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好的麻子
如何鉴别好的麻子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成熟种子。大麻为一年生草本,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10至11月果实大部分成熟时,割取果株,晒干,脱粒,扬净。
火麻仁果实呈卵圆形,长4至5.5毫米,直径2.5至4毫米。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角,顶端略尖,基部有一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以颗粒饱满,种仁色乳白者为佳。
荨麻疹鉴别
一)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性皮炎,呈梭形,可有水疱,不易消退,往往持续5~7天才会好,而且消退后会有色素沉着。荨麻疹是成批出现,1~2小时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另外,色素性荨麻疹也不是荨麻疹,是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
二)与手足口病鉴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的疹子则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脚和屁股等部位,泡内液体较少,比较干瘪,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宝宝会因咽痛导致拒食。出疹子的同时,宝宝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三)与水痘鉴别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水痘的疹子一般会遍布全身,以前胸后背部最多。此外,头皮、脚底、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疹子,非常痒,呈现透明的水泡,泡内液体较多。
四)与婴儿湿疹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耳塞的鉴别好坏
1、频率响应
这个参数是评价耳机好坏的非常重要指标之一。这个参数并不是具体要有一个数字范围的,而是看整体相应,比如耳机整个声音听
起来平衡感好,音色从不过亮或过暗,高中低频能量分布均匀,频段间的融合自然滑顺,无突兀和毛刺。
2、灵敏度和阻抗
耳机灵敏度是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mW)功率时候,耳机能够发出声音的声压级,声压级的单位则是分贝(dB),声压越大音量也就会越大。阻抗则是指在对于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
灵敏度和阻抗是要放在一起看的,简单的来判断的话,就是灵敏度越高,声音就会越大,而阻抗越小,耳机就越容易被驱动。
3、是否耐听
好的耳机,由于声音很真实自然,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自然界的声音一样,人就不容易产生疲劳。
这里判断耳机是否耐听还有很多标准,比如失真、高频发闷、刺耳、眩晕等都是不好的表现。
4、解析力是否好
说白点,耳机的解析力就是耳机对声音还原细节的能力。
好的耳机,你能听到许多细节的东西,比如手与琴弦的摩擦声,人声偷气的呼吸声,唇齿触碰发出的声音等。就像是歌手在你耳边跟你唱歌的感觉。
5、现场感是否好
顾名思义,就是你戴上耳机后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好的耳机,会让你忘记耳塞的存在,乐器和人声从不同方位传过来,现场感很强。
相反,如果你老觉得自己戴着耳机、觉得声音是从耳机里发出来的,那这个耳机就一般般了。
6、耳机的材质与形状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副素质好的耳机除了受上面因素影响外,其实耳机的材质与形状也会对耳机音质产生影响。
目前市面上的耳机多为塑胶材质和金属材质两种。一般来说,塑料外壳的耳机要比金属外壳的耳机便宜很多,但是如果耳机壳体是全金属切削而成的话,价格就相当高。
麻疹如何鉴别
麻疹应与常见出疹性疾病相鉴别,分别叙述如下:
1.风疹 重点应与轻型麻疹相鉴别,风疹特点为: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期小儿,成人少见,前驱期短而症状轻,无热或低热,轻咳,流鼻涕,较少发生眼结膜炎,无科氏斑,起病1~2天后即出疹,迅速见于全身,皮疹为稀疏色淡斑,丘疹,1~2天内即消退,不脱屑,不留痕,同时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很少并发症,预后好,测血清特异抗体可助鉴别。
2.幼儿急疹 多见于婴幼儿,1岁以内为主,骤起高热,持续3~5天,而突然下降,可伴发高热惊厥,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皮疹,呈散在玫瑰色斑丘疹,以躯干为多,1~2天即自动消退,疹退后一般不脱屑或留有色素沉着,发热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3.猩红热 前驱期发热咽痛明显,1~2天后全身出现针头大小红疹,疹间皮肤充血,呈现一片猩红,压之退色,疹退后可发生大片脱皮,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
