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懒了会怎么样 懒得刷牙:龋齿、心脏疾病
人太懒了会怎么样 懒得刷牙:龋齿、心脏疾病
龋齿、牙周病:
一个人的口腔里有500多种细菌。人在睡眠过程中,唾液分泌量大大减少,而这些唾液是杀灭细菌的主要力量。所以,偶然的一次睡前不刷牙,也许就会造成口腔细菌趁虚而入,其结果是龋齿及牙周病危险大增。
心脏疾病:
许多研究证实,一些口腔细菌毒素经伤口进入血液,到达其他部位,就会使这些部位受感染而发炎,甚至导致心脏疾病。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并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
入睡也有帮助。
刷牙时最易忽略的位置
1.牙齿与牙龈交界处衣领一样的"龈沟",也就是牙龈包裹着牙齿的位置。
这个位置如果刷不到位,会导致牙齿颈部靠近牙龈部位的龋坏及牙周疾病。
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牙刷的正确位置是:刷毛与牙龈线呈45°角(上牙朝向上,下牙朝向下),使部分刷毛进入牙龈沟。
2.相邻牙齿接触的部位,以及接触处到牙龈之间的区域。
要想有效清洁这些位置,除了刷牙,更需要牙线的帮助。清洁不彻底会导致接触区域牙齿龋坏和牙周疾病。
3.后牙咬合面上的沟沟。
大家也许注意到了,后牙用于咀嚼的牙面不是平坦光滑的,有许多沟沟壑壑,这些部位刷不到位会引起最常见的龋齿。
上颌后牙最容易被忽略,这是因为上颌后牙越往后越向上倾斜,离牙刷越来越远。刷此部位时牙刷头要向上倾斜,爸比妈咪帮助宝宝刷牙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4.假牙(如牙冠、充填物等)周围。
这些部位清理不干净会引起修复失败,甚至最终造成牙齿缺失,到头来需要花费更高的费用来治疗。
牙齿菌斑不仅会导致龋齿发生、修复体失败、口腔异味、感染、牙周疾病,还与心脏疾病、中风、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息息相关。上述几个位置是绝大部分牙齿疾病发生的源头,因此,也应该是小伙伴们刷牙时的重中之重。
懒得洗衣服易得肾癌 这6种癌症是懒导致的
1、懒得刷牙:增加患癌风险
漱一次口能减少20%的口腔细菌,刷一次牙可减少70%左右。懒得刷牙不仅会导致溃疡、牙龈出血、牙周病,还会增加老人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日本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懒得刷牙患癌几率比一天刷两次牙的人高出2.5倍。刷牙能及时赶走口腔内残留的链球菌,从而降低患癌风险。每天早晨和晚上刷两次牙最好。
2、懒得上厕所:憋出膀胱癌
很多人有了尿意,但就是不愿放下手头的工作,忍到不能再忍了才去上厕所。研究表明,这样首先会损伤膀胱的括约肌。含有毒物质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会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炎症向上感染还会诱发肾炎。研究人员发现,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风险会增加3~5倍。
3、懒得洗衣服:易患肾癌
懒人常把衣服送到干洗店清洗,然而干洗衣服时会用到一种四氯乙烯的化学品为活性溶剂,它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损害,若长时间接触这种毒物有可能患上肾癌。
干洗衣服时这种化学品会被纤维吸到衣服上,在空气干燥时会从衣服中释放出来,但干洗店的衣服往往放在不通风的小屋里,造成四氯乙烯不能充分挥发,如果急于穿在身上,易将有毒化学物质吸到体内,最好把干洗后的衣服挂在通风处晾1周后再穿。
4、懒得关灯睡觉:易助癌细胞生长
习惯开灯睡觉的儿童,患癌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与夜晚暴露在灯光下有关。有研究表明,4~5个月的婴儿易受到非自然光线影响,光线会使人的生理节奏混乱,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减少与癌细胞生长有关。
5、懒得刮胡子:易患呼吸道癌症
