以下的宝宝在一年里,平均会发烧6~9次。
其实,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都很少超过41℃,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也就是家长所担心的“烧坏脑子”。因此,小宝宝发烧并不可怕,只要体温在38.5℃以下,不必急着去医院,但是由于小儿发热的变化较成人更为迅速,热势剧增,常可引起喘促、昏迷、惊厥等,所以高于38.5℃时就应该迅速就医了。
发烧的3个原因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很容易化热。在气候突变、冷热失常及炎热的夏季,小儿冷热自我调节力弱,易为外邪所侵犯,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引起发热。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3大类:
1。外在因素
小儿的体温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等。
2。内在因素
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3。其他因素
如预防接种,包括接种麻疹、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疫苗后的反应。
6种退烧推拿方法
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开天门100次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