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按摩注意事项
儿童按摩注意事项
按摩时,要先准备好婴儿油和婴儿乳液,以减少按摩时的摩擦力。如果婴儿的皮肤比较干燥,应选择具有保湿作用的乳液,在按摩前,先将婴儿油和乳液倒在手心,双手搓热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操作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腔,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
按摩时,要先准备好婴儿油和婴儿乳液,以减少按摩时的摩擦力。如果婴儿的皮肤比较干燥,应选择具有保湿作用的乳液,在按摩前,先将婴儿油和乳液倒在手心,双手搓热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操作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腔,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按摩方向最好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按摩;按摩手法上推法、揉法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按摩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千万不能在饭后或刚吃饱进行,以免引起婴儿呕吐;按摩操作时可用一些介质,如姜汁、滑石粉以滑润皮肤,提高疗效;按摩时,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最好选择在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不能低于20℃;按摩前,应选择婴儿安静、不哭的状态,而进行按摩时,要随时关注婴儿的反应。如果看婴儿感觉不舒服,要减轻力度或停止按摩。
准妈妈由于妊娠,很容易造成身体水肿的现象发生,而按摩可以很好地缓解水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胎儿发育,腹部穴位最好少去按摩刺激,可以热敷来代替。另外,对容易引起子宫收缩的敏感部位,如乳房、大腿内侧也不要加以刺激。此外,怀孕期间应避免按摩合谷、肩井二穴。按压合谷会促进缩宮素(催产素)的分泌 ,具有催产作用。而若刺激肩井太强容易使人休克,对胎儿不利。
儿童面瘫按摩改善
本病治疗除根治原发病外,主要疗法为针灸、理疗、按摩、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2、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相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 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 5公分),往返50次。
治疗时注意面部保暖,莫受冷风吹,忌冷水洗脸,不食刺激性食物。每天按摩1-2次,对治愈面瘫大有裨益。
儿童经络按摩方法
孩子还处在发育过程中,很多穴位和成人有不小区别,比如有的穴位名称与成人相同,但位置不同(如攒竹);有些位置相同而名称不同(如龟尾、总筋)。孩子有着自己特定的经络穴位,儿童经络的关键部分全都集中在孩子的五指、小手腕和脊背上。例如,孩子的5 指分别与脾、肝、心、肺、肾密切相连,如果我们想要对孩子的脏腑进行调理,主要按摩孩子的5个手指头对应的穴位即可。
正确了解经络按摩的清补之道
儿童经络按摩的手法中最关键的原则就是要区分清法(泻法)和补法,两者有不同的功效。大抵补则气升,清则气降,清补则通和气血,起调整作用,实者用清,虚者用补。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症状来选择使用清法、补法和清补法。例如,大便干燥,我们就需要用清脾经和清大肠经的方法,但最后要用补肾法来固元气,以防清泄过多。再如,孩子的肝经和肺经,宜清不宜补,这是因为孩子天生“肝常有余”。补法和清法的运用,需要辨证虚实,对症而用,如果家长不容易区分,则统统可以采用清补的方法,起调整脏腑的作用。
按摩取穴的方法很多,中医上采用最普遍的是以被按摩者的手指作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即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我们给孩子按摩就必须用孩子的手指来测量定穴,具体的尺寸定夺方法如下:
(1)1寸:以孩子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2)1.5寸:以孩子的食指和中指并指的横度为1.5寸。
(3)2寸:以孩子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指的横度作为2寸。
(4)3寸:让孩子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度作为3寸。
儿童按摩预防儿童感冒
小儿推拿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使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的功能得以调整,可以提高小儿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小儿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反复感染发病,单位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即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近些年,随着气候变暖和病毒变异周期加快,其发病率急剧升高,可达20%左右,以2~6岁儿童最常见。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虚证”范畴。由于小儿禀赋不足,肺脾两虚,肺气虚弱则表卫不固,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五脏皆虚,故易受外邪侵袭。中医在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小儿推拿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使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的功能得以调整,可以提高小儿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因其是自然疗法,无不良反应,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外较推崇的治法。
临床常把易感儿童分成肺脾气虚型、食积内热型两类来推拿预防:
肺脾气虚 补脾肺肾经
临床表现:患儿平素多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食不香、食后即便、易汗出。
