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的繁殖方法
甘蓝的繁殖方法
甘蓝采用种子播种进行繁殖,播种方法如下:
种子处理:为防种子带有病菌,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24小时。
苗床地消毒:播种前20天用福尔马林50毫升兑水3公斤浇营养土,然后盖膜堆捂5天。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营养土对土壤消毒杀菌。
培育壮苗:12月中旬开始采用小拱棚方式育苗盘育苗。要防止育苗过早,因苗龄长易抽苔。
苗床地管理:一般播种后5天出苗,每天查看苗床地,气温高时注意通风防烧苗,气温低时盖好膜防苗受冻;视墒情约每周补充水分一次;当苗长至2叶1心时要间苗防徒长,保证幼苗大小一致;当幼苗茎粗达0.5厘米以上时,应尽量保持温度在15℃以上,以免通过春化阶段;移栽前7天放风炼苗。当苗长至5-6片真叶时可实施移栽。
鳓鱼的繁殖
生殖期多不进食。每年4-6月由越冬场洄游到盐底较低的浅海河口附近繁殖。辽宁辽东湾,河北沿海,山东小清河口、套儿河口、黄河口,江苏吕泗渔场,福建九龙江口、浯屿、青屿,广西北部湾等处都为产卵场。2-3龄鱼性成熟,怀卵量一般为4-10万粒。卵为浮性卵。卵径2.22-2.48mm。卵黄径1.71-1.81mm,油球1个。油球径0.38-0.42mn。卵黄龟裂呈泡状。受精卵在水温23-26℃时约30小时可孵出仔鱼。初孵仔鱼5.1mm。产卵后即散群,同幼鱼一起约于冬初游回深海。生长中以第一年生长最快,1龄鱼体长可388.37mm左右。以性别生长情况比较看,雌鱼各龄的平均增长量相应地要比雄鱼快。
鳓鱼的繁殖
其洄游季节性较强,游泳迅速,对温度的反应敏感,在水温低时,它们都在近海水域栖息,当水温升高则靠近沿岸活动,每逢春、夏季它们成群结队地游到河口沿海产卵。
由于鳓鱼游速很快,渔民说它是“小小鳓鱼无肚肠,一夜游过七爿洋”,因此难以掌握其规律,加上群体小,年渔获量只有2000吨左右。
结球甘蓝的繁育技术
一、与制种有关的生长发育特性
1.结球甘蓝的生长发育特性
结球甘蓝为二年生植物,在它的生长期中明显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在秋季播种形成营养体,在冬季长期低温的作用下完成发育,开始花芽分化,然后在春季抽苔开花结籽。
品种不同或品种类型不同冬性的强弱相差较大,也就是说完成春化阶段所需要的低温时间的长短,幼苗的大小差异很大。
光照对结球甘蓝抽苔开花有作用,总的来讲,长日照和充足的阳光有利结球甘蓝的抽苔。
已经抽苔开花的园球型甘蓝种株,如果移至3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花茎顶端就不再现蕾开花,而出现绿色的叶子,这就是所谓的营养逆转现象。
2、种株的开花习性
品种开花期的长短一般在30-50天,就一植株来讲,花期一般是20-40天。
3、受精生物学
结球甘蓝柱头和花粉的生活力一般以开花当天最强,柱头在开花前6天和开花后2-3天都可接受花粉进行受精,开花前2天和开花后1天的花粉都有一定的生活力。
受精时的最适温度一般认为是15-20℃.在低于10℃的情况下,花粉萌发较慢,而高于30℃时也影响受精作用的正常进行。
4、结实特性
园球类型品种的种子,成熟时间一般需要长一些,牛心型和扁圆形的品种需要的时间短一些,
在高温条件下种子成熟得快些,而温度较低时成熟得慢些,种子的结实率以每个花序的中间部分最高。
霉菌的繁殖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霉菌菌丝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的分化而形成,常见的有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生在孢子囊内的孢子,是一种内生孢子。无隔菌丝的霉菌(如毛霉、根霉)主要形成孢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由菌丝顶端或分身孢子梗特化而成,是一种外生孢子。有隔菌丝的霉菌(如青霉、曲霉)主要形成分身孢子。
节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如白地霉)。
厚垣孢子:通常菌丝中间细胞变大,原生质浓缩,壁变厚而成(如总状毛霉)。
