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c反应蛋白是什么
快速c反应蛋白是什么
这是一种抗衡损伤和感染的必需因子,是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
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显示,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美国的研究人员在进行了为期8年的随访调查中发现,那些有高水平炎症反应的女性(C反应蛋白高于3毫克/升),死于心肌梗塞和卒中的危险性,比高胆固醇血症者高两倍。那些C反应蛋白低于0.5毫克/升的女性,发生心肌梗塞和卒中的危险最低。
一般认为,机体内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症都可以产生炎症蛋白,随后进入血流,减弱脂肪和血小板聚集,使之更容易崩解;当白细胞被误导进行防御反应时,脂肪沿发生炎症反应的血管壁聚集,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栓可以阻断血流,对血管造成损害从而导致心梗。
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
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
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明显增高,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
均为阴性。
超敏c反应蛋白的结构
无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炎症标志物,它是由肝脏合成的,是心血管事件的最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
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血清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指标
类风湿患者应该注意哪些检查呢?
(1)类风湿因子:对于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须结合临床。天津市南开医院骨科李瓦里
(2)血常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伴有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多数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性病变中常增高,可为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铁、铁结合蛋白的水平常减低。
(3)补体及免疫复合物:非活动性关节炎患者的总补体、C3及C4水平多正常,甚至略高。但是在关节外表现较多者,可出现总补体,C3及C4水平下降。
(4)C反应蛋白及血沉:C反应蛋白与病情活动指数、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血沉和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病情缓解时C反应蛋白下降,反之则上升。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不降多提示病变的进展,病情加重则血沉加快,病情缓解时可恢复至正常,但约有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沉并不增快。
(5)滑膜炎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液一般呈炎性特点,白细胞总数可达1.0×109/L,甚至更多,蛋白>40g/L,透明质酸酶<1g/L,滑液中可测出类风湿因子、抗胶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6)X光片检查:早期X先可以看到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为关节半脱位、畸形及强直。
骨髓炎血常规会异常吗
骨髓炎发病的时候,一般血常规时有异常的,如白细胞增高,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都会出现,再配合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升高, 都会表现出感染的迹象,但是有些慢性的骨髓炎,通过化验的指标里边儿,因为有些将细菌已经进行包裹,所以说通过血常规的检验, 可能白细胞比例不增高,但是C反应蛋白和血沉是有明显的升高。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都有哪些
第一,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是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第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也是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
第三,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这也是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
第四,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也是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骨质增生的检查方法
骨质增生患者若做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化验检查,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少数炎症严重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轻度升高。
X线摄片检查
X线平片不仅仍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方法,有的学者还认为它是追踪病情变化的金标准。拍膝关节片时,病人应取站立位拍前后位和侧位片,髋关节和手关节可只拍前后位片。在
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事项
(1)类风湿因子:
对于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须结合临床。
(2)血常规: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伴有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多数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性病变中常增高,可为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铁、铁结合蛋白的水平常减低。
(3)补体及免疫复合物:
非活动性关节炎患者的总补体、C3及C4水平多正常,甚至略高。但是在关节外表现较多者,可出现总补体,C3及C4水平下降。
(4)C反应蛋白及血沉:
C反应蛋白与病情活动指数、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血沉和血红蛋白水平密切相关,病情缓解时C反应蛋白下降,反之则上升。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不降多提示病变的进展,病情加重则血沉加快,病情缓解时可恢复至正常,但约有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沉并不增快。
(5)滑膜炎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液一般呈炎性特点,白细胞总数可达1.0×109/L,甚至更多,蛋白>40g/L,透明质酸酶<1g/L,滑液中可测出类风湿因子、抗胶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6)X光片检查:
早期X先可以看到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为关节半脱位、畸形及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