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非充血性青光眼在临床上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病情进展缓慢,自觉症状多不明显,当过于看近东西,而且时间长或者是失眠、过度疲劳后,会出现视力疲劳、眼胀、虹视、头痛等症状,一般的患者眼部外观不会有特殊变化。在早期患病后视力尚好,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会逐渐下降,若是不及时治疗,病情又有发展,视野逐渐变成管状,瞳孔日渐散大,导致失明。
而充血性青光眼又可以分为急性充血性青光和慢性充血性青光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的眼发病急剧,症状剧烈,发病前一般有征兆,最初可见看灯火时有红、绿色彩环,俗称虹视,并有视物昏蒙如隔雾状,头微胀痛等先兆症状。若是此时能够得到治疗则预后较好,否则便很快出现青光眼的典型症状,如患侧头部疼痛,眼球胀痛如脱,痛连眼眶、颞、鼻等,患者朋友们还会有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出现,严重时还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慢性青光眼多由急性者转变而来,但也有一发病即为慢性,病情进展缓慢,病人感到头部轻度疼痛,眼微胀痛,视力下降缓慢,间有虹视等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情反复发作,时急时慢,每发作一次,视力就要下降,若迁延失治,则导致失明。
原发性青光眼治疗办法介绍
什么是原发性青光眼?它有什么发病机制吗?专家指出,如果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引发青光眼,青光眼本身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以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下面将会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办法。
第一、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办法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通常会考虑手术治疗。其中激光手术治疗方法,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和先天性原发性青光眼必须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程度,约百分之三十的患者需要重复手术,才能最终解决问题。部分患者手术后,仍需要终生通过药物对眼压进行控制。对于原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多以儿童的手术难度最大,这是因为儿童处于发育期,眼压高往往导致眼球结构改变,而且容易引起滤过泡疤痕化,影响手术疗效。
第二、药物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办法
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应该首选药物治疗,在发病初期治疗效果非常好先天性原发性青光眼有三个主要症状,即流泪,畏光,眼脸痉挛。治疗的方法,在平肝热利肺气,健补肝肺痨损,以消除水毒。另有一种睫炎危象性原发性青光眼是由眼球葡萄层炎症所引起,有时会不药而愈,此症较少见,常为单眼发病,角膜内皮层有细小且边缘整个齐之无色素沉积物,按常规的原发性青光眼治疗,常得相反效果,应及时就医诊治。
同时,我们也要一并来了解一下原发性青光眼治疗过程中有哪些治疗原则。
首先,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时候,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和用眼,不要在强光之下去阅读,暗室的停留的时间不能是太过长久的,光线必须是充足和柔和的,不要过度的用眼。
其次就是女性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快较高,对女性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在妇女处于闭经期间、绝经期间、以及痛经的期间,是可让眼压的升高,应高度的重视,如出现了原发性青光眼的表现者,应改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老年青光眼的症状是什么
首先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来说,充血性青光眼患者,在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发病急剧,症状剧烈,发病前一般有征兆。最初可见看灯火时有红、绿色彩环,俗称虹视,并有视物昏蒙如隔雾状,头微胀痛等先兆症状。非充血性青光眼患者的病情进展缓慢,自觉症状多不明显,但比较细心的人会有所感觉,如当过于看近东西,且时间长,失眠,过度疲劳后,出现视力疲劳、眼胀、虹视、头痛等症状。
另外,对于老人青光眼症状,从继发性来看,通常情况是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比较复杂,都是先有其他各种眼病,如白内障,眼撞击伤,眼内出血,肿瘤等病因,最后继发了青光眼。一般先有原发病的症状,而后才出现青光眼的症状。
在生活中出现的疾病却是越来越多了,很多的人们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眼部疾病,当让常见的就是我们说的青光眼,老年人也是会患病的,会严重影响到我们正常生活的,想要快速的把自身的青光眼疾病治好,还需要弄清楚其患病症状,对症治疗才是治好老年青光眼的关键。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表现为眼内压增高、视神经和视功能损害的眼病。是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盲人中因青光眼而致盲者我国各地统计结果不等,少者占5.3%,多者达21%。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及继发性青光眼。其中除先天性青光眼多发生于青少年或婴幼儿以外,其余均常见于老年人。我国原发性青光限的患病率约为0.21%~1.75%,而4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则为1.4%。尤以急性闭角青光眼97%为40岁以上的中老人,发病高峰年龄为61一71岁;原发性开角青光眼40岁以者也占75.3%,在52~85岁人群中发病率为1.43%。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症状有什么区别
青光眼由于病因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的症状也是不同的,面对青光眼我们必须要注意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才能避免青光眼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大,那么具体的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呢?
