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管瘤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管瘤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用传统中药治疗血管瘤,药物有: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连翘、紫草、桃仁、三七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另外,现代化的中药分子药物,如16.2%左右含量人参皂苷Rh2(护命素),更是能发挥很好的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减轻痛苦、稳定病情、疗效显著,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甚至达到临床彻底治愈的目的。例如:

1.组成] 紫丹参、生牡蛎(先煎)、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g,三棱、莪术、炮穿山甲、夏枯草、山慈菇各12g,当归尾、藏红花、制香附、乳香、没药、淡子芩各log。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服水蛭胶囊2粒(每粒含水蛭干粉0.5g)/次,2次/日。

2.组成] 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

加减] 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煎40分钟。配用蜈蚣12条,参三七15g,土鳖虫30g,研末装胶囊。3粒(约1g)/次,3次/日,口服。

手指血管瘤需要住院吗

1、冷冻治疗:

冷冻法主要是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达到治疗作用。仅适用于较小的表浅的草莓状血管瘤,且效果不是十分可靠,副作用较多。

2、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学认为,该疾病的出现是由于热毒内蕴,血行失常,进而导致的气血纵横、凝聚成形,致使其形成血管瘤。因此,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去除淤血,同时祛火滋阴,达到治疗的效果。

3、手术治疗:

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这样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是非常丰富的,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所以说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患者应慎重选择。

中医辨证治疗秋燥

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 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 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2、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甘寒法)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大陵行间。

4、胃腑失和

【诊断要点】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

5、心胆气虚

【诊断要点】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易怒,气短倦怠;舌质淡,脉弦细。

【处方】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棉球,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待针头在酒精火焰上烧红后,速刺鸡眼中心,深达基底部,以见出血点为准;鸡眼较小者,一针即可,大者周围加刺3针;然后针眼处放酒精棉球,胶布固定,2周后患者无变化,重复上述操作1次。

弱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弱视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导致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越无能,视力低下。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疗法。

1、脾胃虚弱

视物不清或举睑无力,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汤: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气虚血瘀

视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白芍、党参、黄芪、地龙、红花、桃仁等。

弱视治疗时间长,患者应配合医生治疗。小儿肺脾肾多不足,心肝多有余,故保护肺脾肾将有积极作用;饮食应合理起居应有常。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凝

痤疮以暗红结节、脓疱为主,反复发作,伴有凹凸不平的瘢痕和色素沉着,心烦多梦,便干,舌红或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细数。宜和营化痰散结。方药为二陈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相关推荐

脚臭的中医辨证治疗

按摩穴位治脚臭:洗脚时,将双脚放在盆内温水中泡两三分钟,待双脚都热了,用一只脚的足跟压在另一只脚趾缝稍后处,然后将脚跟向前推至趾尖处再回搓,回拉轻,前推重,以不搓伤皮肤为宜。每个趾缝搓50一80次,双脚交替进行。速度为每分钟100一120次。每晚一次,脚气较重上部皮肤已破者不宜用此方法。穿除臭袜治脚臭:脚臭产生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穿到品质低劣的袜子,可以试试看购买品质较高的除脚臭健康袜增加透气度,或

甲亢的中医辨证治疗

1、气郁痰结型症见心情焦虑不安,心悸,失眠,易出汗,多食善饥而消瘦,口干,妇女月经不调,结喉两旁腺体或肿大,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治法:本证多见于早期甲亢病人。治以解郁柔肝,养心肾之阴,佐以化痰散结。2、阴虚火旺型症见性情暴躁,手颤动,失眠多梦,胸闷心悸,汗出如流,消谷善饥,消瘦甚,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少津,多痰,结喉两旁腺体或明显肿大,或眼球突出,脉多弦数或滑数。治法:治以壮水之主,养心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内服方(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2、外用方(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

流感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热感冒: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 邪,首先犯肺)。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 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风热感

痛风的中医辨证治疗

痛风是属于中医“痹证”等范畴,而过多的尿酸则属“湿浊”。由于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致使湿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障碍。此时若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等,则促使湿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风关节炎。如湿浊之邪进一步伤于肾则可导致肾损害,就是痛风性肾病甚至慢性肾衰。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征候特点分为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肾虚湿热证、肾虚石淋证、阴阳两虚证等证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1.气虚型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治法:补气润肠。方药:黄芪汤。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若气虚下陷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扬;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2.血虚型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

查出月经不调怎么进行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月经不调不胜其扰,中医出马轻松调理!血淤型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不断往后推,行经时经血颜色呈暗红色,量较少且有血块。查出月经不调怎么进行对症治疗?一般伴有剧烈的腹痛感,血块排出后可症状可减轻。在治疗月经不调的时候应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可选用益母草膏、桂枝茯苓丸等中成药,疗效都不错。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血虚型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不断往后推

雀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学亦称“雀斑”,以面部状若芝麻散在如雀卵之色而定名,又名“面皮干黑邑”。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人面皮上,或有如鸟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此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脏腑,故生“面皮干黑邑”。主要采用针灸治疗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1.温针搔灼疗法患者平卧,常规消毒,将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热,以针尖温热为度,迅速准确地搔灼病灶局部,以雀斑完全消失为宜。根据患者雀斑数目多少,分期治疗。术后保持创面清

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外感咳嗽1、风燥咳嗽: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2、风热咳嗽: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药:桑菊饮加减。3、风寒咳嗽: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二、内伤咳嗽1、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药:清肺化痰汤加减。2、肝火犯肺: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3、痰湿蕴肺: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4、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