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治眼疾
地骨皮治眼疾
枸杞根皮又名地骨皮,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颇受文人墨客的吟咏。刘禹锡的诗对枸杞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还介绍了其观赏价值和药用功效。枸杞为什么会叫“地骨皮”呢?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话说有一天。慈禧太后觉得胸闷,眼睛模糊。朝廷御医诊治无效。有位钱将军对御医们说起了一件事。原来,他母亲也曾患过类似的病,后来,一位土郎中,挖来枸杞根,洗净后剥下根皮。嘱其煎渴服用而病愈。众御医闻之,便推举钱将军献方。
慈禧太后立即诏令钱将军回乡取药。钱将军不负重望,从家乡取回一大包枸杞根皮,亲自在太医院煎好药汤,送至内宫,照护太后用药。几天后,太后眼睛渐渐明朗,精神也好多了,便问钱将军用何种妙药。钱将军忖思,枸杞的“枸”和“狗”同音,为免太后生疑,便择个吉利名称--“地骨皮”。太后欣然赞叹:“好,我吃了地骨之皮,可与天地长寿!”从此,枸杞便叫地骨皮了。
当然,地骨皮仍旧是茄科蔓生灌木枸杞的根皮,我国各地均有野生,它是较为名贵的补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地骨皮能降低血压,阻断交感神经末梢及直接舒张血管,能持久地降低血糖,解热作用明显。现代临床运用地骨皮治疗高血压、疟痢、青年扁平疣、掌跖疣、泛发性湿疹、牙髓炎疼痛等,均有显著疗效。中医认为,地骨皮具有解热凉血之功,主治虚劳、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潮热盗汗、肺热咳嗽等症。内服:煎汤,15-25克;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但脾胃虚寒者忌用。
《药品化义》谓:“地骨皮,外祛无定虚邪,内除汗骨蒸,上理头风,中去胸肋气,下利大小肠,通能奏效。”《藏府药式补正》云:“地骨皮,能清骨中之热,泄火下行。”对于其药用功效,后人有歌诀曰:
地骨甘寒归肺胃,泻热凉血补虚损,
虚劳咳嗽吐衄血,消渴痈肿汗自淋。
方一(枸杞南枣煲鸡蛋)
每次用枸杞子15-30克,南枣6-8个,鸡蛋2只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每天一次。适于头晕眼花、精神恍惚、心悸、健忘、失眠等神经衰弱者服食。并对体质虚弱、贫血、慢性肝炎、视力减退、肾虚遗尿、夜尿多、肺结核及一切慢性消耗性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方二(枸杞叶猪肝汤)
鲜枸杞叶100克,猪肝200克,煲汤调味服食或佐膳。主治风热目赤、又眼涩痛流泪、视力减退、夜盲等症,有清热解毒、明目养血之功。
方三(枸杞炖牛鞭)
枸杞子20-40克,牛外生殖器一具,生姜2片,隔水炖熟,食肉饮汁。一般2次见效。适用于一般体弱肾虚、腰膝酸软、遗精阳萎、夜尿多等症。亦可作老人调理补养之用。
方四(地骨皮煮鸡鸭蛋)
鲜地骨皮60-90克,鸡、鸭蛋各1个,共煮服食。治偏头痛。
方五(地骨皮炖瘦肉)
鲜地骨皮80克,猪瘦肉120克,水炖服。主治偏头痛,妇女白带多。
枸杞根的功效有哪些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清热滋阴,清热解毒。
主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半斤,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地骨皮食用方法
地骨皮粥的做法菜系及功效:滋阴食谱清热去火食谱糖尿病食谱高血压食谱主料:小麦面粉100克辅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门冬10克,地骨皮粥的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沙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地骨皮食疗作用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清润入阴,降而微升;具有清虚热,泻肺火,凉血的功效;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消渴,肺咳喘,吐血,衄血,尿血。地骨皮做法指导1、地骨忌铁。2、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3、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4、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
地骨皮可以降血糖吗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性味:甘,寒。归肺、肝、肾经。功能凉血,退虚热,泻肺火。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从而有了地骨皮对三高有效的观点。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因此,古籍也记载和证实了地骨皮可治消渴病(糖尿病)。
地骨皮的主要成分为:含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尚分离到B一谷甾醇、亚油酸及地骨皮甲素等。正是这些有效的成分可降低“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降血糖过程主要是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促进作用。
现代药理学也证实,其煎剂口服可使血糖降低,并呈现降低血脂作用。还能降低血压、减慢心律,大剂量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现代中医临床也广泛的应用地骨皮治疗糖尿病,如用地骨皮50g,水煎代茶频饮,有一定的降糖及降脂效果;如将地骨皮制成4%浓度的水煎液,适当加点白糖,对降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