人体呼吸时排出的多种有害气体都可滞留在胡子上,再加上大气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微粒,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环芳烃、铅等也会被胡须吸附,这些有害物有可能进入呼吸道。
不刷牙的后果有什么
1、不刷牙容易得心脏病?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从不或很少刷牙与每天刷牙两次相比,患心脏病的几率高70%。
2、睡前不刷牙,对人身体危害很大。晚上睡觉前不刷牙,特别容易患感冒和肺炎,也特别容易造成牙齿腐坏、牙龈出血、牙周病,乃至牙齿脱落。
3、刷牙是保持口腔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对身体健康有利。至于晚间,也就是晚饭后刷过牙,早晨起床后是否需要刷牙,本人认为,最好还是饭后刷。起床后用清水漱口就可以了,就能达到清除口腔异味,提高食欲的作用。
不刷牙的后果很严重,短期可能没引起注意,但长期下来会有龋病,牙髓炎,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生。表现为牙齿疼痛,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脱落,口臭等等...还会有碍美观。口臭,是一件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很尴尬的事,更遗憾的是,很多人有口臭自己却往往不知道,有部分口臭是龋齿、牙周病等导致的,如果睡前不刷牙或没刷干净,食物残屑在细菌作用下很快就会发酵产酸,再加上口腔因睡眠而缺少唾液,不能稀释中和细菌产的酸,牙齿就很容易受到腐蚀,日久就可能引发龋齿,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孕期口腔最易搞事
孕妇由于体内激素、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情绪的变化,导致口腔疾病容易发生。其中,最容易发生的口腔疾病为牙周疾病、烂牙和智齿发炎。她指出,孕期常见的牙周问题是妊娠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发炎、充血肿胀、颜色变红,刷牙容易出血,偶尔有疼痛不适,这主要是由于怀孕时期内分泌改变?智齿发炎的可能性会提高(恶心、呕吐、刷牙、激素的变化影响牙龈)。
“孕妇怀孕期间胃口大开,吃得多且又是高糖、高热量的饮食,若偷懒而导致口腔清洁不够的话,细菌获得了大量营养自然大量繁殖,再加上孕期内分泌的变化,所以怀孕会使原有的牙周病、烂牙等口腔疾病加重。”林正梅表示。患牙周病的孕妇更易发生早产。有数据显示,患有牙周病的孕妇胎儿早产几率是正常孕妇的4~7倍。
这些护牙常识你要懂
家人最好是不要共用一个牙膏
很多家庭都是习惯用同一个牙膏,反正都是自己人,也没管那么多。而且反正牙刷是分开的,所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问题还是有的,如果你们都用同一个牙膏的,其中一个人感冒或者有其他的口腔疾病的话,另外几个人是很容易受到传播感染的。
最好是可以经常更换牙膏的品牌
很多人都习惯性的用同一个品牌,不想换,也懒得花时间去挑,甚至会采购一点放着。虽然看着是很方便,但是该花心思的地方还是要花。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的话,容易导致牙膏对同一种有害病菌的抵抗力变弱,甚至失去本来有的抗药性,使得牙膏失去原本的作用。
不要被一些牙膏的作用迷惑了
现在不少商家为了增长销售,会放出一些有的没有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要知道得到卫生部的认可的有功效的牙膏只有防龋抗炎抗过敏三种作用,要是还有什么其他花里胡哨的功效的话,要防止陷入误区。
最好是可以用温水来刷牙
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还是用那么冰凉的水去刷牙的话,不但对牙齿不好,也对身体不好。如果能够用接近身体体温的水刷牙的话,是最舒适的,而且效果也是最好的,水温过高的话,刷牙不但感觉怪怪的,而且对口腔也不好。
牙周病不止会掉牙还易致心血管疾病加重
99%的成年人患龋齿 不重视龋齿祸害很大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据资料显示,60%-90%的儿童和近100%的成年人患有龋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龋齿的发病原因和什么有关呢?
