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不良反应的处理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不良反应的处理
1、类流感综合征
可在睡前注射药物,或在使用干扰素的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2、精神神经症状
对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停药,必要时请神经精神科医师进一步诊治。
3、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仅少数患者可诱发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请专业医师进行诊治,同时停药。
4、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
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75×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应降低药物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或)血小板﹤30×109/L,则应停药。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甲流疫苗如何安全注射呢
不过,任何一种疫苗都有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甲流疫苗是把甲流病毒接种到最适合它生长的鸡胚(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毛鸡蛋”)里。凭借着鸡蛋里的丰富营养,病毒迅速生长繁殖。之后再把这些病毒提取出来,加入灭活剂,使它们失去引发疾病的能力,但仍然保留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能力,最后再制成可以用于人体的疫苗。
在疫苗制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残留少量鸡蛋中的蛋白质,还有可能加入微量有利于疫苗质量稳定的佐剂。这些物质有可能成为过敏源或抗原,引起人体过敏等不良反应。所以,疫苗接种后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全身皮疹和发热等反应很正常,几天后就会自愈。目前,各国接种甲流疫苗的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但对鸡蛋和硫柳汞过敏的人、以往接种过季节性疫苗并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的人和严重过敏体质者不宜接种甲流疫苗。还需要提醒的是,接种一定要在指定的接种点或医疗单位进行,千万不要私自接种。
最近有报道认为,接种甲流疫苗之后两周内如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因此,一些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对此产生了疑问:他们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能否接种流感疫苗?如果接种疫苗,是否应暂停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
对于药物是否会影响甲流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乙肝属于必须坚持治疗的疾病,而流感属于需要预防的疾病,两者比较,治疗疾病比预防疾病更重要。一旦中断治疗,很可能使肝病加重;还有可能因反复停药而导致病毒耐药。另外,流感病毒属于核糖核酸(RNA)病毒,乙肝病毒属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对流感病毒没有作用。
所以,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千万不要因为注射甲流疫苗而盲目停药。但使用干扰素治疗的乙肝患者,由于干扰素也有引起发热等反应的可能性,因此,最好不要在干扰素治疗期间注射甲流疫苗,以免加重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怎样才能更好的诊治乙肝
药物治疗乙肝:淋巴因子激活性杀伤细胞,系用淋巴因子(如IL-2和γ-IFN)刺激其前体细胞而得,国内报告可使部分乙肝患者HBeAg及HBV-DNA转阴。白细胞介素2(IL-2)能刺激免疫效应细胞增殖及诱生γ-干扰素,用法为每日1000~2000U,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28~56日,部分乙肝患者HBeAg转阴。
免疫调节治疗乙肝:免疫治疗是在治疗乙肝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抗免疫治疗,疗程长,须联合用药。免疫调节细胞比例失调或免疫调节分子消长失控常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并可引起疾病。
保肝降酶法治疗乙肝:保肝降酶法用于肝热,肝火实证,以泄热利胆,解毒泻火为主,因肝火内燔,游行于三焦所致一身上下内外皆可患病。主要针对肝胆湿热型,以泄热利胆,解毒泻火为主。怎样才能更好的诊治乙肝?适用于乙肝患者脘腹胀满,口苦口干,纳呆食少,厌油恶心,心烦不宁,两肋隐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多腻,脉弦数。
抗病毒治疗乙肝: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有耐药基因的突变和耐药都可以通过临床上专业医师的调整得到避免和减少。乙肝抗病毒治疗还有一个远期效果的问题,就是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远期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比率,可以延长生命周期,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干扰素针剂(IFN)和抗病毒口服药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抗乙肝病毒药,抗病毒口服药有直接抗乙肝病毒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强,控制症状较快,极大多数病人都能获得治疗效果。干扰素也有抗病毒作用,但主要是免疫调节剂,每个乙肝病人对激发免疫的反应不一样,不是每个病人都有效。
丙肝好治吗
1.联合用药是丙肝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推荐的方案是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利巴韦林),还可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Tα1),后者每次1.6毫克皮下注射,每周应用2~3次。
