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健操改善血液循环
冬季保健操改善血液循环
一拍:
拍打足三里穴,以中等速度稍用力,每日早晚各拍打300余下。接着稍用力分别拍打小腿各300余下。然后,拍打膝盖各300余下。再就是左右转膝各100余下。最后左腿向前跨一步,双手用力压膝盖,做100余下,换右腿同法操作。
三按摩:
(1)按摩涌泉穴。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100余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
(2)按揉气冲穴。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
(3)按揉、拍打肾俞穴,稍用力各拍打100余下。
根据“动则生阳”的观点,通过加强对手脚的锻炼,可改善冬季手脚冰凉的症状。除了上述提到的冬季养生保健操外,还可以通过步行、慢跑、爬楼梯、跳健身舞、做医疗保健操等进行全方位的锻炼。
缓解眼睛干涩症状的方法
1、抹护眼霜。注意护眼霜的成分,不可乱用,避免引起眼睛干涩。
2、打呵欠、含酸梅改善眼睛干涩。利用打呵欠流泪润眼固然可行,但并不是想打就能打。口含酸梅刺激眼泪倒是不错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眼睛干涩。
3、热毛巾敷眼10分钟,温水冲洗眼睛。热敷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睑板腺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
4、滴眼药水改善眼睛干涩。眼药水是否能润眼,一是看药水成分,二是看滴药水的频率。某些成分的眼药水并不适合健康的眼睛,有眼病的话更要对症治疗。
5、常喝绿茶、乌龙茶或铁观音改善眼睛干涩。茶叶含丰富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减少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还能预防眼睛干涩引起的干眼症。
6、眼保健操改善眼睛干涩。眼保健操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部疲劳。
改善血液循环可防冻疮
冻疮大多出现在手脚耳朵等身体末梢
冻疮是身体因寒冷导致血管功能调节出现问题,组织发生炎症后的皮肤表面症状,一般冻疮多出现在手指、脚趾、鼻尖、耳朵等身体末梢位置。其特征是带有特有的痛痒感,患部常出现红肿,偶尔出现水泡,看起来像是被虫子叮咬后的包。
专家指出,随着室内保温和保暖家电的不断普及,在现代冻疮的发病率已经大幅降低。但最近几年长冻疮的人又慢慢多了起来,这固然与因寒冷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有关,与温差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如果一天中白天与黑夜的温差超过10度,就要特别注意预防冻疮。从季节来说,昼夜温差大的早春也是预防冻疮发作的高峰期。
冻疮的高发人群以血管调节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儿童及血液循环差的老人为主,但这并不代表除了少年儿童和老人其他人就不会得冻疮,甚至有很多人并不重视冻疮的治疗,“等到发现的时候冻疮的症状已经不断恶化,手指和脚趾都已经坏死的案例也有”专家表示,因此他呼吁,不可小看冻疮对人体的危害,在发生冻疮前应当充分预防,如果发现自己长了冻疮,也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不可放任不管。
除老人和少儿外,天生体寒或者天生多汗等与体质遗传有关的人群也易长冻疮。平时生活需要常常摸冷水的人、常穿紧身类型靴子的人等,也会因为常碰冷水、血液循环不佳等情况经常长冻疮。需要注意的是,冻疮的部分症状与胶原病的症状类似,如果在寒冷时期以外的时候出现了类似冻疮的症状,就应当立刻就医。
改善血液循环是预防冻疮的关键
一旦长了冻疮,人们又该怎么处理呢?实际上,长冻疮不像患感冒,没有抗生素这一类立竿见影的药物。长了冻疮以后,红肿痛痒的症状可能持续一整个季节,因此预防冻疮是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冻疮和改善冻疮的症状都会起到作用。
具体来说,改善血液循环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南瓜、菠菜等蔬菜,平时也可以擦一些含有维生素的润肤膏并按摩身体的末梢。手脚冰凉的时候不要急着用高温去暖手,而是逐渐用温暖的东西提高手部的温度,避免大的温差刺激冻疮生成。
另外,保持手脚部位的干爽也是预防冻疮的关键。有人奇怪为什么戴了手套、穿了多层袜子还是长了冻疮,这是因为如果手套湿润了,就会降低手部表面的温度,而穿了多层袜子不但影响透气,脚部分泌的汗液也容易使袜子濡湿,降低脚部温度,反而容易导致冻疮生长。因此部分长期穿长筒靴的女性,最好在到达工作场所后,有条件尽量更换透气的棉拖鞋,不要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靴子。
女性冬季保暖小妙招
1、女性冬季保暖小妙招之中医药膳保暖
中医有固定的处方来治疗手脚冰冷,如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理中汤等。这些中药通常较适合虚寒体质的人。不过最好还是请中医师开药比较好。小提示:花茶适量饮用可改善手脚冰冷、有强化新陈代谢的作用。玫瑰花茶玫瑰花可以调节女性气血生理、养颜美容及促进新陈代谢。洋甘菊花茶洋甘菊帮助发汗的作用,则有益于人体循环系统的保健。迷迭香花茶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不良,调理心脏及血压的功能,改善女性经期的经血量,使经血量趋于稳定。女性冬季保暖小妙招
2、女性冬季保暖小妙招之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
有人把用热水洗脚视为重要的保健功法之一。的确,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温度应以40—50摄氏度,时间以半小时内为宜。同时,饭后不宜马上泡脚,易影响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改善血液循环的药有哪些?
