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心衰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无缘咳嗽、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及呼吸困难等。一般会在5年后死亡。
心力衰竭最典型的症状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端坐呼吸、咳嗽并伴大量白色绒粉红色泡沫痰、食欲降低、双下肢浮肿等。此外,有风湿性心脏病、得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患者等,在炎夏到来时更要提高警惕,需定期对自己的心脏进行检查。
夏季天气热,人体为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多分布在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使心脑细胞损伤和坏死增加,加重病情。再有,闷热的天气,患者易急躁,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另外夏天燥热的天气,也使睡眠质量大打折扣。这些都易使心脏‘脆弱’者在夏季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病最终的结果,为心血管病最常见的死因,病死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心力衰竭的表现并不典型,有的患者会在进行较为剧烈的活动时出现气短,上楼时胸闷、气短,休息后即可缓解。有的晚上入睡后憋气及胸闷,需用好几个枕头垫高才舒服,每晚双下肢浮肿、疲乏无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可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它是目前诊断心力衰竭最准确、最简便、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还有一些隐性心力衰竭者自己并末感觉特别异样,如不是心脏超声等检查表明其心脏增大、功能减弱,这些患者几乎与最佳的治疗时期擦肩而过。
心衰的主要特点
1、精神症状突出
心脏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心力衰竭就是心脏出现问题了。心衰时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滞等。这与心衰时心脏排血减少,脑细胞缺氧有关。
2、心衰症状易被掩盖
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影响,造成病情复杂化,症状多样性,掩盖心衰症状。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率与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心率过快或心律不齐,以及呈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就要虑及心衰,及时去看医生。
3、夜尿增多
夜尿增多是因为白天活动增多,回心血量相对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量减少,故而尿量减少;但到了晚上,老年人卧床休息,回心血量相对增加,心输出量增多,从而引起夜尿增多,成为心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4、出现消化道症状
心衰往往伴有内脏瘀血,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者可致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
中医治疗心衰的方法有哪些
[方一]
葶苈子10---20克,大枣5--10枚。水煎,1日分2--3次服,每日1剂。
本方尤适用于心急气喘,略吐痰涎者。
[方二]
人参、三七、檀香若干克。将3药等分为末,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本方适用于气虚血滞所致的心力衰竭。
[方三]
黄芪20克,人参10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丹参12克。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四]
赤小豆90克、鲤鱼300---500克。煲炖,熟烂后服食,1日数次。
[方五]
黄芪30--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量,陈皮末1克。先将黄苠浓煎取汁,再人粳米、红糖同煮,待粥成时调人陈皮未少许,稍沸即可,早晚温热分服。
[方六]
党参(或人参)10克,炙甘草9克,麦冬、玉竹各10克,五味子、白芍各9克,丹参、赤芍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每一种方法所对应的心衰症状也不同,为了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希望患者要在医生的监督下服药,千万不要自行熬药服用。此外,当发现心衰症状加重时,一定要做好到医院复查的准备。
干咳或许是左心衰征兆
心脏病也会引起咳嗽
心衰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左心衰早期主要表现为频繁咳嗽(多为干咳)、胸闷、气短,活动后尤其明显,这种咳嗽在临床上被称为“心源性咳嗽”。
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患有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故当左心衰以呼吸道症状(心源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时,常被误认为是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
心源性咳嗽与体位关系密切,卧位时症状加重,坐位时症状减轻,且常在夜间发作。除合并感染外,心源性咳嗽一般无发热或脓痰,抗生素疗效不明显。
7大特征帮助识别心衰
1.稍活动或劳动,即感心慌、胸闷、气促。
2.尿量减少,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若无肾脏疾患,多提示心脏功能已处于失代偿状态。
3.夜间突然憋醒,或伴有呼吸急促或喘息,坐起来后症状很快消失。
4.不能完全平卧,平卧后即感到胸闷气短,需垫高枕头或取半卧位才舒适。出现这些症状时,说明心衰症状已进一步加重。
5.咳嗽、咯少量白痰。当发生急性左心衰时,主要表现为咯大量白色泡沫或洗肉水样痰,并伴有口唇或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喘息等。
6.心衰发生以后,因大脑供血不足,不少老年病人会出现精神症状,如心情烦躁、焦虑、恐惧、嗜睡等。
7.当病人发生右心衰或全心(左、右心功能不全)衰时,因全身静脉回流不畅,会出现颈部血管(静脉)明显充盈或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或全身水肿等静脉淤血症状。此时,病人可能感觉不适症状较以前有所好转,但实际上却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左心衰急救策略:
当病人发生急性左心衰时,家属在拨打120急救电话后,可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减轻心衰症状:1.取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缓解呼吸困难;2.若家里配备氧气,可立即给病人吸氧;3.让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4.若病人有焦虑或烦躁症状,应给予适当安慰。若有可能,可给予少量镇静剂。
左心衰的症状和容易和呼吸道疾病混淆,老人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顽固性心力衰竭如何治疗
由于心脏外科手术纠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瓣膜病和冠心病的进展,目前难治性心力衰竭主要以下列病人多见: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伴有多发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乳头肌功能不全。②心肌病病人,尤其是扩张型心肌病病人。③严重或恶性高血压心脏病病人,常伴随伴有严重的肾或脑血管病变及风湿性多瓣膜病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④失去手术时机的心血管病变,病程逐渐恶化。
