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嗡嗡响 耳部疾病
耳朵嗡嗡响 耳部疾病
中耳炎、耳道炎、突发性耳聋、耳硬化症、听神经瘤等耳部疾病都可能引发耳鸣,甚至伴有眩晕、呕吐等症,严重时可能导致单侧耳鸣、听力减退,要及时就诊。
晚上睡觉耳朵嗡嗡响是怎么回事 耳部疾病
外耳道炎一般多是因为挖耳朵的时候损伤了耳道,或者是在洗澡、洗头、游泳的时候,致使外耳道积水,从而细菌侵入引起感染,导致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的疾病。
禁止挖耳朵。外耳道一定要保持干燥洁净,不可用粗暴的力量擦拭。可进行耳外部的热敷,一次十分钟,一天三次。同时切记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耳朵受到压迫,影响病情恢复。
鼓膜穿孔后,患者可出现耳痛,听力减退并且伴有耳鸣,外耳道会有少量出血。
清除外耳道异物,避免用力擤鼻。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在炎症控制后不能够自行愈合的,需要考虑通过手术来修补损伤的鼓膜。
耳朵里老是响是怎么回事呢
绝大多数患者的耳朵响、有声音都是耳鸣的症状,耳鸣的主要原因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耳鸣,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鸣,如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
另外,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耳朵构造及常见的耳部疾病
一、耳朵构造
耳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
1、外耳
耳廓-汇集声音并将声音传入外耳道。
耳道(外耳道)-将声音导入耳内。
2、中耳
鼓膜-将声音转换为振动。
叁个小骨链(听小骨)- 锤骨、砧骨和镫骨 -将振动传输入内耳。
3、内耳
内耳(耳蜗)-含有液体和高敏感性细胞(毛细胞),具有微小的毛状结构可随声音振动而运动。
前庭系统-含有控制平衡的细胞。
听神经-从耳蜗通向大脑。
二、常见耳病
1、耳鸣
耳鸣,顾名思义就是耳朵内出现异常的声响,如蝉鸣声、嗡嗡声等。耳鸣往往是耳聋的先兆,严重的耳鸣不但会影响病人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睡眠,还会恶化人际关系。
2、耳聋
耳聋,是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煺,临床上分为以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聋;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聋;外中耳病变和中耳听神经共同病变引起的混合性聋。
3、外耳炎
外耳发炎的诱因常是因耳蜡失去保护功能所致,如耳道泡水(游泳)或过度清理耳道等而引起细菌、霉菌感染。掏耳朵的器物包罗万象,有棉棒、铅笔芯、塬子笔套、竹籤、手指头等。这些器物很容易伤到外耳皮肤,如果不洁会引起感染。另外,如有中耳炎其流出的脓汁也会感染外耳皮肤。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外耳炎—疖俗称耳疔的是毛囊受到细菌感染形成脓包,很痛。如果脓包範范围扩大至耳壳时常会引起严重的软骨炎。
4、耳搔痒症
看不出有皮肤的感染但是耳道常有蚁走感,很痒。常是因皮肤乾燥缺乏耳蜡的滋润引起的,这是老年性皮肤煺化常见之毛病。
5、畸型耳
耳壳之于长耳动物是维生不可或缺的,主要的功能是收集声波辨认敌人的方位以为应变,保住生命。但是人类耳壳的功能煺化到外观大于实用。没有它除非也伴随没有外耳道,否则对听力是不会有多大影响的。不过耳壳畸形或没有耳壳实在是不太好看,而且患者也会有心理上的障碍。必须要给予好好的整形。如果同时伴随无外耳道,更应设法再造使其听力增进。畸形耳的手术几乎是整形手术裡最困难的,通常需要耳科及整形外科医师的合作。高雄医学院在这方面很努力的在做,期为在这方面不幸的患者尽一点效劳。
耳朵嗡嗡响 心血管疾病
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也可能引起耳鸣。如果耳边经常听到像马蹄声、钟摆声等有节律的声音或其它无节律的杂音时,就要警惕搏动性耳鸣,可能预示着高血压、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疾病。
警惕耳朵进水错误的处理方法
使用消毒棉签
游泳后耳朵进水,人们总会误以为棉签既可以止痒,还可以吸出水分。其实,耳朵进水时,棉签是掏耳朵的最坏工具,因为经过水的浸泡,很多人耳朵里的干燥耳屎变湿,棉签进入,反而很容易把耳道壁上的耳屎顶到深处,压迫到像纸一样薄的耳膜,影响耳膜的振动,引起发闷、疼痛,甚至发炎。
另外,进水的耳道,皮肤变得柔软易破,用棉签掏,一旦力道过大,就会损伤外耳道,非常疼,棉签头还容易掉进去。
游泳耳朵进水的原因
由于水又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
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看耳朵辨疾病
1、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
2、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
3、耳朵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
4、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5、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6、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李志刚提醒,望耳只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判断身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即使平日里自己观察,也不可盲目照书诊断,杞人忧天。
引起中耳炎的原因
首先: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其次: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第三:疲劳: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最后:很多人经常会擤鼻涕,注意经常擤鼻涕如果方法不正确极易导致中耳炎。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大家擤鼻涕时习惯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由于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个人建议: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不仅会影响耳朵健康,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大脑带来一定的影响, 中耳炎的危害大,尤其是对大脑的危害,因此,当患了中耳炎,应及时采用正确的疗法诊治。
怎样有效预防耳鸣?
人的耳朵真的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它,耳朵可以让我们听到美妙的音乐,也可以听到亲人间的关怀,更可以听到爱人间的甜蜜,但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耳鸣,让人痛苦不堪,非常刺耳,那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怎么样可以有效的预防耳鸣呢?
1、防治耳部疾病,耳鸣的发生,耳鸣发生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但是最为明确的就是因为耳部疾病的问题了,耳部疾病主要是有外耳病、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骨膜穿孔等,这些疾病都能引起耳鸣的出现,有时患者没有及时的治疗,耳鸣就会悄然而生了,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治疗耳部疾病。
2、不要乱吃药物,患者在服用一些药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是不是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像是耳鸣就会因为不当的使用药物而导致的,有些疾病所服用的药物对于耳朵是有伤害的,如果过量的使用就会引起副作用像是耳鸣的出现,这些对耳朵有毒性作用的药物要适当的使用,如果出现耳鸣就要立即停药了。
3、注意噪音,耳鸣还有一些原因是因为外界的因素,像是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下耳鸣的发生也会随时出现,这些外界因素要注意避免,尽量避免影响听觉神经,注意保护,可以适当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像是在一些有噪音的地方可以戴上耳机缓解一下。
4、减少精神紧张,情绪过于紧张也会引起耳鸣,还要注意精神因素,注意心情的放松,时常保持一个开朗的心情,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保持微笑,注意休息,不要长期的加班熬夜,这些对疾病的预防都有很好的效果。
造成耳鸣都是大家平时的粗心大意,或者耳朵有疾病而不去治疗,我们平时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不要让耳朵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无聊的时候少用耳机听音乐,这对你的耳朵是非常不利的,只要做到以上的4点,就能有效的预防耳鸣。
看耳朵辨疾病
《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中医中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
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小儿耳朵红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耳朵疾病
外耳道疖肿,或者是咽鼓管炎,也可能是中耳炎等耳部疾病都会出现耳朵红红的情况。由于小孩子不懂事不注意卫生,如果经常抠耳朵或者洗澡是耳朵进水了就会很容易感染这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