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为何要定期监测血脂

为何要定期监测血脂

对我国12个大城市2 000余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控制调查表明,仅两成的患者血脂水平达到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控制目标水平。9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胆固醇升高,在知道自己血脂异常的人群中,进行治疗的不足1/5。

为什么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呢?因为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已明确显示,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一样,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就能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残率。

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的总称。脂质在血浆中以脂蛋白复合物的形式传送。血浆中的脂蛋白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脂蛋白a(Lp(a)),它们的核心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像河塘里的淤泥,进入血管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或堵塞;严重时这些斑块表面的 “纤维帽”会破裂,造成斑块内容物与血液发生反应,在短时间形成血栓,将心脏血管即冠状动脉突然阻塞,造成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坏”胆固醇在斑块中的含量越高,斑块越容易脱落或破裂。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临床上,血脂异常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

如何检测和监测血脂

血脂的检测很方便,常规体检是检测血脂异常的重要途径,一般各级医院都能检测。通常需在空腹条件下进行,包括对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检测。

检测的频率则应根据每个人的综合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如无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成人,每5年检测一次;40岁以后的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建议每年检测一次;已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异常的患者则应每3~6个月检测一次。

对没有血脂异常者来说,定期检测血脂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给予干预。而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异常并进行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定期检测血脂一是为了了解治疗效果,二是为了随访治疗的安全性,从而对治疗作出及时调整。

总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血脂异常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重视在日常健康保健中对血脂进行检测和评估。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检测血糖

现在很多糖尿病人都不能定期监测血糖,有的患者甚至一年才监测一两次,没有症状时干脆就不监测,这类患者约占到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其实,糖尿病人应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仅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还要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只有这样才能反映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

误区一:不上医院、无症状就不测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测了血糖后才发现血糖控制不好。当医生问起有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时,很多“糖友”都表示去医院看病时才会测血糖,如果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就不会测,算下来有时一年才测两次。专家认为,如果患者偶尔去医院测血糖然后开药,会对医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医生很可能会根据一次血糖指数而增加药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时的血糖状况。

误区二:只测空腹或早餐后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医院做检查、开药,部分“糖友”会在检查前一天刻意少吃饭,且加强运动,第二天只测一下餐后血糖,血糖指数还可以,但却不是平常的状态。专家认为,如果一个月测一次血糖就等于没有测。还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应在早餐前打胰岛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测血糖,就不打胰岛素了,病人说想知道自己不打针不吃药时的血糖情况,其实这对医生的诊断很不利。

误区三:光测“手指血糖”

“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教“糖友”几个小窍门

医生建议每个糖尿病患者自己备个血糖仪,这样就能在家定期监测血糖;其次养成做日记的好习惯,备个血糖值记录本,记下每次测量血糖的数值,去医院复诊的时候带给医生看,更有利于调整用药;最后就是要定期监测手指血糖,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测量,每三个月都要监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及时了解自己这个阶段血糖的控制情况。

面对高热惊厥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什么

面对高热惊厥的孩子家长应注意: (1)要定期监测脑电图,以便早期诊断; (2)及时应用抗癫痫药物; (3)有备无患的应对以免孩子有癫痫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低血糖

1.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2.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3.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5.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诊断患有糖尿病的方法是什么

很多人如今都在定期监测血糖,这其中不仅包括糖尿病患者,还包括很多不是糖尿病的人,因为他们很害怕会得糖尿病,所以他们也要定期监测血糖,他们认为监测血糖就能确诊是不是糖尿病。

据过去相关资料显示,空腹血糖值偏高者有9%的人会在5年内患上糖尿病,如果血糖值偏高且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者则患上糖尿病几率为38%,所以这是为何将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列入糖尿病预测方法中的原因。

糖尿病预测新方法包括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其中血糖测试值:空腹血糖值在3.9~6.1mmol/L范围内,餐后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应该为5.6%,一旦超过6.3%即可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人怀孕期间如何控制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准妈妈应该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好习惯,在治疗初期,可能需要需要每天监测5-8次,分别在餐前,餐后,空腹以及夜间,经过治疗,血糖比较稳定之后,可以减少监测的次数,但是每周仍然要监测一天。

糖尿病患者须知

1.每天饮食要规律

规律的饮食对控制血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进食规律,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4至5小时。易出现低血糖的人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

2.熟记低血糖的表现,随身携带快速吸收的糖果

低血糖最常见的也是最迅速的反应主要包括饥饿、头昏、心慌、出冷汗、紧张、发抖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当及时吃一些糖块、加糖的水等以缓解低血糖反应。

3.随身携带糖尿病用药卡

随身携带用药卡,以防万一突发低血糖反应自己失去知觉,救护人员第一时间能够清楚知道自己所服用的药物,使救护工作更有针对性。

4.积极进行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

药物治疗有利有弊,糖尿病患者不能完全依靠药物治疗,而是应该将控制饮食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尤其是早餐后是健身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选择这一时间运动往往不必加餐。但不要在药物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后的降糖作用持久,如爬山,郊游等,应及时增加进食量,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5.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血糖监测是维持良好血糖的必要程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除了可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问题外,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6.服用其他药物应告诉医生

患者如果在服用降血糖药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要及时将服药情况告知医生,因为许多药物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或减弱降糖药的作用,避免出现高血升高或低血糖反应。