一般龋病发生的原因和几个因素有关:首先是牙齿比较软弱,容易患龋;第二个是口腔里面有导致龋病的细菌存在;第三,口腔内含有致龋细菌生活的糖存在。如果这个人爱吃糖,那么他的口腔里致龋菌就会大量增加并且活跃,产酸之后使得牙齿变得非常虚弱,容易龋坏。
预防龋齿,最简单的要做到几点:少吃糖,患龋就会变少;用含氟牙膏,使牙齿变得更坚固。一旦患上龋齿,什么情况下该治疗呢?如果不重视治疗,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龋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龋洞的发展也是从小到大。一开始,很小的龋洞是可以修补的,把龋坏的地方清理干净再补上就可以了。但如果确实没有及时治疗,时间的延长,龋洞就会越来越大,这种伤害影响到牙髓的时候,就需要做牙髓治疗。有些人到牙髓受伤害的时候都没有治疗,那么龋洞就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只剩下几颗牙根了。这种情况下不能治疗了,只能拨掉。
牙周病不能治愈只能控制 还会与其他慢性病相关
牙龈出血、牙齿疼痛是常有的事,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些情况。不是疼得厉害,一般人也不会去管它,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你知道牙齿为什么会出血吗?牙齿出血还能刷牙吗?牙龈出血就是牙周病吗?
牙周疾病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我们一般叫是牙龈炎,牙龈炎是一种比较轻微的牙周疾病,它的患病率非常高。几乎每个人都有牙龈炎,就是说90%多的人都有牙龈炎。针对牙龈炎的情况,它一般会自愈,就是说随着口腔清洁情况的变化,它可能会变好。如果这种牙龈不能变好的话,可以通过洗或者有意对局部进行刷牙,清洁之后牙龈就会改善就会变好。打个比方,口腔某一个部位牙齿卫生情况差,这些软垢或者是结石自然会引起局部牙龈发炎,碰到之后就会出血,这个时候如果把局部清理干净,炎症就会消失。因此有人发现牙龈出血,某个部位刷牙出血就不敢刷了,这就不好了,反而,发现某个部位出血的时候,应该是有意的,针对这个地方轻轻的来回刷,让这个地方变干净了,牙龈炎就会痊愈。这是牙周疾病里面一种轻微的情况,影响的人很多。
在牙周疾病里面的第二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我们叫做牙周炎。牙周炎这种情况在人群里面会有10%到30%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中老年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这种情况是在10%到30%之间。一旦患有牙周炎的话,基本上是不可治愈的,它会引起局部的脓肿、牙小骨吸收,牙齿松动等情况。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这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牙齿脱落,如果发生牙周炎之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结果只是把这种炎症控制下来
不会再出现脓肿,牙小骨吸收变的缓慢,牙齿松动也会变的缓慢,但它还是不可治愈的。治疗的人这种吸收变慢,不治疗的人吸收会很快,是这样区别。此我们说牙周炎主要是靠控制,至于有没有方法预防牙周炎,目前其实没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的清洁跟有效的刷牙,只能帮助他控制,减缓他发展的速度。
牙周炎还跟全身其他很多疾病有关,牙周炎在我们看来其实就是人体的慢性疾病。这种慢性疾病有点类似于慢性肝炎,或者是心血管疾病,这些慢性疾病,现在发现牙周炎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相关的。举例来讲,一个糖尿病的病人,如果他的血糖没有很好的控制,他的牙周炎会常见,而且牙周炎会比较难痊愈。反过来讲,一个牙周炎的病人,他有糖尿病,如果能够对他的牙周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治疗,让这个炎症能够控制下来,控制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他的血糖也会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所以他们之间是有相关性的。
多吃粗粮蔬菜能防龋齿
牙病可以引起心脏肾脏疾病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是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而龋齿老百姓又称“虫牙”、“蛀牙”,是导致牙疼的一个重要因素。
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也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疾病。在25万年前罗得西亚人的头骨化石上已经发现有龋齿。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中,龋病位居前列,但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不易受到人们重视,也就有了“牙疼不是病”的俗语。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观念,人们平时不注意牙病的预防和治疗,才造成牙病“疼起来要命”。
