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用土三七 小心伤了肝
误用土三七 小心伤了肝
1.科属来源不同:土三七属景天科植物,三七属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2.性状不同:土三七耐旱,三七天性娇贵,不耐寒暑;三七的叶形肥大,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为红色,土三七的叶形较小,叶子沿着茎对称生长,花为黄色;土三七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而三七常见有土红色和灰褐色(用刷子刷洗干净后,其本来颜色皆为青色);土三七断面中空,三七断面灰绿色、黄褐色,微呈放射状排列。
3.味道不同:土三七味甘、微苦、有酸味,误食过量会造成肝损伤;三七入口很苦,但马上回甜,无辛辣、酸麻等味道。
4.功效略有差异:三七可止血、消肿止痛,土三七虽然具有一些类似功效,但它含有一种毒性较大的生物碱,使用不当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肝损伤,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
土三七便宜、易生长,许多人喜欢用它泡酒,并长期使用,这可能引起肝损害。据了解,目前土三七引起的肝损伤尚无特效疗法,一旦发现误用土三七出现异常,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哪些人不宜食用土三七
饮食虽然是生活中比较小的事情,但是如果调整不好饮食我们身体健康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土三七虽然是我们常吃的食物,并不是每一个人吃了都能对身体起到调理的作用,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土三七。
副作用
不会有副作用.
禁忌人群
孕妇和患有尿频的人群禁食土三七
食物的种类非常多,了解了哪些人不适合吃土三七以后,希望我们能够正确的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另外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安排好饮食,也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谁说中药天然无毒
不少中成药可伤肝
马雄临床上遇到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服用一味名为土三七的中草药所致。中药典上称土三七有活血、止血、宁心、利湿、消肿和解毒的功效。然而生活中,不少国人则把其当成补药泡酒、泡茶,每天喝上一点。
老高今年50岁,自己在房前屋后种了些土三七。听人说这药很滋补,于是不但用土三七泡了酒每晚喝上几口,只要自己有个腰酸背痛,他就采上一把土三七泡茶。没想到最近老高突然变胖了,脸色蜡黄,时常觉得没力气,腰和下肢都有些浮肿。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肝窦静脉阻塞综合征,着实让全家捏了把冷汗。马雄随后对其进行肝脏病理检查以便筛查病因,最终确认,这正是由土三七所致。
马雄在临床治疗上发现,肝窦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中草药,有近2/3的病例是由于服用“土三七”导致的。药理学研究发现,土三七中含有的吡咯环成分导致了这种严重肝病的发生。
此外,据谢青介绍,有些疾病会用到黄药子,但已有明确的毒理性研究证明它有肝损害,也有临床病例报道。
而另一味中药——雷公藤在临床上虽然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但它对肝的损害也是非常确切的,已有研究建立了动物模型,而且1990年-2010年20年期间国内文献报道的跟雷公藤相关的肝损害病例有185例之多。
此外,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川楝子、骨折后经常会用到的淫羊藿和补骨脂,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都存在肝损伤的风险。
而除了单味中药,实际不少中成药同样也都有导致肝损伤的危险。谢青举例道,一度病房里一下子收治了十几位病人都因为肝功能不好,伴有发烧,而肝炎病毒指标都是阴性的,询问用药史后发现,这些患者都接受过中医的痔疮治疗,治疗结束后多数在出院时带回了几盒痔栓胶囊,服用2周后便出现了肝功能不好。这样的病例不仅仅出现于瑞金医院,其他医院也都陆续发现类似病例,作为一个药物的不良反应,最终痔栓胶囊退出市场。
更多导致肝损伤的中成药来自于治疗皮肤病方面,如治疗银屑病的克银丸、消银片、消银1号汤剂,治疗皮肤病的复方青黛丸,治疗白癜风的白癜风胶囊、白蚀丸、白复康冲剂、白癜风一号都有可能引起肝损伤。
所幸,药物的副作用在全世界都已得到了重视,药物性肝损伤也已成为现代药物退市最常见的原因。如果一种药物的肝损害过高,且有其他药效相似可以替代它的药物,经全面评价后,前者就可能下市。从1975年到2007年,美国FDA因肝损伤撤市的药物有77种,其中肝损伤药物占据最多的11种。
致病中药难以界定
“除了服用何首乌、土三七等单味处方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更多的中草药肝损病例中,肝病医生根本无法查清或证实究竟是哪味药物或成分出了问题。”谢青深有体会地感叹道。