下肢浮肿怎么办

可能有这几种情况:1.水钠潴留导致的下肢浮肿,处理:低盐饮食;服氢氯噻嗪片治疗(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钾);

2.下肢静脉回流功能障碍或血栓形成,需要做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

3.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功能下降导致的下肢淤血浮肿,需要做心脏彩超明确心脏功能情况,如果确诊,须进行系统的治疗

4.低蛋白性浮肿,引起的原因很多,例如营养不良、肝功能损害、高血压性肾损害等等,化验一个肝功能看看,这个的可能性不大。

胎儿过大如何处理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孕妇怀巨大儿的机率也比别的孕妇要高许多。因此如果孕妇孕期血糖高,要严格控制血糖,并要定期监测血糖,糖类、淀粉类少吃,多活动,多食蔬菜。血糖高时,可通过药物降血糖。

相关推荐

血脂与血液粘稠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把血脂稠和高血脂当成一回事,这是不对的。血脂稠并非独立性疾病,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与血脂稠有密切的关系。血液粘稠常伴有血脂增高,但并不全是高血脂造成的。血液稠度增高者,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是早中晚喝一杯淡盐水,特别是在血脂稠发生率较高的夏季,长期饮淡茶,火麻茶可预防血栓形成,有不同程度的降血脂、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黏度。 “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并不等于高血脂症。理论上,“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得血栓性疾病。但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真的能够预测血栓还需深入的研究。而且这个指标

脑动脉硬化症应该如何预防

①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效地监测,选用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钙通道拮抗药和利尿药等控制血压; ②保持血胆固醇水平在5.20~6.24mmol/L的临界水平以下调节饮食适当选用各种降脂药如他汀类等; ③定期监测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应有效控制糖尿病; 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加户外运动,减少体重,均衡饮食,保持心理平衡等。

8类人定期查血尿酸防痛风

痛风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代谢综合征,常并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现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蛋白食物的过多摄入,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亦在不断增加。但由于重视不够,很多人等到病情已经发展到出现典型症状时(如皮下痛风结石)才来医院就诊。其实,如果能早期监测血尿酸浓度,痛风是可防可治的。以下8类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浓度。 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 2.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 3.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病

心脑血管疫病包括那些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脂等。 脑血管疾病症状有:昏迷,抽搐,头痛,头晕,手脚麻木,乏力等。心血管疾病症状:胸痛,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做到:1、饮食规律,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适当控制含脂肪、胆固醇、糖高的食物的摄入,2、用药规律,不可间断,3、定期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变化,对

促甲状腺激素偏低对胎儿的影响 甲减孕妇需注意什么

1、注意休息,增加营养,调节饮食。避免进食生甲状腺肿物质的食物,如卷心菜、白菜、甘蓝、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以免引起甲状腺肿大。甲减孕妇往往有高脂血症,必需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饮食。 2、甲减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整个孕期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女性贫血是一种病

1 、明确病因 应尽早到当地医院就诊,确定贫血原因,进行对症治疗。 2 、补铁治疗 缺铁性贫血可以应用铁剂治疗,若是配合中药恢复的可能会更快一些。需提醒的是补充铁剂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刺激的情况,有胃病的患者可以提前告知主治医生。 3、遵医嘱用药 血红蛋白正常后是不是就能停药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血红蛋白正常,不代表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已经正常了。是否继续用药需检查体内铁含量,遵医嘱停药,不能自己擅自停药。 4、定期复查 因为有贫血病史,劳累,不良生活方式等都可能造成贫血复发,还是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猝死的前兆 心跳过缓

心跳过缓一般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老年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心率日益减慢。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偏低,注意及时就诊,以避免心脏突然停搏。

脑动脉硬化症的预防与护理

脑动脉硬化症的预防 在生活中,很有患有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朋友没有对预防脑动脉硬化症疾病重视,这就导致了病情的反复发作和恶化,这种行为是很不可取的。 ①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效地监测,选用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钙通道拮抗药和利尿药等控制血压; ②保持血胆固醇水平在5.20~6.24mmol/L的临界水平以下调节饮食适当选用各种降脂药如他汀类等; ③定期监测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应有效控制糖尿病; 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加户外运动,减少体重,均衡饮食,保持心理平衡等。

巨大儿怎样护理

对症护理 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巨大儿的发生率为26%,而无糖尿病孕妇的发生率仅为5%~8%。因此如果孕妇孕期血糖高,严格控制血糖,并定期监测血糖,因为血液的高糖状态对宝宝不好。 有糖尿病的孕妇可以先控制一下饮食,糖类淀粉类少吃,适当吃点肉类,多活动,多食蔬菜多吃青菜。但是也不把自己饿坏了,自己不感到饥饿就好。 一般护理 1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适当的营养供给,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

西洋参吃了会加重湿气吗 西洋参吃了血压会升高吗

不会。 西洋参属于参类药材的一种,而大多数参类药材都有较好的补气作用,但是这些参类药材对心血管并没有什么作用,既不会引起血管收缩,也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也不会加快心率,血压高的人可以适量食用一些西洋参来提高免疫力。 同时患有高血压的人日常生活中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定期监测血压,谨遵医嘱进行服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