1.利尿药 应根据心衰的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血压及水电解质水平等,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停药、调换药物、调整剂量、联合使用两种利尿剂等方式,仍有望争取心衰症状的改善,必须及时补钾、镁并监测血压以及心衰症状体征变化,老年患者尤其还应注意利尿过度而诱发栓塞性血管并发症,如脑梗死等。
2.洋地黄 难治性心衰患者对洋地黄毒性的敏感性增加,不宜寻求增加洋地黄用量以提高难治性心衰的疗效。有研究表明,中等剂量以上地高辛用量不比小剂量地高辛得到的血流动力学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高,而前者引起的地高辛不良反应和中毒发生率却明显增加。即使对于快速房颤的心衰患者地高辛用量亦不宜超过0.375mg/d。心衰性胃肠淤血严重,可能存在地高辛吸收障碍或服用地高辛困难时,可考虑改用静脉注射。
3.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应参考心衰时的血压及有无明显的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130~150/min)和其他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频发期前收缩、非窦性心动过速等)。有心动过速及其他明显快速心律失常时此类药物不宜使用。若需采用,则首选多巴酚丁胺,成人1~5μg/(kg·min)间断静脉滴注,l~2次/d,可连续使用1周,或持续静脉滴注24~48h,不宜超过72h,间隔2~3天可重复进行治疗。整个疗程不宜超过2周。若低血压明显或并存肾功能减退时宜选用多巴胺。心衰患者使用后可显著降低血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肾素活性及醛固酮含量和活性,从而改善心衰症状,并能使患者的运动耐力增强。该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欧洲一些国家试用,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通常成人50~100mg口服,1~3次/d,主张短期使用。新近结束的PRIMEⅡ研究显示,中长期服用异波帕胺的严重心衰患者较安慰剂对照组的死亡率增加,选用时应当谨慎。
老年人熟睡憋气原因
有些老年人会在熟睡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出现短暂的心慌、气短等症状。但因为不适症状时间较短,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去医院。其实,这种夜间发作的心悸、气短、胸闷和咳嗽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早期较常见的症状。老年人常伴有心肌退行性变性、心功能代偿能力差等特点,因此更易发生心力衰竭。
睡到半夜就会突然憋醒,还伴有心慌、气短和咳嗽等症状,但站起来在房间内走动一下,做几次深呼吸,症状就会缓解。
如果患者在家中出现上述心衰症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心源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时,常被误认为是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因为左心衰竭与支气管哮喘均可出现夜间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虽然这两者的表现都是“喘”,但抢救的方法和原则截然不同。左心衰竭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平卧会使呼吸困难加重,而坐起时能够缓解呼吸困难。其原因是坐起时血液流到下垂部位,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前负荷降低,故心衰症状缓解。而支气管哮喘是由于可逆性气道阻塞,无论何种体位均不能缓解症状。
如确定病人为急性心衰,切忌使用哮喘病人常用的各种止喘气雾剂和平喘药,因为药不对症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增加患者猝死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给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异山梨酯及卡托普利等药物;让病人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上身前倾;尽力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家中如有吸氧条件可立即给病人吸氧,氧气最好能经过湿化瓶再入鼻腔,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
心衰急救时莫把心衰发作当哮喘
心衰大多由心脏病引起
心脏功能分为四级,当心衰发展到三级、四级时,目前的死亡率基本达到了50%,十分令人痛心。专家说,急性心力衰竭在我国大部分因心脏病引起,如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大面积心梗等。此外,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不好也会引起其发作。而心衰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级施治,并且此种评估应多次和动态进行,以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做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射线检查、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心衰标志物的浓度等,依病情变化作出评估。
心衰症状多为水肿不能平卧
要想预防急性心衰的发作,一定要控制好各种基础疾病,并且定期体检、延缓病情发展。
急性心衰发作时,心脏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主要症状有气短、呼吸困难、咳嗽、水肿、入睡困难,甚至不能平卧。心衰发作与很多日常诱因有关,如感冒、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情绪波动、暴饮暴食等,此外,输液过量、过快也会导致心衰发作。约有80%~9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衰是由上述因素诱发的。如果能认真控制这些诱发因素,可大大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
莫把心衰发作当哮喘
很多患者发病时无法准确判断呼吸困难是急性心衰还是支气管哮喘。因为两者表现类似,很容易被混淆。
专家介绍,两种病发病时都会“喘”,所以要搞清楚患者的喘与体位是何种关系。心衰的“喘”常在睡眠中突然憋醒后发生,平卧时会使哮喘明显加剧,端坐位时则减轻。而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加重或缓解与体位改变的关系不明显。如果是急性心衰发作,千万不能使用各种平喘药,这些药可能加重心衰症状,甚至增加病人猝死的风险。
抢救时应采取坐位
如果心衰发作,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急救,而在此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体位十分关键。
专家提醒,心衰发作时患者千万不能躺下,一定要采取坐位,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这种姿势能有效地减少静脉系统的血液向心脏回流,减轻心脏的负担,并可使较轻的心衰症状自然缓解。
有条件的最好立即进行吸氧。吸氧时最好先将湿化瓶中的水倒出,然后兑入适宜浓度的酒精,这种酒精滤过式的吸氧对于急性心衰有不错的辅助效果。在急救用药方面,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并应马上前往医院急救。
急性心衰的家庭急救方法
急性心衰的家庭急救方法
急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正成为目前最突出的心血管病症。心内科专家指出,该病起病骤然,患者及家属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急救和护理,应掌握一些正确常识。
心衰大多由心脏病引起
心脏功能分为四级,当心衰发展到三级、四级时,目前的死亡率基本达到了50%,十分令人痛心。专家说,急性心力衰竭在我国大部分因心脏病引起,如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大面积心梗等。此外,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不好也会引起其发作。而心衰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级施治,并且此种评估应多次和动态进行,以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做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射线检查、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心衰标志物的浓度等,依病情变化作出评估。
