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癌怎么办
女性尿道癌怎么办
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建立在症状出现时肿瘤分期的基础上的。大多数女性尿道癌在发现时已发生周围组织浸润或远处组织转移,肿瘤可能侵犯近1/3或全段尿道,因此早期和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治疗上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辅以化疗、放疗、生物因子、中医中药治疗。
1、手术治疗
远段尿道癌,如较早期可行局部广泛切除,包括尿道周围组织和部分外阴、前庭、阴唇、阴蒂等组织。年轻患者切除尿道2/3尚不至于尿失禁。若癌肿累及较广泛或位于近段尿道,则必须行全尿道全膀胱切除,并须做尿流改道。此外,应根据病变部位和区域淋巴结的情况决定是否清扫相应淋巴组织。当膀胱癌有并发尿道癌的高危因素时,应预防性全尿道切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常规行活检,如有转移,则施行淋巴结清扫术,预防性清扫的效果仍有争论,未确定有淋巴结转移者,应每3个月随访1次。
2、放疗
单独应用放疗,可控制末端尿道小的肿瘤。放疗方法可包括近距离组织间插置放疗及体外放疗。插置放疗可用铱-192植入近距离治疗小的肿瘤。空隙和腔内放疗只使用50~60Gy的剂量就足够控制末端小的肿瘤,单用的局部控制率可达75%。近端肿瘤,膀胱颈侵犯或侵犯整个尿道需要联合使用体外和腔内插置放疗技术,骨盆放疗联合运用全骨盆及分层放疗技术,剂量为50Gy,如果有淋巴结转移,骨盆的侧壁放疗剂量可增加到60Gy。体外照射的总剂量为4~6周内4000~5000Gy。原发部位还要追加1~2次腔内插置治疗,总剂量可达到70~80Gy。经会阴部与尿道周围行组织间插置放疗时,插管前可于尿道内插入尿管并于阴道内插入柱状标示物,以便引导插入方向,必要时全麻下行膀胱切开术,引导插针。插针后,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拍片,然后制定放疗计划,最后送入后装治疗机室,进行放射治疗。组织间插置放疗剂量一般给予6000~7000Gy。放疗后可出现放射性尿道膀胱炎,多发生于放疗后1天至2周,持续4~6周,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及尿路刺激症状。严格选择病例及精细的插管技术和放疗治疗区放疗后的良好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尿道癌的总的控制率小于20%。并发症有肠梗阻、瘘管形成、尿道狭窄和连续性丧失。术前放疗可采用体外照射的方法,剂量达5000Gy(25次/5周),放疗后4~6周手术。
3、化疗
化疗的疗效不肯定,仅能作为姑息性的治疗方案或配合手术和放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氨甲蝶呤、长春新碱、顺铂、多柔比星(阿霉素)等,总有效率小于50%,完全缓解率仅11%。
4、方案选择
(1)远段尿道癌
⑴低期(O、A、B)肿瘤:宜用放疗用镭针或铱植入(60Gy)或体外放射(65Gy),O、A期的疗效很好,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尿道或尿道口狭窄、尿道旁溃疡、尿失禁、小肠炎及肠梗阻。部分B期病人因肿瘤残存或并发症而需作手术治疗。无放疗设备时,可行尿道部分切除术。肿瘤侵犯较广但未浸润阴道者,可作尿道全切除及膀胱瓣尿道重建术。
⑵C和D期肿瘤:未侵犯膀胱的C期肿瘤可行保留膀胱的手术。累及膀胱的C期和D期肿瘤宜施行前盆脏器清除术。术前4~6周内给放疗40~50Gy。浸润较广泛的肿瘤宜作全阴道和外阴整块切除。必要时一并切除耻骨下支甚至耻骨联合的下半部。D期肿瘤伴有腹股沟淋巴转移者,作腹股沟淋巴清除术。
⑶对O、A、B和C期肿瘤宜密切观察腹股沟淋巴结,当发现转移时才作淋巴清除术。
⑷远段尿道癌经部分切除或放射治疗反复发,应施行根治性手术。