1.丹参具有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冠状循环和脑循环血流量,提高心肌和脑组织抗缺氧的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粘滞度等作用。
2.川芎嗪具有扩张心脑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 意见建议:
3.葛根素可缓慢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扩张心脑血管,改善缺血组织和供血。还能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微循环。
按摩足底穴位可改善血液循环
1、取直立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虎口张开叉腰,拇指紧按腰部脊柱两旁(腰椎部位),小幅度快速旋转腰部和向左、右展腰,同时用拇指有规律地按摩刺激腰椎。每次持续2~3分钟,每天数次效果更佳。此法能提高性反应能力。
2、取坐位,双腿伸直向两侧伸展、并拢,反复进行。这组动作可刺激骨盆区,使支配生殖器的神经受到良性刺激,从而增强勃起的能力。
要提高男子的勃起力,就要改善包括阴茎、阴囊在内的整个下半身的血液循环,晚上临睡前刺激足底部是一种简便实用治疗肾虚的好方法。具体方法是:取一段圆柱形的小木棍放置在地板上,双脚赤足踩踏其上,不停地前后运动,使小木棍滚动,以刺激足底穴位。每次踩踏5分钟左右。此法也可解除周身的疲劳,还有助于通经活络、延年益寿。另外,刺激以下穴位亦可增强男子性功能:
1.商阳穴,位于食指尖端桡侧指甲旁。刺激该穴具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之效,可延缓性衰老。可在上下班乘公共汽车时,用食指勾住车内的扶手吊环;或在闲暇时两手食指相勾反复牵拉;或利用伞柄等按摩食指。
2.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之处。位于胫骨内侧、脚内踝上3寸处。针灸该穴主治遗精、阳痿、阴茎痛、小便不利、睾丸缩腹等,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经常用手指按摩此穴可增强男子性功能。
3.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属于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可用指压法按摩刺激关元穴,或用左右手交替绕脐旋转按摩腹部,刺激任脉上的有关穴位。
缓解电脑族眼睛常干涩的方法
1、热毛巾敷眼
热敷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压力。
2、多喝绿茶、乌龙茶或铁观音等改善眼睛干涩
因为茶叶含丰富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能减少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还能预防眼睛干涩引起的干眼症。
3、常做眼保健操改善眼睛干涩
眼保健操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部疲劳。
4、抹护眼霜
眼睛干燥就会导致人们在看电脑一段时间会出现干涩的现象,为此大家可以适当的用一些眼贴、眼霜,可大大缓解眼睛干燥。
5、多眨眼睛
一个人在电脑前工作时眨眼次数只及平时的三分之一,因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和酶的分泌。应该多眨眼,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
桂枝泡脚改善血液循环
1、桂枝15~30克
桂枝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用之泡脚可以温经通络,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改善手脚冰冷的症状。
2、艾草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3、艾叶,苍术,鸡血藤各50克
这个方子中艾叶驱寒温经,苍术祛风化湿,鸡血藤活血行淤。用这三味中药煮水用来泡脚可以预防感冒,帮助睡眠,增进气血运行。
4、生姜15~30克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