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类型
亚健康的类型
1、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亚健康症状典型表现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亚健康吃什么 蛋类
蛋类中含有维生素A,可以有效地预防眼干、视力衰退、夜盲症等。而蛋黄中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则可以有效地减轻电脑辐射对眼睛的伤害。
月饼的五种健康类型
月饼的五种健康类型:
1、高脂肪月饼
代表:莲蓉月饼、蛋黄月饼。
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肝胆病、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的人不宜吃。
2、高糖月饼
代表:伍仁月饼、豆沙月饼。
含有大量蔗糖,患有龋齿的人吃了可能会引发牙髓炎。
3、无糖月饼
代表:无糖椰蓉月饼、无糖豆沙月饼、无糖黑芝麻月饼。
尽管馅里没有蔗糖,但月饼皮还是用细粮做的,因此糖尿病人也要慎吃。
4、高热能月饼
代表:冰淇淋月饼、咖啡月饼、巧克力月饼。
“三高”和肥胖人群慎吃。
5、果蔬月饼
代表:南瓜月饼、海苔月饼、紫菜月饼、茶蓉月饼、抹茶月饼。
糖分高,糖尿病人慎吃。
骨质疏松运动的禁忌 每周该跑多少量呢
研究指出,适量跑步对骨骼健康会产生最有利的影响。
每周跑20-30公里的跑者们通常属于这一健康类型。然而,经常超过前述活动量的跑者会永久性地升高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皮质醇是一种肾上腺激素,它将有损骨骼健康。事实上,每周跑90公里的运动员,其骨密度水平甚至低于完全不运动的人。
每周跑20-30公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中医把亚健康分为哪些类型
肝肾亏虚型
诱因:贪欲过重,酒肉过多,损及肝肾,导致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体力不充,怕冷身软,颈腰酸疼,性欲冷淡。
保健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少酒、有针对性地锻炼颈、腰部。
心脾两虚型
诱因:神不守舍,思虑重重,伤及心脾,出现记忆减退,健忘难眠,食欲不振,突然发胖或变瘦。
保健方法:宁静寡欲,劳逸结合,增加运动量,多食养心安神健脾的食物。
气滞血瘀型
诱因:素来体虚,工作劳累损伤脏腑,出现心慌胸闷、脏腑功能失调,性功能下降,力不从心等不适症候。
保健方法:应该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阴虚火旺型
诱因: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够,心情烦躁,思虑重重,眼花耳鸣,口腔溃疡。
保健方法:适度运动,例如游泳,少食辛辣、烧烤等食物,减少抽烟喝酒,多食水果、蔬菜。
湿邪内阻型
诱因:多因脏腑功能虚弱失调所致,温热内蕴,寒湿困滞,心肾不交,出现时热时冷,抵抗力减弱,免疫力低下。
保健方法:注意起居规律,增加运动量,少吃油腻、烧烤类食物,可以用中医调理以扶正祛邪。
亚健康调理
1.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食物选择多样化,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及其制品,饮酒限量,饮食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这样做有助于新陈代谢,有助于各生理机能的最佳发挥,是提高效率,增强信心的有效途径。
2.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时刻告诉自己要努力,我能行。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也是一种健康的情绪,它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脑部轻松。
3.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顺应生物钟的运转规律作息,进食、工作与休息时间相对稳定。
4.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充分利用紧张工作中的零碎时间。可以找一种简单的锻炼方式,打球、慢跑、做操,也可以找一种怡情的放松形式,听音乐、画漫画、练字,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做意外收获的不仅是身心放松,还有积累而成的崭新的成就感。
亚健康如何预防 亚健康自测
你亚健康了吗?自测下面几个问题,看看你占了几个。三个以下你很健康;3-6个,你是轻度亚健康患者;5-9个,中度亚健康患者;如果占了9个以上,亚健康已经病入膏肓了,要好好的检讨自己的生活习惯。
1、精神负担重,压力大?
2、脑力劳动繁重者?
3、生活无规律,失眠,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
4、宅,不爱出门,一周运动少于两次?
5、精神萎靡,要靠喝浓茶、咖啡提神醒脑?
6、情绪不稳定,经常胸闷气短?
7、从事单一,机械化的工作,缺乏与外界刺激?
8、早起梳头时,头发大把掉落?
9、工作效率低下,经常犯错?
10、每天上网刷网页、玩游戏或者玩手机的时间超过3小时?
11、脊椎僵硬,肩颈酸痛?
13、每天吃三顿,中饭、晚饭和夜宵?
亚健康分为哪些类型
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定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了,其中亚健康就是比较受人们关注的,您了解亚健康吗?今天小编就为您来讲解一下有关于亚健康的症状。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
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亚健康虽然不是什么明确的疾病,但是他会导致人的精神状态或各种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就能引发各种身心疾病。希望以上能帮助您更好的认识身体亚健康。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应该及早就医哦,以免耽搁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亚健康症状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
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
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
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
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
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
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