由此可见,地骨皮是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而且这种降糖的办法是在古籍上都有记载的,所以如果患有糖尿病了,可以放心的食用地骨皮来降糖。但是要注意的是,地骨皮性寒,脾胃虚寒的人最好是慎重考虑是不是使用此方。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粥
枸杞粥.jpg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0克、面粉适量。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砂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
用法:随意饮用或佐食。
作用:清肺凉血、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多饮、身体消瘦者。
第2步地骨槐花粥
原料:地骨皮、生地、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先将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净,粳米浸泡10分钟。 水煎生地、地骨皮、槐花,去渣取汁。誊最后,加入粳米煮粥食。本品具有清热固经的功效。适宜于月经过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腰腹胀痛等症状患者食疗。
第3步地骨皮桔梗炖白肺
原料:地骨皮半块,桔梗18克,花旗参12克,紫菀12克,杏仁适量,猪肺1个,姜2片。做法:洗猪肺至变白为止。一除猪肺、姜外,将其他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内加水先炖,同时把猪肺、姜放入另一锅中煮沸。 取出煮好的猪肺,放入药材锅中同炖约3~4小时即成。药膳功效:本品能补气虚、治久咳、化痰、润肺。
第4步地骨皮牡蛎汤
用料:牡蛎肉(鲜品)90克,牡蛎(壳)60克,地骨皮30克,银紫胡15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做法:
将牡蛎的肉、壳分开,洗净;地骨皮、银紫胡、生姜、红枣(去核)洗净。
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清虚火,退虚热。治红斑狼疮属于阴虚火旺者,症见午后低热,日久不愈,形体消瘦,夜卧盗汗,两颧潮红,其色嫩红,口干口渴,头目眩晕,烦躁易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炙桑皮的用处
桑皮治肺热喘咳,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尤善泻肺火而平喘咳,桑皮治肺热咳喘,痰稠而黄。《本草》云:桑皮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缝金疮。续断、麻子、桂心为之使,忌铁铅。
1、桑皮治传染性肝炎: 鲜桑白皮二两,白糖适量。水煎,分二次服。〔《福建中医药》(3):26,1961〕
2、桑皮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挫散,入棱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刮、儿药证直诀》泻自散)
3、桑皮治产后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饮之。 (《肘后方》)
4、桑皮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 桑根白皮一斤。米浴浸三宿,净刮上黄皮,挫细,人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米钦调下一、二钱。(《经验方》)
地骨皮有什么作用 地骨皮的禁忌
1.《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2.《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3.《医学入门》:"忌铁。"
地骨皮治三高 荐独特养生功效
中医认为,地骨皮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有效,其因为何呢?
“三高”指的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同时也就代表着在人的身体上会经常病发的常见病。因此,日常生活中对于“三高”的控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性味:甘,寒。归肺、肝、肾经。功能凉血,退虚热,泻肺火。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从而有了地骨皮对三高有效的观点。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因此,古籍也记载和证实了地骨皮可治消渴病(糖尿病)。
地骨皮的主要成分为:含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尚分离到B一谷甾醇、亚油酸及地骨皮甲素等。正是这些有效的成分可降低“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降血糖过程主要是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促进作用。
现代药理学也证实,其煎剂口服可使血糖降低,并呈现降低血脂作用。还能降低血压、减慢心律,大剂量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现代中医临床也广泛的应用地骨皮治疗糖尿病,如用地骨皮50g,水煎代茶频饮,有一定的降糖及降脂效果;如将地骨皮制成4%浓度的水煎液,适当加点白糖,对降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地骨皮茶降糖降压降脂虽好,但对于外感风寒、脾胃虚寒、便溏、慢性胃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