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去湿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去湿
1、极泉穴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
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2、阴陵泉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这儿在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3、丰隆穴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4、曲池穴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咯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5、委中穴
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6、足三里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7、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
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
冬季湿气重怎么办 穴位按摩去湿气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人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后,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那块鼓起的肌肉群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这个穴位能起到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病,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的重要穴位。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指的距离,这个穴位是“祛痰”的主要穴位,长期按摩该穴位有祛湿化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按摩还能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症状。
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摸,有一块突起的骨头即胫骨,顺着胫骨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处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部位,这个部位即是阴陵泉穴,这个穴位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因湿气过重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穴是健脾胃的第一要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
去浮肿穴位按摩
1、将手掌搓热,在额头、眼睛、两颊由中间(眼睛内角)向两侧(眼尾)稍稍用力地一下下按压,至耳朵、耳后;将下巴置于手心中,双手轻沿两边承托颚骨;双手相叠按压锁骨。每天早晚护理皮肤时做这套动作,每个动作重复5--6次,可畅通淋巴循环,改善脸部轮廓。如果配合紧容霜,效果会事半功倍。
2、侧向提捏。双手放在脸部,利用指腹由内向外侧轻轻的提捏,反复练习该运动直至脸部略微发红发热。
3、按压脸部。将双手紧握成拳,然后利用指关节由下至上轻轻的按压脸部。反复练习能有效的促进脸部脂肪加速燃烧,轻松瘦脸。心动的MM赶快尝试看看吧。
4、A、四指紧贴脸部轮廓,头向前倾15秒,再用大拇指按压耳后淋巴结处10秒,通过此按摩动作来疏通耳后淋巴结。B、两手掌根从下巴中心延轮廓线向耳根方向推,即掌根沿下巴淋巴腺按摩,此减肥动作重复10次。C、食指弯曲从太阳穴推到耳后、至颈根,按摩减肥动作重复10次。
5、穴点按摩。急救方法:以指腹按压眼眶周围,每个位置按压5秒钟,重复3次。
原理:因为气血、经络等交错复杂的关系,在脸上、身上形成许多穴点,它们可以反映出气血运行的顺畅与否,经常刺激按压这些穴点,可以改善脏腑功能,消除浮肿。
三招穴位按摩去眼袋
去眼袋方法小窍门一:太阳穴按摩按摩方法:首先让双目轻轻闭上,然后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按压太阳穴,轻轻的按压反复10 次,每次按压停留的时间为 3-5 秒钟即可,在耳廓前面和前额两侧,外眼角线延长线的上方就可以找到。
功效:眼袋的产生说明眼周的肌肤开始出现松弛,代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对太阳穴进行一些按摩,可以有效刺激和促进眼部肌肤的新陈代谢,让其加快运行而起到消除眼袋的目的。
去眼袋方法小窍门二:鱼腰穴按摩按摩方法:鱼腰穴就处在瞳孔的位置上面,也就是眉毛的中间,在休息时间,用双手的食指指腹在眉毛处以画圈的方式进行轻揉按摩大约10分钟,直至眉毛处感觉到有种灼热的感觉为止,这就说明已经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了。
]功效:人体饮水过量,睡眠不好,或者是肾脏的代谢增大的时候,眼睛不仅会出现浮肿的现象,同时还会产生眼袋,此时在鱼腰穴处进行按摩,能刺激它的运作,加速眼部排毒排水能力,让眼部肌肤尽快缩水。
去眼袋方法小窍门三:承泣穴按摩按摩方法:在瞳孔的正下方,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是承泣穴的位置,每天早晚用双手的食指脂肪以按揉的方式按摩下眼睑,每次按摩此处30次即可。
功效:电脑、光等辐射源的刺激,加上经常熬夜,导致眼周肌肤的黑色素沉淀严重,同时也加速眼部细纹和眼袋的产生,而按摩承泣穴不仅可以活血化淤,促进黑色素分子之间的相互撞击,迅速排出肌肤,同时还可以有利眼部肌肤的美白和消除眼袋作用。
孕妇可以按摩穴位吗
孕妇可以按摩穴位吗
孕妇是可以按摩穴位的。
多数孕妇再怀孕期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还会因为怀孕而导致抵抗力变差,容易伤风感冒,并且还不能吃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打到治疗的目的。
临床研究发现,孕妇感冒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治好的,并且给孕妇进行穴位按摩还能改善孕妇妊娠期的一些不良症状,如水肿、易疲乏等。如果孕妇睡眠状态不佳,也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的。
需要注意的是,给孕妇按摩穴位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因为按摩的穴位不对是会伤害到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因此在给孕妇按摩穴位以前,必须要先请教专业的医师,要对所按摩的穴位要有清楚的了解。另外,按摩的力度也要轻重适宜,手法要温柔。
当在按摩过程中孕妇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按摩。
孕妇适宜按摩的穴位
给孕妇按摩穴位需要谨慎对待,那么孕妇适宜按摩的穴位主要哪些?按摩哪些穴位是能够改善孕期症状的?按摩哪些穴位又是能够增强抵抗力的?一起来了解下。
缓解孕吐,可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条横纹中央直上2寸,当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大拇指指腹轻轻按揉。
缓解头痛,改善失眠,可按摩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眉头和眼眶的交界处。按摩的时候,可以用是指指腹轻轻按揉5分钟。
学一学近视眼的保健按摩法
在给眼睛进行按摩的时候,我们主要是用手指去按摩穴位,这种方法在中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用双手的拇指,沿着应同学经前额直接地推至太阳穴,然后用手指去划揉上下的眼眶,利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去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分别去按摩自己的眼部周围,也可以轻易将自己的眼球。