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病人眼压高时有头昏、眼胀及雾视;早期眼压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数小时眼压升高,晚期大多数眼压经常升高;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扩大,视野缺损。
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眼胀、头痛、视物模糊,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上述症状可出现,经过休息后可缓解,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等。
继发性青光眼除有原发病的症状外,还有如同上述闭角或开角青光眼的症状。因为原发疾病所造成的房水阻塞情况,有的像闭角型青光眼,有的像开角型,故症状不一样。
以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介绍了不同的症状,面对青光眼的症状我们必须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青光眼的护理。
青光眼每一代都遗传吗
现有的研究证明,青光眼有多种类型,其遗传方式也各不同:
1、原发性青光眼是指有遗传因素的青光眼。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解剖的因素,眼轴短、房角比较狭窄。若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工作或看电影,瞳孔散大,虹膜组织堵塞房角,房水不能排出,便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在开角型青光眼,虽然房角比较宽,但房水排出受阻于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可使房水排出阻力增加,由于房水排出不畅而导致眼压升高。
2、继发青光眼多由于外伤、炎症、出血、肿瘤等引起,其破坏了房角的结构,使房水排出受阻而导致眼压升高。还有一类先天性青光眼,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使得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排出功能,而使眼压升高。从总体来讲,青光眼是由于眼内生成的水,不能正常的排出而引起。
闭角型青光眼,呈现家族聚集性,因而家族史是此种类型青光眼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目前已知至少有8个染色体位点与其发病有关;在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中,大约百分之十的患者有明显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青光眼发病具有遗传性,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青光眼患者的亲属应该尽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有眼胀、头痛等不正常现象,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得到医师及时的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尽早治疗,避免视功能发生不可挽救的损害。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1、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病人眼压高时有头昏、眼胀及雾视;早期眼压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数小时眼压升高,晚期大多数眼压经常升高;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扩大,视野缺损。
2、继发性青光眼除有原发病的症状外,还有如同上述闭角或开角青光眼的症状。因为原发疾病所造成的房水阻塞情况,有的像闭角型青光眼,有的像开角型,故症状不一样。
3、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眼胀、头痛、视物模糊,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上述症状可出现,经过休息后可缓解,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等。
4、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什么现在大家都了解了,另外还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以上就是青光眼早期所表现的症状了.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去治疗,因为还是早期的所以治疗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青光眼防治三原则
一、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多是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原发性青光眼可分成闭角和开角两种类型。
1、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是原发性青光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年龄多在45岁以上,30岁以下较少见。由于在发作时,可以出现明显的眼充血现象,故以往称之为充血性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处理,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以至治愈。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过程分四个阶段:1、发作期;2、间歇缓解期;3、慢性进展期;4、临床前期。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常可有些诱因,如情绪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看电视电影等。发作开始时,患者感到有些轻微的眼胀和头痛或者恶心感,白天视物呈蒙雾状(雾视),夜晚看灯光则有虹视(有彩虹围绕灯光)。病人常常在这种现象频繁出现或症状严重而不能再缓解时,方来就医。此时,眼压急剧上升,视力高度减退,以致仅存光感(患眼看不见东西,只有一些光亮)。此时,需要刻不容缓地积极进行抢救治疗,迅速控制眼压使之下降,视力可以逐渐恢复。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治疗,因为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经过多次发作后,视力就会越来越差,最后的结果是失明。
青光眼发作时,一些病例往往误诊为眼科的虹膜睫状体炎,或内科的胃肠炎、偏头痛等而通过相反的治疗而使病情恶化。
闭角型青光眼如果能早期发现,通过手术治疗可以痊愈而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如果错过了手术时机,则即使进行手术,效果也大打折扣。
2、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又称单纯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甚为缓慢,而且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不易早期发现,个别病人甚至一只眼已经失明,尚不知何时起病。这种在没有症状下逐渐导致失明的眼病,就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患者年龄分布于20~60岁之间。
症状:开角型青光眼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只有在病变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病人方有视力模糊、眼胀和头痛等感觉,有时也可有虹视和雾视现象。到了晚期双眼视野(眼睛看得到的范围)都缩小时,则可有夜盲和行动不便等现象出现。
如果患者经常有上述症状,就需要找眼科专科医生进行系统的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是青光眼,就须要进行正确的治疗,以便阻止视力的损害。治疗一般是先采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二、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有很多种:
1、角膜前粘性白瘢引起的继发青光眼;
2、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
3、眼外伤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
4、眼底血管病变与继发性青光眼;
5、眼内肿瘤与继发性青光眼;
6、颜面血管痣与继发性青光眼;
7、激素与继发性青光眼;(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以产生高眼压)。
8、睫状体炎青光眼综合征;