实际上龋病造成的危害极大,特别是病变向牙齿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全身健康。随着牙齿硬组织的不断破坏,可逐渐造成牙齿缺损,成为残根,最终牙齿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在童年时期还可以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此外,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个病灶,引起心脏、肾等“遥远”脏器疾病的病例也时有报告。
龋病“四要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目前公认的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致病菌)、适宜的食物、宿主(牙齿)及时间“四要素”。当四种因素全部具备时,龋病就会发生。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
大量证据已经表明: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龋病与牙菌斑关系密切。牙菌斑是一种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生物薄膜,不能被水冲洗或漱掉,需要通过刷牙、洗牙等才能去除。可以这样说,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饼干糕点面包中的糖引起龋齿发生龋病的第二个要素是食物,尤其是蔗糖。蔗糖在龋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蔗糖消耗量大的国家和地区,龋病发病率高;反之,蔗糖消耗量小的国家和地区,龋病发病率较低。现在不仅孩子吃糖多,成人吃的含糖食品也不少。有人奇怪,我根本不吃糖果,为什么也得牙病。其实各种饼干、糕点、面包、饮料中,都含有看不见的糖,碳水化合物分解时也会产生糖,当这些隐性的糖滞留在牙齿表面时,就会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精细米面 龋齿增加
“食不厌精”不利于龋病的预防。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食物更加精细,精细的米面等碳水化合物,增加了龋病的患病机会。而粗制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洁作用。咀嚼时粗制食物中的粗纤维与牙齿表面摩擦达到牙齿自洁的效果,而且粗纤维不易附着在牙面上,因此有一定的抗龋能力。例如饭后吃苹果可以起到一定的清洁牙齿的作用。
更年期妇女留心“猖獗龋”
宿主(牙齿)对龋病的敏感性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如唾液的流速、流量、成份,牙齿的形态与结构等。例如,摘除了唾液腺的实验动物和因唾液腺疾患致使唾液分泌量减少的患者,其患龋率明显增加。我们一个女患者更年期后,患了“干燥综合症”,由于没有了唾液,全部牙齿被破坏变黑,患上“猖獗龋”,非常痛苦。
身体的全身状况如营养、内分泌、遗传、环境等因素与龋病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在牙齿结构、形态存在缺陷或不足,牙齿对龋病的敏感性增高的前提下,会发生龋病。
目前80%的中国成年人患有牙病龋齿是人类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病程进展缓慢,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包括牙齿萌出之后的时间、食物滞留于牙面的时间、细菌形成菌斑的时间等。而岁月流逝的结果是,目前80%的中国成年人患有牙病。
防牙病,饭后漱口,每天刷牙2次,每次三分钟
了解了龋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就要有针对性地预防,以减少龋病的发生。每次刷牙三分钟首先,去除菌斑、预防菌斑的形成非常重要。正确的刷牙方法及足够的刷牙时间是基本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验证明,饭后漱口,每天刷牙2次,每次刷牙三分钟可基本达到清洁牙面、抑制菌斑形成的目的。
睡前刷牙非常重要
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减慢,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对牙齿的冲刷及再矿化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抑菌作用等都会减弱。如果牙齿表面残留大量食物残渣,就会为致龋菌的滋生提供条件,所以睡前一定要好好刷牙。常饮茶、茶水漱口有预防作用氟为人体的营养要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氟对牙齿和骨的正常发育和矿化是必需的。氟可以提高牙齿硬组织的防酸能力,对致龋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故饮茶及用茶水漱口可以达到预防龋齿的效果。日常刷牙还可以选用含氟牙膏。但是人体过量摄入氟也会造成氟中毒、氟骨症、氟斑牙等,因此氟制剂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
窝沟是龋病的好发部位。儿童刚萌出的年轻恒牙窝沟又细、又深,易积存食物,不易清洁,极易发生窝沟龋。窝沟封闭是由医生用封闭剂将刚萌出的年轻恒牙窝沟封闭起来,防止食物和菌斑堆积,隔绝致病因素,以预防窝沟龋的发生。过量饮酒及碳酸饮料易致龋病