(2)全层道癌 O、A期或B期小病灶吞吐量可用放射/局部切除治愈,但多数在确诊时已广泛转移,可先作术前放疗,然后作前盆脏器清除术。恶性黑色素瘤多主张作根治性手术,由于病人多死于广泛血行播散,对淋巴结清除是否必要尚有争论,已有淋巴结转移者手术效果差,应行化学疗法。阿霉素、博莱霉素和氮烯咪胺(DTIC)对一些实体型肿瘤和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放疗的辅助疗法。当盆淋巴结已有转移,可用动脉化疗,继以放疗/手术,可能改善疗效。
预后
预后与肿瘤大小、部位有关,但与瘤期关系更密切,肿瘤大于3cm及全尿道癌预后差。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告15例随访结果,生存超过5年的占9例(60%)。病灶局限于尿道,能彻底切除者存活率高。
女性尿道癌有哪些症状表现
女性尿道癌多见于老年妇女,3/4发生于50岁以上。常见症状为尿道流血和血尿,其他症状有尿频、尿痛、排尿烧灼感、排尿困难、痛、痒、痒或性感不快等。局部可见到或触到肿块。肿瘤坏死、溃疡和感染则见尿道或阴道流出黄色或血性带臭味的分泌物。晚期症状为体重减轻,骨盆痛,尿道周围脓肿,尿失禁,尿道阴道瘘或尿潴留。少数病人全无症状,因他故作体格检查而发现肿瘤。
位于尿道远段的肿瘤早期可见到乳头状肿物或表浅小溃疡,逐渐发展为莱花状肿块,突出于尿道口。肿瘤硬度不一,表面有溃疡及出血。尿道近段肿瘤则局部有肿胀感、变硬和压痛。阴道触诊可估计病变范围。位于尿道近段的肿瘤有时表现为尿道弥漫性浸润,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一般认为女性尿道癌来源于尿道周围腺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SA阳性染色。病人血清中PSA升高,手术切除肿瘤后迅速下降。故手术前后血清PSA监测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疗效。
女性尿道癌分期:O期:原位癌,A期:浸润粘膜下层,B期:浸润尿道周围肌肉,C期:尿道周围(C1阴道肌层,C2阴道肌肉及粘膜,C3邻近结构如膀胱、阴唇、阴蒂),D期:转移(D1腹股沟淋巴结、D2主动脉分叉下的盆淋巴结,D3主动脉分叉以上的淋巴结,D4远处转移。
早期常无症状,易被忽略。一旦出现症状,则出现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常有尿道流血或内裤血渍,肉眼血尿少见。有时阴道分泌物增多、尿失禁及性交困难。晚期尿道口出现菜花状肿物,并发感染时有恶臭。
任何尿道口赘生物均应警惕尿道癌的可能性,必要时行活组织检查证实。阴道指诊可触及尿道肿块。
尿道出血是尿道癌的症状吗
男性尿道癌好发于40—60岁,文献报告已达数百例。病因尚不清楚,诱发因素包括性病尿道狭窄,反覆尿道扩张,慢性尿道炎等。
病理类型视肿瘤部位而定,大部分发生于前尿道为鳞状细胞癌,而有约25~30%尿道癌发生于后尿道,病理类型为移行细施癌,尿道腺癌罕见。尿道癌可向外浸润与转移,前尿道肿瘤颇多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而后尿道肿瘤容易侵犯膀胱、骶骨、腹壁下及髂血管旁淋巴结。
病理分类一般沿用Gratsstald分类法:O期:原位癌(粘膜内)A期:粘膜下(不超出粘膜下范围)B期:肌层C期:尿道旁浸润(侵犯尿道邻近组织)D期:选处转移(包括腹股沟淋巴结,髂血管旁淋巴结及远处器官),尿道癌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尿道流血、尿道血性分泌物、尿道不适、排尿刺痛或尿路梗阻症状,出现排尿不畅、滴沥或困难现象,阴茎部尿道如长有肿瘤,检查时可摸到肿块;一般直径2~3cm。后尿道肿瘤如已有尿道旁组织浸润时,会阴或肛指检查可扪及硬性肿块。如尿道肿瘤溃破而形成尿道瘘时,局部可形成尿道旁脓肿。尿道癌通过体检、尿道镜、尿道造影以及活检检查都可作出诊断。