心衰症状多为水肿不能平卧
要想预防急性心衰的发作,一定要控制好各种基础疾病,并且定期体检、延缓病情发展。
急性心衰发作时,心脏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主要症状有气短、呼吸困难、咳嗽、水肿、入睡困难,甚至不能平卧。心衰发作与很多日常诱因有关,如感冒、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情绪波动、暴饮暴食等,此外,输液过量、过快也会导致心衰发作。约有80%~9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衰是由上述因素诱发的。如果能认真控制这些诱发因素,可大大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
夜间总憋醒要小心心衰
有些老年人会在熟睡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出现短暂的心慌、气短等症状。但因为不适症状时间较短,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去医院。其实,这种夜间发作的心悸、气短、胸闷和咳嗽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早期较常见的症状。老年人常伴有心肌退行性变性、心功能代偿能力差等特点,因此更易发生心力衰竭。
如果患者在家中出现上述心衰症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心源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时,常被误认为是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因为左心衰竭与支气管哮喘均可出现夜间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虽然这两者的表现都是“喘”,但抢救的方法和原则截然不同。左心衰竭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平卧会使呼吸困难加重,而坐起时能够缓解呼吸困难。其原因是坐起时血液流到下垂部位,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前负荷降低,故心衰症状缓解。而支气管哮喘是由于可逆性气道阻塞,无论何种体位均不能缓解症状。
心力衰竭的检查诊断
心力衰竭的检查方法
1.慢性心力衰竭
(1)心电图 :可发现既往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信息。
(2)胸部X光片 :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肺水肿及原有肺部疾病信息。
(3)超声心动图:
1)诊断心包、心肌或瓣膜疾病。
2)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
3)定量或定性房室内径、心脏几何形状、室壁厚度、室壁运动,以及心包、瓣膜和血管结构;定量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程度,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LVEDV,LVESV)。
4)估测肺动脉压。
5)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4)心衰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志物,经治疗症状改善后该值可以下降。
2.急性心力衰竭
(1)心电图:常可提示原发疾病。
(2)X线检查:可显示肺淤血和肺水肿。
(3)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瓣膜状况、是否存在心包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LVEF)。
(4)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如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白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
(6)心衰标志物:诊断心衰的公认的客观指标为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
(7)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心肌受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标志物是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T或CTnI)。
心力衰竭的诊断要点
1.慢性心力衰竭
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罗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常以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表示:Ⅰ级为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Ⅱ级为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乏力、呼吸困难),Ⅲ级为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Ⅳ级为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
2.急性心力衰竭
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和BNP/NT-proBNP),可作出急性心衰的诊断,并做临床评估包括病情的分级、严重程度和预后。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肺淤血所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均以Ⅰ级病情最轻,逐渐加重,Ⅳ级为最重。
急性右心衰竭常见病因为右心室梗死和急性大块肺栓塞。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如突发的呼吸困难、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症状,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5个方面判断老年病人心衰
老年人心衰的主要特点是:
①精神症状突出。心衰时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滞等。这与心衰时心脏排血减少,脑细胞缺氧有关。
②心衰症状易被掩盖。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影响,造成病情复杂化,症状多样性,掩盖心衰症状。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率与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心率过快或心律不齐,以及呈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就要虑及心衰,及时去看医生。
③夜尿增多。这是因为白天活动增多,回心血量相对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量减少,故而尿量减少;但到了晚上,老年人卧床休息,回心血量相对增加,心输出量增多,从而引起夜尿增多,成为心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④出现消化道症状。心衰往往伴有内脏瘀血,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者可致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
⑤出现肺部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可疑症状;可贴近老人的胸部听听。如果听见明显的哮鸣音或湿罗音,表明老人已有心功能不全,必须立即送医院就诊。
把握上述老年人心衰的特点,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救治,是促进病情缓解,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对此要有明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