推拿取穴:补肺经(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时,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沿拇指桡侧缘从拇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补肾经(肾经位于小指尖至掌根尺侧边缘成一直线,操作时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100~500次。)、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粗隆外一横指处,操作时用拇指端按揉,50~100次。)、摩腹(定位在腹部,用掌面摩称摩腹,200~500次或5分钟。)、捏脊(小儿取俯卧位,操作者自尾骨沿后中线两侧捏脊至平大椎穴处,单向捏脊5~10遍。)。宜在饭前进行。
食积内热 清肠胃
临床表现:患儿平素多见面黄肌瘦、烦躁多啼、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口臭、舌苔厚腻,或有低热。
推拿取穴:清大肠(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时从虎口推向食指尖,100~300次。)、清胃经(胃经位于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操作时,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掌指横纹,100~500次。)、揉板门(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时用拇指端揉,100~300 次。)、揉足三里、捏脊、分腹阴阳(定位在腹部,操作时用双手拇指分别沿肋弓向两旁分推至腹两侧,100~300次。)、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处,用拇指端按在穴位上揉,50~100次。)。
平时可做保健操
另外,易感儿童平时也可做保健操:以两手掌快速互擦,发烫为止,然后用擦烫的手按在前额,先按顺时针方向环摩面部5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摩面50次,使面部微红有温热感。
以两手食指在鼻两侧做快速上下推擦,用力不宜过重,以局部产生的热度向鼻腔内传导为度。
以双手拇指和食指搓揉双侧耳垂,反复操作1~3分钟,以耳垂发红、发热为度。
以全掌横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按揉合谷、曲池穴各50次。本法每天进行1次,流感严重流行时,可增加1~3次。本法具有宣肺利窍,通阳固表,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作用。长期按摩,可提高抗感冒能力。
若易感儿童的喂养不当,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易造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尤其是锌、钙的缺乏、含铅量过高等,均可造成免疫力降低。应提倡粗细、荤素多种营养元素平衡喂养,同时还要饮食有节。食积化热,“热则腠理开,营卫同通,汗大泄,故气泄”,气泄则卫外不能,易于外感。即有内热才有外感就在于此。
还要加强体质锻炼,提高小儿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适时增减衣物,不可过度保暖,穿着过多可减弱孩子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过饱过暖均可致机体蕴化内热,稍受风寒即可患病。同时易感患儿应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儿童保健按摩哪里
摩腹
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这是最简单的儿童按摩保健手法。
补脾经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一般可操作300~500次。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揉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通络导滞的作用。一般可按揉50~100次。
捏脊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操作时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5遍。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捏三提一一般运用在最后一遍手法操作上。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
哺乳时被男孩拍照 性别意识是什么意思
性别意识,就是指幼儿和儿童认识并承认自己及他人所属的性别,分辨清楚自己是男是女、别人是男是女,这将会影响并导致儿童按一定的性别角色做事。
儿童按摩常用的八种手法
儿童按摩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孩子身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操作的方法。日常儿童按摩保健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搓法、捏法、拿法和运法8 种。
最受孩子欢迎的揉法
揉法是比较受孩子欢迎的按摩手法,所用于点、面状穴位。揉法就是以指、掌的某一部位按压在孩子的穴位上进行旋转揉动,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方向操作。揉动时,按压在穴位上手指或掌要紧贴皮肤而不要移动,发力于该处的皮下组织而揉动,力度要适中,手法要温和,以揉过皮肤不红为佳;揉法具体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三种,很容易掌握,可适用在孩子身体的任何部位 。
运用最广的推法
推法为儿童按摩最常用手法,多用于线状穴位。推法就是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孩子要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法动作要求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压,以免损伤皮肤,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推法可分为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四种,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让孩子温暖的摩法
摩法就是用全手掌面,或者四指指面在穴位上旋转摩擦。摩法要求掌、腕应和缓协调,用力均匀,环旋连贯,速度适宜。 摩法是一种能产生温热感的手法,适合在孩子腹、腰、背部的操作,具有舒筋活络、消食和胃的功效。
最有节奏的按法