双手食指可以沿着鱼腰穴和内晴明以及键明穴,还有太阳穴等等,这些眼周围的穴位去进行按摩,直到感觉眼部周围出现了酸胀感为宜,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也可以经常地拿捏自己的耳垂儿,并且向外进行轻拉,然后再闭目两分钟,再睁开自己的双眼,会感觉到非常的舒服。
在给眼睛进行按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精神必须要集中,而且穴位一定要掌握好,按着的时候手法最好是轻柔,用力必须要适度,直到感觉到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如果眼睛出现了炎症,或者是面部出现感染病灶部位,最好是暂停眼保健操的操作。
湿疹按摩什么穴位
1、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
作用:对于一切湿疹、麻疹治疗都有效果的穴位。
操作:医者一手支撑患者的手腕,以另一手与患者握手的方式,拇指用力指压手背。
2、百会(位于头顶中央)
作用:对脸部湿疹的治疗效果显着。
操作:医者包住患者头部,用两手拇指指压,指压力度给人感觉似要垂直如同穿过身体1中央一般。与天柱、肩 等穴一起按摩。
3、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医者以抓住患者肩膀的方式,用拇指稍加力量指压。但此部分若有湿疹或麻疹,对该穴位施灸效果更佳。
4、阳池(在腕背部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
作用:对手部所生成的湿疹、麻疹更有效,是改善手部湿疹的有效果穴位。
操作:医者或患者握着手腕而以拇指用力刺激。
5、大椎(位于颈根部中心的颈椎最下部)
作用:按摩可缓解湿疹的症状。
操作:医者一手支撑患者背部,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过敏性体质而皮肤敏感的人,在本穴位会有硬结,只要揉软即可。
孕妇可以按摩穴位吗
孕妇是可以按摩穴位的。
多数孕妇再怀孕期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还会因为怀孕而导致抵抗力变差,容易伤风感冒,并且还不能吃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打到治疗的目的。
临床研究发现,孕妇感冒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治好的,并且给孕妇进行穴位按摩还能改善孕妇妊娠期的一些不良症状,如水肿、易疲乏等。如果孕妇睡眠状态不佳,也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的。
需要注意的是,给孕妇按摩穴位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因为按摩的穴位不对是会伤害到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因此在给孕妇按摩穴位以前,必须要先请教专业的医师,要对所按摩的穴位要有清楚的了解。另外,按摩的力度也要轻重适宜,手法要温柔。
当在按摩过程中孕妇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按摩。
中医是如何去除“肺火”呢
按摩穴位去火:
挤按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指甲根外侧)与大鱼际穴(大拇指指根与腕关节的终点位置),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起到清咽利喉,清肺泻火的作用。
刮痧。对肺经(位于前臂外侧部位)进行刮拭,能够去除肺火。
中成药治疗
板蓝根冲剂。肺火分为虚火与实火。实火是指流感所引起的扁桃腺肿,咽喉肿痛等。板蓝根冲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去肺火效果极佳。
双黄连口服液。它是由银花,黄芩,连翘等中草药所构成。可以有效缓解去除肺火。
湿疹按摩什么穴位
1、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
作用:对于一切湿疹、麻疹治疗都有效果的穴位。
操作:医者一手支撑患者的手腕,以另一手与患者握手的方式,拇指用力指压手背。
2、百会(位于头顶中央)
作用:对脸部湿疹的治疗效果显着。
操作:医者包住患者头部,用两手拇指指压,指压力度给人感觉似要垂直如同穿过身体1中央一般。与天柱、肩 等穴一起按摩。
湿疹按摩什么穴位
1、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
作用:对于一切湿疹、麻疹治疗都有效果的穴位。
操作:医者一手支撑患者的手腕,以另一手与患者握手的方式,拇指用力指压手背。
2、百会(位于头顶中央)
作用:对脸部湿疹的治疗效果显着。
操作:医者包住患者头部,用两手拇指指压,指压力度给人感觉似要垂直如同穿过身体1中央一般。与天柱、肩 等穴一起按摩。
3、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医者以抓住患者肩膀的方式,用拇指稍加力量指压。但此部分若有湿疹或麻疹,对该穴位施灸效果更佳。
祛湿明目穴位按摩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2、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3、神阙穴
位置:脐中部,即肚脐眼处。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4、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5、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为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小儿湿疹按摩穴位
推拿疗法
1、患湿疹的患儿,可分推阴阳3分钟,补脾经2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掐四横纹3分钟,揉小天心3分钟,揉外劳宫5分钟。
2、揉一窝风5分钟,清天河水、退六腑各3分钟,揉风市2分钟,上述疗法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
特效穴位
1、血海穴
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穴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父母用大拇指垂直按压穴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左右脚穴位各按压3~5分钟。
2、阴陵泉穴
属足少阳胆经经脉的穴位,在人体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的腓骨小头稍前的凹陷中。
父母弯曲大拇指,指腹垂直揉按穴道,有酸胀痛的感觉,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左后右。
3、三阴交穴
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位,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父母以大拇指指尖垂直按压穴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左右足各揉按1~3分钟。
按摩穴位能祛湿
1、丰隆穴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丰隆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丰隆这个象声词,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所以说,梅雨季节里多揉此穴,健脾祛湿的作用非常不错。
它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
2、中脘穴
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我们可以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