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7大常识
献血7大常识
一、哪些人不能献血
1、传染病患者或者病原携带者。
2、重要脏器疾患或者主要脏器手术切除者。
3、恶性肿瘤病患者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4、血液病患者。
5、异常出血性疾病患者。
6、高血压患者。
7、慢性皮肤病患者。
8、惊厥、晕厥、癫厥患者。
9、体弱多病经常头晕者。
10、眼科病与神经性系统疾病患者。
11、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患。
二、献血前注意事项
1.献血时不要服药,否则有可能影响血液质量,如服用阿司匹林在三天内会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
2.少食含脂肪的食物,在献血前一天和当天可按往常习惯进餐,但应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不饮酒,尤其是不能饮烈性酒。
3.睡眠要充足,不宜做剧烈运动。
4.如果曾经献血,需要确认两次献血间隔已经满6个月。
三、献血步骤
1、献血登记:请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有身份证号码的驾驶执照等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献血登记。
2、等候献血:由于献血者集中到达,而献血总要逐个进行,耐心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可事先准备书报杂志阅读。
3、刷洗手臂:手臂不清洁容易造成本人手臂穿刺部位的感染和血液的污染。请务必认真洗刷。
4、碘酊消毒:消毒后请勿接触消毒部位。
5、采血前核对:请回答采血人员核对时提出的问题,如“您叫什么名字?”,“您是什么血型?”等。
6、采血:请躺在采血椅上,保持倾斜姿态,穿刺前请握紧拳头;一旦采血针刺入静脉,拳头作握紧、放松动作直至采血完毕。
7、止血:采血完毕请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请不要捻动止血棉球,以防皮下血肿。 然后保持棉球按压在针头处4—6个小时,以防感染。
四、一次献多少血科学
据科学测定,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约有4/5的血液参与血液循环,1/5的血液贮存在肝、脾和皮下毛细血管中备用,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或失血时,贮备的血液会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凡是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五、献血后需要恢复多长时间最佳
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献血后,丢失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丢失的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进行补充,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均有一定的生命期,红细胞约为120天,白细胞约为7-14天,血小板约为7-9天。即使不献血,血细胞也在不断地衰老死亡,被新生的血细胞所替代。
六、献血后应注意什么
1、要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后不等于完全愈合,至少要在24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
2、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的几天不要从事高空。高温作业及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活动。
3、补充营养不要过量:可以进食一些蔬菜,瓜果及豆制品,奶制品,新鲜的鱼、虾、肉、蛋等,但不要进食过量。
七、献血对于自身有什么好处
献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加速血细胞的再生,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一般经两周左右的时间,即可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而且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科学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新,预防和缓解高粘血症,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促进和改善心理健康等。所以说献血是有益健康的。
有偿献血人群如何预防感染艾滋病
献血体现的是人与人共享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由于医学水平的限制及管理上的疏忽,纯洁的血液受到污染,变成了传播肝炎,性病及艾滋病的媒介。有偿供血后,血液变成了商品,成为获取金钱的手段,同时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有偿献血人群,或称供血员,他们大部分来自贫穷的农村,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由于缺乏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往往成为HIV的受害者,同时也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在某些地区,不法血头们为了牟取暴利,私自采血,缺乏安全消毒措施,尤其是单采血浆,把大量的携带HIV的血细胞回输到有偿献血人体内,造成艾滋病的局部流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有偿献血人群应该意识到血液途径传播HIV的严重危害,明确HIV可以通过被感染的针头.针管等采血或输血用具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若医院又把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输给住院病人,可使更多的人受到艾滋病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到非法血液采供点有偿献血,不到消毒不严的血站有偿献血,主动监督血站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措施;有偿献血前必须接受艾滋病检测。
献血的五大好处
1.延年益寿
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的血细胞在诞生成长,而献血后,人体内的血液减少,会刺激造血器官加速生产血细胞,新产生的年轻血细胞,不但可以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成分到达全身,而且具有很强的吞噬病毒能力和抗病能力,起到延年益寿作用。
2.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
3.减少癌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