中草药导致肝损伤的病人,往往服用过多个中药处方,不同阶段还不一样,其中充斥着几十味药物。因此,在调查药物性肝病时,研究者们很难像对待西药那样,将导致肝病的西药分得非常详细,比如抗结核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甚至细致到某种具体化学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且化学药物的说明书上通常也标得很清晰,临床医生病因查找自然也很方便。
而对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草药却很难客观分类,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临床上,包括谢青在内的医生无一例外地将致肝病的中草药统一归为“中草药”类,而这其中包含了中成药、方剂汤药、单味中药、保健品等多个种类。
“复合性中草药治疗是常见疗法,通常患者的服药种类和服用剂量复杂多变,在治疗期间有可能会服用中成药、冲剂和汤剂等不同制剂,且中药药方都很复杂,一个方子可能有十几味药物。再加上中药本身缺乏化学成分分析,相关的毒理学研究薄弱,这些使得中药造成的肝损伤成因难以确定到某一味中草药药物。只有在少数案例中,单味中草药与肝病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才容易定位。”
谢青坦言,在临床上,医生很难将肝损伤的原因定位到某一中药成分,往往要做了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筛查了其他很多因素,才确定可能是中药所致,“这也是我们处理中草药肝损伤最棘手的问题。”
没病不可乱补
“很多国人并不认为中草药是‘药物’,且无毒无害的思想根深蒂固。”
谢青坦言,曾有调查显示,50岁左右的中国女性是出现药物性肝损最集中的人群,究其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通常会进入更年期,她们会因体力不足而借助保健品、中药调理身体,从而很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人们一定要纠正一个观念,有病就找医生看病,没病切不可乱吃药,更不要自行用药物进行调理。”
是药三分毒,如果给予中药治疗的剂量偏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也有可能导致肝中毒。谢青提醒,许多中草药一方面能治病,另一方面又有一定毒性,许多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用之不当可伤害机体。
祖国医学把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4类,并总结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治疗原则。这意思是说,用有毒性的药物治病时,收到相当的效果后就停药,而无毒的药物也不应久用。
中医的关键环节是辨证论治。如果辨证有误或者没有经过辩证就用药,有可能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少部分人在服用安全剂量范围的中药时,也发生肝损伤,这是个体差异的原因,例如体质,这时候更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辩证治疗。尤其对于原有肝脏疾病者,确需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短期交替使用,定期检查肝功能。
民间偏方不可信
马雄发现,另一个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是患者轻信民间的“偏方”,不按医嘱随便服用中药。
“中药复方制剂间的药物会相互作用,中草药的剂量、配伍、剂型和服用方法不当都会引起肝损伤,比如苍耳子在药书中记载其本身是一味有毒的中药,但中医认为它有通鼻窍的作用,所以很多鼻病患者的用药中均含有苍耳子成分。虽然有关苍耳子药理方面和毒理方面的研究早已证实它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但合理的配伍还是能减轻其毒性。因此,患者最好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服用中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马雄解释。
如今,联合中药制剂和化学药物治疗疾病也非常普遍,正确合理使用能够产生良好的疗效,但是谢青提醒,不合理的合用,导致中药的药性与化学药物的药性相悖,也会产生肝损伤的可能。
土三七的食用方法
1.治跌打,风痛:土三七鲜根二至三钱。黄酒煎服。
2.治吐血:土三七根,捣碎调童便服。
3.治痨伤后腰痛:土三七煎蛋吃。
4.治产后血气痛:土三七捣细,泡开水加酒兑服。
5.治蛇咬伤:三七草根捣烂敷患处。
土三七与三七的天壤之别
中药材“三七”有活血化瘀作用,“土三七”与其虽一字之差,却含有一种名叫吡咯烷的毒物,造成人的肝脏损伤。记者昨日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了解到,近三个月以来,因过量服用“土三七”造成肝损伤的患者已经达到6例,其中1例因多器官衰竭已死亡,1例因病情过重放弃治疗也已死亡,1例出现肝衰竭正在等待肝移植,另外3例正在接受保守治疗,治疗效果也不容乐观。因此,专家郑重提醒,“土三七”非“三七”,切不可自行服用。
病例:为活血吃土三七吃坏肝