新近研究,国产中药氧化苦参碱注射剂除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外,还有抗丙肝病毒作用,有人应用于临床,每次200毫克肌注,每日2次,疗效很好,不逊于干扰素,可和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丙肝。
2.α干扰素。
α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肝惟一有效的药物,故希望丙肝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干扰素治疗。我们曾遇到数位丙肝患者应用α干扰素3~6个月没有反应,而应用到9个月时疗效明显,一直应用到12个月甚至更久,取得理想疗效。
3.符合干扰素。
复合干扰素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干扰素各种亚型进行重组而得到的非天然干扰素,它比原来的α干扰素的抗丙肝病毒作用至少大5倍,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与其他类型干扰素相似。
慢性肝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丙肝的传染性是很强的,还容易引发多种肝脏疾病,只要疾病早期进行确实有效的治疗就能从一定程度上阻止丙肝进一步恶化。而目前治疗丙肝的方法是多样的,希望患者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疗法,千万不要盲目的选择的选择用药,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还会给后期的治疗增加难度,一定建议患者一定要去正规专业的肝病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丙肝能治疗好吗
1.联合用药是丙肝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推荐的方案是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利巴韦林),还可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 Tα1 ),后者每次1.6 毫克皮下注射,每周应用2 ~3 次。
新近研究,国产中药氧化苦参碱注射剂除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外,还有抗丙肝病毒作用,有人应用于临床,每次200 毫克肌注,每日2 次,疗效很好,不逊于干扰素,可和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丙肝。
2.α干扰素。
α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肝惟一有效的药物,故希望丙肝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干扰素治疗。我们曾遇到数位丙肝患者应用α干扰素3 ~6 个月没有反应,而应用到9 个月时疗效明显,一直应用到12 个月甚至更久,取得理想疗效。
3.符合干扰素。
复合干扰素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干扰素各种亚型进行重组而得到的非天然干扰素,它比原来的 α 干扰素的抗丙肝病毒作用至少大5 倍,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与其他类型干扰素相似。
干扰素对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如何
乙型肝炎治疗困难,治疗后很容易被发生复发,所以乙肝患者的治疗常引起麻烦,许多乙肝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注射干扰素,或者核苷类药物,他不知道如何治疗的效果,下面我们请肝病医生回答我们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
干扰素能够使肝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且抗病毒效果优于核苷类药物,因此临床上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是非常广泛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哪些副作用?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如何?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是不能有效的杀死病毒,因此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需要的时间非常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停药后还易造成病毒复发,使用核苷类药物配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往往至少需要治疗一年以上,干扰素价格昂贵,很多患者都难以承受。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哪些副作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干扰素是副作用最大的,另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很多局限条件,很多患者自身是不建议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干扰素不适合母婴传播的乙肝患者,不利于肥胖型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利于饮酒的患者治疗,不利男性患者,因此使用干扰素要根据自身实际病情。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使用干扰素三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严重的脱发,另外注射干扰素后,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发热,恶心,头疼,乏力等不适反应,干扰素会诱导甲亢,精神抑郁,因此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不可以使用,干扰素还有肾毒性,长期使用会诱发尿毒症,因此干扰素治疗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总之,虽然说干扰素对患者的治疗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都是暂时的现象,长时间使用的话,患者最终会吃到苦头的,所以不建议患者采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就算要使用,也要万分小心,以免出现不好的情况。
治疗乙肝的药物