饮食习惯与龋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可导致牙齿脱矿,对龋病易感。睡前大量饮酒,酒精在胃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随着呼吸到达口腔,会造成牙齿表面硬组织溶解。所以长期过量饮酒的人也易患龋病。此外,婴幼儿叼着奶瓶睡觉,易患“奶瓶龋”。睡前饮用奶制品或饮料及吃零食后不刷牙,也极易患龋病。因此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病的基础。
老人怎么才可以延缓衰老
懒得学习,思维迟钝。
有的老人心理上有些懒惰,拒绝尝试新事物,哪怕这件事很简单而且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他们总是把“我懒得想”、“太复杂了”、 “老了学不会”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然而,不愿学习会使老年人的大脑机能得不到充分锻炼,久之脑功能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思维、记忆、分析、判断等能力逐渐 变迟钝。研究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中,老来不动脑就是其中之一。
人都是倾向于做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所以,老人不妨从自己感兴趣 的事情开始学习,比如跳舞、下棋、养鸟等,活到老学到老。做儿女的要想办法帮父母从晚年生活中找到动力,经常“麻烦”一下老人。退出工作后,老人的自我效 能感和成就感不如以前,子女的需要是他们最重视的成就感来源。如果子女表现得很需要父母,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懒得吃饭,易伤肠胃。
有些老人吃饭很“凑合”,要么一顿做很多,顿顿吃剩饭;要么家里有啥就放在一起乱炖;要么想起来就吃两口,想不起来就躺着。这些做法都会让老人形成不规律进餐的坏习惯,进而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甚至诱发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
老人除了要按时吃饭,还要遵循养生原则,比如早饭和午饭吃到八分饱,晚饭七分饱即可;吃饭时尽量减慢速度,细嚼慢咽;清淡饮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豆制品不可少等。如果父母懒得做饭,儿女不妨给他们“布置作业”,每周主动给老妈准备一份菜单,挑一些流程简单、食材好采购的菜品,告诉她你想吃。
懒得运动,骨质变松。
人老了本来就不爱动,加上腿脚不好,很多老人懒得运动,甚至两三天都不下一次楼。如果长期不运动,老人的肌肉会变萎缩,骨关节力量 变弱,血液循环减慢,可能增加骨折、骨关节炎、血栓等的风险;不爱动还可能让老人变胖,而超重和肥胖会增加“三高”风险。
经常锻炼有助预防骨质疏松,强健骨骼、肌肉,降低跌倒风险,也不容易发生骨折;还有益大脑健康,预防老年痴呆,改善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病的病情。老人锻炼应动静结 合,锻炼时感觉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看书、下棋属于静养,可以健脑,但要控制坐着不动的时间,最好半小时就起来走动一下。
懒得起床, 全身受伤。
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觉越少,但有些老人到了该起床的时候,却依然赖在床上,不想起来。有些腿脚不太好的老人虽然还能活动,但就是懒得下床。一直 在床上活动会造成人体缺乏正常消耗,基础代谢率跟不上,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由于躺着躺着就睡了,晚上就可能失眠,作息规律被打乱,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所以,老人一定要维持正常的作息习惯,到点睡觉,按时起床,认真洗漱,去厨房准备点早饭。如果能白天经常出去走一走,晒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促进钙吸收。
懒得刷牙,口腔生病。
每天刷牙已经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但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里每天坚持刷两次牙的老年人口比例不到39.5%,刷一次牙为 50.8%,还有近10%的老人不刷牙。带来的后果是,老年人龋齿的患病率高达98.4%,牙周病患病率达51.6%。懒得刷牙不仅会导致口腔溃疡、牙龈 出血、牙周病,口腔细菌还会跑到咽喉部,增加老人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懒得刷牙患癌几率比一天刷两次牙的人高出2.5倍。而漱一次口能减少20%的口腔细菌,刷一次牙可减少70%左右。中老年人牙齿健康的标准则是到了80岁,还有20颗能够咀嚼食物的牙齿。要想避免“老掉牙”,必须坚持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老人口腔易出事 老了更得爱牙
老了更得爱牙,老人患口腔疾病的风险远高于年轻人。
这是因为,首先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唾液腺功能会减退,使得唾液分泌减少,对口腔的冲刷作用减弱,导致口腔细菌滋生、龋齿增加。其次,如果老人患有中风、认知障碍症等,口腔患病风险要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人,而因病丧失语言功能的老人,在口腔出现疼痛和感染等问题时往往无法表达,导致疾病拖延加重。第三,慢病老人长期服用药物,但药物同时会带有某些副作用,如高血压病人常吃的利尿剂会造成口干,减少唾液的冲刷作用,导致龋齿增加。