男性尿道癌的治疗原则与阴茎癌相仿,以手术治疗为主,远端尿道肿瘤可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近端尿道肿瘤则作根治性尿道切除,包括前列腺、精囊及膀胱的切除,再行尿路改道术。如能配合放射治疗或化学疗法则效果更好。早期或较小的尿道肿瘤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颇高,远端尿道癌的治疗预后比近端尿道癌为佳。
尿道口囊肿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尿道癌属于尿道上皮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男性尿道癌大多数系40岁以上,女性尿道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因大约50%的尿道癌继发于膀胱、输尿管或肾盂移行上皮癌。原发尿道癌比较少见,主要发生在女性。
症状:
男性尿道癌一般以尿道梗阻、肿物、尿道周围脓肿、尿外渗、尿道瘘和尿道流出分泌物而就医,部分病人有疼痛、血尿或血精。
女性尿道癌多见于老年女性,常见的症状为尿道流血和血尿,其他症状有尿频、尿痛、排尿烧灼感、排尿困难或性交痛,局部可见到或触到肿块。
肿瘤坏死、溃疡、感染则见尿道或阴道流出黄色或血性带臭味的分泌物。晚期症状为体重减轻、骨盆痛、尿道周围脓肿、尿失禁、尿道阴道瘘或尿潴留。
如何对抗尿道癌
尿道癌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两种,以尿道癌的发展阶段区分,早期可做全尿道切除,以防止癌细胞扩散;晚期由于根除手术也无法保证治疗效果,所以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一、早期尿道癌,早期行全尿道切除术,肿瘤浸润尿道周围时可行阴茎部份或全切除及淋巴清扫术。男性后尿道及女性尿道癌须行膀胱及尿道切除并尿流改道术。
手术治疗:
1、肿瘤局部切除
全尿道单发,表浅,高分化,低分期尿道癌;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患者;转移性尿道癌姑息治疗,可采用TUR,经尿道电灼,激光,尿道外口可局部切除,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
2、尿道部分切除
低分期前尿道癌,尿道切缘应距肿瘤边缘2cm,保留近端尿道长度至少2cm,以便保持站立姿势排尿。并发症少,远端尿道癌治疗效果均较满意。
3、根治性尿道切除
适于O,A或B期尿道癌,且肿瘤近端不超过球部中线。前尿道肿瘤尿道部分切除后,阴茎长度不能保持正常排尿体位者。由于电切肿瘤往往不完全,且电切括约肌附近的肿瘤易发生尿失禁,以施行膀胱前列腺及全尿道切除术较为合理。且应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活检证实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亦应予以清除。
4、根治性广泛脏器切除
C期后尿道癌(球部、膜部)在确诊时多已广泛蔓延,大部分病例不能切除,预后不佳。根治性广泛脏器切除术,手术范围广泛,并发症多,复发率高。
女性尿道癌如何诊断
女性尿道远侧2/3覆盖鳞状上皮,近侧1/3覆盖移行上皮,偶亦见尿道生长皆覆盖鳞状上皮。尿道周围腺常见于尿道外口附近,偶见于尿道中段,近尿道内口处偶有少数腺体。尿道癌起源不同而呈不同病理类型。国内11组病人共73例的病理类型为鳞状上皮癌34例,腺癌28例,移行上皮癌4例,鳞腺混合癌4例,未分化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
临床上一般分为远段和近段尿道癌:无段尿道癌发生于尿道远侧1/3,肿瘤可以发展为全尿道癌;位于尿道中段或近段的肿瘤很难排除尿道其他部位亦受累,尤其当肿瘤很大并累及邻近结构时,应考虑为全尿道肿瘤。尿道癌有时发生于尿道憩室内。
尿道癌恶性度一般按3级分类,Ⅲ级恶性度最高。远段尿道癌的级通常较低,全尿道癌较高。
尿道癌的病因未明,尿道肉阜与癌的发生可能无在,但尿道癌早期酷似尿道肉阜、息肉或乳头状瘤,需予鉴别。尿道白斑可能为癌前期病变。
