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寒时节的养生知识 注意起居保暖

小寒时节的养生知识 注意起居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寒节气的风俗 小寒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小寒是天气寒凉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是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


小寒吃什么食物好 小寒饮食宜忌

1、黑色入肾经,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等黑色食物具有补肾固精、强筋骨的作用,小寒时节不妨多吃。

2、核桃、松子、榛子等干果含有脂肪,而脂肪是人体存储能量、防寒保暖的基础,因此也适合在天气寒冷的小寒时节作为暖身品食用。

3、小寒时节,为了应对寒冷的天气,人们需要大量进食,这样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消化、保养肠胃,预防肠燥便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

4、不同人群,进补的量也有所差别。老年人因机体消耗较少、肠胃功能较差,饮食宜营养、清淡、易消化。而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的蛋白质和热量要比老年人多,因此青年人要保证三餐营养,注意粗细粮合理搭配,并保证摄入适量的脂肪。

5、小寒前后忌冰冷的饮料等。此时,不应食用或饮用冰凉的食物或饮料,因为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季应固守精气 ,不要耗损太多元气,否则来年春天容易身体虚弱。


2020冬天特别冷的原因 2020年冬天最冷是什么时候

小寒。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小寒时节,又正值三九隆冬之际,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出门冰上走”,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于是,小寒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最冷的开始,到了小寒,北方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南方大部分地区也是霜雪交侵,冷透肌骨,要随时注意防寒保暖。


一年中哪几个月最冷

最冷的月份在冬季,分别是农历“十、十一、十二月”一共三个月。

而在这几个月当中尤以小寒和大寒最冷,以今年为例,小寒时间为2021年01月05日,在腊月初三;而大寒2021年01月20日,在腊月初八,过了大寒以后,就是立春时节,此时冬天也就结束了,温度会逐渐回升,万物开始生长,但要注意倒春寒的现象,应随时留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小寒是几月几日2021

2021年01月06日。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月5日-7日结交,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2021年小寒是在2021年01月05日这天,这时候天气比较寒冷,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天气寒冷,导致人体受寒感冒。


小寒前后怎么养生才好

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小寒”莅临之际,人们应遵从《黄帝内经》冬季养生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严寒时节应有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还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要保暖,睡前要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精神调摄

冬季易受到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容易“上火”,情绪也易发生变化。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绪调节。

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饮食调养

冬季膳食应多吃温性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以补心气、固肾气。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吃些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锻炼强身

冬季适当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并补阳光照射不足。冬季起床后用凉水洗手、洗脸,这对身体有益,可“唤起阳气”,增强耐寒抵抗力,对适应环境变化有所帮助,并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

冬季锻炼可打太极拳或拍打功、疏通经络功等;或做慢跑、散步、跳绳、球类等运动项目。但不可运动过量,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小寒时节的养生知识 注意饮食补肾

小寒天气寒冷,进补应该以补肾驱寒为主。比如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性功能减退症状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具体做法为:羊肾1只,红参数克,均切成碎末,放入大米100克,熬粥。


小寒女性养生最关键:养生先养肾 睡前多泡脚

养生要以养肾为先

肾被古人称为是“命门”,尤其是女人健康与美丽的发动机。过去肾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如今,二三十岁的女性患上肾虚的病例却渐多,年纪轻轻就总腰酸腿软,浑身无力、怕冷,不化妆的时候一脸的憔悴更是无法遮掩。常言道“男怕伤肝,女怕伤肾”,女人要以养肾为先。

中医上有四季“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原则,所以冬季最应养肾,而且也是养肾的最好时机。侯主任介绍,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特推荐两种: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睡前泡脚,防寒从脚生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小寒时节,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侯主任指出,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足部可以反应内脏的病症。反过来,保护好足部又能增加内脏的功能。所以,不要认为足部保暖是局部保暖,实际上,足部保暖是身体整体抗寒防病的一种保护。女性对付脚凉,最好的办法就是睡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自古就有“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之说,所以睡前弄上一盆热水,好好泡脚放松一下。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常喝粥,多吃菜饭