尽管患口腔疾病的风险增加,很多老人都认为“牙疼不是病”,但实际上,老年口腔健康更不容忽视。多项研究表明,牙齿缺失与老年残障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牙齿疼痛、缺失的直接后果是咀嚼功能障碍,从而打乱膳食平衡,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免疫系统,增加罹患其他疾病的几率。而且,口腔卫生状况不良,会增加吸入性肺炎和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等风险。同时还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影响血糖控制。
老人护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定期看医生。健康老人6个月,慢病老人3个月应到医院复诊并进行口腔检查。2.每年到正规医院洗牙1~2次,及时清除菌斑、牙结石、色素等,能有效减少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3.日常护理一定要做两件事:早晚刷牙,并用牙缝刷清洁每个牙齿之间的缝隙,充分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患病风险。4.每餐饭后用温水漱口,清除遗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降低食物残渣对牙齿的负面影响。5.对于存在功能障碍、患龋风险高的老年人可以使用加氟牙膏,防治龋齿。6.戴假牙的老人,晚上休息时应取下假牙,清洗后放入杯内,用清水浸泡,预防义齿口炎发生。7.减少含糖饮食摄入。口腔细菌会利用糖分产酸,造成龋齿。
要做好孕期常见牙病的防治工作
牙本质敏感
如果妻子在孕早期爱吃酸的,甜食物,并常常恶心呕吐,造成胃酸侵蚀牙釉质,就会使牙本质缺少保护,变得特别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她吃冷,热,酸,甜的食物或刷牙,都会感到疼痛。
龋牙
妻子因为怀孕而变得慵懒,连牙刷也需要你再三提醒。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喜好甜食,使得唾液增多,口腔呈酸性,容易导致龋齿。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进一步引发牙髓病和牙周炎。
妊娠性龈炎和妊娠性龈瘤
从怀孕第2个月开始,如果发现妻子牙龈出血,浮肿,甚至出现瘤状增生物,这可能就是患上了妊娠性龈炎和妊娠性龈瘤。
智齿冠周炎
在怀孕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就有所提及。孕期如果智齿不能正常萌出而导致周围软组织发炎,就是智齿冠周炎。它会使孕妇牙龈肿痛,面部肿胀甚至发烧,不能正常开口说话,可谓苦不堪言。
做好防治工作
如果不想让口腔疾病困扰孕妻的生活,就要在防和治两方面下功夫。怀孕前要做一次全面的口腔疾病检查,确定是否患有口腔疾病,拔除可能引起冠周炎的智齿,修补龋齿或残牙。以后也要定期陪她到医院检查,发现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
在妻子的餐单中,应多加入豆制品,鸡,鱼,肉和新鲜蔬果,增强她的抵抗力,让牙齿无机可乘。多补充钙质,满足母体和胎儿对钙的的需求,让牙齿更加坚固。尽量少吃含糖食品,尤其在睡觉之前。如果她有吃零食的习惯,最好用蔬菜,水果,全麦面包,无糖饼干,无糖酸奶等代替高糖零食。还可以为她准备一些无糖口香糖,在吃完东西后嚼一嚼,预防龋齿。
不管身体多么疲乏,都应提醒妻子坚持进食后刷牙。最好选用含氟牙膏,因为氟化物能帮助牙齿利用唾液中的矿物质,对牙齿表面损伤进行自我修补。刷牙时不仅要重视牙面得清洁,还应轻轻刷洗嘴唇和舌面。
万一患上牙病,应根据所在阶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怀孕的前3个月属于敏感时期,可做应急处理,等到孕中期或产后在做彻底治疗。
人太懒了会怎么样 懒得运动:心脏病、肾病
癌症:
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随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运动者人体免疫细胞减少,就会大大增加患癌的几率,比如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心脏病:
据研究,30多岁缺乏运动的女性,在今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高出近50%。
肾病:
研究表明,每天坐姿大于8个小时的人要比坐姿少于3个小时的人,患上慢性肾病的几率高30%。
大脑萎缩:
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不爱运动、身体不健康的人到60岁时大脑灰质变少,判断力变差。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中速或快速走路有助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的治疗;每天抬头、挺胸、大步走,持续30分钟以上最好。
别小看了牙齿