4.降低心脑血管病
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 1/2。
5.增强造血机能
多次献血后,人体对血液减少的反应更加灵敏,补充血液的速度更快,从而能一直保持造血机能处于的旺盛的状态。
春运五大常识
每到节假日,火车票总是特别难买,好不容易买到了一张票,上车之后又会发现车厢里人满为患。有些人买的是站票,挤在人群中间就更难受了。
1、旅途的前一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从而能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在饮食方面尽量选择清谈、卫生达标、易消化的食物,肠胃不好的旅客尤其要注意。
2、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的多饮水。
3、吃些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4、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可佩戴口罩积极预防,同时注意不要用手碰口鼻。吃饭前应该洗手,条件限制的话应该多准备消毒湿巾擦手。
5、途中不要久坐不动,可以经常换姿势,做一些小动作保持血液正常循环,途中靠站可以下车通风做深呼吸
献血四大方法缓解血荒
1.街头采血点重新布局
与此同时,北京将重新规划布局流动献血点,对一些采血量大的流动献血点,会考虑将其改造为像西单献血小屋一样环境舒适、设备齐全的固定献血点。
2.提高服务质量
“献血容易用血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热情。在不少献血者看来,让自己和家人免费用血是主要的献血理由。但实际上,因缺少全国联网的献血信息系统,献血者用血时不能在医药费中直接扣除,而需先垫付用血费,然后拿着献血证到献血地区的卫生部门报销,整个过程非常烦琐。如何提高无偿献血行为的服务质量也是摆在面前一个重要问题。
3.增进信任
调查显示,不献血者最担心的是传染疾病,此外他们担心献的血会被拿去牟利。据介绍,血液采集后,要经过几道程序的加工,这是血站有偿将血液卖给医院的原因。但是,这些加工到底要花多少成本,公众并不知晓。公众看到的只是,血液采集部门将群众无偿献出的鲜血,换成大把的钞票落入自己的腰包,甚至成为他们挥霍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心理能平衡吗?公众并不是没有无偿献血意识,而是血液使用过程的不透明和医院有偿用血的事实,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这一制度产生怀疑,这对培养和激发公民无偿献血意识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解决血荒问题,就必须从规范制度的角度出发,让整个血液采集使用过程公开透明化,接受公众的监督,杜绝血液采集使用过程中的逐利和腐败行为,重树献血者的信心。
4.简化用血手续
“既然繁琐,那就简化用血程序。”有专家介绍,从今年开始,江苏省13个城市都已开展试点,将献血者用血手续简化,献血者用血可以在出院时一次性扣减用血费用,不必再先垫付用血费。此外,全省血液中心还将实现联网,可以让献血者在省内用血时实现异地报销。
献血的口号
用爱心给予生活的希望
我献血我健康我快乐
点滴小爱汇聚大爱
献血流程示意图
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无偿献血从我做起救死扶伤亲暖人家
献血救人功德无量
让爱燃气生命的希望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生命度过难关
加入我们共同参与无偿献血
世界献血日我们一起去献血
维系他们的生命希望与我们一起共同无偿献血
安心献血传递生命
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
一份爱心=一份生命
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
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公德无量
献血献真情
爱要有你才完美
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爱心+勇气=光荣的献血者
定期献血引领健康生活
无偿献血者因为有你生命才有奇迹
献血的解释
献出自身的血液多供临床输血之用。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1]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5%,献血后身体会自动调节,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其余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献血后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减少体内循环血容量。献血后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内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则需要相应的周期恢复,血小板一般是7-9天,红细胞需要120天。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献血后,由于刺激造血功能,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法定的采供血机构,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来进行献血,对身体不会有明显影响。
为了保证献血质量和对献血事业的管理,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鼓励健康的公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健康人献出的血液可以帮助失血者补充需要的血液及相应成分。无偿献血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无偿献血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适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索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国际红新月会、国际输血协会推崇的献血形式,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无偿献血。
日本1985年评出的最佳献血口号是"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这是一位家庭主妇提出的,如今,已被全世界各国血站所采用。日本每年1月15日为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纷纷来到献血车前参加无偿献血,这已成为日本推动献血的一个传统形式,日本政府规定,各级行政人员,适龄者每年必须献血一次。
在美国,一个很流行的献血口号是"给您一个礼物,生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献血是崇高的行动,是给同胞一个新的生命,是其它任何礼物都无法比拟的。
约旦政府明文禁止血液买卖。1975年首都安曼建立了一座中央血库。任何人只要急需血液,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但在身体康复后,必须来献血,或由亲属来代之献血。这座血库被人们称为"生命血库"这座血库建成后,第一个来参加献血的是约旦国王侯赛因。
