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选择恐惧症怎么办 不要要求过高
得了选择恐惧症怎么办 不要要求过高
要克服完美主义的“病态”思想,所谓的完美其实是不现实的认知方式,我们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出真实的自己,勇敢的做出自己的决定。
选择恐惧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能够起到开窍醒脑,养气安神,行气活血的作用,能够调节身体的状态,还能够平衡阴阳,对于气血,脏腑功能等都有不错的调理作用。同时中药的副作用比较小,长期服用能够增强免疫力。对于选择恐惧症能起到辅助作用。可以服用安神丸,健脑补肾丸等。
选择恐惧症患者心声与解读
患者心声:
我好像真的有那种选择性恐惧症,不论是怎样的东西,只要有的选择,我就会好为难,犹豫、犹豫、犹豫…!我好似沒有什么目的性,就连吃飯,只要有的选择,哪怕只有兩种,我也要为难一阵,真的不知道应该到哪家吃为好?工作,生活中好多事情也是如此,我不知道怎样选择。选衣服,选袜子,选卫生纸,选水杯,或者給电脑选張桌面,或者选老公,我都不知道要怎样決定!
所以好多事情至今我还沒想明白到底要怎样~一边担心机会溜走,一边担心选择了將來后悔。所以一直在比較比較比較!偏偏我又不迷信,不要抓阄、扔硬币(就算扔硬币得出結果,我也不會采纳,还是要再多扔几次,最終是扔的毫无意义而告終)!
所以我其实希望有些事情还是沒有选择余地的好,只有一种結果可能更适合我。
心理专家解读: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种:
1、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
2、害怕承担自己抉择的后果。
3、对自我不满,将对自己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逃避自己。
选择恐惧症的原因
1、过于追求完美
有人凡事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对自我不满,将对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逃避自己。
2、选错心理创伤
有人曾在重大事务上选择失误,比如选错专业、工作等,在人生某阶段举步维艰,会影响今后的选择。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
3、害怕担抉择后果
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害怕承担抉择的后果。简单粗暴型父母可能会教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
选择恐惧症的症状 选择过多
环境与人是双向互动的,选择恐惧症患者也许会把自己投入到选择比较多的环境中,比较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选择恐惧症患者站在装满衣服的衣柜前,做不出选择。因为她给了自己太多的选择。
得了选择恐惧症怎么办 列表对比
如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把自己头脑中的模糊想法确定下来,用笔明确下来。比如说,你可以在纸的一边写下这个选择能带来的好处,在另一边写下这个选择带来的坏处,同时写出每一个因素的权重,最后计算出一个总的分值,选择分值高的那一个。
选择恐惧症症状表现
阿Ken人缘很好,逛街吃饭周围接触的人都喜欢约阿Ken,因为阿Ken很“随和”。“随便”、“都行”、“听你的”是阿Ken最常说的话,也是最不需要她费劲就能说出口的话。人缘好原本是件好事,是个令很多人都很羡慕的特质,但对于阿Ken,别人口中的“随和”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什么都行久了,团体活动中渐渐就再没有人会征求她的意见,这份“随和”让她成了一个没有意见的人。阿Ken也很想按自己的喜好做选择啊,她只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确定自己的心意,也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
阿Ken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现代社会给这种症状提供了一个专有名词:选择恐惧症。选择恐惧症,也叫选择困难症,患此症的人面对选择更愿意“视而不见”,或者采用逃避的方式等待选择事件过去。尤其当可供选择的项目大于一的时候,这类人容易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于是,到最后还是无从选择,久而久之对选择就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恐惧。
“逃”的是什么?
选择恐惧的表现有很多,除了像阿Ken一样总是“随便”“都行”之外,有的人常常在选项之间犹豫不决,比如今天是穿裤装还是裙装。究其根本,这类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逃避”。他们在“逃”的是什么呢?
“逃”一 :不确定自己要的是什么
备选项就像摆在眼前的宝藏,每一件都爱不释手。诱惑太多的时候,人就更容易不确定自己要的是什么。这种为诱惑所累的情绪,被称作“阿拉丁情结”。过于追求完美是此情结的问题所在,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做出一个单选,并且这唯一的选择还必须能最大限度的理想化的选择。
“逃”二:害怕犯错
错误的选择势必伴随着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对于那些还没做好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人,就很容易陷入各种焦虑情绪之中。为了逃避这种情绪,于是一拖再拖,拖到自己有意无意忘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选择的机会,于是自我安慰:这也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吧。
精神医学认为,选择恐惧症其实是对自我不满的表现,患者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地折磨自己,并逃避面对事实。完美主义也好,逃避责任也罢,其实都是自我不满的变相反映。只有认真分析了原因,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消除该症。也就是说,还得做出“选择”来治疗选择恐惧症。
那么,如何才能对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呢?