按法就是用指尖或指腹或掌心,直接按压在孩子穴位上,施以压力。按法的力量要由轻而重,让孩子感到一定的压迫感后,保持一段时间,而后再慢慢放松减压。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一般孩子腹泻、便秘、头痛等常用。
让孩子感到轻松的搓法
搓法就是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孩子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搓法要求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搓法是儿童按摩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孩子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按摩治疗的结束阶段,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功效。
增强孩子抵抗力的捏法
儿童按摩中捏法使用最多的就是捏脊。捏脊就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部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穴为止,即为一遍。捏脊操作时两手要交替进行,不可间断;不可歪斜,要走直线;力度要适当,不可拧转皮肤;手指要轻巧灵敏,力量要贯注于指端,柔和并深透。捏脊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合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孩子抵抗力的功效。
刺激性最强的拿法
拿法就是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称地用力,提拿孩子的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按摩操作。拿法要求操作者迅速拿起肌肉组织后,要停留一会儿再松手至复原;提拿力度不要过大,以提拿时感觉酸涨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的力度为宜;力量要贯注于指腹,切忌用指甲。拿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多用于急救或者急性病症。
孩子最喜欢的最慢最轻的运法
运法是儿童按摩中最轻、最慢的手法,它是用拇指或者中指在穴位的皮肤上做轻缓的曲线推动,路线一般为弧形或环形。此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具有清热除烦、宽胸理气的功效,常用于孩子的面部及手部。
使用最广泛的推法分类
旋推法:旋推是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移动。
直推法:直推是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肤上作直线推动。
分推法:分推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
合推法: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或和法。
最受欢迎的揉法分类
指揉法:指揉法是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 常用于点状穴。
掌揉法:掌揉法是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
鱼际揉法:鱼际揉法是仅用大鱼际部位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常用于“面”状穴。
按摩手法要“刚柔相兼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有力
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并根据治疗对象、体质、病证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变化。
柔和
是指手法动作的轻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均匀
是指手法动作的节奏、频率、压力大小要一定。
持久
是指手法能够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
怎样给哮喘儿童按摩 儿童哮喘按摩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旋推患儿拇指的螺纹面,即补脾经;也可将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指根直推。
补肺经:用拇指螺纹面旋推患儿的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为补肺经。
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旋推或向指尖直推患儿的小指末节螺纹面,为补肾经。
运内八卦: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上,拇指按在患儿中指跟下的圆环处,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用运法,顺时针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运则为逆运内八卦。
揉膻中:膻中位于胸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中指螺纹面揉,称揉膻中。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摩腹部,称摩腹。
捏脊: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拇指与屈曲的食指,捏起脊柱部位的皮肤,并沿脊柱向上,两手交替边推边捻动向前。
儿童感冒按摩什么部位图解 儿童风热感冒按摩部位
证候:发热重,恶寒轻,汗少,鼻塞流浊涕,咳嗽,咳痰粘稠,头痛,咽部红肿疼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则:疏风清热。
操作: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天柱骨100次。
怎样给哮喘儿童按摩 儿童哮喘病因病机
内因:肺气不足,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外邪就很容易侵犯人体,导致肺气上逆;脾气不足,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异常,则体内容易聚湿生痰;肾气不足,使得水湿不能温化,而更易停聚,则积久成痰。因此,肺,脾,肾三脏的不足,导致体内津液的吸收,布散失常,水湿容易停聚而生痰,痰饮抚于体内。
外因:气候突然变化,使风寒之邪入侵人体,或接触了花粉,绒毛,尘埃,煤气,油漆等刺激气道,引动了伏痰,阻塞气道,便形成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