小寒时节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女性每年到了这个时节都应该进行一番滋补保养,而冬季滋补的健康佳品那就非粥莫属了。对于广大女性,养生粥首推腊八粥,因为它富含的各种豆类能够迅速补充女性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同时,薏米、红枣、枸杞等等又都是冬季滋补的佳品。在隆冬里吃上它,又营养又可口又暖和。

小寒吃菜饭是我国南方有些地区如南京的习俗。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对女性身体滋补特别有益。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

冬至节气起居养生 防寒保暖

在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小寒吃什么传统食物 小寒传统补膏方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滋补内脏。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具有滋补身体,强壮体质的作用,在冬日里受到民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膏方进补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相关推荐

小寒时节都有哪些习俗

小寒习俗之一:画图数九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

2020年冷得早还是晚 2020年的冬天雪会多吗

根据地区决定。像往年冬天会下大雪的北方地区,今年也照样会下厚厚的雪,而且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容易出现强降雪的恶劣天气,但目前概率在60%左右,没有其他气候因素影响的话,下雪程度和往年差不多;但若是处于南方地区,下雪量则不大,尤其是广东、海南等地,可能终年都不见雪,气温趋于暖和的程度。不过大部分地区到了冬天,尤其是小寒和大寒时节,此时温度最低,暴雪、降雨等恶劣天气多发,需提前做好驱寒保暖的工作。

2022年小寒是哪一天什么时间 小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天气寒冷还没有到极点。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小寒时太阳黄经为285°,一般在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节气到来的时候,天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寒冷,此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必要可以加强体育锻炼,同时在饮食上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以便自身的身体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帮助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倒春寒会持续多久 如何度过倒春寒

1.注意保暖:当气温骤降时注意添加衣物,特别注意手、脸的保暖,尤其是一些容易生冻疮的人群。2.坚持锻炼:”有些人冬天过完就开始体育锻炼,即使是倒春寒时节也要坚持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不过也要注意不要感冒。3.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倒春寒时节难免会让人情绪烦躁,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要注意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充足的体力。4.节制烟酒:烟酒始终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尤其在倒春寒时节要少抽烟,少量饮酒(每天一

三伏天艾灸有什么好处 三伏天艾灸能天天灸吗

不建议天天做艾灸。三伏天做三伏灸顺应了时节养生,结合了中医外治专业知识,按照周期做艾灸有冬病夏治、行气活血、祛湿消暑、温中补肾的功效,但每天或长时间做可能会将皮肤表面烫伤,而且不利于健康,三伏灸里面有多种中药材,长时间做三伏灸身体还容易出现气虚的情况。

清明时节养生保健指南

清明时节养生,其实应该注意气候的变化,在北方干燥多风,多数沙尘天气最多的一个时节,此时应该多补充水份,可以适当的喝些吃些“苦”味食物,民间更有吃吃苦可以清热解毒的说法,其实吃苦对人体的健康有好处,但是养生专家认为春季是养肝的最好时节,苦味食物并没有养肝的功效,再者如果吃了过多的苦味食物的话,甚至会引起腹泻问题的,因此清明节养生也要避免过多的苦味食品。这个时候的气候是多变的,刚还可以看到太阳公公的笑

大寒要注意哪些事情 起居:早睡晚起

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小寒节气养生六要点

驱寒保暖用中药泡脚: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小寒养生做好驱寒非常重要。正所谓寒从脚下起。因此脚的保暖一定不能忽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药泡脚,可以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脚使用。泡脚之后可以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以促进睡眠。小寒应以补养肾气为主:小寒天气寒冷,进补应该以补肾驱寒为主。比如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大寒节气养生饮食起居都有讲究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

为什么南方大寒最冷 小寒和大寒有多冷

1、到了小寒,北方才真正迎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的平均气温能够达到-3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能达到-50℃以下,小寒过后的大寒反而没有那么冷了,温度在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的气温居多。2、而南方大部小寒时节温度在几度左右,到了大寒则是冷到顶点的时候,但总体会比北方温度高些,不会低于零下十几度,偶尔出现零下几度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