霉菌的有性繁殖过程包括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三个过程,常见的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质配:是指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性细胞或菌丝经接触、结合后,细胞质发生融合。
核配:即核融合,产生二倍体的结合子核。
减数分裂:核配后经减数分裂,核中染色体数又由二倍体恢复到单倍体。
接合孢子:两个配子囊经结合,然后经质配、核配后发育形成接合孢子。接合孢子的形成分为两种类型:(1)异宗配合:由两种不同性菌系的菌丝结合而成;(2)同宗配合:可由同一菌丝结合而成。结合孢子萌发时壁破裂,长出芽管,其上形成芽孢子囊。接合孢子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在萌发之前或更多在萌发过程。
子囊孢子:在同一菌丝或相邻两菌丝上两个不同性别细胞结合,形成造囊丝。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内生2~8个子孢子囊。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子囊被周围菌丝包裹成子囊果,子囊果有三种类型:1)完全封闭称闭囊;2)中间有孔称子囊壳;3)成盘状称子囊盘。
卵孢子: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而成。小配子囊称精子器,大配子囊称藏卵器。当结合时,精子器中的原生质和核进入藏卵器,并与藏卵器中的卵球配合,以后卵球生出外壁,发育成为卵孢子。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几千亿甚至更多。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一、菌丝不分隔霉菌:孢子囊孢子、厚膜孢子。
二、菌丝分隔霉菌:分生孢子、裂生孢子。
三、霉菌繁殖:1、无性繁殖:孢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
裂生孢子;
厚膜孢子;
2、有性繁殖: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2-8个)
繁殖培育
繁殖
用分株繁殖。春、夏季挖出地下根茎,剪去地上部分茎叶,割取根茎分栽,分栽植株放半阴处养护,待萌发新芽后恢复正常管理。
栽培
盆栽,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以磷、钾肥为主,盆土保持湿润,夏、秋季经常给叶面喷水,盛夏放半阴处,叶面斑纹会更显目。室外地栽,选择排水好的疏松壤土,春末夏初多见阳光,盛夏稍加遮阴,秋、冬季将根茎挖出放室内贮藏。
病虫害
常有叶枯病和褐斑病危害。叶枯病发病初期,每隔7-10天喷200倍波尔多液2-3次,发生褐斑病可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
蟑螂的繁殖
蟑螂喜欢在什么条件下孳生繁殖蟑螂在一个场所定居下来,至少要有以下四个基本条件:温暖的气候;潮湿的环境;丰富的食源和多缝隙的结构。
显而易见,如果设法消除这些条件,就能有效地防止害虫的孳生。 蟑螂卵鞘是什么东西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就叫卵鞘,卵就产在其中。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这同蟑螂种类有关。雌蟑螂一生一般交配一次,每次交配时间长达2个小时,便可终生繁殖,甚至无性繁殖。
蓝藻爆发的危害
1.产生有毒物质。
蓝藻会产生蓝藻毒素、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破坏养殖水体,严重毒害养殖动物。
2.诱发疾病。
大量蓝藻会造成水质恶化,发出恶臭味,诱发大量病原菌滋生繁殖,容易使养殖动物感染疾病。
3.影响溶氧量。
大量的蓝藻覆盖在水面,影响其他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且蓝藻生长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中溶氧量不足,养殖动物缺氧窒息。
4.减少其他藻类。
蓝藻的大量繁殖不仅减少了水中的溶氧量,还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水体植物、有益藻类、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