除了外表美之外,牙齿还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咀嚼、参与饮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其直接的功能。胃炎、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虹膜炎等严重疾病的形成,也与牙齿有连带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口腔不卫生,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血液中毒而造成的恶果。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患牙病的人,其心脏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得多。还有报告说,口底癌、舌癌的发生,与龋齿、断牙残根或不良假牙的长期创伤性刺激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9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绝大部分是牙病,最常见的是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等。它们不仅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牙痛不算病,痛起要人命”,仅疼痛一项对人的折磨已使不少人闻之心惊。人口腔中微生物的种类达500多种,引起牙病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有害细菌作用的结果。一些地区的民谚中流传着“宁肯害腿(疾),不可害牙(病)”的说法,充分说明了护牙的重要和牙病的危害。害腿疾不能走路,固然不是好事,害牙病痛得人不能进食,危害更大。北京医科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发病人数居第一的龋齿,大多是从儿童开始的。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前儿童的患龋率达76.55%,其中49.1%是由于饮食因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依次是婴儿睡觉前食用含糖量较高的奶、孩子饮用过多的含糖饮料和刷牙次数少。国外一家研究机构认为,龋齿的发生与人的情绪有关,情绪紧张的人龋齿的发病率就高。这是因为,紧张情绪可以导致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口腔内产生的酸性物质增多,同时使细菌有机可乘。
牙齿的防护
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当人出生后6~7个月乳牙就开始萌生了。到2~2.5岁时,20颗乳牙出齐,12~15岁长满28颗恒牙。也有成人后再长出4颗牙齿的,这叫做“智齿”或“智牙”。
预防牙病的方法很多,刷牙是最基本的常识。中国人的刷牙率虽然已由过去的30%上升为70%,但起码还有3亿人不刷牙,这不能不说是个惊人的数字。在刷牙的人群中,有七成的人不能正确掌握刷牙方法,许多人只是拿着牙刷胡乱搅和,结果刷过的牙齿上照样长满厚厚的牙菌斑。专家认为,比较科学和实用的要求是,每天应以含有氟化物的牙膏和毛质较软的牙刷刷牙两次,标准方法是牙刷以45°的角度对准牙龈打横轻刷。欧盟国家的牙科专家建议,除掌握科学方法刷牙外,最好每年至少请牙科医生做一次洗牙的洁齿处理,以彻底清除可能造成多种牙病的牙垢。但洗牙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牙科进行,千万不能去街头一些既无专门技术,又缺乏严格消毒条件的洗牙行做试验品或牺牲品。掉了牙齿,要及时修补,没有牙齿不仅影响美观,使人的面部发生变形,而且还会导致或诱发口腔和内脏一些部位疾病的发生。事实上,质量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不到迫不得已时千万不要轻易作出拔牙的决定。美国科学家正在实验用基因技术培植人类的牙齿,以代替目前普遍使用的假齿。他们已从老鼠身上发现了至少25种与牙齿再生有关的基因,估计10年之后这项技术将会造福人类。
一刷牙就流血什么情况
方式不正确
刷牙,你更多的时候,是拿出牙刷、挤上牙膏、蘸点水,开始刷,甚至为了清除牙齿表面附着的东西,还会非常用力。一旦用力过猛,不仅不能清除牙齿表面脏东西,还会损伤牙釉质,牙龈被伤害,自然就会出血了。
牙刷过硬
买牙刷,你会看看是软毛,还是硬毛,相对来说,喜欢用软毛牙刷,毕竟硬毛牙刷,对牙齿有强硬感、压迫感,对于牙龈敏感,甚至会造成流血。
牙结石
牙齿疾病,需要你多注意,例如牙结石,在刷牙时,牙刷刺激口腔,出现了过敏反应,在牙结石刺激下,牙龈变得很脆弱,就会出现出血。
出现龋齿
牙齿上,出现了黑洞,也就是龋齿,会形成了蛀牙,不断的刺激牙龈,稍微的碰一下,都会出血。
一刷牙就出血,有些时候,还可能是疾病,需要你多注意。
牙周疾病
口腔,出现病变,例如牙周疾病,会影响到牙齿周围支持牙齿力量,相应的,牙齿会松动,牙齿出现牙周袋,牙龈变得红肿,并且流出了脓液。在刷牙的时候,也会出血。
人太懒了会怎么样 懒得刮胡子:心脏病、中风
呼吸道疾病:
有的人懒得刮胡子,还觉得留胡子有男人味。实际上,人体呼吸时排出的多种有害气体都可滞留在胡子上,再加上大气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微粒,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环芳烃、铅等也会被胡须吸附,这些有害物有可能进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
心脏病、中风:
研究显示,每天刮胡子的男性比不经常刮胡子的男性,患心脏病或中风的机率大大降低。
每天刮胡子。最好在沐浴前进行,因为洗浴之后胡须被泡得过久过湿,反而不好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