尿道癌的扩散常为直接蔓延,近侧侵犯膀胱颈,远侧侵犯前庭、阴唇及阴道,最终形成尿道阴道瘘。全尿道癌向深部组织浸润较快。晚期尿道癌在外观上难与女阴癌鉴别。尿道癌主要经淋巴转移:远段尿道癌至腹股沟淋巴结,一些淋巴管可上行至耻骨联合上方,在锥状肌间进入盆腔而至髂外淋巴结。近段尿道癌至闭孔及髂外、内淋巴结。
初诊病人中有20%~57%有腹股淋巴结肿大,其中20%~80%为癌转移。全尿道癌的淋巴转移率较远段尿道癌者为高。发现远处转移者多数已有区域淋巴转移。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肺、肝、骨和脑。
尿道口囊肿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输尿管囊肿脱出:
1、简介:
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有时女孩的异位输尿管囊肿可经膀胱颈和尿道而脱出于尿道口外,一般可自行复位。但也可发生嵌顿而成紫色肿物,形似尿道黏膜脱垂。
2、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尿路扩张积水和尿路感染。
3、鉴别要点:
输尿管囊肿脱出多能自行复位,有时囊肿处可见到输尿管开口。但导尿管不能从囊肿中央插入。
二、尿道肉阜:
1、简介:
尿道肉阜(caruncle of urethra)是女性尿道末端良性的息肉状赘生物,常位于尿道口的后方。
2、临床表现:
不少病人完全没有症状。
有些则表现为局部烧灼样的疼痛,常因排尿、行走、性交或衣物摩擦而加剧;
另一些病人则因局部损伤或感染可有少量出血。少数病人疼痛可以十分剧烈,以致因惧怕排尿而引起尿潴留。
3、鉴别要点:
同为较易出血的尿道口肿块,相比之下,尿道肉阜体积较小,基底常附着于尿道口后壁。插入导尿管后,可见鲜红色息肉样肿块位于导管一侧,而非呈现外翻包绕状。
三、尿道癌:
1、简介:
尿道癌属于尿道上皮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男性尿道癌大多数系40岁以上,女性尿道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为易出血的尿道口肿块。
2、临床表现:
尿道流血为主要症状。肿瘤梗阻尿道可出现排尿困难;当肿瘤大时局部可摸到包块,女性尿道癌多沿尿道口长出体外;晚期可出现尿瘘、消瘦、贫血等恶液质病状。
3、鉴别要点:
尿道触诊时可发现尿道增粗、变硬、肿块亦硬。腹股沟淋巴结及远处淋巴结可扪及增大、变硬的转移征象。活组织检查可明确其性质。
四、膀胱脱垂:
1、简介:
膀胱的一部分或全部由尿道外口脱出称为膀胱下垂正常膀胱受三角韧带,侧韧带以及周围组织的固定,不易脱垂尿道在内外括约肌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膀胱无法经此脱出,但是如果上述结构及其功能遭受破坏和削弱,就有发生膀胱下垂的可能。多在腹压增加时发生。脱垂的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呈暗红色,酷似尿道黏膜脱垂。
2、临床表现:
尿道内有肿物脱出,呈淡红色,表面光滑。
3、鉴别要点:
膀胱脱垂肿物一般可还纳,有时还可见到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开口。
尿道癌患者有哪些表现
男性尿道癌一般以尿道梗阻、肿物、尿道周围脓肿、尿外渗、尿道瘘和尿道流出分泌物而就医,部分病人有疼痛、血尿或血精。女性尿道癌多见于老年女性,常见的症状为尿道流血和血尿,其他症状有尿频、尿痛、排尿烧灼感、排尿困难或性交痛,局部可见到或触到肿块。肿瘤坏死、溃疡、感染则见尿道或阴道流出黄色或血性带臭味的分泌物。
晚期症状为体重减轻、骨盆痛、尿道周围脓肿、尿失禁、尿道阴道瘘或尿潴留。
常见症状如下:
1、尿道流血为主要症状。肿瘤梗阻尿道可出现排尿困难。
2、肿瘤大时局部可摸到包块。女性尿道癌多沿尿道口长出体外。
3、晚期可出现尿漏、消瘦、贫血等恶液质病状。
诊断依据:
1、尿道流血,尿道触及肿物。
2、尿道造影示尿道有充盈缺损。
3、尿道镜见到肿物,活检证实为肿瘤。
4、尿及尿道分泌物查得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