野麻草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40cm,茎细,单一或分枝,棕绿色,有纵条纹,具灰白色细柔毛。单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卵形或卵状菱形或近椭圆形,长2.5-5.5cm,宽1.2-3cm,先端稍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棕绿色,两面略粗糙,均有白色细柔毛。花序自叶腋抽出,单性,无花瓣;苞片呈三角状肾形。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直径3-4cm,表面淡褐色,被粗毛。气微,味苦、涩。
怎样鉴别好的龙眼
1、龙眼以颗粒大,肉质厚,形圆匀称,肉白而柔软并呈透明或半透明状,且味道甜美者为佳。
2、三个手指捏果粒,若果壳坚硬,则表明果实较生未熟;若感觉柔软而有弹性,则是成熟的特征;若软而无弹性,是成熟过度,即将变质。
3、手剥龙眼,肉核易分离、肉质软润不粘手者质量较好;若肉核不易分离、肉质干硬或核带红色,则质量差
4、若龙眼壳面或蒂端有白点,说明肉质已经开始发霉;外壳泛起少数白霉花,则肉质微霉;白霉花多的,肉质霉重,不可食用。
5、将龙眼倒在桌上,好桂圆糖度高,壳、肉、核三者相连,在平面上不易滚动;质差者则易滚动。
瘦腹吃什么好 麻子仁粥
麻子仁2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麻子仁择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润肠通便,滋养补虚。适用于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津枯肠燥所致的大便秘结,脘腹胀满,恶心欲呕等。
小儿急疹易被混淆
1、与感冒鉴别:感冒患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也可能会高,但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比较明显;
2、与麻疹鉴别:小儿急疹与麻疹不同之处在于本病症状较轻,患儿在发热期间精神、食欲均较好,它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疹子在1~2天内自行消退。而麻疹大多精神倦怠,不思饮食,具有卡它症状等。当疹出时热势更盛,其疹子的发出一般是从头面、发际开始,遍及全身,出疹时间也比幼儿急疹长;
3、与风疹鉴别:风疹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发热较轻。一般38℃左右,伴见咳嗽,特殊的皮疹细小如沙,色淡红,并有枕后淋巴结及耳后淋巴结肿大。发病的患儿年龄以幼儿居多,也可见于学龄儿童。与本病鉴别主要是出疹时间,疹形及年龄。小儿急疹是好发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皮疹鲜红,疹形比风疹大,且为热退疹出,故临床上不难鉴别。
荨麻疹诊断鉴别
诊断
荨麻疹根据皮损为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征,再根据各型的特点,不难诊断,寻找病因比较困难,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病情,并结合各型特点努力寻找发病有关因素,甚为重要。
血管性水肿根据突然发生大片暂时性无凹陷性肿胀,在数小时至2~3天内消退,常累及眼睑,唇,舌,外生殖器,手,足等部位,本病诊断不难。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诊断则可根据病史,阳性家族遗传史和血清学检查等,当有以下临床表现应当怀疑有否本病的可能:
1.反复发作的局限性水肿。
2.有自限性,一般1~3天可自行缓解消退。
3.反复发作的喉水肿或不明原因的腹痛。
4.伴有情绪,月经,尤其是外伤等诱因。
5.不痒且不伴发荨麻疹。
6.用抗组胺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7.有阳性家族史,家族中有近半数成员发病。
8.血清脂酶抑制蛋白C4和C3值降低。
鉴别诊断
荨麻疹需和丘疹性荨麻疹及多形红斑相鉴别,伴有腹痛腹泻者,应注意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伴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为严重感染的症状之一,血管性水肿须与实质性水肿如丹毒,蜂窝织炎及眼睑部接触性皮炎,成人硬肿病,面肿型皮肤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鉴别,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可根据以上所述几点鉴别。
一、与婴儿湿疹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可包括婴儿异位性皮炎,但异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婴儿湿疹,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二、与血管性水肿鉴别
血管性水肿为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部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只是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而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而引起。
三、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