一位40来岁的女性患者,4个月前因车祸导致骨折,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后常感骨折处疼痛。听邻居说“土三七”可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刚好一个亲戚家就自种了“土三七”,于是要了一些回来。服用2周后,该患者开始感觉腹胀,伴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查B超显示腹腔、盆腔内大量积液,予以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腹胀稍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因腹胀再次加重,于是来南京鼓楼医院寻求诊治,通过询问病史及各种检查,诊断为因超量服用“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
另一位60多岁的安徽男性患者,一年前感觉膝关节疼痛,听人说土三七可缓解,便用其泡酒喝。可是大半年后出现腹胀、胃口差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开了一些促消化的药服用,但无任何缓解,症状还不断加重。后来到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就诊,也被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现正在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释疑:土三七的毒性很强
“土三七”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人们要吃它?又为什么为导致如此严重的肝损伤?
鼓楼医院消化科主任介绍,市民常常把“土三七”混淆为“三七”。“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入药,无毒,是名贵中药材,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肿痛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其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
但“土三七”完全不同于“三七”,“土三七”别名“菊三七”,又名“三七草”,为菊科。两者虽然在功效上有相似之处,均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但来源于不同科植物,更重要的是毒性不同!
“土三七”是一年多生的草本植物,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窭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肝纤维化,患者出现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等症状,而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顽固性腹水。一些受到肝损伤的重症患者,甚至只能求助于换肝手术来维持生命。
提醒:三七和土三七如何区分
三七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应用已有上千年历史。由于三七名贵,因而出现了许多以三七命名、但实际与三七作用完全不同的其他三七,“土三七”就是其中一种。
专家介绍,正是由于土三七和三七具有相似功效,而土三七便宜,容易生长,很多人自己就可以栽种,因此他们便用土三七代替三七,要么大剂量煮服土三七水治疗跌打损伤,要么长期服用土三七泡酒作为养生保健,从而导致中毒。据介绍,因土三七导致的肝损害,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过了急性期,肝损害常无法逆转,死亡率很高。而一些基层医院,对这样的病例并没有认识,有的忽略了询问病史,对治疗造成了延误。
提醒,其实“三七”和“土三七”很容易辨别,可从叶形和花形来看,五加科三七的叶形肥大,长得像张开的手掌,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是红色的;而土三七的叶形较小,叶子沿着茎对称生长,花是黄色的。鉴于土三七有毒,且中毒后难以治疗,专家建议老百姓切不可自行服用。
土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土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对于那些研究中医学的人而言,这点又是再熟悉不过了的,因为土三七在中医学上十分常见,而且还经常被中医拿来入药,效果也是很显着的。一般的人普遍认为中药的作用不如西药来的快,其实这是很多人对于中药的一种误解,很多时候都不是这样的。
土三七作为中药的一种,它的功效与作用还是比较多的。土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清热解毒方面,所以就拿土三七来说,就单纯地比清热解毒而言,很多西药的效果是不如土三七的。那么,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土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略呈块状,近木质化,表面灰棕色;根数条,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粗细不等,质硬,断面类白色或暗棕色,肉质,干后质疏松。茎圆柱形,长15~45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青绿色或暗绿色;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叶片皱缩,多脱落,完整叶片宽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4~8厘米,宽1~2厘米,灰绿色或灰棕色。边缘有不整齐锯齿或全缘。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气微,味微涩。以身干、色灰绿、无杂质、花多者为佳。