印度尼西亚献血口号是"您能为您的同胞做出的最大奉献是挽救他的生命。"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亲自参加献血,还要求其家庭成员参加献血。
1997年3月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第41次参加无偿献血(每次250毫升),以此来做为他69岁生日的纪念。他常说:献血使他年轻20岁。看来这句话不全是玩笑话。
现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如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也有经济欠发达的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尼日尔、尼泊尔、缅甸等,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在许多国家,公民献血后吃几块点心.喝杯饮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从不领取任何报酬,人们把献血看作是对社会的奉献,是很普通的事。
每年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澳大利亚等国在中小学设有献血知识课,学校定期带学生到采血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就接触献血的相关知识,便于今后成为一名光荣的献血者。
适量献血无碍健康己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千百万献血者所证实, 我国也有“献血无碍健康,只需小小勇气”的宣传理念。
献血注意事项
1、献血前注意事项
(1)学习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2)献血前三天不要服药;
(3)献血当天应按往常的习惯进餐,但不宜吃肥肉、鱼、油条等高脂肪或高蛋白食物;
(4)献血前不饮酒;
(5)保持睡眠充足,不宜做剧烈运动。
2、其他注意事项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能献血:
(1)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半个月者,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
(7)上次献血未满半年者。
献血的六大好处
1.延年益寿
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 67.5岁; 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 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2.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
3.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经常进行献血,能有效减少血液中的成分,其中最大的比例则是铁和蛋白,并对血液产生很好的稀释作用,促进血液的流速,血脂自然就会下降,这也减轻了人体罹患动脉硬化的隐患。因此,掌握正确的献血方法,是极好的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有效方法。
4.减少癌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5.缓解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6.预防各种疾病
适量献血可降低血液的粘滞度 当血液粘滞处于较高水平时,适量献血,特别是适量捐献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可有效地降低血液粘滞度,预防多种疾病。
冬季洗手有这些讲究
常识1、洗手有讲究
洗手的时候不要将手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洗手的水不要过热也不要过冷,应该以温水为最适宜,又或者是冷热交替吸收。这是因为,过热的水会导致手部肌肤干燥,而过冷的水又不能将手部的污垢完全清洗干净。此外,尽量避免过于频繁洗手。洗手的时候不要使用洗衣粉、肥皂等碱性过强的产品。洗完手之后用软毛巾将手擦干。
常识2:手部清洁
要定期对手部进行深层清洁。选择含有蛋白质的磨砂膏和手部护理液,将磨砂膏涂抹在手背和掌部,然后轻轻按揉,可以起到洁白肌肤和深层清洁的作用。直接用面部的去角质产品也可以。
常识3:热毛巾擦手
在进行手部深层清洁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手部,然后用柔软的人毛巾热敷一下手,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涂抹上护手霜之后按摩到吸收。
常识4:护手乳液和油脂调和
护手乳液也可以和油脂调和使用哦。在手部极度干燥的时候,在护手霜里面加入1-3滴的橄榄油或者保湿精油和按摩油等。然后涂抹在手上按摩至吸收。这种方法一方面会让护手霜更加容易晕开和洗后,另一方面,也会让双手变得更加滋润。
常识5:护手膜带上隔热手套
将护手霜当做护手膜使用的时候,除了可以用保鲜膜将双手包起来,还可以戴上家里面地隔热手套,利用隔热手套的保温效果维持手部的温度,让护手霜更加容易和充分地被手部吸收。
地震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献血十大误区
误区1
献血可能传染疾病,比如乙肝或艾滋病
左正荣:“一人一针”很安全
长沙血液中心是长沙地区唯一的采供血机构,采血所用的针头及血袋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一次性医疗耗材,血液的采集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要求。献血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血液从人体血管内向外流出,在严格“一人一针”的规范管理和操作下,参加无偿献血是不可能感染疾病的,更不会发生感染肝炎与艾滋病等现象。
误区2
献血无偿,用血却有偿?
左正荣:医院收取的费用是血液采集、检验、加工、储存、运输等成本费用,并非血液本身的价格。
公民临床用血所交的费用并不是血液本身的价格,献血者的爱心是无价的。但在血液的采集、检验、加工、储存、运输多环节过程中,会耗费较多的成本。这些成本费需要用血者缴纳,收费标准由国家卫生、物价等行政部门共同制定,全国统一。这就好比从江河水转变为可以饮用的自来水,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一样。
误区3
献血会引起贫血
只要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参加献血,是不会引起贫血的。
每次的献血量只占人体血液的极少部分,暂时少量减少,不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献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会恢复、补充。按规定定期献血绝对不会引起贫血,相反,适量献血还能促进血液的再生。
误区4
人献血后会失去很多白细胞,免疫力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