慢性乙肝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因此治疗药物主要是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功效,这类药物是可以最终清除乙肝病毒的。这类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克拉夫定等,都是专门治疗乙肝的药物。
除了以上这些西药,一些中药也有治疗乙肝的作用,不过中药是重在调理,主要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来是实现的,中药材中的山药、茯苓、当归、黄芪、人参、刺五加、党参、山茱萸、何首乌、灵芝等,都是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来帮助抗病毒的。
得了乙肝后可以使用哪些药物进行治疗
1、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乙肝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其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性、间接性、种属特异性及受性依赖性。α-ifn的常用剂量为3~5mu/次,每周3次,疗程4~6个月。也可采用3~5mu/d,1次/d,1个月后改为每周3次,疗程同上。可酌情应用1~2个疗程。较小剂量(如1mu/次)达不到治疗乙肝效果,更大剂量(如>10mu/次),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治疗不能耐受的病例增加。适当延长疗程可以减少反跳。
治疗后约有40%的乙肝病人可获得持久治疗反应,即hbv dna(斑点杂交法)消失,hbeag转阴,alt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大部分病人抗-hbe转阳,随访1年,仍保持稳定不变。经α-ifn治疗后hbsag转阴病人约占10%左右,一般发生在治疗中或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持久治疗效应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一年,肝活检显示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2、阿昔洛韦:属于核苷类似物,对病毒dna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得了乙肝后可以使用哪些药物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日15mg/kg,静脉滴注,30天为1疗程,根据乙肝情况可重复疗程。
3、利巴韦林:为单磷酸肌苷脱氢酶抑制剂,抑制imp,从而阻止病毒核酸合成,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与α-ifn合用治疗丙型肝炎可增强疗效。也可单独用于ifn有抗药性病例。成人剂量10~15mg/(kg d),肌注或静脉滴注或0.8~1.2g/d,分次口服,疗程3~6个月。个别乙肝病人用药后发生轻度溶血性贫血,适当减量可恢复,个别有血中尿酸水平升高,无需停药。
4、膦甲酸钠:为焦磷酸类似物,当病毒rna或dna合成时,作用于反转录酶,抑制dna多聚酶活性。成人乙肝应用60mg/(kg d),缓慢滴注,可用2~3周。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不足的乙肝患者需减量用药。
乙肝治疗的有效方法
治疗乙肝的方法有很多,当然不同患者因病情及其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时采取的措施也不想同,如常见治疗乙肝的方法就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通常有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提高免疫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往往很多患者在查出病情后,盲目的吃药,一旦所服药物不对症,很容易造成病情加重,对患者是很不利的。
而现在流行的治疗乙肝的药物有很多,比如一些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干扰素,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一些帮助患者调节免疫、抗炎等多重作用的药物,以及一些保肝降酶的药物都是乙肝患者经常服用的。对于患者来说,这些药物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且患者长期服用,会产生耐药,加重了乙肝治疗的难度,导致患者久治不愈。
提醒广大患者。乙肝的治疗患者不能盲目的吃药,一定要积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做检查,全面了解病情,并积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以避免病情会发生恶化。
乙肝会导致脱发吗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乙肝是不会引起脱发的,而之所以乙肝患者会出现脱发的情况,可能和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有关。
如果在进行乙肝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干扰素,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脱发的现象。脱发是一种很常见的干扰素副作用,长期使用就会造成毛囊中的细胞增长过快,诱发脱发现象,所以说如果有应用干扰素治疗乙肝会引起脱发现象发生。
由于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所以脱发的患者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和钙等,并注意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对治疗脱发有帮助。
干扰素治慢性肝炎不良反应
干扰素是对病毒感染和其它抗原刺池应答所产生的一组宿主蛋白。根据抗原性和产生的细胞不同,分为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免疫干扰素。用于治疗各型慢性肝炎的市售干扰素除来源于血制品外,大多数是重组干扰素、淋巴母细胞样干扰素、重组干扰素-P和干扰素-Y。用这些干扰素治疗各型肝炎的第1周内,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畏寒、肌肉疼痛、头痛、疲乏、纳差、恶心。如使用>5x10的八次方单位/次者,个别患者可出现低血压、紫绀、意识模糊,甚至癫痫等不良反应。
在干扰素治疗数周后,较多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肌痛嗜睡、易发怒激忿及情绪波动、体重下降等现象;部分患者有脱发、轻度骨髓抑制及自身抗体形成等可逆性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抑郁、无法控制的激动、呕吐、干扰素抗体形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