药理作用
10%土三七注射液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与凝血酶类似[1]。菊三七碱有抗疟作用,赤能引起家兔和大鼠肝细胞坏死[1,2]。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痛;疮痈疽疔;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3-15g;或研末,1.5-3g;全草或叶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
食用价值及方法
全草入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及泥沙,沸水中略烫,晒干或鲜用。营养成分
土三七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7 克,蛋白质2.1 克,脂肪0.7 克,碳水化合物8 克,钙315 毫克,磷39 毫克,铁3.2 毫克,胡萝卜素2.54 毫克,维生素B10.05 毫克,维生素B20.07 毫克,尼克酸0.9 毫克,维生素C90 毫克。
通过上面的了解,相信大家对于土三七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土三七的功效与作用方面。我们还对土三七药用价值、药理作用、功能主治以及食用价值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还纠正了大家以往对于中药的一种误区,所以以后大家要经常了解中药才行。
三七和土三七怎样辨别
一、药名区别
土三七别名:景天三七、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菊三七、草三七、三七草。
三七别名:田七、山漆、人参三七、南国神草、参中之王、金不换等。
二、科属来源区别
土三七:景天科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越南亦有分布。
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文山州内;广西田阳、靖西、百色也有少量种植,但质量多不如文山所产,产量也是云南文山州最大,站到总产值90%以上。
三、性状区别
土三七:多年生草本,喜阳,耐旱,耐盐碱,生命力很强。生于山地林缘、林下、灌从中或草地及石砾地。茎圆柱形,长30~50cm,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皱缩,常脱落,互生或近对生,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所开花为黄色。根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不易干燥,干后质较疏松,暗褐色,表面不平坦,呈剥裂状。
三七:多年生草本,七分喜阴,三分喜阳(也正是其名字来源),天性娇贵,不耐寒暑,对生长地海拔、土质、气候、纬度等均有苛刻要求;植株高60cm,茎直立,掌状复叶,3~4片轮生于茎顶,边缘有细锯齿;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花朵绿色呈伞状,成熟后为红色,浆果装,可播种,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根据种植地土壤颜色而不同,常见有土红色和灰褐色(用刷子刷洗干净后,其本来颜色皆为青色),主体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褐色,断面微呈放射状排列,俗称菊花心,皮部与木质部较易分离。
四、味道区别
土三七:味甘、微苦、有酸味,误食过量会造成肝损伤;
三七:入口苦、回甜,无辛辣、酸麻等味道,三七入口很苦,但马上回甜,苦味在口里停留的时间不长,“到口不到喉”就是说,不能有苦到喉咙里的感觉。
土三七的形态特征
系的模式种:费菜 Sedum aizoon L.
全系共12种,分布亚洲东部,中国有8种2变种1变型。
注意:景天科土三七系植物不含有毒生物碱,不存在所谓的肝毒性,所谓的“土三七的叶形较小,叶子沿着茎对称生长,花是黄色的。”这种鉴定信息也是错误的,叶片较小这一点指向的恰恰是无毒的费菜。不应转发传播此类不实信息。
土三七的介绍
名称:土三七
别名:见肿消、乳香草、奶草、泽兰、叶下红、散血草、和血丹、天青地红、破血丹、血牡丹、三七草、九头狮子草、白田七草、血当归、红背三七、散血丹、血三七、菊叶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狗头三七
汉语拼音:tusanqi
英文名:HerbofChrysanthemum-likeGroundse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nurasegetum(Lour.)Merr.[G.japonica(Thunb.)Juel.;G.piniatifula(L.)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