9、囊膜性青光眼;(因白内障所致)。
三、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胎儿时期前房角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大多于出生时已存在。由于婴幼儿眼球壁易受压力的作用而扩张,使整个眼球不断增大,故有“水眼”之称。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一经确诊,原则上要及早施行减压手术,以挽救视觉功能。
※青光眼成为严重致盲眼病
专家建议40岁以上者应定期检测眼压
眼科专家赵家良教授指出,青光眼已成为我国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而且患者一旦失明就不可能复明。他呼吁,要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普及青光眼防治知识;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测量眼压,以便早期发现,合理治疗。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所导致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一类眼病。我国各地对青光眼的发病情况做过多次调查。一般认为,其患病率为0.21%-1.64%。1996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进行的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60岁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0.87%,60-70人 群为2.09%,70岁以上人群为4.42%。据以上资料推算,我国至少有青光眼患者500万人。调查还发现,青光眼患者中双盲患者的比例为15.8%,单盲为16.9%,双眼低视力患者为22.8%,单眼低视力患者为7.9%。以此推算,我国青光眼患者中双眼失明的人数达79万人。
青光眼会不会遗传
聚集性
那么原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有明显的遗传聚集性。那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据报道,是有遗传的家族性的聚集性,它和基因感染色以及相关的基因都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也是有明显的一个家族聚集性,和他的高龄、糖尿病以及高眼压,还有我们正常情况下的视野的损害等等,这也是原发性青光眼一个聚集性。
遗传倾向
那么在临床中,我们常常见到的,父母得了青光眼,那么儿童,自己的孩子也往往有青光眼。那么他不一定说全部人都有青光眼,有些青光眼也是继发的其它疾病青光眼。那么先天性青光眼更加具有遗传的一些特点,更加明显有遗传的倾向。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我们的患者如果在自己的父母或者亲属中有青光眼病史,那么应该及早的告诉我们的医生,说我们家族中有这样的病史,那么有助于帮助我们给他及早的诊断和及早的治疗,防止这个疾病的进一步的发生和发展。
老年白内障和青光眼的表现有哪些
老年人才会得青光眼?错!四成青光眼患者年龄都在40岁以下,从几岁的娃娃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患病,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看手机更容易诱发青光眼。而青光眼导致的视力下降是不!可!逆!的!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
青光眼有什么危害?
青光眼会引起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即使治疗后,视力也不可能恢复,只能维持现有视力,使视力不再恶化。青光眼已经成为世界首位不可逆性的致盲疾病!青光眼导致的视野改变绝大多数是不可恢复的。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如果是急性青光眼发作,会出现头痛、眼睛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如果是开角型青光眼和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往往症状不明显,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症状,等到病人到医院就诊时,通常已经发生较严重的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
青光眼该如何预防?
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等。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而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都具有遗传因素,因此如果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该进行早期检查,防止青光眼的发生。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青光眼保护视功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应该提高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来防止青光眼造成的严重视力损失。
共同点
白内障和青光眼都是以视力下降为特点的老年人常见眼部疾病。
不同点
年龄不同
青光眼:从儿童到老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青光眼,但是40岁以上的人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症状不同
青光眼:眼胀、头痛,视力下降显著,晨起阅读困难,晚间看灯光会出现晕圈。
白内障:感觉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看电视眼睛有时会痛的很难受。
发病眼睛
青光眼: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
白内障:单眼或双眼都有可能发病。
原因不同
青光眼:由于眼压升高所致。眼内压异常升高,并造成了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
白内障:由于晶状体混浊部位和视轴的关系有的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对强光源(如汽车灯)产生眩光。
损伤部位不同
青光眼:病理性眼压增高、特征性视神经与视野损害的疾病的统称,其损伤在于眼底。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造成视物模糊的视力下降,一般是氧化过程造成晶状体混浊,病变位于晶状体。
高危人群不同
青光眼:糖尿病人群、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高血压人群、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50岁以上人群。
白内障:眼睛有过外伤者,电脑族,老年人。
愈后不同
青光眼:不可逆的眼病,一旦致盲再无恢复视力的可能。
白内障:手术可以复明。
青光眼症状
一、早期症状有四种:
1、经常觉得眼睛疲劳不适;
2、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
3、视力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
4、眼睛经常觉得干涩。
二、临床表现
1、急性闭角型
发病急骤,表现为患眼侧头部剧痛,眼球充血,视力骤降的典型症状。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眼眶周围、鼻窦、耳根、牙齿等处放射;眼压迅速升高,眼球坚硬,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色晕轮或像雨后彩虹即虹视现象。
2、亚急性闭角型
(包括亚临床期、前驱期和间歇期) 患者仅轻度不适,甚至无任何症状,可有视力下降,眼球充血轻,常在傍晚发病,经睡眠后缓解。如未及时诊治,以后发作间歇缩短,每次发作时间延长,向急性发作或慢性转化。
3、慢性闭角型
自觉症状不明显,发作时轻度眼胀,头痛,阅读困难,常有虹视。发作时患者到亮处或睡眠后可缓解,一切症状消失。此型青光眼有反复小发作,早期发作间歇时间较长,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次发作后,发作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如治疗不当,病情会逐渐进展,晚期视力下降,视野严重缺损。
4、原发性开角型
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视物模糊和虹视。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作相关检查。 先天性青光眼一般在幼儿或少儿时出现临床表现。如在3岁以前发病,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三、分类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