首先,弄清楚自己要的什么,更确切的说你必须明白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每一个选择都各有其利弊,得失之间必须懂得权衡什么是“当务之急”。比如,当你面对两种风格迥异的服装难以取舍,此时,你必须考虑当务之急是什么,面试还是约会。如果面试,放弃你喜欢的蕾丝花边吊带裙,如果约会就和那套细节精致的黑色套裙说再见。
接下来,你必须掌握一个分析小窍门。拿出一张白纸,将可供选择项分类列在纸上。针对各个选项,分别列出对应的利弊,也就是对于你的得与失。比如,常常让蕾蕾感觉疲惫的爱情,究竟该继续纠缠还是狠心放手,因为有太多的舍不得蕾蕾很痛苦。这个时候蕾蕾可以做一个这样的理性分析。
将“分手”所得正分和负分相减,“不分手”所得正分和负分相减,两项分数对比,蕾蕾就能知道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分手”和“不分手”哪个选择更符合自己的心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被自身的某种情绪所困,这个小窍门可以帮助我们适当理性的面对自己的心灵深处。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存在完全正确的选择,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心意就好。
有选择恐惧症的星座
天秤座
天秤星座的人性格上特别犹豫,遇事时总是很难马上做决定,总是会反复思量,再三斟酌,使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很复杂。这种纠结的心态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决定,都会让天秤陷入纠结中,反复又反复地想好长时间,才能做出选择。
巨蟹座
巨蟹星座的人心思细腻,生性敏感,遇到事容易想太多,明明很容易做的决定,到了巨蟹这儿便会想很长时间,反复纠结一翻才能有结果。在对待爱情上,巨蟹通常也会陷入纠结之中。例如,当其真心爱上某个人后,会担心自己付出的不够多,表现得不够好,或者是对方不够爱自己等等,深陷在自我纠结中,徒生出许多烦恼。
双鱼座
双鱼星座的人天生浪漫,喜欢和谐的氛围,希望周围的人都过得开心。基于这样的心态,双鱼总是背负着很多的顾虑,生怕因为自己的某些不合适的举动而让别人不开心,经常陷入自我纠结中,不知该如何去做。这种不果断的性格使双鱼的人生多出许多烦恼,假如能够解自己的心锁,不再有那么多的顾忌,双鱼会生活得更加轻松和快乐。
选择恐惧症的治疗
在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一些简单方法使患者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从追求所谓完美的强迫症束缚中解脱出来。如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那么还是要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辅导和帮助。首先要指导患者了解自己,进而管理自己,坚定地接受一种选择。当面临选择困难时,可以尝试着只选择其中一项选择,不论对错,也不去考虑更多,坚定这一选择。
当选择完成后,指导患者不要后悔,也不要做任何对比,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这事实上是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患者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这样的心理暗示,来逐渐走出选择障碍的阴影。此外,还可以采用对比优劣的方式来帮助患者进行选择,例如在选择的过程中,当患者感到比较困难而不知如何抉择时,可以指导他列一个对比表,一边列出做这个选择的十项优点,在另一边列出不做这个选择的十项缺点,两相对照,可以帮助其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选择的结果,从而帮助下决定。同时,还有必要指导患者改善自己的亲密关系以及学会自我欣赏。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亲密关系是增强安全感的重要一环,患者需要尽可能地去改善自己与家人,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并从中学会欣赏自己。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在亲密关系中减少相互间的指责、批评,而更多采用欣赏和鼓励的言辞和举止,这都是加强和促进亲密关系向好的举措。而亲密关系的改善和安全感的增强,都可以缓和选择障碍的问题。
导致选择恐惧症的心理原因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人每天要做70个选择。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选择僵局”,小到洗发水选去屑的还是柔顺的,大到毕业生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白领选择生孩子还是升职……不少人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好不容易做出选择,到头来却后悔,下次选择更纠结。更有甚者感觉脑袋里有不同的思想在打架,内心痛苦。
关于“选择恐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过这种现象,半数人身边有害怕选择的人。关于“选择恐惧”的原因,五成人认为是完美主义作怪,42%的人认为这类人易受影响,还有人认为其源于担心承担责任、心智不健全等。更有人笑称,“选择恐惧”就是因为穷,但实际上,追求完美、性格内向、缺乏独立意识的人即使有钱,也容易害怕选择。深层心理原因大致有下面3点。
1.过于追求完美。有人凡事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
2.选错路形成心理创伤。有人曾在重大事务上选择失误,比如选错专业、工作等,在人生某阶段举步维艰,会影响今后的选择。
3.独立意识差,害怕担责任。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简单粗暴型父母可能会教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
此外,可选东西太多是选择恐惧的客观因素。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两组顾客分别品尝6款和24款果酱,结果前者有30%买了果酱,后者仅有3%决定购买。
有句外国谚语说,有选择权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是成熟的标志。因此,面对选择,与其纠结,不如行使好自己的权利。选择并不难,人生许多事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心理舒服,就大胆去做。实在拿不准主意,可采取“自问自答”的心理自疗技术,如“为什么选择不升职,因为要陪家人”,有助于拆掉思维里的墙。心理学研究发现,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适合的,不妨相信直觉,由心来选择。
家长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当参谋,决定权给孩子,让他们从小对自己负责。如高考报志愿,家长可提供院校资料,加以分析,最终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