1、先天性: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25-80%的病人半年内显示出来,90%的患儿到一岁时可确诊。10%的病人在1-6岁时出现症状。
2、原发性: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3、继发性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4)外伤性青光眼。
4、混合型: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四、并发症
急性闭角青光眼,常合并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及便秘等,少数病人可有腹泻发生。慢性闭角青光眼,常伴有视蒙、虹视。本病最严重得并发症是失明。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1、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病人眼压高时有头昏、眼胀及雾视;早期眼压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数小时眼压升高,晚期大多数眼压经常升高;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扩大,视野缺损。
2、继发性青光眼除有原发病的症状外,还有如同上述闭角或开角青光眼的症状。因为原发疾病所造成的房水阻塞情况,有的像闭角型青光眼,有的像开角型,故症状不一样。
3、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眼胀、头痛、视物模糊,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上述症状可出现,经过休息后可缓解,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等。
4、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有什么现在大家都了解了,另外还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以上就是青光眼早期所表现的症状了.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去治疗,因为还是早期的所以治疗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怎么知道自己患没患上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有哪些症状,青光眼可以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种类型,而原发性青光眼又可以分为充血性青光眼和非充血性青光眼。
非充血性青光眼在临床上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病情进展缓慢,自觉症状多不明显,当过于看近东西,而且时间长或者是失眠、过度疲劳后,会出现视力疲劳、眼胀、虹视、头痛等症状,一般的患者眼部外观不会有特殊变化。在早期患病后视力尚好,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会逐渐下降,若是不及时治疗,病情又有发展,视野逐渐变成管状,瞳孔日渐散大,导致失明。
而充血性青光眼又可以分为急性充血性青光和慢性充血性青光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的眼发病急剧,症状剧烈,发病前一般有征兆,最初可见看灯火时有红、绿色彩环,俗称虹视,并有视物昏蒙如隔雾状,头微胀痛等先兆症状。若是此时能够得到治疗则预后较好,否则便很快出现青光眼的典型症状,如患侧头部疼痛,眼球胀痛如脱,痛连眼眶、颞、鼻等,患者朋友们还会有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出现,严重时还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慢性青光眼多由急性者转变而来,但也有一发病即为慢性,病情进展缓慢,病人感到头部轻度疼痛,眼微胀痛,视力下降缓慢,间有虹视等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情反复发作,时急时慢,每发作一次,视力就要下降,若迁延失治,则导致失明。
青光眼的分类及临床症状表现
疾病种类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特在这里借百度·百科,向大家阐述一下各种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希望大家都能对青光眼有更深入地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25-80%的病人半年内显示出来,90%的患儿到一岁时可确诊,10%的病人在1-6岁时出现症状。
1. 婴幼儿性青光眼: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也有25-30%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 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查眼压,可能正常,而眼底检查不好配合,所以缺乏青光眼丰富俅簿。
2. 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有的患者查出来青光眼,但自己错误的认为,我现在又没有什么感觉,视力也可以,不可能象大夫说的那么严重,真正失明了,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在黑暗中痛苦的渡过终生。
二,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 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发病年龄30岁以上,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脑力劳动者有急剧升高的趋势,此型发作一般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
一,经常觉得眼睛疲劳不适;
二,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
三,视力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
四,眼睛经常觉得干涩。
3. 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40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地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此型的诊断最为关键,目前一旦西医确诊都已经有明显的眼底改变,因此必须全面,认真排除每一个有青光眼苗头的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要非等到确诊为青光眼才去治疗,那时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三,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 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恒,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找有青光眼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 ,详细检查。
2. 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目前西医对此病一般用抗生素,激素对症治疗,人为干扰了自身免疫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3.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 外伤性青光眼: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如能积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手术只能修复受损伤的眼内组织,但其引起的眼底损伤无法纠正,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当时经西医处理后,认为就好了,不再治疗,一旦发现已视神经萎缩,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
四,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发现与治疗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对青光眼最好先用药物治疗,若在最大药量下仍不能控制眼压,可考虑手术治疗,应先用低浓度的药液,后用高浓度的药液滴眼,并根据不同药物的有效降压作用时间,决定每天点药的次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在24小时内能维持有效药量,睡前可用眼膏涂眼。
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后的随访也很重要,即使眼压已经控制,仍应每4~6周复查一次,包括眼压,眼底和视力,每年应检查一次视野,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